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关内侯:邓鸿: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0:26:16

    黑洞,《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

    财务“黑洞”看起来也像是一个个孤立事件,起初并不起眼,但所隐含的财务风险及其最后发展演变的严重后果却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和灾难,有些甚至是灭顶之灾。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

恶不积 无以灭身

善不积 无以成名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以上这些名言该揭示了一个浅显而质朴的道理:

    量变到质变。

    作者写本文的作用在于:

    1、为相关企业提供一面镜子,让天下企业家照照这面镜子,不要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成为财务“黑洞”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更不要让自己掉入财务“黑洞”,被财务“黑洞”淹没!

    2、为相关企业直接把脉诊断,找出病因病源,而不是仅仅像控制制度设计咨询那样,洋洋洒洒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地写一套完完整整的咨询报告,最后只是完完全全仅仅起到“保健品”的作用;

    3、直接点按企业肢体的“阿是穴”,让相关企业感觉到痛并快乐着。让相关企业老板一个劲拍脑壳:“就这么简单,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和引起重视!”

    这些案例本来可以各自独立成篇,但为了更像一篇文章,笔者只好将其做个简单归纳分类,共分为税务黑洞、投资黑洞、融资黑洞、管理黑洞四大类。

一、税务黑洞

    1、某公司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上近两年来“应交税金”科目列示的一直是  -100多万元,但每个月都还在交税?

    问题在哪里?为什么?

    当该公司老板将其会计报表给我看时,我觉得不可思议,难道公司会计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不敢确认,只告诉他一句话:你让会计查查,看负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啥东东形成的?

    会计花了一个星期,查出的问题是:

    一是2007年5月、6月有金额分别为352,826.93和330,361.27的两张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进项未认证和申报抵扣;

    二是作废发票按正常发票申报,多报税款95,694.02元;

    三是其他重复申报多报税30多万元。

    这样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人家都是在想尽千方百计或者通过各种策划尽量少交点或者不交,而你这个会计却是有进项票不抵扣、废票按正常票申报、重复申报,少抵扣和多交100多万元,而且挂帐两年多无人问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稽核办法》规定,取得的2004年2月1日以后开具的海关完税凭证,应当在开具之日起90天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逾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而到我们查找出这两张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时,已经有四个90多天过去了还没有认证和抵扣,公司白白损失68万多元!

    还有“作废发票按正常发票申报”、“重复申报”这些如此低级的错误,而且这么低级的错误两年多无人知晓,更无人了解和过问?

    为什么没有人审查监督?

    这是一家小规模公司,没有设审计岗位,算不算理由?

    2、公司在市内福田区,工厂设在龙岗区,产品销售后由公司统一开发票收款并在市内缴税。       

    行不行?

    这是目前大多数生产性公司的做法和运作方式!关外厂房面积大租金低,劳动力相对便宜。

    但是,弄得不好龙岗区税务局会不同意。通常会给你发来一张“整改通知书”。

    问题在哪里?

    一是人、财、物是否三分开?

    二是税款缴纳是否遵循了“属地”原则?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税款缴纳也没有例外。

    3、内外帐的黑洞,一查一个准!

    很多公司为了不交税或者少交税,都费了不少力气做两套账,那么,做了两套账,是不是能够达到少交税的目的?答案往往却是否定的,有的还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我给你讲三个故事:

A、三堆合同的故事

    税务人员去某工程公司稽查,财务主管把三年的帐本全部搬到会议室。税务人员说,别忙,你先放着,我们想先看看你们这三年与客户签订的工程合同。财务主管叫保安帮忙搬来了三个大纸皮箱,说这是我们三年的全部合同。税务人员说,好,你再帮我们一个忙,把这三堆合同分个类:工程已经全部完工的合同你放一堆,还在施工的放一堆,完全没有开工的你放一堆,共分三堆放。                

财务主管对这些合同很熟悉,一会儿全部分类完了。税务人员又说,还得麻烦你再帮个忙,你把三堆合同的金额用计算器分别加一下,把结果告诉我。不愧为是财务主管,一会儿就加完了,并把结果告诉了税务人员。税务人员说没错吧,财务主管说,没错。税务人员说,好,你现在把那边的帐本拿过来,你把总账收入找出来,与合同对一下。财务主管还没有把帐本完全翻开脸就全变红了。

财务主管的脸红什么,不是精神焕发,而是给人抓住了尾巴。

经核对,三年光全部完工的工程就有3,500多万元未作收入入账,应补交营业税费110多万元。

财务主管有错吗?错在哪里?

B、办公桌上放收款单据的故事

    某公司申请一般纳税人,税务人员要去公司看现场。来之后公司老板热情地将他们带往漂亮的会议室,想先请他们喝喝茶,税务人员说,茶待会喝,我们先去财务室看看,老板说好好好。财务室会计出纳都在,忙给他们让座,税务人员不座,而是眼睛四处逛,像探照灯一样(老板语),最后落在了出纳的办公桌上,然来是出纳桌上有两张单据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税务人员拿起来一看,是两张客户的汇款单,时间是三个月以前的。税务人员叫会计把今年的帐本拿过来看看,这时侯,会计的脚像灌了铅,半天迈不动步。原来这是两笔不用开发票未报税收入,会计把它们入了内帐。结果可想而知,一般纳税人申请的事情先放一边,税务人员说,把内帐拿到税务局去让我们先查查。这是一家小型五金加工公司,光查当年度未申报纳税收入就补交税款50多万元。

    无独有偶,前几天一位开公司销售山寨手机的朋友过来玩,我说我刚写了一个PP,内容是讲财务黑洞的,让你先看看,或许对你们这些开公司的老板有用,他说好。于是我打开电脑,把《谈财务黑洞》的PP放给他看,当看到上面这个《办公桌上放收款单据的故事》时,他突然两手拼命地敲打脑袋,我当时就很奇怪,他老兄是不是犯了什么病?过了一会儿,他瞪着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我,长叹一声:“哎……老兄,你要早十天把这个东西给我看,该有多好啊!”我知道,他可能是碰到什么事情了。

    等他平静了一会之后,他告诉我说,十天之前,他们公司给人举报到税务局,税务稽查人员来到公司,公司聘请的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的财务总监直接把他们带到财务室,他们像“贼”一样(老板语),眼睛四处扫,把出纳办公桌上的收款单据全部拿走了,价值一亿多哇,均为未申报纳税货款收入。后来我求爷爷告奶奶,找了不少关系,人家算是开恩,说就不罚款,但要按收入金额全额补税。你知道,我们这个行业都是不开发票的多,我进项一张都没有,要我按17个点补税,这不,前天我刚先交了700万,还有1,000多万,我拿不出现金,现在只好卖房子了。

    最后,他说"哎,真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么多年都算白干了”。

    我望着朋友,半天无语。如果站在朋友的角度安慰他,我只能学一回祥林嫂,“如果我早几天给你看,你就不会这样……”。但作为一个财务人员,我只能一时无语。

C、一肩挑的故事

    刘老板开办了一家服装生产公司,请唐小姐做会计。有一天刘老板单独找到唐会计说:公司刚开办不久,业务还没有完全开展开(实际情况是刘老板原来已经开办服装加工厂十几年了,人员还是那些人员,客户还是原来的那些客户,“山还是那个山来水还是那个水”,只是用原来的工厂重新注册了这家公司而已),我们有很多客户是不需要我们提供发票的,你把这些收入就不要记到外帐中去了,另外,公司规模小,人手也不多,你就辛苦点,内帐外帐你就一个人一肩挑了吧。刘小姐刚生完小孩不久,这是她重新通过朋友刚找到的新工作,老公又不在同一城市工作,如果同时做内外帐,家里家外就会很忙碌,但是她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不,本月10号刚做完外帐,申报完国税、地税,就马上急急忙忙地把这个月的内帐拿出来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抢着做,这已经成了她每个月的工作习惯。

    这天她刚把本月未开票客户的收入做完凭证登好帐,保安就带进来两位不速之客,并且跟唐会计说:“唐会计,你看这两个人,跟我说是朋友介绍过来买衣服的,却直接闯到你们财务室,我拦都拦不住。”也不等唐会计开口,来人马上自我介绍了起来说,我们是税务局的,说着并都亮出了工作证,我们听人家举报,说你们有偷税行为,我们今天是特地来突击检查的。刚听完这话,唐会计一下子傻眼了,惊得说不出话来,连桌面上的帐本和单据都来不及收拾,给两位税务人员逮了个正着。税务人员马上责令唐会计把这套内帐送到税务局,让他们查看。刘小姐这下马上又变得聪明了起来,就只拿了桌面上的这套帐本,而且重新注册公司也帮了刘老板大忙,税官也没有深究,就光公司重新注册5个月以来,查补未申报纳税收入应补交税款20多万元。补交完税款,税务人员才通知唐会计把帐本拿了回来。

    4、“处罚决定书已送在我的办公桌上!”

    有一天一位开工厂的朋友王老板打电话给我,开口就问我某区国税局你有没有关系铁的朋友。我说人我是认识一些,但你要告诉我是什么事情,我可以帮你了解一下情况。他说,你看我都急糊涂了,光顾着急,把事情都忘记跟你说了。原来,今天一早上班,税务局就来电话叫他去拿一个通知,他不敢怠慢,过去一看,是一张处罚决定书,要他补交税款和罚款共计500多万元,他说你把我工厂全部卖了也值不了那么多钱?他都认为税务局是在跟他开玩笑。我干嘛欠那么多税钱?听税务人员解释了半天,他只听懂了一句话,是税务局要什么单据他们公司过了期还一直没有送去。会计上个月底前已经辞工走了,新会计还没有招到,所以他自己也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

    接了王老板的电话后,我立马打电话找一位在某区国税局工作的科长朋友,给他报了这家公司的名字,再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是这家公司呀,有这么回事,处罚决定书也已经送在我的办公桌上了!他告诉我,原来这是一家港商来料加工出口公司,去年至今,公司就只见进口料件,就一直没有出口,税务人员就问报税的会计,你们公司加工的产品哪里去了,如果改内销就得补税,要么就把出口单据提交过来税务审查。会计说都出口了,答应稍后提交单据,回公司后也和王老板反映过这事,王老板可能是工作太忙也没有太重视,就只告诉会计你找小张拿。会计就去找小张,小张又叫会计找小刘,小刘又叫会计找小林,小林已经辞工走了。这样七找八找,只找到几张单据,其余大部分都不知去向。会计就和税务人员讲,我们只找到这几张,其余的我们继续找,这样连续拖了一年多,税务人员只好责令公司会计在6月30日前一定要把去年和今年的出口单据全部提交,否则一律按内销补税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会计本来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太善于与人打交道,也尽了力找了,但公司人员变动太频繁,加之管理不善,很多单据都弄不见了,会计于是在5月底就向公司辞工不干了,税务局看6月30日都过去了,公司也没有再提供出口单据,只得按内销处理,把处罚决定书下了,形成了既定的结论事实。

    小事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大事!就因为出口单据无专人登记保管一件管理上的小事导致公司最后关门,老板倾家荡产补税的结局。

    由此可见,财务信息不畅的后果相当严重,

    老板不了解不重视财务信息的后果也同样相当严重!

    5、一家民营企业1,000多万元出口退税款一年多退不下来。原因是:单据收集不齐、账目不清,账证不相符,会计一年内换了3个。

    这个案例与上一个有些相似,张老板的一家生产液晶显示屏的出口公司,也有部分内销业务,税务上实行“免抵退”申报办法。自去年开始,公司的出口业务量大了起来,每个月税务局有100多万元出口税款可以退回,但是连续三个月会计去申报都没有退回,张老板说,这个会计不行,让人事部赶快换掉。民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圣旨,人事部工作效率还真是高,三天之内就重新招聘来了一位新会计,新老会计在人事部经理的监督下把工作做了移交,新会计还不知道公司有这一档子事,所以也就没有特别问什么,到下个月申报出口退税时,才知道公司前三个月的退税款还没有退下来,就问窗口是怎么回事,税务人员说是你公司申报资料不齐,账目不清,账证不相符,不能退。回公司后新会计马上给老会计打电话,公司老板不问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炒掉,老会计心里正窝着火,就告诉新会计:该移交的资料我全部交给你了,该申报的资料我全部报给税务局了,其他的你就只有去问老板,说完,就关机,再怎么打他都不接电话了。由于公司也没有专门的单据登记和交接制度,新会计七问八问,也没有把不齐的单据找出来,这样又过去了三个月,不但老的没有退回,新的也退不了。老板一听,更火了,新会计也是饭桶,给我马上滚蛋。不知是人事部工作效率出奇地高,还是现在做会计的人实在太多,总之三天不到,人事部就又重新招聘来了一位新会计,新老会计在人事部经理的监督下把工作又做了移交,新会计也还不知道公司有这一档子事,所以也就没有特别问什么,到下个月申报出口退税时,才知道公司前六个月的退税款还没有退下来,这次新来的会计姓吴,为避免混淆,我们就称她为吴会计吧。吴会计也碰到了像上一任会计一样的问题,公司到税务,税务到公司来来回回又跑了两三个月也还是一分钱没有退下来。

    这时侯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也开始出现了困难,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运作,张老板去银行申请贷款又一时半会款下不来,这时侯张老板感觉到可能不完全是会计的问题,于是亲自出马,到税务局找关系,找来找去,人家说你不用找了,找也没有用,你单据不齐税务局没有谁敢把款退给你,老板没办法,找了很多关系并且又亲自跑海关、外管局、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去补和查找报关单、核销单等有关单据,折腾到一年之后除去实在没有的或者找不到的没有办法退税外,终于基本上把该退的1,000多万元税款退了回来。

    后来,老板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会计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换的越勤我的帐就越乱,丢的东西就越多,自己的麻烦就会越多,公司虽然是我的,但我经常发脾气,随便炒人,这是在害人害己。

二、投资黑洞

    1、从合作投资到告放高利贷,十年官司不寻常。

    邱老板是深圳最早的一批开发商之一,九十年代初,他挂靠广州某部队名下,先后找地方政府或村组弄了十几块地,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至今还有四块地价款未交清也未开发,属于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本人现年58岁,文化水平为高小毕业,离异,属于典型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老板。

    1998年底,他在梅林关口拿了一块地,但没有建设资金,于是找到区内某局当局长的朋友,以某局名义出资2,500万元,邱老板出地,合作开发该项目,约定开发周期一年,给某局的回报是“不低于年利息20%的利润“,双方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结果项目进行不到10个月,局长说自己职位有变动,要马上把借款归位。邱老板很讲义气,为了不让这位局长朋友为难,就跟他说,工程现在才进行到一半(由于中间有耽误),还不能卖房子,但我手里还有另外一个项目,房子已经全部建好了,销售手续也办好了,价值在5,000万元以上,你钱要得那么急,你就拿去卖,卖完了你把欠款还上,多的我们再结算,因为当时这个局长还在位,又是朋友关系,所以也没有立什么字据。

    某局把这栋房很快就卖完了,这中间某局长也调离了该局局长的岗位,话事权也弱了许多。

    其后,邱老板找该局结账,但是这个帐怎么结?双方产生了很大分歧。某局要求按一年期20%的利息结算,期限算一年,邱老板坚决不同意,说某局混账,要按实际使用天数计算。就实际使用天数某局认为到卖完房资金回笼已经有一年时间,邱老板说应该从我让你卖房之日算起。这一吵一闹,就拖了半年多,邱老板就四处找领导,在市区有关领导的过问下,双方又坐下来结算,邱老板又提出来说你们把我的钱放在帐上半年多,占用了我的资金误了我的事,也要求将多余部分按20%的利息计算给他。但邱老板又拿不出文字依据,某局也不同意,双方争议就更大了。

    邱老板说某局不讲理,就去找律师,律师说20%利息属于高利贷,我们就去告政府部门放高利贷违法,还怕他不退款还钱?邱老板一听觉得有道理,律师就是律师,这个主意不错,告状!立马掏钱聘请这位律师作为自己诉讼代理人。状纸一递上去,法院看到告的是政府部门,就说,我给你们双方做工作,争取庭外和解吧。这一调解就是几个月也没有调解出个结果。邱老板就等不及了,要求律师继续告状。某局也不着急,随你告。最后把动静弄得实在大了点,市委责成市政法委成立专门调查组调查此事,这一查不要紧,双方都有问题,某局前局长违规借款,受到政纪处分;某局违规借款收人没收上交财政。邱老板,由于资金周转不畅,将该楼盘部分房产一房两卖,涉嫌诈骗犯罪,获刑三年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邱老板的代价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合作投资只讲关系和朋友义气是不够的,时间、空间、地点、人物一旦发生变化,关系和义气就不在,很多东西就靠不住的。一定要讲游戏规则,投资就是投资,借款就是借款,利润就是利润,利息就是利息,不要什么时侯有利就说成是什么,更不要文字上模棱两可,不然既害了朋友也害了自己。

    邱老板最近与我说起这件事后悔得不得了,说如果当初双方能认真坐下来,请个中介会计师把帐心平气和地认真算一下,应该比直接请律师打官司效果好;更不应该在资金周转不畅时打歪主意,而使自己触犯刑法,真是得不偿失!

    由于邱老板刚刑满释放出来,十年过去了至今余款还没有要回来!

    2、馅饼变陷阱,合伙投资变成卖垃圾设备,台湾人算计了“九头鸟。”

    田老板是湖北武汉人,今年59岁,高中毕业,一向为人精明,精于算计,人称“九头鸟”,在部队工作时一直在南方从事经营工作,在转业前被授于上校军衔,后来根据国家政策与部队脱钩,转业后自己做起来了生意,也算大有收获。虽说是人家抵债过来的,奔驰宝马车也一直开着,像个大老板,所以身边就不乏朋友拉他投资或者入股。

    话说有一位台湾的杨先生,听说田老板有意投资,就通过朋友找到他,说我有一个好项目,能将铜条拉成毫米级细小的丝线,销售渠道和客户我都有,设备也是现成的,与我从台湾一起过来的朋友答应将他的工厂现有的设备20套转让给我,新买的话每套设备要十八九万,现在他让给我只要八九万,我就以这20套设备作价160万投资入股,你拿200万现金,我们共同开厂,股份就各占五十好了,田老板同意他把销售渠道和客户也算一点股份。田老板过去东莞一看,设备也都能用,但就是太旧了点,杨先生说,没关系,搽搽油就好了。后来杨先生见田老板有点犹豫,就趁热打铁地说销售渠道和客户我就不折算股份,但还是由我负责。最后把出资和股份定为田老板出资200万人民币现金,占56%股份,杨先生投入20套设备,作价160万元人民币,占44%股份。

    在东莞这家工厂刚投产后还没有几天,杨先生又很神秘地与田老板说,田总,我那边还有40台更高档的设备,能够拉金线和银线,利润比现在拉铜线高好几倍,你看你能不能再拿个400万出来,我们再在旁边租一栋厂房,再按现有股份比例搞起来?这次田老板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找人想尽千方百计调查这批机器的来历,这一调查不打紧,调查的结果把他的肺都气炸了。原来这都是台湾厂淘汰的旧设备,人家都是当废铁卖,每台就算个2-3千元,而让杨先生当新设备的半价拿来入股,这不等于是卖旧设备给我,把我当猴耍吗?而此时田老板还不能马上与杨先生摊牌,因为公司的业务还得全靠他,不然200万就会打水漂。田老板只得装着不知道,忍气吞声一年多,待把销售渠道和客户基本掌握后才敢与杨先生摊牌。

    一向以精明著称的“九头鸟”田老板终于也给台湾同胞算计了一把。

    3、盲目相信朋友,连业主是谁都没有搞清楚就干,几千万装修费差点打了水漂。

    胡先生在罗湖区开了一家宾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想转出去,但租赁合同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没有人愿意接手。突然他灵机一动,告诉自己一个好办法,把一改成十不就有人要了吗?说干就干,一份十年期的合同就伪造好了。接下来就是物色买家了。5,0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下子想找个人接手还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他四处放风还许诺给中间人提成,终于不到一星期就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带来了一个赵老板,说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把它改为集餐饮、桑拿、沫足、洗浴的多功能休闲中心,赵老板说就不知道能租几年?胡先生马上说十年。赵老板一听十年,二话没说,立马下定租了下来,过了不到一星期施工队就开始进场装修,很快就装修完毕开业了。

    赵老板还真是一位经营能人,开业后生意异常兴隆,赵老板心里非常高兴,暗暗欣赏自己的独到眼光。

    开业还不到一个月,一位魏先生找到他,说你是赵老板吗?赵先生说我又不认识你,你找我有何贵干呐?魏先生说我不管你认不认识,你住了我的房子,已经有两个月没有给我付租金了,今天我是来找你要房租的。赵老板说我是找胡先生租的,怎么会欠你的租金呢?说完还把租赁合同找了出来,魏先生不慌不忙地也从带来的手提包里拿出来一份合同,还有几本红皮房产证。赵老板一看全明白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业主。赵老板说等我打个电话问问胡先生看,我已经预付他3个月租金了。魏先生说你不用打了,他的电话都停机了,我是因为两个月没有收到房租又找不到他,才找到你这里来的。今天我来的目的,一是找你要租金,二是来问你还要不要续租,如果要我们再重新签订一份租赁合同,不要你就马上搬走。赵老板又一惊,难道合同还有问题,再一细看魏先生带来的租赁合同,租期确实只有不到几个月,原来是给胡先生骗了。

    赵老板这时侯心里就像吃了个苍蝇般恶心,恨死了胡先生。但他又不好对魏先生发作,只好说,我们就按原来与胡先生签的合同执行,你看行吗?

    这时侯的魏先生却不是个吃素的,他知道他现在的房产比原来胡先生开宾馆时有价值了,而且理亏的是你,谁叫你不找我签合同?于是他对赵老板说,赵老板,不瞒你说我原来是与胡先生说好了的,如果他要继续租我的房子,从今年开始租金是要翻倍的。赵老板想,你这不是敲诈吗?但他没有敢说出口。赵老板知道自己碰到的不是个善主了,现在是人家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挨宰的份了。就座在哪里一声不亢。这时侯魏先生也没有想一下子把事情完全闹僵,又补充说,我看你长租给你适当优惠,打个八折吧,但是明年以后每月必须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个5%,这已经是我给你的最大优惠了。赵老板只好说容我再想想吧。魏先生说好吧,我就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给我回个话,租还是不租?

    三天时间刚过,魏先生就又准时来了,赵老板陪着小心说,魏先生,我肯定是要继续租,但是租金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还是按原来的合同办?魏先生一听就不干,还有点生气,马上说赵老板,你要租就按我说的条件办,否则你就退出去。赵老板这时侯也不是没辙了,他不愧为老生意人,就在魏先生上次走后,他并没有闲着,思虑再三,闹得打官司肯定是自己必输无疑,那样的话几千万装修费就会打水漂了,新买的设备也得贱卖,一定要想办法搞定这件事。

赵老板就再也不提续租的事,和和气气地对魏先生说,我们座下来喝杯茶吧,我约了一个朋友,与你很熟悉,待会儿他来了,我们中午一起吃个便饭吧。赵老板不愧为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的老手,上次魏先生走后,他就托朋友打听有没有与魏先生很熟悉又能让他很给面子的朋友,找来找去,有这么一位共同的朋友江先生,此人是一位银行行长,曾经帮过魏先生很大的忙。一提到江行长,魏先生态度马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最后在江行长的协调之下,魏先生同意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个20%的租金,双方都能够接受。赵老板化解了一场重大危机。

不调查产权状况,不与业主直接签合同,盲目相信朋友和中间人,几千万装修费差点打了水漂似乎不应该是赵老板这样的商场精英该犯的错误,但有时阴沟里翻船、老虎打扽也是会经常出现的事情。

    4、控股话不了事,连个会计都派不进去,不如退回到好朋友的位置。

程先生开了个小工厂,有十几台设备,专业生产电容器。

张老板的公司有十几年生产销售电源和适配器的经验,程先生是张老板公司的供应商,双方原来就是朋友关系,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张老板决定对程先生的工厂进行控股,程先生以现有资产作价49万,占股49%,张老板出资51万,另外再投入8万流动资金,占股份51%。工厂还是继续由程先生经营管理,但双方一致同意聘请一个会计,负责记好帐。会计的选派由张老板负责,半年之内,张老板先后选派了四个会计,但都给程先生找出各种理由给辞退了,而且是辞退之后才给张老板打电话,说让再找。合作半年多张老板连一份会计报表都没有收到过。

    这时侯我作为张老板公司的财务顾问,张老板叫我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程先生两公婆开的一间小作坊,什么管理制度都没有,管理人员也就程先生两公婆、会计、办公室文员四个人。程先生热衷于到车间修理机器,老板娘则家事多于公司事,偶尔到厂里打个照面,进出货的单据都压在老板娘的抽屉里,会计找她要,总是说我有空拿给你,催了几次后老板娘总不拿出来会计也不好意思老催,没有事情干就去车间帮助进出库点数。程先生觉得请个会计是多余,每个月还要付2千多块钱,就找理由炒掉。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去了几次之后做了不少工作,也和程老板讲了不少诸如“亲兄弟明算账”之类的道理,但不到一个月他把我带过去的会计又给炒掉了,各项工作也一直是不见改善,财务状况更无从了解,我就与张老板建议,准备撤资。鉴于原来两人都是好朋友,我们对撤资进行了一番精心策划,下文是我当时写的撤资退股谈判的日记一文。

          《退股谈判,讲情讲利,效果非凡》

    a、早作准备,掌握主动:合资合作期间,我每周至少都要到西乡工厂去一次,了解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情况,老板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工厂经营不善,管理不当时,及时向张总、王总(张老板的老婆,管财务)汇报,让早作准备,在资金上进行控制,慢慢往回收。王总就借口公司资金紧张,不断地压后支付货款。当初投入51万股本,8万流动资金,共59万元,到谈判时止已收回56万多元,并把已开的14万港币、8万人民币期票拒付。

    b、安排合理,讲究策略:谈判前张总、王总和我、陈律师先商量对策,分析对方想法,要求、目的,我们的对策等。当发现他们只有两公婆来谈时,我先回避,他们进来时房间里就只有张总和陈律师,等他们进来坐好后我再进来,避免给对方产生较大思想压力和产生抵触情绪,而王总则干脆不参加谈判。

    c、张总主谈,讲情讲利:首先双方将合作不成,兄弟情谊仍在,作为谈判的基调,避免闹僵。但程总却首先发难,强调张总一次全退,又拒付期票,他的资金压力太大,供应商都在找他闹,他顶不住,要把他们都带到张老板公司这里来,颇有点火药味。而张总却不温不火,首先讲明合作不成,责任我们不去追究,意即责任在对方,又说明了资金问题也早给你指明了办法,一是吸收亲戚朋友投资入股,二是加大力度催收华北制冷等大户欠款,三是多做贸易单,应该筹个30-50几万没有问题,同时表明了态度,坚决退股,今晚只是商量退股的方案,并且让程总提方案。程总提出了三个方案:一、张总把工厂接下来,把设备折价给现金他;二、清理债权债务,变卖固定资产,然后亏损按股份分担;三、工厂他接下来,张总59万分两次撤,这次先撤40万元,余下的用货抵。张总选择了第三个方案。

    d、乘胜追击,锁定胜局:当双方都同意以第三个方案退股时,我补充说,程总资金困难,张总这边也不是周转很灵,但张总在公司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还是答应再考虑给你一定资金帮助,很有诚意,也是讲兄弟感情,但是一定要一次完全退出,再由张总根据公司产能的需要以预付货款的方式支持你一把,同时约定交货时间。陈律师又接着说,如果程总没有异议他就按这个意思拟定合同,争取在周六就把退股协议拟出来,双方签字。程总两公婆也表示同意。整个谈判过程我们配合默契,环环相扣,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5、亲情不敌金钱,早散伙早好,不要弄得打架收场。

    有一天一位同行彭会计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帮她一个忙。说是她妹妹与舅母娘(彭会计弟媳妇)在打架,只有我能够帮得上忙。弄的我一头雾水,两个女人打架,我怎么帮得上忙?

    后来听完她的电话,我才弄清楚了问题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她的弟弟和妹妹两家为了分配公司财产闹纠纷。我说,你是老会计,处理这事还不是小菜一碟?干嘛让我插一杠?

    她说,你有所不知,我已经做过几次工作了,妹妹和舅母娘都说我偏心,我是费力不讨好,还是你来帮这个忙合适。

    我见推辞不掉,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她把我带到位于沙嘴工业区内的公司做完介绍后就借故走掉了。

    我坐下后,彭会计的弟弟与妹夫,舅母娘(弟媳妇)与妹妹四个人都在。弟弟开口了,说,我们想分个家,请了个会计也干了两三年,就是账没有帮我们算清,她拿出来的报表,我太太说净资产算多了,我妹妹说算少了,会计也解释不清楚。听我大姐(彭会计)说,你是注册会计师,水平很高的,我们愿意花钱请你来看看,你就帮个忙吧。

    我真是受宠若惊,好多年没有听到这么好的表扬了。但是我也算听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我猜想会计的帐肯定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而是他们双方的心理不平衡,是心账没有人帮助他们算。但是我作为刚被人家戴了这么高帽子的注册会计师,这个时候肯定不能随便乱表态。于是我说,你们不用急,慢慢喝口茶,我现在就过财务室去,看看账务情况,然后再跟各位老板汇报。他们都同意了我的做法。

    我来到财务室,会计是个中年女人,她感到很委屈,说我大学毕业都干了十几年的会计了,虽说不上优秀,但也不至于像她们说的一无是处吧。我说这不怪你。你先把报表、帐本和凭证拿出来我看看,她是用金蝶软件做的帐,原始凭证装订得很整洁,我抽查了几个帐目,处理的都很规范。我基本上可以判断,帐表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又让她把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验资报告、章程等文件拿出来我看看,并与她聊天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一些情况。

    从她这里,我弄明白了许多问题。原来那位彭会计的弟弟是最大的股东,他在一家作智能卡的大公司(某上市公司的二级公司)负责销售部门的工作,当时他看到智能卡的利润相当高,又有销售渠道和客户,就出资开办了这家公司,自己又不方便来管理,就把妹夫请过来当厂长,负责全面工作,并且答应给5%的干股,也就是这5%的干股让现在难分家。后来业务越做越大,也很快开始赚钱了,弟弟的老婆和妹妹就都进来帮忙,谁知两人来了不久,矛盾就开始了,后来发展到舅母娘(弟媳妇)与妹妹(年龄差不多)一见面就掐,并且开始厮打。

吃完午饭后,我把他们四个人找到一起,我首先亮明了我的观点,我说,会计是个好会计,帐做的一点也没有错,报表也是正确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几乎是同时,舅母娘(弟媳妇)与妹妹就一起向我发难,你是什么会计师?你会不会看帐?一个就说这里不对,一个又说那里不对,我听了一下,都没有具体内容。到后来他们两个女人开始跑题,数落起对方不是,并且开始对骂,后来不知是谁先动手双方开始掐了。我见如此场面,肯定是搞不成事,就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把包往桌面一摔说,你们继续吵吧,今天我就不管这事了。他们见我这样,马上都停止了吵闹。

我只好把彭会计的弟弟一个人先叫到旁边的办公室,开始与他沟通。他一进门就跟我赔不是,说今天献丑了。我说,没关系,都是钱惹的祸。我知道他是个很明白事理的人,就说你带头在报表上签个字,会计再不济,总不会给多算出来100万吧?话说回来,即使会计是个饭桶,多算了100万,也是分给你妹妹和妹夫,而且只有5个点,你说能多分他多少钱?他听了我的话,拿起笔刷刷刷,“同意按报表数据结算,XXX,”在报表上签上了意见和名字。我接着马上又赶到会议室,把彭会计的妹夫叫到办公室,没费什么口舌,当他看到大股东签了之后,也拿起笔,在报表上签上了“同意照此结算,XXX”的字样。

    最后我告诉他们说,你们过去分别做做自己太太的思想工作,和气生财,我也可以去打电话向彭会计交差了。

    6、是购买资产还是收购公司?一个审计初审建议否决了一个30多亿元资产项目的收购。

    广东某实业公司属于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下属全资二级公司,2006年初拟收购广西某市3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9.8万千瓦,总投资概算(调概后)为36.3亿元。预算(按经批准的调概数计算)的单位投资成本平均为8,583.03元/千瓦。三个水电公司2005年11月30日资产总额33.94亿元,负债总额24.7亿元, 净资产9.24亿元,如果扣去大股东某企业(集团)股份公司抽逃资金及利息11.32亿元, 净资产是-2.08亿元。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核实了上述资产负债状况。

    但是,该公司负责收购谈判的负责人明总却自从项目开始就把关注点放在“单位投资成本”上,他说人家预算是8,583.03元/千瓦,我现在已经把它谈到7,000元/千瓦,我们实际只要支付3个亿左右就能把三个电站拿下来。他的帐是这样算的:39.8万千瓦*7000元/千瓦-24.7亿元=3.16亿。

    双方分歧的焦点在大股东抽逃资金及利息的计算上。明总认为,那是大股东运作项目的正常回报,现在你用单位投资成本7,000元/千瓦的资金根本建造不起来这三个同等规模的水电站。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小组则认为,你不是光收购资产,你是在收购公司,公司现在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是-2.08亿元,你还要用3个多亿去收购,你们公司自己愿意,恐怕国资委和相关部门也不会通过。如果你是要收购资产,你可以对公司债务进行剥离。最后会计师事务所在《广西某市3个水电站拟收购项目审计结果报告》的第四部分,“提请收购方关注问题及审计建议”当中提出了“收购方应当关注被收购方资产负债状况和净资产价值问题”的审计建议。

    该公司领导层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采纳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在被收购方大股东不同意进行债务剥离后终止了对该项目的收购行动。

    三、融资黑洞

    1、过度包装,骗东骗西,害人害己。

    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一定知道,当一个企业过度包装,资产、收入、利润等科目注水太多时,你千万注意,你肯定是碰到了骗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深圳很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总是偶尔接到这样的业务,客户只给你一张会计报表,让你帮助出具审计报告。有些事务所某些会计师抱着侥幸心理,也偶尔接受这样的业务。

    某天一位自称是牟其中的师父的朱老板,通过朋友找到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严会计师,提供了一张会计报表,报表的大致情况是:资产20亿、负债10亿(绝大部分是大股东兼法人代表朱老板借给公司的款项,公司仅凭收据入账)、净资产10亿、收入10亿、净利润2亿,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严会计师凭经验判断,这个报表水分很大,甚至就是拍脑壳编出来的。就问他要出报告做什么用途?朱老板说我们就是开股东会用的,用于公司内部管理参考。严会计师也知道他这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自欺欺人。朱老板见严会计师有些犹豫,马上补充说审计费我们好谈。严会计师也来了精神说,这个报告要作也可以,但是我有三个条件:一是我们要编工作底稿应付事务所主审和行业协会审查,公司要提供各种审计需要的资料;二是要给我们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三是到时拿审计报告时你要给我们写一份承诺书。朱老板说这些都好办,我马上安排人给你们在宾馆租一间房,再派我的一位副总和两个财务协助你。一帮人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所有的审计底稿和有关材料都整理好了。严会计师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事务所主审出具了这份审计报告。当公司来取报告时严会计师坚持让朱老板写下了“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内部管理参考使用,不做其他用途,如做其他用途而造成的一切责任均由我公司承担,不与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相干”的承诺书。

    朱老板拿到这份审计报告之后,马上派手下又去找到另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拿着股东会的将经过审计过的净资产10亿元增加注册资本的决定,要求这另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该事务所见有上家出了审计报告,也就按朱老板的要求,出具了验资报告。

    朱老板能量之大是出乎一般人预料的,仅在一年之内,朱老板经过不断包装,就在深圳、惠州等地贷款十多个亿。

    三年后的一天,惠州某法院三位工作人员来到深圳严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查看该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看完后他们在其中翻看到了那一张承诺书时,说了一句话“放你们一马”。

    又过了不久,严会计师偶尔看报,上面有一则新闻“朱某某伙同银行工作人员在惠州等地骗取巨额贷款,被判处死刑”。朱某某不就是三年前我们的那个审计客户吗?严会计师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年那张承诺书能够使严会计师侥幸免责,现在还行吗?

    2、迷信关系、迷信能人,费时费力误事。

    某通信公司,主要是销售手机业务的,前两年行情好来钱容易,甘老板相信朋友将销售手机赚来的钱就在几个地方的朋友的房地产项目上入了点股,后来房地产销售不畅,资金一年半载回不了笼,又遇手机大幅度降价,甘老板公司经营资金就很吃紧,想贷款,但又拿不出抵押物。再说前两年情况好也没有与银行打过这方面的交道。于是通过朋友找到一家据说是能量很大的融资公司。

    该公司老总姓郑,郑总亲自带了两位业务经理到该通信公司实地做了几天调研,然后郑重其事的告诉甘老板,贵公司质地很好,我们决定做贵公司长期融资顾问,不但在银行帮助贷款、还能包装成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政府无偿资助,最后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你想上国内就上国内,不想上国内就帮你上韩国、日本、新加坡,还有美国。

    甘老板说,高人,郑总真是高人,我的公司不但有救还会前途无量,拜托了拜托了!

    郑总说,那你得听我安排,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当然不会让你干犯法的事情。

    甘老板说,那是那是。就这样郑总的融资公司就正式当上了甘老板公司的融资顾问。

    郑总说,第一步,银行融资,我看了你们公司的帐和会计报表,要重新包装。报表要重新编、账要重新作、凭证要重新订。郑总几句话,甘老板安排一帮人忙了三个多月,最后基本上达到郑总要求。

    资料送到银行后,银行说不错,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银行说你们资金流水那么大,去把近三个月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看。甘老板马上打电话,让出纳赶快送到银行来。出纳是个刚刚中专毕业的小伙子,是甘老板的亲侄儿。小甘接到电话后一分钟也不敢耽误,马上将在郑总指导下已作过修改后的银行对账单送了过去。结果人家一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对账单漏陷了。

    款没有贷下来,郑总把责任全部归咎给小甘,说他办事太不小心,误了大事。

    你们说:到底是谁误了谁的事?

    3、相信中介,授人以柄,破财消灾。

    某实业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被市科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1996年注册到2006年在工商局登记的注册资金一直是100万元,2006年该公司毛老板听说市里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龙岗和宝安区申请工业用地,毛老板想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得去争取一下。于是就到政府有关部门去咨询,咨询结果毛老板公司的其他指标都符合,但就是注册资金要求达到8,000万以上。毛老板决定将公司注册资金从100万直接增加到8,800万,这个数字更吉利。但一时三刻又筹聚不到那么多资金,经过咨询工商局说可以分期出资,而且有中介公司出面愿意代办。于是毛老板就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代办。中介公司接到这单业务后,先到赛格买了几张空白发票,填写为机器设备,再找了一家评估公司先对“这些设备”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拿到后,又去找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验资,以“这些设备”的评估价值作为毛老板的投资增资,出具验资报告,拿到验资报告后很顺利地在工商局将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由100万变更到了8,800万元,实收资本3,930万元。

    余律师是深圳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赚了钱后自己又开了家电子公司,并且成为了毛老板公司的供应商,不知是余律师公司的技术不成熟还是其他原因,送来的产品经检验总是不合格,但他又不愿意退换货,而且过了付款期还直接来毛老板的公司要货款,毛老板说你这不是在强买强卖吗,当然不答应给货款。但这个余律师还真不是个一般的角色,也不知他在哪里知道毛老板公司的增资内幕,于是拿着律师证去工商局查档案,并且把用于增资的“这些设备”的发票、评估报告、验资报告都复印了下来。然后他来了个声东击西。他不去告毛老板的公司,而是去评估师协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去投诉出具评估报告的这家评估公司和出具验资报告的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告人家出具虚假报告。两家签字评估师和注册会计师与所长都慌了神,一起来找毛老板,毛老板看在人家过去帮过自己忙的份上,答应尽快解决此事。于是毛老板请本公司法律顾问律师出面与余律师谈判,毛老板后来一看货款金额也不大,就10几万元,因而同意全额支付货款,但条件是余律师必须去两家协会撤诉,双方签字确认。款付清后,余律师自己去了两家协会撤回了投诉书。

    毛老板吃了这一次亏后,痛定思痛,又请人办减资,将注册资金变更回原来的100万元。

    而两家出具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的评估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老板和签字人气得要死,说要找人去修理余律师,不知道修理了没有?

    4、病急乱投医,不如挖掘自身潜力。     

    某公司梅老板,与青岛一上市公司的销售公司签订了一份22,000部手机的供货合同,价值2,000万元,付款条件是交货后,上市公司的销售公司开出付款期是3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22,000部手机的生产时间是3个月,就是说梅老板最后拿到钱的时间要到6个月后;而梅老板的供货商却要至少先付50%货款才能供货,也就是说梅老板至少要有1,000万的流动资金才能做成这笔生意,实事是公司帐面上只有不到100万流动资金,资金缺口达900万以上,他想到了借高利贷,人家开出的月息是20%,他形容自己是与爱滋病人作爱-不知死活!万般无奈,他要求我帮他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我了解了梅老板公司的情况和这笔业务的运作方式以及梅老板的社会关系后,觉得有资源可以利用,于是经过一番策划和运作,成功地帮他完成了这笔定单!

    5、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融资而融资。

深圳某公司经营了十几年,有自己的品牌、设计人员、生产工厂有300多人、近50家加盟商和经销商、20多家直营店,其中在闹市区有一间旗舰店,上下两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装修豪华。老板姓边,初中文化,裁缝世家出身。

三年以前边老板还一直是兢兢业业,做产品做品牌,其黑白系列时装在国内时装界还颇有影响。也就是在这年的早春,边老板突然心血来潮,要上彩装系列时装,于是让设计人员开动脑筋,工厂加班加点,不到一个月时间,彩装系列时装产品就发往全国各地近50家加盟商和经销商、20多家直营店中,但市场反映平淡,光这个系列投入边老板花了2,000多万元,销售不佳,因而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边老板决定向银行融资。

    在与银行打交道过程中,边老板由于没有抵押物和不能够找到合适的担保公司,所以能够贷下来的资金有限,当资金特别紧张连房租和水电费支付都出现困难时,边老板就出面借高利贷以解燃眉之急。  

    高利贷是企业的资金鸦片,能够解一时之急需,但一旦借了之后就会背上更沉重的包袱前行,让你欲罢不能,很多企业就难以自拔。

    边老板在融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任先生,其自我介绍曾经在国际很多大投行工作过,有很多融资关系。他了解了边老板公司的情况后说,边总,你有个金壳没有利用好啊,让我帮助你适当包装一下,你根本不用向银行贷款,有大把的基金送钱你花。边总一听,有这么好的好事,这还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这位任先生还真是一位大能人,他组织了一帮人马,并亲自编制中英文商业计划书,把边老板的公司打造成时装品牌连锁经营的热门概念,对外宣称有自己的品牌、设计师队伍有100多人、生产工厂有1,000多人、在全国各地有200多家加盟商和经销商、60多家直营店,有一间旗舰店,年销售收入过5亿(实际不到3千万)。边总只是出让了公司15%的股权,就很快引入境外某基金1,000万美元的投资入股。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还管它什么黑白、彩装系列?不如这融资来钱快。边总马上还清了所有的银行贷款和高利贷,并决定继续利用好自己的这个平台,在融资上大干一场,继续聘请任先生为公司融资顾问,边总说你干脆把我的公司整成上市公司得了,在国内国外那里上都行。

    于是重新制定了发展计划和融资目标:三年内公司设计师队伍人员要达到500人,加盟商和经销商要发展到2,000家、直营店要达到500家,年销售收入要过100亿,第二批融资金额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有了目标,为了使公司更“好看”,说干就干,边总很快有了大动作,把公司办公场所和服装展厅从关外搬到了市闹市区,并且在市另一闹市区租了5,000平方米的门面房,花了800多万元进行超豪华装修,开了一家更大规模的旗舰店;将工厂也从关外搬到了某镇,重新租了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员工也增加到了2,000多人。

    而此时边老板在全国各地实际拥有的加盟商和经销商不到50家、20多家直营店90%以上是亏损,光闹市区那间旗舰店每个月亏损额就达到50万以上。半年过去,边老板经过上面的一系列大动作,1,000万美金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等不到第二批基金投资,就先后向银行和一些放债公司(高利贷)借款达8,000万元,搬家后管理又不到位,加之边老板的心思和精力没有放在工厂生产和经营环节销售上,公司业绩每况愈下,销售上不去,生产质量也不稳定,后来两家旗舰店自己的服装不好卖就干脆去市场上买衣服贴上自己的标签就上货架,销售情况可想而知。

    后来有些老员工建议要壮士断臂,两家旗舰店每月亏损100多万要尽快关掉,其他亏损的自营店也马上关掉,工厂也转让掉或者找人承包出去,先把失血的地方止住,只留下公司的核心部分品牌、设计师和经销商网络,而维持这部分开支不是很大,还能创造效益。边老板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懂什么?关掉了,基金、银行来看什么?只要挺过去,第二批基金来了就好了”。

    大家都摇头,老板中邪了。

到目前为止,第二批基金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指望了,公司直营店和工厂都被迫关掉了,办公室连房租、水电费都付不了,老板又临时借高利贷付账,慢慢往前拖,希望还能有奇迹出现,说不定那个基金还能找上门来?

像这样的糊涂老板可能还不是个别的,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老板们,你们都清楚吗?据笔者了解,这位边老板,由于自身素质原因,在打开了公司大门之后,迷失了方向,对新知识、新观念一知半解,让一些所谓的高人忽悠得不轻,想玩钱最后全完了。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很严肃但好像又是很“天真、很傻”的问题:如何对各类老板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行为规范、监督等问题?谁能作?谁来作?

    老板往往是我们这个社会强者的化身,其实他们有时也很菜鸟,谁能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而又能帮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忽悠完他们的钱财完事。

四、管理黑洞

    1、选人不清、用人不明,专业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来挑选。

    某公司先后聘请过两位会计:前一位嘴巴很厉害,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会上,她可以把老板顶得哑口无言,但报表三个月后还做不出来;后一位账做得很漂亮,当月的报表当月结束后不到一星期就出来了,但与其他部门人员沟通时老挨人骂。

    人分两种:嘴巴行手不行;手行嘴巴不行。 要选 都行的?光靠人事部不够,建议在人事部初选的基础上再请专业人士把把关,还是很有必要。

    2、上岗后财务人员干得如何我不知,监督缺位。

    某公司来了一位新会计,发现往来帐老不对,就去翻看前任的帐,这一查不打紧,很多往来帐户相同名称连“结转下年”与“上年结转”数照抄的都对不上,也无人发现,但已找不到前任会计。

    我们的一些中小公司招聘会计的一般流程是由人事部对外发布广告,财务人员前来应聘,由人事部经理与其面谈,觉得合适的就与老板见面面谈,合适的就上岗。上岗之后胜不胜任,没有人知道,等到出问题了,老板说不行就换。最后是越换越乱,越换越不行,一旦哪里要看帐或者检查,就想起了会计师事务所,花点钱让他们来帮助重新做一遍。其实,对于一些小公司,要早一点想起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问题就不会成其为问题。一是在招聘环节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帮你把把关;二是会计上岗后经常让会计师来帮助看看帐做得怎么样?合不合格,能不能胜任很容易知道。

    借用一句行政部门的用人秘籍:“说你行的人要行,”这个“行”字在这里我可以解释为“懂行”。不是科班出身的老板自己不懂财务也没有关系,在这里我告诫各位老板,不要等问题成堆了才想起会计师,这时侯你要花大价钱请的是律师。早知今日,何不当初。会计师在对财务问题的防范上要比律师前位得多!所以我奉劝各位老板,你平时不如交几个会计师朋友,要经营好企业,会计顾问、法律顾问一个都不能少!

    3、别让自己乱了方寸,ERP如何上?

    某公司ERP上了半年多,财务人员操作不熟练,有些地方根本还不会操作,出来的数据牛头不对马嘴,账实严重不相符,存货账面2亿多,仓库实际只有1千多万,相差得离谱。

    问题在哪?

    我问了会计好几次,会计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我说,那我们下去走走,看看我们的出入库流程是怎么走的。下去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找到了问题在哪里。

    公司ERP上了半年多,但有一个环节与系统不相粘。

    暂收料与暂收料入库单。

    供应商货送来后,有个暂收料部,由他们手工填写《收料入库单》,该单上有:供应商名称、送货单号、订购单号、日期、材料名称、型号及规格、料单号、单位、数量、检测情况(合格、不合格)、单价、金额等内容,下面是需要在该单上签名的部门和人员有:收料员、IQC、保管、采购、财务。

    现有的流程是:暂收料部收料后交IQC检验,检验合格后送仓库入库,保管员在这张单上签名确认,然后再将该单交给仓库文员输入电脑ERP系统,输入后仓库出入库数据无人核对,全赖输单员的工作态度。采购在货到后也在这张暂收料入库单上签名,最后到财务,财务对账就对死人。

    问题在哪里?仓库输单与验收是脱节的!

    发现问题后我要求,只要作个小小的改动即可,保管员验收完后马上输单,输完后把该单马上打印出来,保管员核对后在该单上签名,再用这张单往采购、财务传递,暂收料入库单改名为暂收料单作为附件。

    一个月后我再去回访,账实基本相符。

    通过这个事例,上ERP有几个问题很重要:

    一是培训要到位、学习要学会;

    二是ERP系统要完全与业务流程粘贴好,不能有空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三是一定要选一个有经验又负责任的实施方,这比买软件更重要!要舍得花咨询费,否则就干脆不要上。

    四是一定要认识到上ERP项目是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任何人不能有小九九,要以大局为重。

    五是疏理工作很重要,不要求急求快,可以考虑分阶段实施,让各岗位人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个转弯和适应的过程。每实施一个阶段就找一下问题,解决了再走下一步,直至所有环节都正常运转。

    4、应收应付三驾马车齐拉,各搞一套,内部对账费时费力,混效不清,让客户和供应商头痛。

    某公司上ERP系统后,由于会计操作还不熟练,加之有些环节没有衔接好,ERP系统拿出来的应收应付款与实际的差距较大,老板认为不可信,就让销售部和采购部文员又重新登记了一套往来帐、登记完之后再与ERP系统对账,还是有差异。老板认为财务和文员都是请来的不可信,于是又安排儿子的舅母娘再分别记一套。要把内部三套账对清楚,一个月时间往往还不够,等到下个月数据又全变了,又再内部先对再与客户和供应商对,真是扯不断理还乱,完完全全是笔糊涂账,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人家说还有这样的公司?谁都不相信。但这的的确确是我们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

    后来,我帮他将上ERP系统后存在的问题疏理了一下,找出了ERP系统与业务流程不相粘的地方,老板要查那个客户或者供应商的往来帐ERP系统一下子就能反映出来,而且无差错。

    切记,老板不要乱指挥!更不要不懂装懂。你的一亩三分地让懂行的人种不会比你地主种的差。

    5、送货后如何能够做到顺利收款?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请看某市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深圳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供货纠纷一案:

    是合同纠纷还是恶意逃债?

    从2007年5月开始,A公司开始向B公司下订单,生产供应电源板,双方约定交货后月结60天付款。前几个月合作还算正常。

    到2008年2月B公司共交货金额749,105元,A已支付货款278,960元,之后就只是要货却不见支付货款,B提出先支付到期货款,A就找出各种理由往后拖,B就组织人员上门讨要。2008年6月12日,A致信B,说是订购的电源板用于其32#液晶电视的生产,共计6,059套,其中大部分板卡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开机等),导致其丢失订单蒙受经济损失298,160元,要求B补偿。

    B没有同意,并继续追讨货款。到2008年9月24日,A向B发来索偿函,说由于前述原因,导致其客户取消订单并被索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严重信誉损失:直接损失人民币781,540元,B公司应在接函后5天内支付赔偿款,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2008年10月29日,A公司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起诉状》,请法院支持其上述诉讼请求。

    B公司在被法院查封财产和冻结银行80万元资金后决定应诉,忙叫会计查资料,找证据。会计找到了与A公司的供货对账单,而对账单只有一张有A公司的财务人员签名,其余的根本没有A公司财务人员签名,更没有盖章;送货单都没有A公司签收,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过去的,但找不到快递公司的运费发票。只有A公司的订货单和B公司的发货单。B公司法律顾问看了之后说,靠这些证据打这场官司胜算不大。

    B公司老板于是决定去某市当地请一个有名气的律师,找到当地一家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直接找到它的主任律师,主任律师姓秦,我们称他为秦律师吧,秦律师说你们找我真是找对了,我前两天刚接了湖南某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相同的案子,从2006年10月31日C公司开始向A公司供应铝电解电容器,合作开始A公司付款还正常,当C公司货款达到409,101.60元未收时,A公司就说C公司的产品用于其电视机生产后电视机不断出现故障,引起客户的投诉和退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要求C公司赔偿51万元整。理由和经过与深圳B公司如出一辙。秦律师说这是当地的一家很大的流氓公司。

    是正常诉讼还是助纣为虐?

    据秦律师介绍和B公司调查了解,某市某区人民法院近几年来已受理A公司与各省市不同供应商相同类案件达几十起,法院都是按照A公司的要求,先查封对方的帐户,冻结其资金,然后再慢慢打官司,很多公司就这样被拖垮。

    回深圳后我在网上用百度输入A公司名字就有很多A公司的不良信息。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广东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及召开二OO三年度股东大会的公告……三、关于核销坏账损失的报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计字[2004]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对资产损失核销进行报告的规定,现将报告期核销坏账准备的情况报告如下:……账龄均在3-5 年以上,其中5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3,091,846.38 元,主要为某市A公司543,184.41 元、……。造成货款无法收回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拒付……。”

    我终于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人家就“产品质量问题拒付”一个理由就玩了起码十年以上。而且屡玩不爽!

    我们的财务人员面对这样的“客户”要不要睁大眼睛?

    每月底与客户、供应商对账怎么对?

    要获取什么样的证据?

    对账单与送货单要不要客户回签、盖章?

    客户的签收章、签收人员签名要不要拿来备案?

    老话说得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反之,如果是你:帐上只有100万流动资金,外面却有1,000万供应商的货款待付?你怎么办?怎么付?
    a、先付谁后付谁?(能拖谁?)
    b、付谁不付谁?(能赖谁?)

    你公司的财务人员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信息吗?

    6、面对你的客户拟定好的格式条款订单,你是签还是不签?  订货单、送货单、对账单要做到怎样才能对自己最为有利?

以下是某客户下给某公司的格式化的订单条款,客户说量很大,而且可以长期合作,该公司该不该签?怎样签?

已拟定好的格式化的订单条款:

每批货物必须提供贵司出厂检验报告。

1)、不含有本公司《环境物质管理标准》中禁止使用的物质。

    2)、货品必须符合ROHS标准,凡超出此要求标准值货品,全部无条件退货,生产中属不良品100%退货。

3)、所有货品必须符合我司的品质标准,凡不符合我司标准的货品全部无条件退货:

   (1)、来料不良,在接到我司通知后,两日内来厂处理,不按期处理而造成我司生产不能正常运行,所产生费用由贵司承担。

   (2)、来料不良,贵司在接到我司通知后不能紧急处理,而我司生产急用自行上线加工而产生的加工费用由贵司承担。

    4)、供应商送货单必须注明我司PO单号:物料编码、物料名称、规格、ROHS标记等,凡不照此操作者,我司收货人有权拒收。

    5)、供应商交货可参照此订单交期交货或参照我司采购交货计划执行,如不按期交货,我司将对其进行此订单交易总额的3%扣款。

    6)、如因不能按期交货,而影响我司不能按时交货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将由贵司全部承担。

    7)、我司订单须由我厂采购部负责人签名及盖章方生效,供应商在收到订单后24H内必须回签,如不回签,我司将视为接受此订单。

    8)、供应商在物料最小包装须注明:P/O号、物料编码、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包装数量、规格型号及ROHS标识,否则我司有权拒收。

    9)、供应商在本月所交物料在此月5日前提供货品的送货单、对账单、发票到我司财务对账,延期对账视为下月货款。

    当某公司提出修改某些条款时对方客户就会找各种理由搪塞,不要其修改,而某公司往往担心失去订单而迁就对方,你一迁就就为日后货款回收留下隐患或者口实。

    对方拟定好的格式化条款你要不要提出修改?绝对不要你修改的客户你敢做吗?

    反过来:作为一个正常经营的生意人,你给你的供应商下采购订单怎么下?,要不要求对方回签确认?要不要求对方盖章?你有没有碰到订单期限到了你找他要求供货时,对方说我还没有下单生产的情况?等你找其他供应商时已经耽误了你的交期,这时侯你拿他怎么办?

老板、经理是不是很关心:

    1、财务黑洞如何去发现?

    2、财务黑洞是堵还是疏好?

    3、财务黑洞怎么堵?如何疏?

    4、是选个好会计还是请外脑?

        

        作者:邓   鸿
      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深圳总部合伙人    
财务漏(黑)洞问题的发现和防范行家
邮箱:dhcpa88@163.com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21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