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东方明珠开发商:欧元区就像一个疯人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0:58:12
在有了那么多舆论对内幕的披露和利益的公开分歧之后,G20峰会的领导人们能够潇洒地向世界展现“团结的一面”,真是不容易。然而他们似乎做到了。他们达成了一些共识,虽然这称不上是“改变危机方向的转折点”,但却被看成“一段令人振奋的插曲”。为期两天的戛纳峰会本来要谈世界经济问题,但被希腊的公投闹剧“劫持”,几乎变成“批判希腊大会”,欧洲也因此成为“陪绑者”。峰会前,欧洲不少人期待中国拿钱援助欧洲,出台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昨天峰会上没有传出中国有具体的救助计划和数字,媒体称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欧洲成为多数人共识。中国的谨慎态度被许多人理解,法国《费加罗报》在头版的社论中写道,“从外部看来,欧元区就像一个疯人院”。透过这次峰会,不少媒体在观察美国的表现,美国《赫芬顿邮报》称,“从戛纳看,很明显美国即便不是一个普通国家,也不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舆论唱衰甚至激得白宫官员不得不出来澄清。


  中国谨慎态度得到理解


  “G20峰会在批判希腊中开场,在结束欧债危机上齐心协力达成一致中闭幕。”日本《中国新闻》4日这样概括峰会。俄罗斯电视台称,峰会遭希腊“劫持”,因为会议第一天希腊吵嚷的公投计划让其他所有议题都被迫“靠边站”,第二天,峰会才努力转向全球经济。


  美联社说,峰会达成了反跨界逃税等协议,多数与会者对通过IMF来帮助欧洲缓解债务危机达成共识。印度《经济时报》4日称,G20指望印度和中国向IMF更多注资。印度《德干纪事报》说,一些人估计,欧洲要重回轨道大概需要2.74万亿美元,IMF只有几千亿美元,还要花得聪明。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峰会上没有人准备向欧洲的救援基金注资,澳大利亚媒体称“峰会失败”,德国《柏林信使报》则评论说,G20国家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面对当前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就有更多机会。


  路透社说,面临2012年选举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原本雄心勃勃地希望借这次峰会改变全球金融货币体系,但欧元区危机让他的想法落空。法国《费加罗报》文章形容戛纳峰会“远未达到此前人们所寄予的期望”,金融交易税、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等事先拟定的话题都被希腊问题搅局,各国对参与救援计划表示谨慎,唯一的成果恐怕只是意大利被纳入重点监管对象,以免其成为下一个希腊。澳大利亚媒体说,意大利接受的将是“手把手的经济指导”,而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八。


  “几乎可以听到铲子的刮擦声,欧洲领导人们在忙着装沙袋,希望挺过一触即发的希腊(或许接着还有意大利)崩溃。”英国《经济学家》杂志4日以“快!更多装满现金的沙袋”为题这样描述欧洲,文章说,他们需要的是一袋袋的钱,来加强现有的纾困基金,但手头却没有更多的钱,必须通过金融工程筹集。4日的《费加罗报》评论称,G20峰会上欧洲对中国寄予厚望,而中国像个皱着眉头的白马骑士,处处表现得小心谨慎。尽管中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且对这个新角色显得越来越自信,但仍没有改变一贯的谨慎作风。路透社4日引述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李稻葵在北京一个论坛上的讲话说,中国可能会与金砖国家合作,帮助欧洲应对债务危机。但是,“如果我们(中国)注资,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控制权。不能说,我们给你们钱,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你们是富国,你们从穷国借钱。你们继续过奢侈生活,这就不对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4日称,欧盟正在考虑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但英国已准备进行阻挠。“救助欧盟,中国想要什么回报?”英国“天空新闻”4日分析道,北京的不愿意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想要知道欧洲有一套修补金融问题的可行计划。希腊的政治动荡和西班牙及意大利缺少行动,无助于增加中国的信心。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的文章说,欧洲人需要的不是500亿美元,也不是1000亿美元,而是5000亿美元,超出所有国家当前的能力范围。路透社3日说,G20峰会之际,中国国内有关这个话题的网上帖子数以万计,显示这个问题在中国是多么敏感。截至周四,新浪微博大约7.4万条有关欧债危机,腾讯微博上有4.7万条。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3日称,“希腊公投使中国停止向欧洲投资”。法国《费加罗报》在头版的社论中写道,“从外部看来,欧元区就像一个疯人院”。报道引述一名法国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早已显示没有疯狂的投资热情,很可能等着看事情如何发展。


  欧洲仍看不到隧道的亮光


  法国前经济部长萨班称戛纳峰会是“失败的峰会”,“G20应该讨论全球经济该怎么办,而非跑到欧洲来讨论,你们欧洲经济该怎么办”。萨班的恼火容易让人理解,尽管这次大会表面上很像日本《朝日新闻》所称的“批判希腊大会”,但实际上整个欧洲都不得不“陪绑”。《澳大利亚人报》写道,主办G20峰会,萨科齐早就在排演这一刻了。但当在戛纳拉开帷幕时,场面不是他所想的那样。天在下雨,氛围阴沉。全球贵宾抵达时看到的是萨科齐及其邻国陷入一个可能“引起欧洲崩溃”的地区争端,来宾担心欧元危机传染扩散。文章还说,奥巴马带着父亲般姿态建议欧洲搞定希腊和欧元的问题。接着事情变得更糟,奥巴马祝贺萨科齐女儿诞生,称孩子幸运地继承了母亲布吕尼的样貌。这本是一个温和的玩笑。但萨科齐对自己的身体十分敏感,他脸上变得僵硬。爱丽舍宫的助手向总统解释说“这是美式幽默”。


  4日,希腊财政部长韦尼泽洛斯向欧盟官员证实,公投救助方案的计划已经取消。美国《休斯敦纪事报》甚至在社论中称,希腊经济悲剧让人想起近百年前欧洲的另一场悲剧: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那起事件触发了一战,连累全球衰退。


  但欧洲的危机不会因为希腊取消公投或帕潘德里欧下台而消失。“威尔士在线”4日刊文宣布:“希腊退出可能是解决欧元区危机的唯一办法”。法国《新观察家报》说,G20吸取了希腊的前车之鉴,开始跟意大利打预防针,因为意大利经济的动荡和捉摸不定的贝卢斯科尼,令这个同样债务问题严峻、经济形势欠佳的国家,充满着成为第二个希腊的危险。报道还说,迫于突然增大的压力,贝卢斯科尼在戛纳显得较为乖巧,因为下周他将面对议会的又一次不信任动议投票。4日晚些时候,路透社报道说,贝卢斯科尼发表讲话称,他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意大利的救援通知,并否认自己可能辞职的传闻。


  英国《每日电讯报》4日报道了“英国做好准备提供数十亿英镑救援”的消息,文章下面汇集了600条网民评论,大都持反对态度。有人质问“考虑到我们的赤字,我们从哪里弄到这笔钱?”有人称“政府疯了”,还有人问道:英国承办2012年奥运会有人为英国埋单吗?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沃尔霍斯基对媒体说:如果欧洲本身不想去拯救自己,而是在盲目期待,那么,其他人还能够做什么呢?


  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如果有人好奇美国的领导实力衰落后,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欧元区危机就像是在用宽银幕展示西方的衰弱。”英国《金融时报》4日刊文,如此评论“欧洲危机暴露美国力不从心”。文章说,奥巴马给欧洲领导人打过多通私人电话,美国财长也在这一问题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然而美国的影响力,婉转地讲,是有限的。即使奥巴马政府想为欧元区纾困行动提供支持,也无法再从国会拿到一分钱。文章称,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有可能为欧元区纾困提供资金的消息,触到了华盛顿的痛处。《纽约时报》说,美国官员劝诫他们的欧洲同行,用自己的资源试着解决危机,而不是寻求中国的帮助。奥巴马政府官员就以美国的亲身经历说,“看,我们就是靠自己走过来的”。一名美国官员3日说,欧洲有能力在欧洲内部解决问题。


  美国《赫芬顿邮报》3日评论说,“G20第一天就出现明显迹象,美国正丧失其在G20的主导角色。从最初的2008年华盛顿G20会议,到2009年的匹兹堡峰会,再到在戛纳丧失其非凡的地位,美国经历大退步”。文章说,诚然,萨科齐在峰会第一个小时就与奥巴马举行了双边会谈,但这似乎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在一对一会谈后,两人举行了一个短暂的记者会。但从奥巴马讲话看,跟G20完全不搭界。唯一跟G20有关的直接反应是承认两位领导人谈到了希腊危机,但没有细节可提供。“从戛纳看,显然美国即便不是一个普通国家,也不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路透社4日报道说,有人说,美国在G20的影响力因为国内预算问题而削弱,欧洲转而求助于经济上自信的中国。白宫官员被这种说法“激怒了”。白宫高级助理迈克尔说:“我们的捐资能力、带头能力、影响这类问题结果的能力,跟让美国纳税人出钱搞定每个问题未必相关。”迈克尔称,“在G20会议期间,各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上都向美国讨教意见和建议”。路透社称,考虑到美国的现状,奥巴马不可能在峰会上有什么金融方面的表示。英国广播公司4日认为,奥巴马可能改变了美国在世界的地位。报道称,在G20上,美国可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旁观者。对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而言,说他们在经受一场中年危机可能不太合适,“但对于那些在一个从未质疑其权力、财富和活力的国家长大的人来说,他们确实正遭受身份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