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之国氏大富:强“魂”健“体”?让文化“神形兼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0:43
读了《人民日报》10月26日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发表的署名永春的文章《文化“魂”与“体”辩证关系刍议》,很受教益和启发。可以说,厘清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价值(魂)与物质形态(体)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方法论。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魂”与“体”的有机统一体

  《文化“魂”与“体”辩证关系刍议》(以下简称“文章”)指出,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文化都包括虚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虚体部分就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实体部分则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前者是文化之“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后者是文化之“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关于文化“魂”与“体”的概括与界定,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属性,打通了文化由抽象向具象发展的中间环节。

  首先,凸现了文化的精神价值。文化之“魂”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极,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得出的结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次,揭示了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设尤为紧迫。文化之“体”主要是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当前我国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设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强“体”迫在眉睫。

  第三,阐明了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物质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的“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离开了“魂”,“体”就失去了精神价值的支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文化的精神价值就难以实现。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对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一些重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明确文化“魂”与“体”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既是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标志,也为我们明确了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和“体”的基本内涵。

  其一,文化之“魂”就是发展方向。“文章”指出,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文化的“魂”是一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生命所在,不管以什么形态承载、传播,都必须保持崇高的精神价值,这是总开关。因此,明确文化之“魂”,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其二,文化之“体”就是发展途径。“文章”指出,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些“体”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都是承载、传播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都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的重要功能。因此,只有把“体”做大做强,才能使文化之“魂”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三、强“魂”健“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抓手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而又渐进的过程。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到实处,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文化的强“魂”和健“体”两个主抓手。

  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强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为文化建设确立了支柱;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就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宁夏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加强各民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首先要打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真正形成“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共识,始终把爱党、爱国、爱教融入到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第二,大力加强文化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建设,夯实文化之“体”。我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建设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一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场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出版发行单位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宁夏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二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回族传统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三要优化文化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采取建立基金、政府招标、定向资助等手段,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四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带动全行业改革发展。宁夏文化企业先天投入不足,体量偏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关键要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布局,最终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总之,学习《文化“魂”与“体”辩证关系刍议》一文,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也为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