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宝塔山公园:转型城市的亡羊补牢(探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9:56
乔鲁京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06日   08 版)

麦金托什“故居”卧室内景。
乔鲁京摄
这栋“怪楼”坐落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大门斜对面,远远地看过去,水泥质地的外立面,僵直的线条,造型极其普通,可怪就怪在楼南侧临街拐角处,一扇黑框白门高高地镶嵌在外立面上,激起人的好奇心:在这扇门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答案要从楼南侧的入口开始说起,门口说明牌上写得明白:Hunterian博物馆与美术馆,隶属于格拉斯哥大学,创办于1807年,是英国苏格兰地区第一家公共博物馆。进门穿过纪念品卖场,就逼近了那扇怪门后面的秘密——原来这里是麦金托什的家。
麦金托什(1868—1928),如今被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设计家、建筑师。他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正值英国最鼎盛阶段,据说当时全世界的轮船、火车大部分都由他的家乡格拉斯哥制造,因此那时的格拉斯哥也得了个“大英帝国第二都会”的美称。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涌现出像麦金托什这样的艺术家。
走进他的“故居”,你会惊讶地发现麦金托什大胆地以黑白两色作为居室主色调,从主卧室到餐厅、画室,从天花板到墙壁、地面,一以贯之的是纵向线条的运用。简洁明亮的空间中穿插点缀着少许造型华美的陈设,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每个房间都和谐地营造出素朴洗练、落落大方的艺术风格。
从一楼到三楼,一路参观上去,清新爽利的居室环境会让你禁不住赞叹,麦金托什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不愧是衔接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关键人物。不过话说回来,人们对他建筑设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忽略不计,到重新发现、高度肯定的过程,甚至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英国艺术史学者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视野中,麦金托什都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而与他这种梵高式命运相伴随的,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格拉斯哥的衰败,工厂破产、工人失业、暴力横行、重度环境污染,到上世纪70年代末,格拉斯哥已经滑落到谷底,被当时的英国媒体称为“死城”。
感慨之余,再从三楼扶梯而下,问题又随之而来:这“故居”怎么没有厨房、卫生间、浴室?麦金托什当年怎么进家门?在二楼一隅的展板上读到的话非但没有解惑,反倒又添疑云:“故居”原本是一栋建造于19世纪中叶的建筑,20世纪初麦金托什将其买下来,进行了重新装修设计,从1906年入住到1914年举家迁往伦敦,这里见证了麦金托什最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岁月——可现在身处的这栋大楼充其量只有三四十岁的年纪啊。
终于在“故居”一楼过道极不起眼的一块展板上找到了答案:原来麦金托什的故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被格拉斯哥市政当局下令拆毁,好在有建筑师慧眼识珠,抢在推土机前面搜集了故居里的部分家具陈设。又过了20年,衰落到极点的格拉斯哥开始了从重工业向金融业、服务业的艰难转型,而麦金托什也像一件被尘封多年的古董,得以重见天日,他设计的艺术爱好者之家、艺术学院大楼成了格拉斯哥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只可惜他的家乡早已经抹去了他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痕迹。亡羊补牢的结果是在1981年,人们利用Hunterian美术馆的部分空间,尽可能逼真地复原了麦金托什故居里的部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