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3群雄逐鹿:汉语新诗鉴赏(29)罗门?蓉子?野鬼?汉江?宫白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32:06

汉语新诗鉴赏之二十九

罗门/蓉子/野鬼/汉江/宫白云

 

  

罗门(1928- )本名韩仁存,台湾诗人,祖籍海南文昌。著有诗集《曙光》、《谁能买下这条风景线》等多种 

 

麦坚利堡

 

超过伟大的

是人类对伟大已感到茫然

 

战争坐在此哭谁

它的笑声  曾使七万个灵魂陷落在比睡眠还深的地带

 

太阳已冷  星月已冷  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开也都冷了

史密斯  威廉斯  烟花节光荣伸不出手来接你们回家

你们的名字连回故乡  比入冬的海水还冷

在死亡的喧噪里  你们的无救  上帝的手呢

 

血已把伟大的纪念冲洗了出来

战争都哭了  伟大它为什么不笑

七万朵十字花  围成园  排成林  绕成百合的村

在风中不动  在雨里也不动

沉默给马尼拉海湾看  苍白给游客们的照相机看

史密斯  威廉斯  在死亡紊乱的镜面上 我只想知道

那里是你们童幼时眼睛常去玩的地方

那地方藏有春日的录音带与彩色的幻灯片

 

麦坚利堡  鸟都不叫了  树叶也怕动

凡是声音都会使这里的静默受击出血

空间与空间绝缘  时间逃离钟表

这里比灰暗的天地线还少说话  永恒无声

美丽的无音房  死者的花园  活人的风景区

神来过 敬仰来过 汽车与都市也都来过

而史密斯  威廉斯  你们是不来也不去了

静止如取下摆心的表面  看不清岁月的脸

在日光的夜里  星灭的晚上

你们的盲睛不分季节地睡着

睡醒了一个死不透的世界

睡熟了麦坚利堡绿得格外忧郁的草场

死神将圣品挤满在嘶喊的大理石上

给升满的星条旗看  给不朽看  给云看

麦坚利堡是浪花已塑成碑林的陆上太平洋

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雕 挂入死亡最黑的背景

七万个故事焚毁于白色不安的颤栗

史密斯  威廉斯  当落日烧红满野芒果林的昏暮

神都将急急离去  星也落尽

你们是哪里也不去了

太平洋阴森的海底是没有门的

 

注:麦坚利堡(Fort Mckinly)纪念第二次大战期间七万美军在太平洋地区战亡;美国人在马尼拉城郊,以七万座大理石十字架,分别刻着死者的出生地与名字,非常壮观出非常凄惨地排列在空旷的绿坡上,展览着太平洋悲壮的战况,以及人类悲惨的命运,七万个彩色的故事,是被死亡永远埋住了,这个世界在都市喧噪的射程之外,这里的空灵有着伟大与不安的颤栗,山林的鸟被吓住都不叫了。静得多么可怕,静得连上帝都感到寂寞不敢留下;马尼拉海湾在远处闪目,芒果林与凤凰木连绵遍野,景色美得太过忧伤。天蓝,旗动,令人肃然起敬;天黑;旗静,周围便黯然无声,被死亡的感觉重压着……作者本人最近因公赴菲,曾怀菲华作家施颍洲、亚薇及书家朱一雄家人往游此地,并站在史密斯的十辽架前拍照。

一九六○年十月

 

   (选自《当代台湾诗萃》,湖南出版社1988年版)

 

[赏析]

罗门最重要的作品是《麦坚利堡》。这是一首现代悼亡诗,曾获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金牌奖。作者在悼念七万美国官兵时,情感哀伤悲切,情调低沉,语句凄婉。一开始作者就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战争坐在麦坚利堡哭七万个亡灵。作者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怜悯他们的“名字运回家乡,比入冬的海水还冷”。诗中不写他们的英勇搏斗、为人类浴血的事迹,也不像大陆的悼亡诗,结尾总要来个“化悲痛为力量”。全诗调子低沉、阴冷,阴冷得“凡是声音都会使这里的静默受击出血”。此诗想象力丰富,有些警句叫人一读难忘。如诗人不写当年炮火连天,战斗激烈,而写“太平洋的泡沫被炮火煮开”,意象颇为奇特新鲜。用“时间逃离钟表”形容时间凝固,可谓奇妙警动,同样引起人们的惊赞和快乐感。“死者的花园/活人的风景区”,虽然语带揶揄,但这种描写是真实的。死者与活人的反差,更说明阵亡者命运的悲惨。  (古远清)

 

 

 

蓉子(1928-)女,本名王蓉芷。台湾诗人。祖籍江苏吴县。著有诗集《青鸟集》、《七月的南方》等。 

 

我的妆镜是一只弓背的猫

 

我的妆镜是一只弓背的猫

不住地变换它底眼瞳

致令我的形像变异如水流

 

一只弓背的猫  一只无语的猫

一只寂寞的猫  我底妆镜

睁圆惊异的眼是一镜不醒的梦

波动在其间的是

时间?  是光辉?  是忧愁?

 

我的妆镜是一只命运的猫

如限制的脸容  锁我的丰美于

它底单调  我的静淑

于它底粗糙  步态遂倦慵了

慵困如长夏!

 

舍弃它有韵律的步履  在此困居

我的妆镜是一只蹲踞的猫

我的猫是一迷离的梦  无光  无影

也从未正确的反映我形像

 

(选自《新诗三百首》,台湾九歌出版社1995年版)

 

[赏析]

此诗主要是透过妆镜、猫、和我的三角关系,省思现代女性的命运。我和家猫的共同命运其实才是此诗主体,我即猫、猫即我,是遭人豢养的,有如被框限在妆镜中,这是蓉子年轻的年代、乃至长期以来所有女性的自主性都被框限的命运。因此此诗想要传达的是对“我是一只被豢养的猫”的抗议,但“我的妆镜”加进来,就成了复杂的比喩关系。

第一段由欲有所行动之“弓背的”猫写起,且只能以“弓背”此一外形姿态显露内心的不服,暗示了底下各段所有的内容。“不住地变换它底眼瞳/致令我的形像变异如水流”既写猫眼的特质,也写我在无可作为的时光中耗尽一生的外形,暗示内心的错综挣扎、外人难由外形窥知。此处由猫眼的变换也写出世间事物均难以彻底理解的限制,即便是一只猫,何况是人。

二段写对女性命运的不解和质疑,无语、寂寞、弓背不服的不只是猫,不醒、忧愁的不只是梦和岁月的流逝。三段写对女性命运的逐步认知,原来是整体女性而非个人的受限,“如限制的脸容锁我的丰美/于它底单调”是无声却岩正地抗议,只因自我遭到现实限制就如面容被框在镜中。末段写对女性命运的难以苟同但又充满无奈,此时已从“弓背的猫”放弃强烈对抗、回到“蹲踞的猫”的姿态,前二句说的是逐渐为现实框架和岁月所驯服的过程。“我的猫是一迷离的梦  无光  无影/也从未正确的反映我形像”则是回马枪的两颗子弹,对自身的能量和内在未适得其所地纾解和反映,仍旧不肯服气,还是要用语言抗议。此诗透过优美的意象和文字深刻地传达了现代女性自觉的体认过程,为后起的女性诗人树立了高大的里程碑。  (白灵)

 

 

 

野鬼(1965- ),本名张智。四川巴县人。著有诗集《野鬼诗选》(中英对照),诗评集《中国当代前卫诗人系列论》等。

  

命令    顺流而下

——对一篇老新闻的分行练习

 

团长对营长

“今晚八点,哈雷彗星

将在本防区上空出现

这种情形每隔七十六年

才出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

身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

我将向他们讲解这一罕见现象

如果下雨,就到礼堂集合

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营长对连长

“根据团长的命令,今晚八点

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

列队去礼堂,这一每隔七十六年

才会出现的罕见现象

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

“团长命令:今晚八点

不同凡响的哈雷彗星

将身着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下雨

团长将下达另一道命令

这种命令每隔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

“今晚八点,团长

将带着哈雷彗星出现在礼堂

这是每隔七十六年才会有的事

如果下雨,团长将命令哈雷彗星

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

“在今晚八点下雨的时候

七十六岁的哈雷将军

将在团长的陪同下

穿着野战服,乘‘彗星’牌汽车

经过操场前住礼堂”

 

命令     顺流而下

1910年,美军某团

 

    ——1999年1月18日

 

(选自野鬼新浪博客)

 

[赏析]

诗人野鬼的善用挪展的艺术技巧,使其诗灵活多变,“错位”有趣,以曲尽其妙。《命令    顺流而下——对一篇老新闻的分行练习》,就是一篇挪展得十分有趣且发人深省的诗篇。那“顺流而下的”的“命令”,在团长的口里是原汁原味,而到了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的口里,变了汁味,把“命令”颠来倒去的一一肢解了,变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命令”。而这些受局限的“命令”在一定的氛围里则是行之有效、不可更改的。那“顺流而下”的中心旨趣不复存在了,已被挪展成没有中心旨趣的“命令”碎片,引发人们对这一怪异“命令”现象的深层思考。是啊,生活中的“命令”方式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命令”说得异彩纷呈,其实不是捏造就是讹传。“命令”的价值大打了折扣。

我们姑且不说团长的“命令”是否可以简洁一点,单说那下属们对命令的善意篡改。由此可见,团长的下属们或多或少的记忆着“命令”中某一点,直到完全改变“命令”的宗旨。这挪展得荒唐可笑的“命令”,硬是让人笑掉几口大牙,再去“品韵”一回诗中的嘲弄与幽默。诗人把“命令”的内容一一展示后,还要客观的叙述:“命令    顺流而下,1910年,美国某团。”这样的收尾,特意点明历史的某国、某军、某团,更具讽刺意味。这军事科学先进的美军,竟传递着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命令”,着实引发人们的深思。全诗既挪展得开,又收合得拢,给人天衣无缝的感觉。

挪展之法的方式极多,有叙事中的挪展,抒情中的挪展,还有绘景咏物中的挪展等。诗人野鬼在叙事、抒情中的挪展尤为出色,他让事与情彼此交融、互相渗透,然后推出一个全新的诗艺境界。有人说,挪展之法一般只用于较长篇幅的诗词创作,品读诗人野鬼的《命令   顺流而下》后,是否可以改变这一观点?因为诗人在较短的诗篇里,把挪展这一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让人钦佩。 (陈明火)

 

 

 

汉江(1948-),本名褚汉江。浙江海宁人。诗近散见各大报刊和选本。现任北京《新诗代》诗刊和美国《常青藤》诗刊副主编。

 

瞬 
   
    想抓住什么的手
    终于摊开,虚张的指缝
    裂出无法目测的空
   
    七高八低的面孔和声音
    迅速围拢
    组成一个哭喊的花圈
   
    挂了那么多瓶盐水
    全都分配成了
    亲友们诀别的泪
   
    此刻,只有输液的塑管
    无动于衷,像一根
    天堂垂下的绳子……


(选自《世界当代华人诗文精选》,美国天涯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赏析]

读了汉江的诗歌《瞬间》,感受至深。生命和爱一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想抓住什么的手/终于摊开,虚张的指缝/裂出无法目测的空/……这三句是第一段。诗人一针见血、逻辑严密地诠释生与死,最终归结为一个“空”字。短短三句,分别以“抓”、“摊开”、“空”这三个不同意象组成,言在此,意在彼,虚实相生,烘托了诗人的悲伤心情,引人入深,耐人寻味,达到了引而不发的效果。

七高八低的面孔和声音/迅速围拢/组成一个哭喊的花圈/……这是第二段。这三句,节奏紧凑,干净利落,言简意深。诗人以景结情,渐渐深化主旨,作为伏笔铺垫。这里以“声音”、“围拢”、“花圈”,为意象象征联想,渲染衬托了伤感的场景,语言生动,突出了对死者的哀思。

挂了那么多瓶盐水/全都分配成了/亲友们诀别的泪/……这第三段自然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言简意丰,虚实对比,将“盐水”、“分配”、“眼泪”,这三个意象来深化意境,层层深入,将全诗推入了高潮,直接到达主题。

此刻,只有输液的塑管/无动于衷,像一根/天堂垂下的绳子……/这最后一段,形象鲜明,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深切感悟生命和生离死别,真切深刻,将主题进一步深化……诗人运用动静结合,借助“输液管”、“无动于衷”、来表达死亡的强大,生命之脆弱,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天堂垂下的绳子……”这最后一句,很深的艺术造诣,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瞬间》全诗语言简练,以生死诀别为主题,揭开了死亡的神秘面纱,情真意切,从生命意义隐含生命的不自觉和潜意识流露对死亡的无奈与自然的体验,回味悠长。 (蓝蓝)

 

 

 

宫白云,本名宫秀玲,70后女诗人。现居辽宁省丹东市。诗作散见于各大报刊和选本

  

黑房子

你瞧,月光多像海水
    而你像无根的船,需要灯盏
    需要些窗户种植一些光线
  
    你用手掌拍打桅杆,咽下薪火
    想要自己产生潮汐,活脱脱将波涛分娩
  
    为了一个信仰,一个彼岸
    你自备了深渊。是深找到了深
    还是暗找到了暗。天空和你之间
    白止与此,黑始于斯
    你不必仰望,也能看见蓝
  
    是什么让你蓬头垢面,赶种桃花
    挂一盏灯在大海孤悬
    是什么让你攥紧至深,直见抖颤
    秘不示人的音符,只有南墙听得见
  
    假如洪水一倾而下,一定
    是你的深渊轰然坍塌
    你不会比黑暗更加黑暗

 

(选自宫白云新浪博客)


    [赏析]

黑房子,不仅是个隐喻。一个死不改悔的理想主义者心中都有一座神秘的黑房子,里面盛满阳光、草原。理想主义者是在黑夜中提炼白云,窗户种植光线,海水中提炼生命之盐的人。都说回头是岸。理想主义者为了彼岸,已不准备回头,也无法回头,哪怕蓬头垢面,也风雨兼程,直到有一天头撞南墙,情愿把自己埋葬在自备的深渊里。即便是洪水冲毁了深渊,理想主义者还有最后的黑房子,是骨灰盒,是桃花源,是乌有之乡,是理想最后的根据地。

黑房子再黑,也黑不过黑暗,诗人笔下的墨再黑,也黑不过现实的黑暗。《黑房子》写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爱与痛、梦与现实的生死轮回。 (李飞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