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ba:为真理而独立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31:57

为真理而独立思考

(在泰山学院历史学院的讲演)

2011年11月3日16时

 

青年朋友们:

    年轻令人羡慕。汪国真有首诗,就歌颂年轻:“年轻真好,真好年轻。”与年轻人交流,会使老人变得年轻。因此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见面、交流。

今天想给同学们聊聊独立思考问题。

为什么要提倡独立思考呢?

首先因为,独立思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之本质。

哲学家帕斯卡尔认为:“人是一支脆弱的芦苇,但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包含在思想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沉思的生活是一个人能够过的最好的生活。”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泰戈尔则称:“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生活。而假如他不理解为什么生活,他也就无法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好好地思想更可贵的了。”

当前,全世界都在疯狂地追求效率、财富、高速度,就像刹不住的高速列车,时刻面临着倾覆危险,西方金融危机,中国的动车事故,就都是些警示。此刻,迫切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沉思一下,看看人类是否需要改弦更张。一个不善于沉思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其次,独立思考能激发创造活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独创性物质精神产品。

爱因斯坦认定:“凡是真正伟大的并且激动人心的东西,都是由能够自由地劳动的个人创造出来的”;“只有在自由的社会,人才能有所发明,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使得人人都“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他的力量”,从而使包括科学事业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科技发明。被称为“计算机狂人”的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打破传统思维、独立思考的范例,他因此而在本行业独领风骚,并造福社会。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独立思考,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成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再次,独立思考是建立民主社会的公民基础。

政府内生于社会。美国林肯总统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自由、平等是我们的政治理想。但应记住胡适先生的忠告:“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只有具有独立意志、能独立思考的公民,才能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

所以,有必要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独立思考兴国!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应该努力争取独立思考。不过,较之其他公民,大学生尤其应该独立思考。

大学是一个精神生产基地,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堡垒、智慧灯塔,大学生是民族的文化精英。如果连他们都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整个民族就必然萎靡不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所以乔布斯就曾告诫青年学子:勿被教条困住,活出你自己的人生。这是大学生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大学生独立思考,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辞中对青年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尚没有受到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系统的束缚,而且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这就使他们有可能摆脱具体功利束缚,从事独立思考和研究。

另外,大学汇聚了一群有较高教养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生已经具备许多基础知识和人生经验。这就为独立思考提供了有利条件。

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提倡一种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主张大学应“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中国一名25岁的 企业董事长,在《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中提出:“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 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将来他会知道错在何处,由失败走向成功。而盲目犯错的人,失败决不会变为成功 之母。 独立思考,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舍此,谈论素质教育,只能是扯淡。

但须明白,独立思考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它要求必备的社会、个人条件。

首先是自由生存的社会环境:无数事实证明,如果生存资源掌握在少数权势集团手中,他们就可能迫使你将脑袋长在他们脖子上,使你难以独立思考。所以,必须反对资源垄断,力争和捍卫个人工作权和财产权,努力避免被“豢养”,作“位在声色权马之间的玩物和清客”(鲁迅语),保持人格的独立。

其次,还需有思想言论自由环境:如果像鲁迅先生当年那样,“吟罢低眉无写处”、“未敢翻身已碰头”;如果动不动就给独立思考扣上“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吓人帽子,又会有多少人敢于独立思考呢?所以,鲁迅先生指出:“第一步一定要争取言论的自由。”请注意:言论自由是“争取”来的,不是大老爷恩赐的,也不是一纸宪法条文所能确保的。鲁迅说得好:“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是要历些风险。”也如成舍我先生所论:“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自由这两个字;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与那些不让你自由的力量周旋到底。”这就需要勇气和韧性的战斗。实际上,人们往往象惊弓之鸟,既缺乏勇气,又不善于充分利用现有舆论空间自由度。

以上,是两个最重要的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也十分必要。

一是敢于冲破思想牢笼,如爱因斯坦所说,争取主体的内心自由,在“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也就是说,您首先要敢想,敢于独立思考,不要被任何现成结论所左右。不要被各种“主义”、权威言论牵着鼻子走,而要独立观察、思考历史与现实。尤其不要被政治家的宣言和官样文章所迷惑,要看他们实际上怎样做。

二是需有丰富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独立思考,不能靠贼大胆和匹夫之勇,否则只能成为情绪化的愤青。在网络上破口大骂,不是独立思考。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如鲁迅所倡导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也即他说的“独立观察”。鲁迅之所以能独立思考,多真知灼见,与此有直接关系。

三是要有科学的的方法。

方法是独立思考的工具。方法不对头,独立思考就难出成效。许寿裳就曾指出:“鲁迅的头脑受过科学的锻炼的,眼光极锐敏,心极细而胆极大。”这就使他能突破中国传统模糊整体思维局限,既着眼大体,又剖厘析毫,于不疑处生疑,对事物作深入、细密分析。

方法分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学科方法、课题方法等多种层次,可说千变万化。我这里只想强调在方法上避免几种不良倾向:

一是避免立场偏执

立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你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不能搞立场决定论,“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学者应有良知,应尊重客观事实,即使对自己所信奉的“主义”也要有反思态度。如对苏联崩溃原因的探索,是归咎于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的背叛,还是归咎于苏共领导集团的经济、政治、思想垄断和僵化?怎样看待中国的改革成就,和西方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否就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中苏社会主义有无真正的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制”?这些都不是立场所能回答的。

二是避免追随时尚

时尚是转瞬即逝的泡沫,往往为权势集团和俗众共同推动,经不起历史检验。学人不应跟着瞎起哄。

例如,如何看待近几年的儒学热?如何看待百家讲坛的文化快餐?

在我看来,近年以儒学热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热,在相当程度上并非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而是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结果,诸如弥合社会冲突,圆成世界大国梦,填补信仰、道德真空等等。其中也不乏商利驱动。由于权、商的共同支撑,奢谈“国学”已成时尚。某大报头条就颇为自豪地宣称:“论‘道’讲‘和’成为一件非常入时的事情”。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民本主义、权威主义的文化取向。也许,这种取向有一定现实合理性。但如何惊惕、抵制其专制倾向,向民主宪政过渡,很值得认真思量。而此类资源,传统文化里却十分稀缺。我们需要的是有时代精神和世界视野的理性爱国主义,而决不要鲁迅当年所痛斥的“国粹主义”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热风》三十八),觉得与其被外国人奴役,还不如被本国人奴役的好。鲁迅还曾告诫:只有革新的人种,才能保古的。抱残守缺,是传统的不肖子孙。只有这种理性、平和心态,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至于于丹说《论语》就是教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那更是对经典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为现实缺乏公平正义辩护、涂脂抹粉。她有几百万粉丝,并不能证明她讲出了真理。对此社科、人文工作者应有清新认识。

培根说过:“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学者应该既关注现实,又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有必要的怀疑、批判精神。鲁迅自己曾说:“我看事情太仔细,仔细,即多疑虑”,“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改革开放,不也源于对文化大革命及极左政治的怀疑吗?记得当时北岛有一首诗《我不相信》:“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正是这种怀疑精神,才导致中国道路的改变,避免了崩溃。实际上,至今我们也仍然在寻找开启未来的钥匙。有首诗写道:“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意义迷失,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人的根本性焦虑。中国仍在寻找“钥匙”,未来有不确定性,切勿被诸如“中国模式”一类盲目乐观所误导。

    作为大学生,独立思考还有特殊的障碍,要完成三大突围。

一是突围职业化。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教育家就揭示了“高等教育的两难困境”,即对纯粹真理的追求和职业化的冲突。社会尤其是企业,极力要求大学培养所需的工匠。但行业技能却只能在行业工作中才能学到,而且很容易过时;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是为真理而追求真理的天堂。北大校长蔡元培,称大学应是“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而现在的大学,就业率的高低竟然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当然,大学生也要吃饭,也要考虑就业问题。但就业不是一切。大学主要是掌握某些基本原理、继续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必要的德行意志品质。有此基础,就可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是突围专业化。专业分工是巨大历史进步,却也有严重副作用,将知识分割成孤立的细快,导致视野狭窄,认识偏激,很不利于独立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谁愿意做一条经过训练的狗呢?

你们的老师都各有专长。但并非所有人都是独立思考的思想者。这就需要你们自己空诸依傍,实证实悟,独立思考。可围绕某一问题,借助其它学科,作跨学科思考。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开阔知识视野,树立大文科意识,切勿与其他专业老死不相往来。学历史的应涉猎、关注文学、哲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社科、人文学科。这将使你的历史视野更全面、深彻。

三是突破享乐哲学。追求享乐是人的自然本能,也是人的权利。然而一旦把享乐视为人生的基本目标,成为享乐主义,就堕落为人性异化的动物。人爱因斯坦称追求个人享乐为“猪栏的理想”。遗憾的是,享乐主义已成为遍及世界的毒瘤。似乎已不是物为人而存在,而是人成为物欲奴隶、消费机器;商场成为人间天堂,购物成为最高享乐;“过把瘾就死”成为信仰和宗教。高雅、高尚的精神需求,已完全被纯本能性的物质、感官需求所取代。如马尔库塞等人批判消费主义时所说:一个内心空虚的人,需要在商品中识别自身,需要消费证明自身。这种人怎么可能独立思考呢?

居里夫人认为:“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为此,居里夫妇放弃了发明镭的专利。大学生是否应摆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在温饱解决之后,是否应该力求过一种远离时尚的简单、质朴、清纯的精神生活呢?

人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不应只关心自己的安适,不顾别人的死活。。鲁迅说得好:“无穷远方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无不关心同类的痛痒。罗素就曾谈到:“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都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专业人员故然要做好本职工作,奉献社会。但如爱因斯坦所论:不可对人类事物和国家政治默不作声,更不可把国家政权强加给他的奴役当做不可避免的命运接受下来。要发出自己正义的呼声。

英国早期工党领袖基尔?哈迪说得好:“如果身边有人在遭受磨难,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有繁荣的生活。面对遭受磨难的人们,崇高者不可能有幸福感,卑劣者不可能有安全感。”全球性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目前的金融危机,已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难以明哲保身。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独立思考,共克时艰。

这里,我想附带讲一下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爱情是美好的,又似乎是青年的专利。现在大学已不明令禁止恋爱,真是你们的福音。但这就加重了你们自己的责任。我想提醒各位,在决定恋爱前是否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个是:你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来上大学,究竟是让你集中精力读书,掌握自己谋生、服务社会的本领,还是让你花大量精力与异性朋友卿卿我我?

一个是:你是否有充分把握能以清明的理智控制奔放的情感,使热恋不致影响学业,更不会在生理上擦枪走火,带来一系列麻烦?

一个是:你是否准备好为对方作出牺牲?真正的爱情不是自私的享乐,而是一种互为奉献。有时为了对方的幸福,甚至可以抑制自己的爱恋。汪国真一首诗写到:“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敢爱,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把顾忌对方的爱深埋心底,化为优美的诗行和珍贵的记忆。这才是高尚的爱情。

如果你能对此作出正确回答,那么你就放心大胆地恋爱吧;否则,就请你暂且割舍了吧。

最后,我还想强调:我们对独立思考本身也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为了追求真理,但并非一切独立思考都能达至真理。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谦卑、开放心态,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所有人都有认识局限。鲁迅是独立思考的典范,但在对苏联的认识上也发生失误。他的认识,还不如西方的进步作家如罗曼?罗兰和纪德。知识者也不能包打天下,必须随时倾听民众呼声,不管你赞同与否。我们只能明确说出自己的思想,供广大思想消费者自由选择。要尊重别人独立思考的权利,宽容异见,虚心倾听,择善而从。

独立思考会面临诸多困难,要突破重重阻力;有时甚至会遭受打击,付出牺牲。北岛有诗为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然而,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使命和能力的知识分子,不应只顾个人安危,而应有一定道义承担,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责任感。罗曼?罗兰说过:“牺牲与痛苦,便是思想家与艺术家底命运: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大众的福利。”

这么说来,独立思考实在并不容易。但我们不应因此而沮丧,应该树立信心。顾城有首诗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不能老是盯着黑暗,象猪一样老是往脏地方拱;而要永远面向太阳,追逐光亮。在披荆斩棘的征途上,同行者要互相照亮,互相温暖,携手同行。顽强的生命,应该冲破重重险阻阻,向真善美飞奔。让我们以汪国真的一首诗共勉: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