沭阳县东关小学:雪公师训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7:27

失学
【你们都是失学的一代,要更用心好好地学,并且要发心教导下一代,否则他们更可怜,中国文化一点也衔接不上。……想要中国再延续下去,必得落实中国文化。……凡是中国人都要读中国的历史。】
做对社会有益之事
【哪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利益的,我就干。哪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害的,我就不干。我不管它,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现在是流行抢银行、要红包……,这事我绝对不干。那么,见洋人叫洋爸爸,我怎么也不干。活着我是一个中国人,死了我也是一个中国鬼。你查查中国历史,凡是念书的,都有点骨子。即使是畜生还有这样子的。大家须知道,狐狸死在远处,跑不回来,它倒下来时,头的方向,必得朝向它的窝,这样死得才瞑目。不冲着它的窝,是死也不瞑目,畜生尚且如此啊!】
居仁由义
【国家的好坏就在你们身上,须知万法唯心造,你们若心事明白,作为纯正,在社会上,处处公道,不作私弊,有了这二条,就能办出好事。】
注意因果
【不论在公家机构或私人机关,领薪水,要注意因果。尽责了,则对得起这份薪水。若是义务的也要尽力,不可因义务而不尽心,这些都有因果。即便是说一句话,也是有因果,不可不慎。】
功夫要精勤
【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你们《四书》都快读完了,功夫如何呢?……你们要把肚子当图书馆,读过的书,都要装在肚子里,如果把书装在皮箱里,大水一来,书被流走了,学问又在哪里呢?】
多言伤人
【古人有言:「多言伤人」说好话说多了,好话也伤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沉默,孔子也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口为祸福之门,「口」是出大毛病处啊!】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你们读历史,举凡国家要灭亡,都是内部先出问题,先坏在自己身上。唐太宗,他那么能,也是亡在内部。】
一天不死一天干
【学习是没有毕业的,永远不毕业,活到老,干到老,一天不死,一天干。没有休息的。】
没有坏学生
【我的学生没有坏学生,凡是不听我教诲,变了质的,就不是我的学生。】
做人应有血性
【记住,人要有血性才能成功,要没有血性,连做贼亦不成。】
君子儒
【小人儒不为利,只为名留后世;君子儒为了道,注重正心修身。】
强哉矫
【年轻人不可有衰丧气。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致死不变强哉矫。越是困难,越要振作。】
言必行
【凡事,说了一定要做,做到了才可说。】
贪则近贫
【贪是爱的极点,凡事到了极处,就生变化,好比大寒之后,即是立春,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贪字,离倒楣便不远了,贪则近贫,中国历代皇朝,除尧舜让位外,夏朝以后,均不得好结果。】
一诺千金
【凡事万别逞能,要办的事情先计划好,一旦答应人家的事就得办,并且要办得有始有终,这就要靠毅力了。我年轻时,就有这脾气,即使碰破头,也得干下去,务必把事情给解决了。】
碰钉子
【大家要学礼,学察言观色,你们读书为着要能开悟。在这世间,处处会碰钉子,吃亏都能长学问,好汉吃了亏不退,碰了多少钉子,还是往前干。不是人才一碰钉子就不干了,要知道即使你不碰钉子,上了棺材还是要碰钉子的。碰钉子是要碰到死(入殓)的啊!所以大家要通达人情事故。】
灯灯相传绵延不尽
【一盏烛光,虽然很微弱,都能够点亮几百盏蜡烛,把黑暗的会场,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的光亮。诸位同学,我们从佛经、从中国书当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就好像我们从「佛陀」从「孔夫子」那里点亮了自己心中的蜡烛一样,我们还要把这些佛法与优良的中华文化告诉别人,也点亮了别人心中的蜡烛,这样子,大家就不会在黑暗中摸索,在五浊恶世中迷失了方向。】事忙先上帐
【从前生意人,每天招呼生意,非常忙碌,但是心中一定把握着二条规矩,即是「事忙先上帐」和「动物归原」。再怎么忙,也要把帐目记清楚。动过的物品,一定要归回原处。生意人尚且如此,汝等读书人,怎能不如此呢?】
将相和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团体,要上下一心,和睦相处才会兴盛。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将相不合,赵国就会遭到外侮。】
不耍大派头
【大家默默地干,但求真心实意。不耍大派头,不作虚场面,受人之托,得忠人之事。凡事不要急急忙忙,要冷静。】
何谓善恶
【有人说善太多了,什么才是善呢?恶太多了,什么才是恶呢?凡是心一动,说话、举心、办事,都是为公,为大家,这样就是善。完全私心滔滔,讨人便宜,这就是恶。最大的恶——贪、嗔、痴,是根本烦恼;贪心,发脾气,愚痴不信因果,都会害人。大家记住这点,就帮助了善根。】
有次序
【说话要有次序,不可语无伦次。说话如丧考妣,办事就没次序。吾没什么学问,但衣、食、住、行、大小便都有规矩,有了次序就行。】
不畏受苦
【不受苦,就学出东西来么?我自三十岁就屏气,吹笛子时,气都吹入笛子眼中;冷天吹笛都结冰柱。一友人拉胡琴,家中老人不答应,就用铁丝扎着胡琴练习,声音不会太响。后来去掉铁丝,弦声不得了。朱洪武夜梦五经,乃是夜里偷偷看经书,怕人笑话,所以夜里看。可见,不受苦,所学就不容易成就。】
隐恶扬善
【莠莠之口,足淆人心,人心混惑,天下之所以乱也。】
下愚与上智
【古人说:「下愚的人,遭了逆境,他是怨天尤人,不知忏悔,他既受了恶果,他还接着造恶因,所以是祸上加祸;上智的人,处了顺境,他明白福是由善来的,他是更加作善,福果中又种了善因,所以他是福上增福。」】
国无谏臣必亡
【人不读书,即如草木之人。读了书,未必读得很通。读通做到了,则为贤人。成圣很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到圣人境界,还是有过错。有过错自己不知道,要知道早改了。君子以下,不改。有过而改,乃不得了之人物。尧、舜就怕自己有过错,门口挂钟鼓等器物,让人来敲捶提醒。禹王亦然。现代人,说其有过,就恨。国家无谏臣,国必亡。人无谏友则败。】
不好狎
【不论多么亲近之好友,当中必得有一段距离,此很要紧。两情相同,总有几分差距。】
公言言义
【在公共场合,说话得讲合乎道理之话。一开口,就有人听,因此说出口就要让人得好处。大众之下,绮语、毁谤之语,均不可言。】
珍惜中华文化
【元、清两朝入主中国,抛弃自己的文化,都改念孔圣人的书,接受中国文化。韩国、日本也教中国字、日本注解论语的人尤其多,现在日本人也来跟我们比赛毛笔字,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中文字是从哪边写起,吵闹不休,没个定见,真令人惭愧!】
按类论过
【看人的过错,要依类别来论,如泥水工不能怪他做不好衣服,因为行业不同类,若泥水工盖不好房子,就可以责怪了。论人的过失时,又须视其心力用得如何,若人用了十二分的心,尽了十二分的力,只因手艺笨拙,而办错了,则还未丧失良心。若有高明的能力,却只尽了六七分心力,办错了,就是少了仁心的缘故。】
观过知仁
【亲友有过错,人多袒护,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论,这是私情,亲友有错就是错,不能结党营私。但是,说别人家的坏话固然不对,说自己亲友的坏话,也不能算对,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来检举,有违父子天性,圣人不许。孔子要人学直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鲁昭公办错事,人问孔子:「昭公知礼乎?」孔子答:「知礼。」问的人以为孔子是结党营私,孔子说:「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很高兴,自己有错,大家都知道。其实孔子的错,是臣为君隐。人为了天性人情而犯了错,从他犯的错处,可知他是因仁厚之心而犯了错。事情的对或错,分寸之间极难决定,所以吾人求学期间,少发议论,所说多一知半解。】
让之有余
【「道」人皆不懂,「德」似明不白,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才肯做,无利于己,一毛不拔,因为无「仁」。「义」好讲却不好懂,所以只好讲「礼」。礼主敬,敬又在于让,大小事一切依礼而行,皆是让。尧让王位给舜,舜也让给禹,尧和舜就是礼让治国。国尚可让,何况其他小事?大家互相礼让,就显得富裕有余,如果相争不下,则什么东西都觉得不够分配,所以古人说:「让之有余,争之不足」。以前人礼让成了习惯,有同年做官的在一起,有人感慨:「谁先作古?」另一个人马上答说:「先生先讲。」平时让惯了,才有这种趣事。】
人格事业
【俗话说:「在家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孙与有荣焉。但是,孔子告诫弟子,一个人是否作官,有无地位,不值得忧愁,应该忧愁的是人格事业有否建树了?若真能著书立说,也是不错。如果一味钻营功名,不到一年,所学尽去一半。所以古时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多设在山中,书院院长称作「山长」,以远离世俗,能长养读书人的浩然正气。论语一书以仁义道德为根本,学此书别求虚名,总要仁义不离身,离了仁义,就是白学。】
春秋之笔
【孔子教人,是以春秋之笔口诛笔伐,他没有政治权力,只能以一二字褒贬善恶。口诛笔伐的方式,在清朝还有它的效力,到了今日也还有力量。现在无论法律订多少条、订得多严,有人还是照常犯,
贪污、做流氓太保都不在乎。但是,若称他是一位君子,无论达官贵人,或是乡间村民都会喜欢,若骂他是小人,人人皆受不了。】
如何谦虚
【学《论语》主要在学做人,学谦虚。不谦虚不行,因为吾人根本不中用,要打从心中真谦虚。如何才能真谦虚?若知世间学问无量无边,眼光大开,学问自然大进,方知自己所懂的实在少之又少。以台湾的植物为例,台湾人也不能叫得出全部的名字,草木一项都叫不全,何况动物等其他的事物!能不谦虚吗?】
多多领教
【吾遇事,何事该办,何事不该办,略知一二而已,并非每事都知合义与否,所以须多请教人,不论他是老人或是小孩。孔子是圣人,跟师襄学琴,也以童子项橐为师。孔子无常师,老师很多,谁有能力就向他学。学问到了,遇见事情就知是否合义,学问不够就要多向人领教。】
义利之辨
【君子一举一动若在义上,就是一位义人。布施是义,做小偷岂不是不义?不尽然,日据时代的台湾廖添丁,一身武艺,专杀日本官,劫日本人的钱库,以济穷人,我曾作了一首名为「廖添丁乡农也,日据台湾后,愤而弃业为游侠,专劫库财散给贫众,日人无如之何」的诗,辨明廖添丁虽是做贼,却是义行,他劫财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小人为利,一举一动先求自己够本,自己有便宜好处,他才肯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私心滔滔的小人。其实对天下有利,于己也有利,小人体认不到!】
九重泉下尽交期
【每首乐曲演奏到最后要如抽丝,绵绵不断,至尽头还有尾声,尾声完后余音袅袅,弦外有音。做人、说话、做事都要如此,对朋友也可依此法,朋友久而敬之,死后仍是朋友,所谓「九重泉下尽交期」,在九泉之下再叙。】
待人以宽
【世间上的每个人皆有地位,家中、出外,甚至夫妻之间本来就有上下的地位,地位虽有上下之别,却是平等的。此平等并不像今人说的平等,现在有的人叫父亲作大哥,父亲叫儿子作老弟,美其名为父子平等,实是邪说。日中则昃,月有圆缺,天然就是如此差别。凡是居上位、高位,对在下者,皆须从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过装聋,大过纠正,若大小过皆管,管到伤和气,就不胜其烦,反而不宽了。汉朝的刘宽一生不生气,婢女翻倒羹汤,溅了刘宽一身,反而问她:手有否烫到?这就是居上以宽。】
言行不离仁
【仁者,从二人,凡事要体谅对方,不自私伤人。仁不在外,但言语动作可以表现内心的仁恕,言行不离仁,才是学仁之人。例如,说话时不只为我,不可伤人;做事为我,也要为他,而且不能只为张三,不为李四,对张三、李四都一律平等。】
有道之人
【吾等未有一人是有道者,人无道,家就无道,家无道,社会就无道,社会无道,天下怎会有道?道的根本,于人心,心正然后身正,心有道,身才算是有道之人。身有道,家、国、社会、天下自然有道。我们不懂「道」,所以孔子说「仁」,附带说「道」,我们不必做到仁,做到恕就可以了,只要肯力行恕,就接近仁了。】
生活处世篇
择邻处
【宅第不可随意住,必须选择,如孟母三迁就是择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边,就妨害身体健康;住在风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这个字本来就有「选择」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的观念,买一幢千金的房子,房子好不算好,须看邻居。若邻居不好,房子虽只花了一千元买的,也是贵的,若邻居都学仁,万金买房也不算贵。住在不好的邻居旁,家庭、子弟都不会学好,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今人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会选择,但是永久要住的房子,却不会选择,真是怪奇!】
择戏、择友、择偶
【人人家庭都有电视机,电视节目也要选择,不可看坏节目,十场电视剧有九场是演夫妇、兄弟、父子、母女吵嘴闹家庭纠纷的戏,这些戏看了有害。在外交友也要选择,观友可以知人,无友不如己者,十个君子不抵一个小人,因为人往上进较难,往下流容易,交了恶友,对德性的上进有损。结婚择偶更要慎择,诗经关睢这首诗,强调择偶要选其德,不爱其色。今人择偶多选色,而且还选会跳舞、会打牌不规矩者。你们已婚的人好好齐家报国,未婚的要选德不选色,否则焉得智,学佛也得不到好处。】
知人
【不知人则寸步难行,和一个人交往要先认识清楚,在家庭中,夫妇之间若不了解,必整天吵嘴。三个人的商店,店主若不知人,即使三个人也领导不起来。自身待人宽厚,那是本身的长处,若不知人而误用了坏人,那就糟了,即使佛在世也有感化不了的人,所以必须慎其始。从前替人介绍工作,介绍信上如写着「品学兼优,老成谙练」此人可用,若无「品」字而录用了,介绍者可以不负责任。】
当机立断
【到机关做事,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贪赃枉法不好,到任后若看见长官贪枉,长官也想拉拢你,他心里想天下人哪有不好利的?会给你一点利益,这时,要不要接受?既然是部下,怎能不接受?接受了,又良心不安,如何是好?俗话说:「财是糊涂虫,贼怕第一次」开了头,久了就成习气,必须当机立断,一走了之,否则难免破家败名。这还是世间的花报而已,果报更不堪设想,即使脱了阳间罪,也逃不了阴间罪。】
留一条路
【人各有其长,全长的是圣人,全短则是小人,大多数人是有长有短,所以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贤者鼓励之,不肖者引诱他上好路。世间的人,未盖棺论定前,能不变心的极少,曹操不死,也未可断其恶,他从北国接回故旧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孔子云:「吾未见刚者,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恒常不变的人太少了,如今天下无道久矣,往后对待人就要如此,恶者摈之,善者嘉之,留给人家一条自新之路。】
天下父母疼小儿
【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挂心的缘故。周文王「视民如伤」,以保护赤子的心爱他的人民,百姓有土有地,但是在文王的眼中,百姓也像残缺受了伤,天下父母看待子女就是如此,但是儿女往往不懂父母这样的心情。若了解父母这种感受,真有孝心,则做的事都对得起父母,不远游,到何处都向父母报告,隔天要到别处,临行前也先禀告父母一声。父母时刻都忘不了你,你要常常安慰老人家的心,别亏负父母。《礼记》上说,周文王本来可以活到百岁,在九十七岁时,七十几岁的儿子周武王病了,文王牵挂儿子的身体,向上天祈求自己减寿借给武王,让武王多活了三年。有些父母临终之际,别人不在跟前不要紧,儿子若未赶回来,要人炖人参给他喝,以便延几天寿,和儿子见了面,死也瞑目。父母到命终还挂念孩子啊!】
报恩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里穷,子路时常到百里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后来作了大夫,每餐吃到三、五鼎丰盛的饭菜,就落泪不止。欧阳修在泷冈阡表,提到他的父亲在祭祀时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父母健在时,奉养一碗饭,胜过死后的五鼎祭品。趁父母还在,多尽一些孝,别说爱国家、爱社会的大话。若能帮助父母往生极乐,则是第一孝。瞒心昧己,以不义之财供养父母,是大不孝。家穷只能煮一碗豆子,烧一碗水,菽水承欢父母,可是能站住人格,也能扬名声,显父母。在外面若做不好,别人就会在背后,骂你「三字经」,污辱了父母。】
言出必行
【「德国人做了再说,英国人说了就做,中国人说了不做。」这本是自我警策的话,可是今人确实如此,这并不是跟孔子学的。孔子教人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今人说了不做是跟外国政客学的,政客竞选,竞必贿选,选上不履行诺言。中国向来有「士农工商」四民之别,士「无恒产而有恒心」为四民之首,商人为利是四民之末,但是商人「童叟无欺,言无二价」的诚信原则,令人赞佩,吾人知此更应自重。】
有德必有邻
【德有善德和凶德二德,德者得也,习惯成自然就有所得。善德者必有志同道合来相为邻,奸盗邪淫的凶德者也有同类相邻。孔子的道在外行不通,孔子绝不灰心,回到鲁国著书立说,虽有孟孙、仲孙、叔孙三家大夫、阳货、叔孙武叔等人的毁谤,可是孔子有三千弟子为邻。世界不论如何坏,并非只有你一人好,余无好人,别灰心,别发牢骚,吾人但做好事,纵使社会有取笑,也一概不管。即使全世界都不好,天地佛菩萨也会来与你为邻,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有恒河沙数的佛与你为邻。若厌离娑婆,愿生极乐世界,则与诸上善人为邻。】
一日思君十二时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醴是甜酒,人都喜欢酒,美酒更让人喜爱。小人见面,一见如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要天天见面。夫妇初结婚的一个月,一日思君十二时,叫蜜月,以后就不蜜了,接着是吵嘴,再来就是打架离婚。朋友若是小人之交,最后就是绝交。夫妇可分上、中、下三等,上者不同房,中者不同床,下者不同衾,今日之下,夫妇不上、不中、不下,何敬之有?有人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是受了洋人小说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男女界限很严,夫妇贵在互敬,上床夫妻,下床君子,无敬则不知其可也。】
德能待人
【待人一切容忍,自谦赞他,体恤慰问,平等周到,不念旧怨,不舍一人,能如是即是德能。然必持之有恒,方能生效。德是因,功是果,故佛经云功德。能者多劳,劳是因,功是果,故世法云功劳。若德与劳皆无,则亦无有功矣。】
君子之德隐
雪公在世时,一再告诫弟子,要本着诚心来修道办事。老人家嘉许默默行善、不自我宣传之弟子。他说:【君子之德隐,愈秘密去做,愈能养德,只要有德不必去度化人,自能感人。】
求道与求名
【求道与求名,是两相背驰,故真实学人,必远名闻利养,此关不破,遑能论道?】
简要详明
【在未说话以前,心里要先打好稿子,何者在前?何者在后?要有次序,礼记上有「安定辞」就是这道理,总之说话要简要详明。】
平心自省
【嗔恨心起,此是缺乏修养,他人有错,看不顺眼,自己有错,却看不见。若能平心自省,恐怕自己之错,比他还多。果能看出自己之错多时,就是修养有进步,见人也就顺了眼,嗔心自然就能控制。】
临财毋苟得
【以自己一分的劳力,得一分的报酬,如此得来之财,都是正当。财来了,要问「是不是我所应得?」应得,一个月一百万都不算贪。因此不在多少,而在应不应该。不应该的,叫「苟」,「苟得」即苟且要,凡事苟且就没有「敬」字,不苟且即恭敬,遇见财物不能苟苟且且的取来,这非常重要。】
所习必有业
【凡为人子,有父母在,农、工、商、法、医,必得有职业,不能游手好闲。无事扫街去,不许闲着。业即职业,时间到,得工作去,心在无事之时,就乱七八糟,有职业,心就归一。扫地,心就在「地」上,如此,心就收起来。「小人闲居为不善」,心一闲着,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有职业,心就定于上。】
伏惑
【幼儿教育全在父母身上,他靠父母给他伏惑,常常地教训他别说瞎话。嘴里胡说八道,言为心声,心不正,口才乱言。所以孩童自幼,父母帮助他建立人格,伏住一些恶习气,否则习气一旦染浊,长大便难以改正。】
时时忏悔 多多行善
【能发忏悔,便是正知正见;肯作善事,即能希圣希贤。人为六道善趣,又为三才(天、地、人)中心,必如此立志,方不愧人。】
不慷他人之慨
【咱这团体,以少花钱为原则。有钱买不到道,所以不是钱在办道。大皇帝钱很多,死了还是要下六道。我花钱,一个钱能当三、四个钱用。我自己的钱,马马虎虎用可以,叫我慷他人之慨,我绝不干。一草一木都有报应,你欠人家的早晚得还,懂局的,知道吃亏方占大便宜。】
勿好事 【平素千万别好事,随便替人出主意,一旦替人出主意,就得替人负责任,如果只会出主意而不负责任,这就没人格。】
杲日常明
【凡夫迷惑颠倒,乃其通常。惑则造作罪恶,更所难免。以后闻道而信,便是觉悟,皈依忏悔,是又猛进,皈依是改邪归正,忏悔是从暗转明。因果本由心造,罪福亦由心转,罪恶喻如霜露,忏心喻如杲日,但求日后不再作,即是杲日常明,杲日之下,霜露不存。】
厚道
【中国人是讲厚道的,受人点水之恩,必泉涌以报之。受人一滴水,没这滴水活不了了,到时还你一滴水,那可不行,必须拿涌泉来报答,涌泉永远不息,受人之恩永远不忘,这就是中国文化,自尧舜都这样,孔子讲的也是这样。】
如何求得善终
问:【如何求得善终?】
雪公答:【忏悔夙业,多作善事。】
骄色
【凡人有骄色,即学佛之贡高我慢,一旦自觉自己不错,文必退,武必败。】
行使一生任务
问:【如何行使一生任务?】
雪公答:【谨守本分,不损人利己,此是从消极方面讲。尽心尽力,必信必忠,此是从积极方面讲。如斯可为能行其任务矣。】
因果相酬
【人生环境顺逆,皆由远近因果以为支配。现受之苦恼灾害,倘现在不造恶因,亦可减其助缘力,且能避免将来之发生。他人横加侮辱,当反求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忏悔,何可与人争斗,怨再加深?】
庸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惹是生非,从中取利,浑水摸鱼之人。】
傲不可长
【人一生下,就带着贪、嗔、痴、慢、疑来,这「慢」就是傲慢。孩子时天真烂漫,下生带来的种子,早有这个因,没有增上缘,还不起现行。孩子渐渐长大,知识一开,有了增上缘,一上学,学了东西,就增傲慢。到老了,就不得了,老人愈活愈傲慢。有老人常说:「我活了一大把,还要你教!」这人一自满傲慢,学问道德就不进步,祸乱就多了。】
黄色音乐听不得
【你们少听黄色音乐,它会坏人心术。佛家眼看三方,耳则四面八方都听到了。黄色音乐听不得,你念三天好书,听半个钟头黄色音乐,就坏心术。】
自卑而尊人
【礼记上说:「礼者,自卑而尊人。」尊人,是没有阶级的,都得学,只要学了,尊人者更尊,卑人者就不尊了。有富贵的人,若不自尊,便不富贵了,就下贱了。富贵人懂礼了,就不骄傲。俗言:「官大脾气长。」这官若懂礼是「自卑而尊人」,便绝不骄傲。】
幼年背诵
【昔吾五六周岁上学,先背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诗文并行。然后再背《龙文鞭影》,至十四、五岁读《论语》。起初只背诵,何以不开讲?如「人之初,性本善」,何时为人之初?状元亦讲不了!会《论语》后,才开讲。】
静下心来
【……学一切学问,必先静下心。吾幼时读书,三两行书,要坐一天,此乃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用功法。学东西须入定,定后方静、方安、方能思虑,思想之后方能得。】
积阴德 【吾学硜硜然小人哉,吾答应的事必办到底,虽错却不害人,吾必办到底。办好事不须宣传,不说出去最好,俗语云:「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不宣传,有阴德,德更大。】
宁要大家奴
【吾等参加红白事,要穿整齐,此乃恭敬人之礼。礼节是教人何者该办?何者不该办?俗云:「宁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见世面小,疏于礼节;在大家庭任职之奴婢所见世面多,懂得礼节,有错稍加指正,就改过来了。】
动物归原
【不论何事,不可越礼,不可乱次序,该做即做,不该做即不做。昔商人为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亦能「事忙先上帐」、「动物归原」不越礼,不乱次序。吾人应学「动物归原」,若乱则亡。】
—— 节选自《雪公师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