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5 攻略 pdf:互联网进化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0:45:46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
2009-11-08 13:23:21|  分类:科学与探索 |  标签:互联网进化论  虚拟大脑  21世纪互联网  神经学
作者:刘锋    发布时间:2008-4-11
1.互联网进化论的核心观点
2007年12月,互联网进化论在中国正式提出,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同样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中枢,自主和记忆神经系统。我们将互联网这一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不断成熟将对神经学产生重大的启发式影响“
 

2.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学意义       作为互联网进化论的重要推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已经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中,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世界上从科学的角度明确了互联网与神经学的关系,只有21世纪互联网在web领域,传感器领域,视频,音频采集领域的发展,人们才有可能意识到互联网与人脑结构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到今天(2009年8月20日)为止,西方国家还没有任何一篇学术论文开始探讨整个互联网与神经学的关系问题.2008年7月,我们向美国计算机领域著名的acm期刊投稿时被拒.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科学家还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类脑结构的观点。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发现不是一个点的突破,我们相信它背后隐含了一个庞大的科学领域.对于这个崭新的科学领域,我们也坚信中国的研究已经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 3。互联网进化论详细内容(阅读请点击下列标题):序一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过程 ………………………………………………… 序二    互联网进化论的专家评议与批判 …………………………………………………第一章 互联网进化示意图   ……………………………………………………………第二章 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 …………………………………………………第三章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 互联网进化的九条规律  …………………………………………………… 第五章 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  ……………………………………………………… 第六章 互联网进化的哲学思考  ……………………………………………………第七章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智慧地球  ……………………………………………………第八章 什么是互联网    …………………………………………………………… 第九章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    ………………………………………………………
序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过程
2005年6月,当时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刘锋,试图建立一个学术交易网站,他希望将科学院专家的知识与企业难题对接起来,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刘锋发现使用一个BBS源程序可以任意变形成类新浪的新闻网站,类淘宝的电子商务网站,类博客网的博客网站,类维基百科的维基网站,类新浪爱问的互动问答网站。
2005年7月,2005年7月,刘锋提出包括新闻,电子商务,博客,维基百科等诸多互联网应用都起源与电子公告牌(BBS),其中互动问答类网站被命名为威客(witkey). 这一科学成果第一次发表在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BBS上,威客(witkey)也最终成为刘锋的毕业论文在2006年5月通过答辩。
随着威客(witkey)概念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从2005年11月,包括21世纪经济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百家媒体开始关注威客的社会意义。到2007年5月,威客(witkey)进入了中国高考试题。
2007年4月,刘锋发表论文指出威客应该与博客,电子邮箱结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威客地图概念因此被提出并形成图示(图1)。正是由于这个图形的描绘,刘锋第一次隐约感到了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存在。

此后又发生了三件事最终启发刘锋提出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它们分别是:
2007年7月 中国水利部部门开始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传感器供环境监测系统使用,这启发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即在城市中安装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些项目使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视觉和听觉系统。
从20世纪90年代,通过局域网或城域网远程操控打印机,复印机的应用已经出现,到21世纪前十年,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的案例已经十分普遍,这些远程操控机器设备的应用启发我们联想到人脑中的运动神经系统。
在上述现象的启发下,刘锋查阅了大量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资料,在2008年1月3日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互联网进化示意图(见第一章),2008年5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见第二章).
环球时报2009年6月26日关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普介绍:
标题 未来互联网酷似人类大脑
作者:刘锋
在大多数人安享互联网科技的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推动互联网向前进化。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开发更多更先进的互联网应用,政治利益刺激着一些国家悄悄将战争带向网络。对于互联网的进化,人们好奇而又疑惑,互联网的未来究竟什么样?
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1859年11月,跨世纪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达尔文进化论的结论是向前推导的,即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猿类和人类祖先“密切相连”。
互联网进化论的结论则是向后推导的,预言互联网将从一个原始的、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互联网虚拟大脑”。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是互联网进化的核心动力,“人”这个要素将互联网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连接起来。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的进化非常缓慢,而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互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将成为人脑的联网。通过人的参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和记忆神经系统。而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互联网会成为一个虚拟的大脑。

现代互联网已拥有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
互联网的新发展使其与人脑结构有了更多的相同之处。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构成了互联网的感觉神经末梢。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在城市中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成为互联网的视觉系统。而已经广泛应用的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手术刀则构成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
此外,光纤、电缆、无线传输媒介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构成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纤维。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使SAAS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预见,随着更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将更加趋近于人类大脑。
医学与互联网结合探索生命极限
互联网不断向虚拟大脑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进化是在人类的参与下才得以进行的。互联网是人脑的延伸,互联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伸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 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和连接一刻没有停止。例如人类早期发明的结绳、算盘、数筹,1946年诞生的电子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人类大脑的疆域在互联网上无限扩展。
沿着互联网向虚拟大脑进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预测:人类与互联网的连接将会更加紧密,眼镜式接驳设备,晶状体式接驳设备将会出现,互联网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这些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互联网个人空间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通过个人空间,人们将实现与互联网虚拟视觉、听觉、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连接。
未来,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体验逼真的非洲旅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海洋,工人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异地恋人进行虚拟亲吻并获得真实的感觉。
甚至我们也不排除通过互联网实现永生的梦想。人类大脑在躯体死亡后,可以从头颅内取出放置在营养液中继续存活,通过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系统与人脑神经连接,把生命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届时,人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限延续精彩的生命,如同生活在网络游戏中一样。从医学和互联网的发展看,这一梦想的实现完全具备科学理论基础。▲
序二 互联网进化论的专家评议与批判
作者:刘锋
三年以来,随着互联网进化论相关论文和博文的传播,以及科技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环球时报的新闻报道,我们在2007年提出的互联网进化论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这个观点,学术领域的专家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2009年8月论文“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专家评议(科技论文在线)
地址: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908-329
“互联网虚拟大脑”这一概念非常新颖,是作者于2007年首次提出,给互联网领域的同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探索互联网的发展,很值得学术界关注和探讨,建议感兴趣的学者可以浏览www.intevl.com网站查阅本文作者提出的更多有关互联网进化论方面的论述。
通读全文,激发了本人的一些思考,与作者探讨。
1.一点赞赏:作者将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互联网是由网络线路、计算机节点、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首次将人脑纳入互联网中,从而拓展了互联网的结构域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重新定义了互联网的作用:最终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数据互联为中心。
2.一点疑问:既然将人脑纳入的互联网中,而且作者假设互联网的结构与机理与大脑相似,互联网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虚拟大脑”,这就意味着人脑的结构与机理是允许嵌套的,即大脑内又包含若干个大脑,这种嵌套在生理学上是否成立?
3.一点建议:将互联网与人脑进行类比这一想法很大胆也很朴实,但最初的提出是以人脑与互联网在功能上的简单对比发现相似性而提出的,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假设,应该进一步搞清楚人脑的内部工作机理以及互联网中各应用之间的运行模式和交互模式,并深入、全面、细致地进行对比,若能从对比中真正发现机理上的共性,才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明。 (教育部网上期刊允许二次投稿)
二。2009年8月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吕乃基教授的评价
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826
刘锋老师及其团队关于互联网进化的探讨极富前瞻性和挑战性。关系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脑及思维的认识、人与互联网,从根本上说是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于进化的理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必要从IT、网络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等不同角度加以研究。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一重大进展,但总算不致为时过迟。
三。2009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研究员武夷山老师的意见
地址: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619武夷山老师的的留言
刘老师:您想过吗?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根本差异在于,生命奇迹之解释不需要一个高明的设计者。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人设计出来的。(我的答复请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830)
四。2009年3月论文“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被人类工效学期刊接收的意见
地址: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lgxx200901003.aspx
论文被接收,已正式发表
五。2008年11月,论文“互联网进化的七个规律”的专家评议(科技论文在线)
地址: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811-766
本文虽然是从用户的视角讨论互联网进化的规律,实际上也反映了业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预测的准确性虽然难以判定,但从计算机也俗称“电脑”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大脑的联网”应无大错;此外,作者提出的一些规律实际上也可供业界人员把握工作内容时参考。(教育部网上期刊允许二次投稿)
六。2008年9月论文“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的专家评议(科技论文在线)
地址: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809-694
1. 如果作者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发展的方案或计划,文章的内容将会更精彩。2. 本文的最后应该对全文做一总结,以便使得论文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3. 论文的摘要部分虽然较精炼,但觉得没有概括其研究工作。 (教育部网上期刊允许二次投稿)
七。2008年7月论文“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被拒的同行评议(美国ACM期刊)
地址:来源于ACM网站论文被拒时的同行评议(英文翻译)
论文的英语有语法错误,不易理解,针对内容而言,人脑结构是无数的个体在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形成的,而互联网的结构只有一个,如何反映互联网和人脑存在一样的进化原理是个问题,建议作者与生物学,神经科学的研究者做更深入的探讨.
2005年6月,当时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刘锋,试图建立一个学术交易网站,他希望将科学院专家的知识与企业难题对接起来,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刘锋发现使用一个BBS源程序可以任意变形成类新浪的新闻网站,类淘宝的电子商务网站,类博客网的博客网站,类维基百科的维基网站,类新浪爱问的互动问答网站。
2005年7月,2005年7月,刘锋提出包括新闻,电子商务,博客,维基百科等诸多互联网应用都起源与电子公告牌(BBS),其中互动问答类网站被命名为威客(witkey). 这一科学成果第一次发表在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BBS上,威客(witkey)也最终成为刘锋的毕业论文在2006年5月通过答辩。
随着威客(witkey)概念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从2005年11月,包括21世纪经济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百家媒体开始关注威客的社会意义。到2007年5月,威客(witkey)进入了中国高考试题。
2007年4月,刘锋发表论文指出威客应该与博客,电子邮箱结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威客地图概念因此被提出并形成图示(图1)。正是由于这个图形的描绘,刘锋第一次隐约感到了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存在。

此后又发生了三件事最终启发刘锋提出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它们分别是:
2007年7月 中国水利部部门开始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传感器供环境监测系统使用,这启发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即在城市中安装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些项目使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视觉和听觉系统。
从20世纪90年代,通过局域网或城域网远程操控打印机,复印机的应用已经出现,到21世纪前十年,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的案例已经十分普遍,这些远程操控机器设备的应用启发我们联想到人脑中的运动神经系统。
在上述现象的启发下,刘锋查阅了大量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资料,在2008年1月3日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互联网进化示意图(见第一章),2008年5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见第二章).
环球时报2009年6月26日关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普介绍:
标题 未来互联网酷似人类大脑
作者:刘锋
在大多数人安享互联网科技的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推动互联网向前进化。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开发更多更先进的互联网应用,政治利益刺激着一些国家悄悄将战争带向网络。对于互联网的进化,人们好奇而又疑惑,互联网的未来究竟什么样?
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1859年11月,跨世纪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达尔文进化论的结论是向前推导的,即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猿类和人类祖先“密切相连”。
互联网进化论的结论则是向后推导的,预言互联网将从一个原始的、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互联网虚拟大脑”。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是互联网进化的核心动力,“人”这个要素将互联网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连接起来。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的进化非常缓慢,而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互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将成为人脑的联网。通过人的参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和记忆神经系统。而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互联网会成为一个虚拟的大脑。

现代互联网已拥有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
互联网的新发展使其与人脑结构有了更多的相同之处。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构成了互联网的感觉神经末梢。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在城市中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成为互联网的视觉系统。而已经广泛应用的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手术刀则构成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
此外,光纤、电缆、无线传输媒介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构成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纤维。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使SAAS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预见,随着更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将更加趋近于人类大脑。
医学与互联网结合探索生命极限
互联网不断向虚拟大脑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进化是在人类的参与下才得以进行的。互联网是人脑的延伸,互联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伸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 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和连接一刻没有停止。例如人类早期发明的结绳、算盘、数筹,1946年诞生的电子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人类大脑的疆域在互联网上无限扩展。
沿着互联网向虚拟大脑进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预测:人类与互联网的连接将会更加紧密,眼镜式接驳设备,晶状体式接驳设备将会出现,互联网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这些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互联网个人空间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通过个人空间,人们将实现与互联网虚拟视觉、听觉、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连接。
未来,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体验逼真的非洲旅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海洋,工人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异地恋人进行虚拟亲吻并获得真实的感觉。
甚至我们也不排除通过互联网实现永生的梦想。人类大脑在躯体死亡后,可以从头颅内取出放置在营养液中继续存活,通过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系统与人脑神经连接,把生命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届时,人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限延续精彩的生命,如同生活在网络游戏中一样。从医学和互联网的发展看,这一梦想的实现完全具备科学理论基础。▲
第一章 互联网进化示意图
通过对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我们2005年发现的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和2006年发现的互联网虚拟神经元,到2008年1月3日,我们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幅互联网进化示意图,这也是我们开始互联网进化研究的起点。
1。从人类的发展史看,人类的进步就是其若干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

2。从1753年C"M在“苏格兰人”杂志上阐述“电流通信机”开始,人类用216年的时间为互联网的诞生作技术储备

3.1969年互联网诞生,人类第一次实现人类大脑的最初级联网

4。70年代到80年代初,互联网虚拟大脑初具雏形,拥有电子公告牌,电子邮箱,FTP,原始游戏,网络应用软件五大功能。

5。80年代到21世纪初,电子公告牌九个重要功能发布新闻,求购商品,心情感悟描述,互动问答,热点点评,帖子修改权,注册信息,交换物品,资料索引功能一个个分离出去,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功能区。

6。从21世纪前十年,电子公告牌及其分离的功能区开始和电子信箱,FTP,网络游戏,网络应用软件进行融合。

7。笔记本电脑,手机,无线互联网的出现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

8。博客,威客,应用软件和电子邮箱等功能开始进一步融合形成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大脑映射区。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信息同步。

9。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文字,图片,平面操作系统为主的二维互联网虚拟世界开始向视频,声音,三维应用系统为主的三维互联网进化。

10。随着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虚拟听觉,虚拟感觉,虚拟记忆系统的完善,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类人脑组织的结构,这一结构对于揭开人脑之谜将起到启发作用。

第二章 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
1. 互联网两个重要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1969年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互联网应用从最初的Ftp、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等简单形态发展到目前的电子商务、博客、维基百科、社会化网络、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视频播放等多种形态。在这些繁杂混乱的现象背后,我们提出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互联网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
第二,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将会怎样?
从2005年开始,互联网领域陆续涌现出的web2.0、长尾理论、维基经济学、海星组织等概念和理论,从不同方面探讨和描述了互联网的一些发展规律。总体上看,它们是对网络经济的表象和特征的描述,并不能有效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从2005年7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大量分析了互联网领域中的出现的新现象,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有规律进化的思路。
2. 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2.1.互联网发展史的研究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传递信号的锣、鼓、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大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海运航线的出现最终使人类四肢实现联网(图2)。

图2 人类感觉和运动器官延长图
与此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也一刻没有停止。结绳、算盘、数筹的出现就是早期的例证。1753年2月17日,几乎是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同时,署名为C"M的作者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叙述了“电流通信机”的结构。1837年英国人库克的电报机发明在人类的远程通讯史上走出了第一步。1876年Bell发明的电话构建了今天互联网的线路基础。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电子计算机使人类大脑实现质的延伸。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3]。
人类用两百年的时间为互联网诞生做好了准备,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用于军事研究目的的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从1969年开始的40年里,台式机,笔记本电脑,3G手机的出现无一不是增加人脑与互联网的连接时间。人脑中的信息和知识不断与互联网里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交互。 互联网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更是为了加强人脑之间的互联网互通。因此,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互联网定义:
定义一: 互联网是由网络线路、计算机节点、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图3)。

图3 互联网新定义的网络结构
这个定义最大的特点是把人脑,和人脑中的数据也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它将是我们绘制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的重要基础。
2.2 发现互联网与人脑结构之间的相似性
从技术的角度看,包括互联网的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类网站,维基百科类网站,SNS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等至少九种互联网应用,都是从电子公告牌这个互联网最原始的应用元素变形和分离出来的结果(图4)。

图4 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
从2007年开始, BBS分离出来的博客、互动问答(威客)与电子邮件、远程网络软件又开始融合起来,相关的应用在雅虎,新浪等门户类网站的用户系统中已经得到体现。前面我们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过程中,将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应对呢?。
知识管理对知识有一种划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我们对这种划分方法进行了扩充,将人脑的功能从知识层面划分成1)共享知识区,例如免费给人指路的信息。2)可交易知识区,例如医生的专业知识必需等病人挂号后才能表达。3)问题区,例如学生不知道答案的数学难题。4)隐私区,例如个人或几个朋友之间的隐私信息。5)运动控制功能区,例如人用筷子夹菜的能力或者用手指打键盘的能力。把这些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图5左边的人脑知识功能区。

图5 人脑知识功能区与互联网个人空间的对应关系图
如果我们将人脑知识功能区与互联网个人空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共享知识区对应了博客,可交易知识区和问题区对应了智力互动问答,隐私区对应了电子邮箱,运动控制功能对应了网络软件(图5右边)。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脑的知识功能区通过互联网个人空间被映射到互联网中。
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和网络远程软件需要通过光纤,电话线里的数据通道与其他人或设备进行联系。我们把这个数据线路也描绘出来(图6左图),可以看出它与图6右图中真实的神经元十分相似,在神经学中,神经元的胞体是信息处理中心,树突和轴突负责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因此可以这样类比,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神经元的胞体,电子邮件和网络软件的远程数据线路对应了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我们将互联网这一结构命名为互联网的映射型神经元。

图6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与人类大脑神经元
如果这些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相互连接在一起,将形成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如图7所示。这一结构目前在互联网中已经出现,如www.yahoo.com.cn的站长天下系统,www.witkey.com的威客地图系统,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的描绘,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进化的结果与人类大脑结构是否有关系?

图7 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
2007年7月 中国水利部部门开始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传感器供环境监测系统使用,这启发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即在城市中安装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些项目使我们联想到了大脑中的视觉和听觉系统。
从20世纪90年代,通过局域网或城域网远程操控打印机,复印机的应用已经出现,到21世纪前十年,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的案例已经十分普遍,这些远程操控机器设备的应用启发我们联想到人脑中的运动神经系统[2].。
种种互联网的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上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虚拟大脑设想的重要原因和基础。
3.互联网两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根据前面的研究,本文认为,互联网起源和进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这一目标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互联网进化的最终结果是,第一,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第二,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图8)。

图8 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简图
4.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初步介绍下面将从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视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更为详细的介绍请参考第四章,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4.1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6]。下面我们看一下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系统的发展情况,目前已有机构在河流、土地、空气中安放传感器,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实时监控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等。这是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系统的萌芽。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们认为这些被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传感器,将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虚拟大脑传送地球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如图4中的虚拟感觉系统部分。
4.2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系统
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起源于安放在家庭、工厂、旅游区、交通路口的监视器和视频录制系统,它们将收集到时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互联网进行汇聚。这一应用目前已经相当普及和发达,这些视频音频录制系统将发展为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收集来自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图像和声波(包括无线电波)。这些信息也会传送给互联网虚拟大脑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参见图4中的虚拟听觉系统和虚拟视觉系统部分。
4.3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起源于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远程控制打印机、小家电、手术刀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远程设备将更加灵敏和强大,互联网用户将可以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而经过互联网的虚拟运动系统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收割机、家用电器、工厂生产设备和仪器等,参见图4中的虚拟运动系统部分。
4.4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大脑皮层是种系发生学上最新的部分,管理一系列庞大的识别和认知过程,该过程与情感行为、运动功能、躯体感觉的感知、整合以及记忆功能有关[6]。神经生物学按功能将人类大脑皮层分为如下功能区[6],如图9所示。

图9 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将处理虚拟感觉系统、虚拟视觉系统、虚拟听觉系统、虚拟运动系统的信息。根据处理信息的类型和领域的不同,这些虚拟神经元可以进一步划分和聚合成不同的区域。除此之外,互联网用户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聚合在一起,如新闻社区、学习社区、游戏社区的等等。这些区域同自然界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性划分是类似的。目前互联网用户以博客为单位正在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进行聚合的社区化演变。人们在这些社区内认识朋友,交换个人信息,对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讨论。以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为单位的互联网区域就形成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随着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和互联网社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将不断发育和增厚,如图10所示。

图10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4.5 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
有证据表明,人类记忆的巩固需要海马到大脑皮层的输入重复达一到三年之久,大脑皮层的记忆编码在三年后变得相当可靠而无须来自海马输入的进一步强化[5](海马在解剖上被看作是侧脑室颞角的一个内侧凸起[6])。
当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系统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出现并逐渐完善后,它们收集的数据将首先存放在互联网信息处理中心服务器中进行筛选和整理。这些服务器将担当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海马区功能。互联网用户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从这个中央信息处理中心获得需要的信息,并转移到自己的虚拟神经元以及所在的互联网社区和兴趣小组里,这个过程就实现了记忆信息从互联网虚拟海马区向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的扩散和转移,参见图4中的互联网虚拟海马区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5.互联网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从互联网的进化论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非常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组织,那么当前互联网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纵观目前世界互联网发展状况。我们注意到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还仅仅进化到可共享知识区(博客)繁荣的阶段,可交易知识区,问题区,即时通讯软件还没有大范围的与博客进行结合。因此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还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
互联网的虚拟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随着互联网视频和音频的兴起已经开始发育,人们已经可以把拍摄录制现实世界的景象和声音上传到互联网中,监控器直接把图像和声应传到互联网中供所有互联网用户查看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也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
安放在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目前还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躯体感觉系统也处在萌芽阶段。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大规模的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运动神经系统也没有发育成熟。
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服务器接受和储存大量的数据,应该说互联网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已经存在,但这个系统十分分散,前文提到互联网虚拟海马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还十分分散和不成熟,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处在进化的萌芽阶段。
总体上看目前互联网还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离完整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6.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类大脑的对比研究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认为,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化,如图11所示。

图11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模型的图示对比
互联网进化规律所提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人脑结构是互联网发展的目标。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我们认为通过比较互联网的结构和人类大脑的结构,我们进一步揭开他们发展的秘密。对比见下表。
表1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生物大脑研究对比
 
 
互联网虚拟大脑
 
大脑
 
进化时间
 
40年左右(1969--2008)
 
数亿年[5]
 
进化速度
 
异常快速
 
异常缓慢
 
发育程度
 
萌芽和早期
 
相当完整成熟
 
观察尺度
 
非常庞大,观察方便
 
精密,活体难观察
 
了解程度
 
非常熟悉
 
部分了解,深层次不了解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互联网虚拟大脑和人类大脑对于科学研究非常互补,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通过对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我们2005年发现的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和2006年发现的互联网虚拟神经元,到2008年1月3日,我们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幅互联网进化示意图,这也是我们开始互联网进化研究的起点。
1。从人类的发展史看,人类的进步就是其若干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

2。从1753年C"M在“苏格兰人”杂志上阐述“电流通信机”开始,人类用216年的时间为互联网的诞生作技术储备

3.1969年互联网诞生,人类第一次实现人类大脑的最初级联网

4。70年代到80年代初,互联网虚拟大脑初具雏形,拥有电子公告牌,电子邮箱,FTP,原始游戏,网络应用软件五大功能。

5。80年代到21世纪初,电子公告牌九个重要功能发布新闻,求购商品,心情感悟描述,互动问答,热点点评,帖子修改权,注册信息,交换物品,资料索引功能一个个分离出去,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功能区。

6。从21世纪前十年,电子公告牌及其分离的功能区开始和电子信箱,FTP,网络游戏,网络应用软件进行融合。

7。笔记本电脑,手机,无线互联网的出现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

8。博客,威客,应用软件和电子邮箱等功能开始进一步融合形成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大脑映射区。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信息同步。

9。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文字,图片,平面操作系统为主的二维互联网虚拟世界开始向视频,声音,三维应用系统为主的三维互联网进化。

10。随着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虚拟听觉,虚拟感觉,虚拟记忆系统的完善,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类人脑组织的结构,这一结构对于揭开人脑之谜将起到启发作用。

第四章 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九条定律
一. 互联网进化九条定律详细介绍(其中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于2009年5月5日加入)
1. 连接定律(law of connection)
我们在前文中指出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运动和感觉器官延长和连接的历史。同样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从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到手机等移动设备表明这一定律正在发生作用。沿着规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的互联网连接进化路径:
1) 人------------------------------- ---服务器----------------互联网
2) 人---------台式机--------------------服务器----------------互联网
3) 人---------可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服务器----------------互联网
4) 人—-------手持移动设备(手机)------服务器----------------互联网
5) 人---------眼镜式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6) 人---------晶状体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第5步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携带便利问题,我们认为眼镜式接驳设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互联网的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眼镜式接驳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
出现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人造晶体植入到人的眼睛中,我们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也将出现在连接进化的第六步中,即人们将微小电子设备植入到人的眼睛,这个微小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互联网,在人的眼睛中投射互联网三维信息。从逻辑上讲,连接进化定律并不会导致互联网直接接入到大脑中,这就像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不需要连接到CPU上,只需要连通网络接口一样,人类的眼睛(晶状体)就是这个最终的网络接口。
虽然互联网接驳设备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的时间,但互联网用户是不是接受仍然是个问题,我们调查发现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2008年我们在www.witkey.com网站上进行了“互联网用户上网习惯调查“,共有13627名互联网用户参与调查。地域分布主要在中国32个省份,年龄阶段从18岁以下到60岁以上均有用户参与,男女性别比例为8:5,职业分布从学生到企业高层人员均有参与。通过对这13627名用户的调查,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互联网影响的占15.1%,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会有点挂念互联网的轻度上瘾用户占57.3%,会经常想着上网,但如果有其他活动会暂时忘掉互联网的中度上瘾用户占25.6%,基本上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希望不停的上网的重度上瘾用户占2%。我们提出的“您认为未来上网有瘾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有80.3%的用户回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未来上网有瘾“。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就是指互联网接驳设备的进化不断延长大脑与互联网的连接,同时互联网使用者的心理也会对这种连接产生依赖性。
2. 映射定律(law of mapping )
在连接进化定律中,我们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4]。如图1所示[2]。

图一 大脑映射示意图
互联网中的大脑映射区并不是从开始就是完整的,它同样存在一个进化过程,我们描述的一条完整互联网映射进化链条如下:
1)个人隐私信息区映射到互联网---?电子邮箱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
2)个人共享知识区映射到互联网---?博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
3)可交易知识和问题区映射到互联网---?威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
4)运动控制功能映射到互联网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个人网络软件
5)互联网大脑映射同步人脑的三维属性       二维个人空间----?三维个人空间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映射定律就是指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功能被逐步映射到互联网中形成以个人空间为代表的大脑映射,用这种形式实现人脑与互联网的间接联网。
3. 信用定律(law of credit)
随着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和映射定律不断发生作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娱乐,交友,购物,学习,工作,甚至是政治活动,越来越多的现实生活被搬到互联网虚拟世界里。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中的信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目前已经从完全没有信用体系发展到网络实名制。沿着这一定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信用进化路径。
1) 科研人员直接登陆到互联网服务器中---------------------------------------------进入互联网
2) 互联网服务器管理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互联网
3)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进入互联网
4)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员审核通过------------------------------进入互联网
5) 互联网用户实名注册,通过权威身份验证机构审核---------------------------进入互联网
6)互联网用户用指纹或瞳孔识别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7)互联网用户用DNA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互联网信用进化到用DNA技术验证身份,这一点将和前文提到的晶状体接驳设备产生关联,即晶状体接驳设备将具备检测DNA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进行验证和连接。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商业活动,政治参与,犯罪预防,科研活动等领域都会得到巨大帮助。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信用定律是指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身份验证将会越来越严格,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4. 仿真定律(law of simulation)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种种互联网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行着仿真进化[4]。如图二。

图二 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定律的发现与分析》指出目前互联网已经初步进化出虚拟运动神经系统,虚拟视觉神经系统,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虚拟听觉神经系统,网虚拟记忆系统[4]。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对人脑结构的仿真进化将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对于互联网和人脑的研究都会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仿真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按照人类大脑结构的组织方式进行进化,但这种仿真并不是人类主动的规划,而是一种自然推动的仿真,在这个现象发现之前,互联网已经自然进化出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听觉,感觉等系统。
5. 统一定律(law of Integration)
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还很不完善,分裂现象目前在互联网中大量存在,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都还存在不同版本,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大量相互独立的互联网网站,这导致用户不得不登陆不同的网站接受服务[3],例如我们希望开设博客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在多个博客网站进行注册,由于不同网站的信息相互割断,我们更新博客内容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繁琐。互联网的分裂现象增加了建设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浪费互联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同时这种分裂现象也会阻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如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用户虚拟社交圈子的建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进化必然做出反应,于是从分裂到统一将形成一条新的进化链条,具体表述如下:
1) 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语言应用会逐步进行规范和统一
2) 互联网服务器将会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会统一到巨型服务器中。
3) 互联网商业运营商将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实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统一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统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从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商业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裂走向统一,互联网的统一定律也是在为互联网进化成一个唯一的虚拟大脑结构做好准备。
6. 维度定律(law of dimensionality )

虽然互联网中的信息一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输,但互联网的内容通过终端表现给用户的结果却经历了从低维到高维的进化。如20时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打孔机阅读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息,到2008年,人们开始通过第二人生,lively等互联网应用体验完整的三维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的维度进化路径:
1) 互联网信息以二进制进行存贮,传输和输出展示。这是互联网一维初级阶段
2)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以文字符号为主,这是互联网一维高级阶段
3)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展示除了文字符号,也开始出现大量图片,这是互联网二维阶段
4)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内容开始出现视频和声音,这是互联网的三维初级阶段
5) 互联网的网络游戏,部分软件应用开始出现三维化界面,这是互联网的三维中级阶段
6) 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界面,浏览器界面,软件应用全面三维化,同时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融入到这些三维应用中,互联网进入三维的高级阶段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维度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形式不断丰富,它将从一维内容表现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化到三维内容表现为主的高级阶段
7。互联网的膨胀定律(law of Expansion)
我们知道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应该注意到,互联网各部分膨胀的速度并不均衡。可以粗略估计一下。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是9个(4台计算机,4条线路,一台交换机,星型结构),到2009年, 估计个人终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路的总数量是20亿个,40年里,互联网硬件膨胀了2亿倍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平均数据容量是10M,到2009年硬件设备平均容量是1G, 于是在40年里,互联网数据膨胀了20亿*1G/9*10M=200亿倍
假定1969年使用互联网的科研和军事人员100人,到2009年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超过15亿(Internet World Stats),在40年里,互联网连接的人脑数量膨胀了1千500万倍
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
互联网的膨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中的数据,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数量在高速膨胀,其中数据增速最快,硬件设备次之,互联网使用人数增速最慢。
8。互联网的加速定律(law of speeded-up)
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硬件设备速度不断加快,即随着集成电路的数量增加,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也在成倍提高。这一点与摩尔定律有一定关联。互联网信息显示从一维,二维时代迈入三维时代就是加速定律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互联网组成部分的人脑,其运算速度也会不断增强,通俗的说,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  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第二是互联网的发明,由此产生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人类智慧的飞跃,即人脑的运算速度将大为提高。
西方互联网界在2008年曾经预言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使用会降低人类的智商,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导的和带有商业炒作性的观点。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
9. 方向定律(law of direction)
互联网进化的方向定律就是指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将遵循连接定律,信用定律,映射定律,仿真定律,统一定律,维度定律,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用户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中,如图三。

图三 互联网进化方向示意图
二。总结
本文共提出互联网进化的九条定律,更多的规律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已经提出的九条定律仍然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但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进化规律并不是规划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对一种自然进化现象的描述,即如果他们成立的话,无论我们是不是意识到这些规律,互联网都会沿着本文所描述方向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们逐步发现互联网的结构与人脑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008年9月我们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统一的,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神经纤维,虚拟听觉,视觉,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虚拟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拟自主神经系统等(图1) “。我们将互联网这一可能的类脑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

图1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
虽然我们初步描绘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图(图1),但是这个图示依然很不完整,例如,存在几种互联网神经元?互联网的感觉,听觉,视觉,运动等虚拟神经系统如何运转?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如何交互?本篇将就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运行流程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三层结构

图2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
通过对互联网已有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将互联网从低端到高端划分为硬件层,软件层,和信息层,并与图一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进行结合。于是形成新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图2),下面我们首先就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互联网硬件层
互联网硬件层是互联网的最底层也是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硬件设备在互联网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互联网硬件层划分为
1.1互联网核心硬件层
主要由互联网服务器,互联网骨干网路由器,互联网骨干网交换机组成。他们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
1.2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
主要由视频采集器,音频采集器,传感器,办公设备,家用设备,生产设备等组成,他们通过各种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其他硬件层组成部分进行连接。这一部分将形成互联网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1.3互联网个人终端
主要由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本以及其他供互联网使用者连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组成。互联网个人终端一头联接了互联网使用者,另一头通过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核心硬件层或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连接。人脑的知识功能区将通过它们的应用程序映射到互联网中,并形成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1.4互联网网络线路
主要由光纤,无线线路,电话线,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和其他种类线路组成,正是通过这些线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才能与互联网个人终端,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并进行信息通讯。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将共同组成互联网的神经纤维。
2互联网软件层
互联网软件层是互联网的中间层,也是互联网虚拟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激活和运行互联网的硬件层,提供应用程序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互,管理和维护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互联网软件层可被划分成:
2.1互联网操作系统
主要包括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的windows系统,Unix ,Linux,IBM OS, Mac OS等,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PalmOS、Symbian、Windows CE和Linux等。,驱动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各类传感器,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设备,和生产用电子设备运转的软件和程序也可以看作互联网操作系统集的一部分。
2.2 互联网应用软件
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1)融合博客,威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的互联网应用,如新浪,雅虎的用户系统,我们将这种与互联网用户交互的应用定义为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2)对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如谷歌的搜索引擎,ANGOSS软件公司的KnowledgeSTUDIO,Comshare公司的Comshare Decision and Decision Web等,我们将这些软件定义为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3)控制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并且将他们产生的数据传输给互联网信息层的应用软件,我们将它们定义为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
4)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如网络游戏,防病毒软件等。我们将它们定义为特异类虚拟神经元
3.互联网信息层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互联网的信息就成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二维图片,文档,视频,声音,三维图像等,分布在互联网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用户终端和互联网虚拟神经系统里。我们将这些分布在互联网中的信息统称为互联网数据海洋。
互联网数据与互联网软件层不断进行交互。例如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互联网用户的照片,博客文章,个人文档等数据信息,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来自现实世界实时的声音,视频图像,气压,水温等数据信息,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可以互联网数据海洋中整理和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传送给互联网用户的个人空间。
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与人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例如, 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已经出现,但目前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目前虽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远程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成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对互联网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
1。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5]。人的视觉,听觉也是感觉神经系统的一种,光和声音引起感受细胞的兴奋,其信号经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和听觉。
脑的运动神经系统有与控制运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结构组成。脑的运动系统发出指令至肌肉和腺体等外周的运动器官,通过肌肉的收缩以完成运动[6]。
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将由电子传感器组成,它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一些部门如水利部门,电力部门将电子传感器安放在土壤,空气,水系,森林,电力设备,铁路或公路设施中,并将气温,水压,电压,车速,风速等信号通过网络线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供测量人员随时监控自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与互联网连接的电子传感器将向更多领域扩展,如机械设备,家庭用具,物流系统,甚至安放在人体内,这些传感器将不断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所在物体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互联网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声音采集器构成。常见的设备有摄像机,监视器,数码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设备主要被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目前也大量应用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交谈和沟通,除此之外,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旅游,娱乐,学习和科研等领域,例如可以在森林,草原,海洋,沙漠和太空中安放摄像头供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实时观看,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观看非洲狮捕猎角马的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实地观察亚马逊森林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探索来海洋深处,火山内部,太空远处的视频,音频(无线电波)信号。
对于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目前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远程控制打印机,传真机,家用电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无论是设备驱动程序还是相关网络协议,也已相当成熟。它应用将可以向更多领域扩展。例如工人可以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粉碎机,建筑设备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医生可以远程操控手术刀和内窥镜完成不同地区病人的手术工作。科学家可以远程操控深海探测器,太空飞船进行科研工作。
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在成熟后,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图3),流程为(1)互联网用户登陆个人终端 (2)个人终端运行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3)个人空间相关应用程序与远方传感器,工作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接驳 (4)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空间界面直接操控传感器,视频,音频和办公设备进行活动

图3 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运行图
第二种是互联网用户的间接获取模式(图4),流程为(1)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本身的程序(或在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的驱动下,自动运行 (2)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运行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入到互联网的数据海洋中。(3)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终端的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接驳并获取数据。

图4 互联网用户间接获取模式运行图
4.2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内脏的活动。由于内脏的活动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很难像骨骼肌运动一样,可以“随意”运动,因此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7]。
我们在第二章“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中提到,互联网软件层包含了一种虚拟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应用了人工智能,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算法,针对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结果通过互联网供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查阅和研究。因为这一类神经元包含了预先存放的算法和知识,在运行时并不需要人的主动控制,因此他们将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下面我们以网络蜘蛛和Wolfram Alpha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Google的网络蜘蛛(Web Spider)是通过一个网页的链接地址来寻找其他网页,并将其存入到google数据库的一种自动程序,最终结果实现对互联网数据的整理和归类。
2009年5月名为Wolfram Alpha正式在美国上线,这种新型搜索引擎应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方法。将互联网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当用户查询时,不仅仅返回若干毫无关联的页面。而是围绕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表达。例如在被问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之类的问题时,WolframAlpha不仅能显示海拔高度,同时还会标出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什么城镇,以及一系列图表,上述网络蜘蛛Wolfram Alpha的应用都属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除了上述应用外,我们在上一小节“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提到的第二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即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系统的结合。设计者可以将算法和规则放入到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或直接放入到感觉或运动神经元)中,当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系统获得信号触发,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便开始驱动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或其他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例如连结到互联网的传感器将气压,湿度,温度等参数发送给互联网的特定应用程序(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经过运算如果符合下雨的条件设定,程序受到触发,激活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元,远程控制野外设备如收割机,挖掘机打开防雨设备。

图5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运行图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1)对互联网的数据海洋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并将结果根据需求传递给映射型虚拟神经元2)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用内置的算法和规则控制运动虚拟神经元,感觉虚拟神经元,并最终控制机器设备。
4.3 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第一章指出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人脑中不同的知识领域。如博客对应了共享知识,智力互动问答对应了可交易知识和问题,电子邮箱对应了非公开信息。事实上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用户系统已经实现了这些功能的融合。
从本章前四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虚拟感觉神经元,虚拟视觉神经元,虚拟听觉神经元,虚拟运动神经元和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都与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发生联系。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在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中一定将会出现与上述5种神经元联结的接口。
例如互联网用户可以登陆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运动神经接口,远程操控家庭吸尘器清扫房间,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视觉听觉神经系统接口,实时体验森林,沙漠或草原的自然风光。

图6 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结构图
从图6 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将包含博客,个人智力问答(威客),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软件,和数据整理与挖掘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一,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二,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三,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联结的接口四,和虚拟运动神经元结合的接口五。和其他互联网应用软件联结的接口六等。
4.4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位置和功能,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脑和脊髓, 它是在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化的过程中,作为其形态上的中心和在机能上的中枢而被分化出来的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功能[6]。
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角度看,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以及联结他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这些硬件设备上统一运行的虚拟感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视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映射型神经元等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软件基础,包含文字,音频,视频,文档等信息的数据海洋将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基础(图7)。

图7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和应用也开始出现集中化的趋势,2007年9月Google和IBM提出和推广的云计算就代表了这种趋势。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传统上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应用集中在若干个大型服务器中,互联网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大型服务器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如在线办公软件,在线游戏软件,在线杀毒软件,在线财务软件等等。从云计算的这些特点看,它具备了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
第五章 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
我们在第二章中指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本文将列出到2009年1月已经被发现的13个相同点, 互联网与人类大脑结构进行对比将形成一个新的科学领域-------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学(Internet Virtual Brain Neurology),简称互联网神经学,IVBN.
互联网神经学是互联网进化论的延伸。只有我们列出足够多的对比项时,才能同时揭示互联网与人类大脑的秘密。

一。互联网与人类大脑对比表(暂时列出前13个)
 
序号
 
人脑结构
 
研究进度
 
互联网虚拟大脑
 
研究进度
 
对比时间
 
1
 
感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
 
初步
 
2008.5
 
2
 
视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
 
初步
 
2008.5
 
3
 
听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听觉系统
 
初步
 
2008.5
 
4
 
运动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
 
初步
 
2008.5
 
5
 
大脑皮层
 
深入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初步
 
2008.5
 
6
 
记忆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
 
初步
 
2008.5
 
7
 
神经元
 
深入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初步
 
2008.5
 
8
 
神经纤维
 
深入
 
互联网虚拟神经纤维
 
初步
 
2009.1
 
9
 
自主神经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自主神经系统
 
初步
 
2009.1
 
10
 
中枢神经系统
 
深入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
 

 
2009.1
 
11
 
大脑搜索引擎系统
 

 
互联网搜索引擎系统
 
深入
 
2009.1
 
12
 
大脑地址编码系统
 

 
互联网地址编码系统
 
深入
 
2009.1
 
13
 
左右大脑
 
深入
 
互联网左右大脑
 

 
2009.1
 
14
 
待发掘
 
 
待发掘
 
 
 
15
 
待发掘
 
 
待发掘
 
 
 
16
 
。。。。。
 
 
。。。。。。
 
 
 
。。
 
。。。。。
 
 
。。。。。。
 
 
二。互联网与人类大脑对比表的相关解释
第一到第七项对比已经在《互联网进化论〉第二章第四节完成。
第八项对比:神经纤维(nerver fiber)是指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它们集聚构成蛋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它们集合为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根据直径大小,传导速度快慢将周围神经纤维分为A,B,C三类(引自白丽敏的神经解剖学)。
A类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直径约1--22微米,传导速度最快,为5--120 m/s
B类神经纤维,有较簿的髓鞘,直径约1--3微米,传导速度较慢,为3--15 m/s
C类神经纤维,没有髓鞘,    直径小于1微米,传导速度最慢,为0.6--2m/s
互联网虚拟神经纤维(Internet nerver fiber) 就是互联网传输介质,主要包括传统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媒介,按传输速度可分为G,M,K三类
G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光纤,部分同轴电缆,传导速度最快,超过1000Mbps
M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部分无线媒介 速度在1M--1Gbps之间
K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传统电话线,无线传输媒介,速度在1Mbps以下
第九项对比: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主要分布在内脏区域,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互联网虚拟自主神经系统(Internet autonomic nervous)就是在互联网中不受互联网用户的主动操控,自主完成特定互联网功能的机制,这种功能和机制在互联网中已经存在,如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选择,分配和管理等。
第十项对比: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Internet central nervous system)将是未来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将接受,整理,储存,分配,运行整个互联网各部分传来的信息。目前这个虚拟中枢神经还没有出现。但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 SAAS等互联网应用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十一项对比:互联网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人类大脑中的搜索引擎是通过对比互联网提出的神经学猜想,目前还没有神经学专家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期待看到他们的进展。
第十二项对比:互联网中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据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测,到2030年,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目前存在于互联网的地址编码有Ipv4,Ipv6,Mac地址,分散的用户名分配系统等。
人脑中的地址编码系统也是通过对比互联网提出的神经学猜想,中国科学家在2007年已经发现海马区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整个大脑的地址编码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十三项对比:人类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其中左脑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  右脑长于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空间想像力极强。
互联网中的左、右虚拟大脑半球是通过对比人类大脑提出的猜想,目前互联网还没有明显的左右虚拟大脑迹象,还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第六章 互联网进化的哲学思考
第一篇。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
2007年7月3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a83bf010009ga.html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互联网最终将形成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与西方“黑客帝国“,“天网“等科幻小说不同的是,我们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谨慎的证明了互联网进化规律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存在。

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另一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互联网的诞生同样对人类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一个并非玩笑的预言是,未来的几代人中,婴儿的早产率和难产率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提高。人类的这次革命也必然蕴含了科学的新突破点,包括神经学,信息学,知识管理和生命科学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不是终结,相反它是一个崭新领域的开始,十几亿年以来,生命不断进化,从类鱼的大脑到类爬行动物的大脑,从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到人类新大脑皮层的出现,而互联网的产生又进一步的连接了人脑,并开始形成更为庞大的类人脑结构。生命的进化看似无序,但隐藏在无序之中的规律也许在等待自省的生命前去发掘。重温一下2007年7月我们在新浪科技提出的10个互联网进化问题:
1。人类的进化史是不是也是人类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
2。互联网是不是向着完全连接人类大脑的方向进化?
3。互联网的边界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的大脑?
4。网格最终要把所有的计算机连接成一台超级的虚拟计算机,用威客模式连接所有人的智慧会不会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超级人脑?
5.BBS的功能:发布新闻,发布供需信息,发布心灵感悟,互动问答,发表评论从BBS中分离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是必然现象还是偶然事件?
6。虚拟的超级人脑的形成与BBS功能的演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7。大自然的力量为什么要引导互联网中的机器和连接的人各自向着聚合的方向发展?
8.搜索引擎的内在机理对于虚拟超级人脑,虚拟超级计算机形成强连接起到什么作用?
9。虚拟的超级人脑+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引导互联网进化的目的么?
10。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二篇。就互联网进化答武夷山老师问
2009年 5月19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83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研究员武夷山老师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想过吗?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根本差异在于,生命奇迹之解释不需要一个高明的设计者。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人设计出来的。“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与其回避,不如早点面对,针对武夷山老师的问题,我将进行如下回答:
一。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逻辑和现实起点,即为什么我会提出互联网进化论?
1。注意到人类的发展史是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现象
2。注意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发展链条不断延长人脑与互联网接驳时间
3。发现互联网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     博客,威客,维基百科都起源于BBS
4.   发现博客,威客,电子邮箱开始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人脑功能映射到互联网形成虚拟神经元
5。了解水利部在土壤,水系安放传感器实时获得气压,水温,流速数据,联想到人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6。了解到一家公司在旅游区安放摄像头,通过互联网供用户观看,联想到人脑的视觉神经系统
综合上述六点现象,2007年我第一次萌发互联网进化的思考,并写在博客“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中。
二,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规律存不存在,如何被证明?
我记得有这样描述“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给出预测,并不断得到验证“,同样对于互联网进化论的成立,我也给出了两个充要条件。
1)能否用已知人脑结构预测互联网
2)神经学能否从互联网获得巨大突破
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我们曾经作出了初步的预测,例如:
1.博客将会和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以及远程网络软件融合
2。传感器,视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将会进化成互联网的感觉,视觉,运动神经系统
3。互联网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散走向统一
4. 互联网将会出现虚拟的左右大脑(这一点将在未来详细阐述)
5。人脑和互联网的连接时间会加长,眼镜式终端,晶状体式终端将会出现
6。信用体系更加严格,未来人们必须通过指纹式,瞳孔式,和DNA式等方法才能进入互联网
7。人脑中存在地址编码系统
8。人脑中存在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系统
9。人脑中存在路由协议
还有更多,需要不断观察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当这些预测实现时,特别是神经学从互联网获得启发时,互联网进化论才真正得到证明。
三。谁推动了互联网的进化?神?人类本身?其他因素?
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认为存在这样的逻辑顺序:人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在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的推动下,群体智慧产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因此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一样符合自然选择的原理,“人“这个要素连接了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

对一些可能产生的误解,事先在这里作出解释:
1。人不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脑映射形成的互联网应用才是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互联网接驳,人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2。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
第三篇: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么 作者:刘锋 2009年6月26日发表在环球时报
对于互联网的未来,西方存在一种悲观的看法,例如“终结者系列电影“的人工智能网络“天网“,在诞生14年后出现了自我意识,认为人是它的威胁。于是引发核战争毁灭了大部分人类。剩余的人类不得不组成反抗军与“天网“作战。
“黑客帝国“是另外一部反映互联网与人类关系的电影故事。母体Matrix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身体和大脑,人类的身体被分别放在一个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母体网络的感官刺激信号。依靠这些信号,人类生活在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里。?
还有更多,例如“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等,它们都描绘了一个黑色的未来:互联网将具备独立意识和智慧,超越并统治人类,人类将会象今天的羔羊一样,任由互联网奴役和驱赶。互联网真的会象电影强调的那样,成为人类的敌人和主人么??
恐惧互联网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回顾“终结者“,“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西方电影的故事情节,我们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固定的模式,人类的没落和毁灭,审判日,救世主,应该说这一模式与西方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人类将接受最后的审判,而救世主耶稣承担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这些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对西方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科学,文化作品产生影响。从正面的意义讲,它不断提醒人类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避免人类在处理环境,军事,科技等众多领域时,由于考虑不周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威胁。从负面的意义讲,这种来源于宗教的恐惧也会延缓一些新科学领域的发展。例如,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都曾经受到西方文化的抵触和反对。
当人类第一次面对火时,第一次发明蒸汽机时,第一次掌握核技术时,第一次深受电视节目影响时。不但是西方,整个人类都曾表现出畏惧,这也许是人类面对新事物的必然反应。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而且这个新科技产物也远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所能掌控。互联网究竟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互联网的未来将是什么?诸多问题没有解答之前,恐惧的阴影必然会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包括文学作品和电影。
互联网无法独立进化

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的联网。是信息资料,网络线路,服务器,个人终端的组合体,这种观点把互联网与人隔离开来,使互联网走上单独进化的一条路。即使沿着这个并不正确的思路,互联网仍然需要越过三个关卡才会成为“终结者“中那个可怕的天网,第一,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能够离开人类的帮助,第二,互联网的自我进化速度能够超越人类,第三,具有自我意识的互联网将人类看作敌人而非朋友。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史,无论是计算机的制造,网络线路的搭建,外部信息的输入,信息搜索算法的设计,互联网的每一点进展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未来,这种状况依然无法被打破,包括电力供应,设备维护,新算法和新程序的更新,没有人类的帮助,互联网将逐步变成一具庞大的死尸。
在科幻电影里,互联网经常因为一次闪电,一次误操作或者莫名的原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和很高的智慧,其实这种风险同样存在于一条基因突变的蛇,一棵被核辐射的参天大树,一座被电击的山脉。科学与科幻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需要可达的路径,而科幻可以跳过关键步骤。即使我们承认科幻的结果,互联网具有意识并且自我进化,那么如何保证互联网的智慧进化速度超越人类,远古的时候,人类被狮子,老虎追赶,今天,狮子,老虎却被关在牢笼中被人观看。同样,失去人类支持的互联网,它的智慧和进化速度也将几乎为零,超越人类也许依然需要得到科幻小说中那个“不知名原因“的帮助。
假设互联网到达第三个关口,开始思考人类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么人类依然有50%的机会存活下来,为什么不被作朋友呢?人类是互联网的父亲,人类是碳基生物,与互联网不存在资源竞争,人类可以帮助互联网完善和扩展。
可见,即使是插上科幻的翅膀,互联网想要毁灭人类,依然有三道天堑难以逾越,而这三道天堑还仅仅是虚幻的,所以在现实中,互联网将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
互联网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的起源和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因此,互联网应该是由计算机节点、网络线路、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这个新定义说明人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进化同时也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记忆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出现也将对神经学产生启发。与“天网“,“黑客帝国“不同的是,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人类的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人通过大脑映射与互联网进行接驳并自主决定是否脱离,人将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互联网不是人类的敌人,甚至也不是朋友,它就是人类自己的延伸,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科幻电影中互联网与人类的对抗,归根结底依然是不同人之间的斗争。
一. 互联网进化九条定律详细介绍(其中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于2009年5月5日加入)
1. 连接定律(law of connection)
我们在前文中指出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运动和感觉器官延长和连接的历史。同样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从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到手机等移动设备表明这一定律正在发生作用。沿着规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的互联网连接进化路径:
1) 人------------------------------- ---服务器----------------互联网
2) 人---------台式机--------------------服务器----------------互联网
3) 人---------可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服务器----------------互联网
4) 人—-------手持移动设备(手机)------服务器----------------互联网
5) 人---------眼镜式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6) 人---------晶状体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第5步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携带便利问题,我们认为眼镜式接驳设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互联网的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眼镜式接驳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
出现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人造晶体植入到人的眼睛中,我们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也将出现在连接进化的第六步中,即人们将微小电子设备植入到人的眼睛,这个微小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互联网,在人的眼睛中投射互联网三维信息。从逻辑上讲,连接进化定律并不会导致互联网直接接入到大脑中,这就像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不需要连接到CPU上,只需要连通网络接口一样,人类的眼睛(晶状体)就是这个最终的网络接口。
虽然互联网接驳设备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的时间,但互联网用户是不是接受仍然是个问题,我们调查发现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2008年我们在www.witkey.com网站上进行了“互联网用户上网习惯调查“,共有13627名互联网用户参与调查。地域分布主要在中国32个省份,年龄阶段从18岁以下到60岁以上均有用户参与,男女性别比例为8:5,职业分布从学生到企业高层人员均有参与。通过对这13627名用户的调查,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互联网影响的占15.1%,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会有点挂念互联网的轻度上瘾用户占57.3%,会经常想着上网,但如果有其他活动会暂时忘掉互联网的中度上瘾用户占25.6%,基本上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希望不停的上网的重度上瘾用户占2%。我们提出的“您认为未来上网有瘾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有80.3%的用户回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未来上网有瘾“。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就是指互联网接驳设备的进化不断延长大脑与互联网的连接,同时互联网使用者的心理也会对这种连接产生依赖性。
2. 映射定律(law of mapping )
在连接进化定律中,我们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4]。如图1所示[2]。

图一 大脑映射示意图
互联网中的大脑映射区并不是从开始就是完整的,它同样存在一个进化过程,我们描述的一条完整互联网映射进化链条如下:
1)个人隐私信息区映射到互联网---?电子邮箱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
2)个人共享知识区映射到互联网---?博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
3)可交易知识和问题区映射到互联网---?威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
4)运动控制功能映射到互联网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个人网络软件
5)互联网大脑映射同步人脑的三维属性       二维个人空间----?三维个人空间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映射定律就是指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功能被逐步映射到互联网中形成以个人空间为代表的大脑映射,用这种形式实现人脑与互联网的间接联网。
3. 信用定律(law of credit)
随着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和映射定律不断发生作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娱乐,交友,购物,学习,工作,甚至是政治活动,越来越多的现实生活被搬到互联网虚拟世界里。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中的信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目前已经从完全没有信用体系发展到网络实名制。沿着这一定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信用进化路径。
1) 科研人员直接登陆到互联网服务器中---------------------------------------------进入互联网
2) 互联网服务器管理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互联网
3)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进入互联网
4)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员审核通过------------------------------进入互联网
5) 互联网用户实名注册,通过权威身份验证机构审核---------------------------进入互联网
6)互联网用户用指纹或瞳孔识别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7)互联网用户用DNA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互联网信用进化到用DNA技术验证身份,这一点将和前文提到的晶状体接驳设备产生关联,即晶状体接驳设备将具备检测DNA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进行验证和连接。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商业活动,政治参与,犯罪预防,科研活动等领域都会得到巨大帮助。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信用定律是指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身份验证将会越来越严格,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4. 仿真定律(law of simulation)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种种互联网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行着仿真进化[4]。如图二。

图二 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定律的发现与分析》指出目前互联网已经初步进化出虚拟运动神经系统,虚拟视觉神经系统,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虚拟听觉神经系统,网虚拟记忆系统[4]。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对人脑结构的仿真进化将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对于互联网和人脑的研究都会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仿真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按照人类大脑结构的组织方式进行进化,但这种仿真并不是人类主动的规划,而是一种自然推动的仿真,在这个现象发现之前,互联网已经自然进化出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听觉,感觉等系统。
5. 统一定律(law of Integration)
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还很不完善,分裂现象目前在互联网中大量存在,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都还存在不同版本,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大量相互独立的互联网网站,这导致用户不得不登陆不同的网站接受服务[3],例如我们希望开设博客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在多个博客网站进行注册,由于不同网站的信息相互割断,我们更新博客内容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繁琐。互联网的分裂现象增加了建设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浪费互联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同时这种分裂现象也会阻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如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用户虚拟社交圈子的建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进化必然做出反应,于是从分裂到统一将形成一条新的进化链条,具体表述如下:
1) 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语言应用会逐步进行规范和统一
2) 互联网服务器将会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会统一到巨型服务器中。
3) 互联网商业运营商将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实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统一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统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从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商业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裂走向统一,互联网的统一定律也是在为互联网进化成一个唯一的虚拟大脑结构做好准备。
6. 维度定律(law of dimensionality )

虽然互联网中的信息一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输,但互联网的内容通过终端表现给用户的结果却经历了从低维到高维的进化。如20时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打孔机阅读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息,到2008年,人们开始通过第二人生,lively等互联网应用体验完整的三维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的维度进化路径:
1) 互联网信息以二进制进行存贮,传输和输出展示。这是互联网一维初级阶段
2)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以文字符号为主,这是互联网一维高级阶段
3)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展示除了文字符号,也开始出现大量图片,这是互联网二维阶段
4)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内容开始出现视频和声音,这是互联网的三维初级阶段
5) 互联网的网络游戏,部分软件应用开始出现三维化界面,这是互联网的三维中级阶段
6) 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界面,浏览器界面,软件应用全面三维化,同时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融入到这些三维应用中,互联网进入三维的高级阶段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维度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形式不断丰富,它将从一维内容表现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化到三维内容表现为主的高级阶段
7。互联网的膨胀定律(law of Expansion)
我们知道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应该注意到,互联网各部分膨胀的速度并不均衡。可以粗略估计一下。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是9个(4台计算机,4条线路,一台交换机,星型结构),到2009年, 估计个人终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路的总数量是20亿个,40年里,互联网硬件膨胀了2亿倍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平均数据容量是10M,到2009年硬件设备平均容量是1G, 于是在40年里,互联网数据膨胀了20亿*1G/9*10M=200亿倍
假定1969年使用互联网的科研和军事人员100人,到2009年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超过15亿(Internet World Stats),在40年里,互联网连接的人脑数量膨胀了1千500万倍
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
互联网的膨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中的数据,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数量在高速膨胀,其中数据增速最快,硬件设备次之,互联网使用人数增速最慢。
8。互联网的加速定律(law of speeded-up)
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硬件设备速度不断加快,即随着集成电路的数量增加,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也在成倍提高。这一点与摩尔定律有一定关联。互联网信息显示从一维,二维时代迈入三维时代就是加速定律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互联网组成部分的人脑,其运算速度也会不断增强,通俗的说,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  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第二是互联网的发明,由此产生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人类智慧的飞跃,即人脑的运算速度将大为提高。
西方互联网界在2008年曾经预言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使用会降低人类的智商,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导的和带有商业炒作性的观点。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
9. 方向定律(law of direction)
互联网进化的方向定律就是指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将遵循连接定律,信用定律,映射定律,仿真定律,统一定律,维度定律,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用户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中,如图三。

图三 互联网进化方向示意图
二。总结
本文共提出互联网进化的九条定律,更多的规律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已经提出的九条定律仍然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但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进化规律并不是规划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对一种自然进化现象的描述,即如果他们成立的话,无论我们是不是意识到这些规律,互联网都会沿着本文所描述方向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们逐步发现互联网的结构与人脑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008年9月我们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统一的,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神经纤维,虚拟听觉,视觉,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虚拟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拟自主神经系统等(图1) “。我们将互联网这一可能的类脑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

图1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
虽然我们初步描绘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图(图1),但是这个图示依然很不完整,例如,存在几种互联网神经元?互联网的感觉,听觉,视觉,运动等虚拟神经系统如何运转?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如何交互?本篇将就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运行流程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三层结构

图2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
通过对互联网已有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将互联网从低端到高端划分为硬件层,软件层,和信息层,并与图一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进行结合。于是形成新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图2),下面我们首先就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互联网硬件层
互联网硬件层是互联网的最底层也是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硬件设备在互联网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互联网硬件层划分为
1.1互联网核心硬件层
主要由互联网服务器,互联网骨干网路由器,互联网骨干网交换机组成。他们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
1.2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
主要由视频采集器,音频采集器,传感器,办公设备,家用设备,生产设备等组成,他们通过各种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其他硬件层组成部分进行连接。这一部分将形成互联网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1.3互联网个人终端
主要由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本以及其他供互联网使用者连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组成。互联网个人终端一头联接了互联网使用者,另一头通过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核心硬件层或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连接。人脑的知识功能区将通过它们的应用程序映射到互联网中,并形成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1.4互联网网络线路
主要由光纤,无线线路,电话线,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和其他种类线路组成,正是通过这些线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才能与互联网个人终端,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并进行信息通讯。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将共同组成互联网的神经纤维。
2互联网软件层
互联网软件层是互联网的中间层,也是互联网虚拟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激活和运行互联网的硬件层,提供应用程序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互,管理和维护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互联网软件层可被划分成:
2.1互联网操作系统
主要包括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的windows系统,Unix ,Linux,IBM OS, Mac OS等,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PalmOS、Symbian、Windows CE和Linux等。,驱动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各类传感器,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设备,和生产用电子设备运转的软件和程序也可以看作互联网操作系统集的一部分。
2.2 互联网应用软件
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1)融合博客,威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的互联网应用,如新浪,雅虎的用户系统,我们将这种与互联网用户交互的应用定义为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2)对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如谷歌的搜索引擎,ANGOSS软件公司的KnowledgeSTUDIO,Comshare公司的Comshare Decision and Decision Web等,我们将这些软件定义为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3)控制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并且将他们产生的数据传输给互联网信息层的应用软件,我们将它们定义为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
4)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如网络游戏,防病毒软件等。我们将它们定义为特异类虚拟神经元
3.互联网信息层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互联网的信息就成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二维图片,文档,视频,声音,三维图像等,分布在互联网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用户终端和互联网虚拟神经系统里。我们将这些分布在互联网中的信息统称为互联网数据海洋。
互联网数据与互联网软件层不断进行交互。例如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互联网用户的照片,博客文章,个人文档等数据信息,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来自现实世界实时的声音,视频图像,气压,水温等数据信息,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可以互联网数据海洋中整理和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传送给互联网用户的个人空间。
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与人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例如, 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已经出现,但目前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目前虽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远程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成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对互联网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
1。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5]。人的视觉,听觉也是感觉神经系统的一种,光和声音引起感受细胞的兴奋,其信号经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和听觉。
脑的运动神经系统有与控制运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结构组成。脑的运动系统发出指令至肌肉和腺体等外周的运动器官,通过肌肉的收缩以完成运动[6]。
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将由电子传感器组成,它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一些部门如水利部门,电力部门将电子传感器安放在土壤,空气,水系,森林,电力设备,铁路或公路设施中,并将气温,水压,电压,车速,风速等信号通过网络线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供测量人员随时监控自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与互联网连接的电子传感器将向更多领域扩展,如机械设备,家庭用具,物流系统,甚至安放在人体内,这些传感器将不断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所在物体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互联网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声音采集器构成。常见的设备有摄像机,监视器,数码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设备主要被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目前也大量应用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交谈和沟通,除此之外,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旅游,娱乐,学习和科研等领域,例如可以在森林,草原,海洋,沙漠和太空中安放摄像头供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实时观看,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观看非洲狮捕猎角马的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实地观察亚马逊森林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探索来海洋深处,火山内部,太空远处的视频,音频(无线电波)信号。
对于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目前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远程控制打印机,传真机,家用电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无论是设备驱动程序还是相关网络协议,也已相当成熟。它应用将可以向更多领域扩展。例如工人可以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粉碎机,建筑设备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医生可以远程操控手术刀和内窥镜完成不同地区病人的手术工作。科学家可以远程操控深海探测器,太空飞船进行科研工作。
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在成熟后,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图3),流程为(1)互联网用户登陆个人终端 (2)个人终端运行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3)个人空间相关应用程序与远方传感器,工作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接驳 (4)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空间界面直接操控传感器,视频,音频和办公设备进行活动

图3 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运行图
第二种是互联网用户的间接获取模式(图4),流程为(1)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本身的程序(或在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的驱动下,自动运行 (2)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运行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入到互联网的数据海洋中。(3)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终端的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接驳并获取数据。

图4 互联网用户间接获取模式运行图
4.2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内脏的活动。由于内脏的活动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很难像骨骼肌运动一样,可以“随意”运动,因此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7]。
我们在第二章“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中提到,互联网软件层包含了一种虚拟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应用了人工智能,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算法,针对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结果通过互联网供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查阅和研究。因为这一类神经元包含了预先存放的算法和知识,在运行时并不需要人的主动控制,因此他们将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下面我们以网络蜘蛛和Wolfram Alpha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Google的网络蜘蛛(Web Spider)是通过一个网页的链接地址来寻找其他网页,并将其存入到google数据库的一种自动程序,最终结果实现对互联网数据的整理和归类。
2009年5月名为Wolfram Alpha正式在美国上线,这种新型搜索引擎应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方法。将互联网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当用户查询时,不仅仅返回若干毫无关联的页面。而是围绕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表达。例如在被问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之类的问题时,WolframAlpha不仅能显示海拔高度,同时还会标出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什么城镇,以及一系列图表,上述网络蜘蛛Wolfram Alpha的应用都属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除了上述应用外,我们在上一小节“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提到的第二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即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系统的结合。设计者可以将算法和规则放入到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或直接放入到感觉或运动神经元)中,当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系统获得信号触发,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便开始驱动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或其他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例如连结到互联网的传感器将气压,湿度,温度等参数发送给互联网的特定应用程序(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经过运算如果符合下雨的条件设定,程序受到触发,激活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元,远程控制野外设备如收割机,挖掘机打开防雨设备。

图5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运行图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1)对互联网的数据海洋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并将结果根据需求传递给映射型虚拟神经元2)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用内置的算法和规则控制运动虚拟神经元,感觉虚拟神经元,并最终控制机器设备。
4.3 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第一章指出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人脑中不同的知识领域。如博客对应了共享知识,智力互动问答对应了可交易知识和问题,电子邮箱对应了非公开信息。事实上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用户系统已经实现了这些功能的融合。
从本章前四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虚拟感觉神经元,虚拟视觉神经元,虚拟听觉神经元,虚拟运动神经元和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都与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发生联系。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在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中一定将会出现与上述5种神经元联结的接口。
例如互联网用户可以登陆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运动神经接口,远程操控家庭吸尘器清扫房间,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视觉听觉神经系统接口,实时体验森林,沙漠或草原的自然风光。

图6 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结构图
从图6 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将包含博客,个人智力问答(威客),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软件,和数据整理与挖掘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一,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二,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三,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联结的接口四,和虚拟运动神经元结合的接口五。和其他互联网应用软件联结的接口六等。
4.4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位置和功能,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脑和脊髓, 它是在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化的过程中,作为其形态上的中心和在机能上的中枢而被分化出来的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功能[6]。
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角度看,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以及联结他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这些硬件设备上统一运行的虚拟感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视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映射型神经元等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软件基础,包含文字,音频,视频,文档等信息的数据海洋将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基础(图7)。

图7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和应用也开始出现集中化的趋势,2007年9月Google和IBM提出和推广的云计算就代表了这种趋势。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传统上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应用集中在若干个大型服务器中,互联网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大型服务器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如在线办公软件,在线游戏软件,在线杀毒软件,在线财务软件等等。从云计算的这些特点看,它具备了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
第七章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智慧地球
1。认定IBM智慧地球抄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依据:
1.IBM智慧地球与诞生于中国的威客(witkey智慧的钥匙),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理论高度相似
2.智慧地球的提出时间是2008年,比2005年在中国诞生的witkey(智慧的钥匙),2007年诞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晚1-3年。
3.在智慧地球的提出的前一年里,大量IBM公司和IBM中国公司的IP访问者访问过中国的相关理论网站http://www.intevl.com
2008年1月到2008年11月http://www.intevl.com部分IP访问者纪录:
141.212.*.* 美国密歇根大学
202.161.*.* 新加坡管理大学
156.26.*.* 美国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128.208.*.* 美国华盛顿大学
212.117.*.*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129.34.*.* 美国IBM公司 202.108.*.* IBM公司中国公司
128.119.85.* 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85.25.146.*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院皇家法医实验鉴定中心
128.2.8.* 美国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2。图示IBM智慧地球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的雷同

图一(本图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原创图形)
三。互联网虚拟大脑与IBM智慧地球的理论对比表
 
互联网虚拟大脑
 
智慧地球
 
2007年12月,刘锋,张玲玲,顾基发等在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知识管理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
 
2008年11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
 
理论来源于2005年在中国提出的威客(witkey)--智慧的钥匙,提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更是人类大脑的联网。
 
IBM智慧地球提出互联地球的人,机器和数据的观点
 
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将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感觉系统,听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等等
 
核心观点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传感器将会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将形成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它们将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虚拟大脑传送地球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
 
2008年5月形成完整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见图一)
 
到2009年7月没有完整的图示
 
媒体报道:2008年5月csdn,科技日报,2009年国际先驱论坛报,环球时报
 
IBM公司利用强大的资金在各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四。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看智慧地球的不完善
IBM智慧地球概念其实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应用领域,所有的技术在各个国家和很多企业早已存在,例如,2006年中国水利部已经开始在水域部署传感器,并将信息集中到中心服务器处理。理论方面,IBM智慧地球是一个不成熟的甚至愚蠢的概念。
第一。IBM宣称建设智慧地球,但是互联网的膨胀式发展早已跨越了地球的范围,月球,火星上的无线操控设备表明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在太阳系中蔓延。合乎逻辑的推论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发展将使互联网的范围扩大到银河系,本星系群,室女座本星系团,在无穷的时间点上,最终蔓延到整个宇宙,面对未来,智慧太阳系,智慧银河系,智慧本星系群,智慧本星系团,智慧宇宙将会一个一个的出现,IBM的智慧地球只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沙粒。
第二,它盲目的割裂了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的关系,为了炒作,推出“物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原本就是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视频设备,音频设备,传感器设备。所谓的“物联网”仍然需要使用TCP/IP协议,互联网线路进行数据传输。怎么就和“互联网”分开了呢?
第三,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IBM智慧地球还很迷惑和幼稚,它因为搞不清,因此到目前为止(2009年9月16日)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示。而解开他们关系之谜的图形,2008年5月已经在中国形成。

这张图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所谓“云计算”就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所谓“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正在出现的感觉神经系统萌芽,而“智慧地球”不过是互联网虚拟大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物。IBM的”智慧地球“不可能永远没有图示,但未来它逃脱不了抄袭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的命运。问题只是谁来抄袭的问题?IBM自身的研究小组,或者是IBM的研究合作伙伴。
第一篇。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
2007年7月3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a83bf010009ga.html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互联网最终将形成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与西方“黑客帝国“,“天网“等科幻小说不同的是,我们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谨慎的证明了互联网进化规律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存在。

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另一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互联网的诞生同样对人类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一个并非玩笑的预言是,未来的几代人中,婴儿的早产率和难产率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提高。人类的这次革命也必然蕴含了科学的新突破点,包括神经学,信息学,知识管理和生命科学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不是终结,相反它是一个崭新领域的开始,十几亿年以来,生命不断进化,从类鱼的大脑到类爬行动物的大脑,从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到人类新大脑皮层的出现,而互联网的产生又进一步的连接了人脑,并开始形成更为庞大的类人脑结构。生命的进化看似无序,但隐藏在无序之中的规律也许在等待自省的生命前去发掘。重温一下2007年7月我们在新浪科技提出的10个互联网进化问题:
1。人类的进化史是不是也是人类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
2。互联网是不是向着完全连接人类大脑的方向进化?
3。互联网的边界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的大脑?
4。网格最终要把所有的计算机连接成一台超级的虚拟计算机,用威客模式连接所有人的智慧会不会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超级人脑?
5.BBS的功能:发布新闻,发布供需信息,发布心灵感悟,互动问答,发表评论从BBS中分离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是必然现象还是偶然事件?
6。虚拟的超级人脑的形成与BBS功能的演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7。大自然的力量为什么要引导互联网中的机器和连接的人各自向着聚合的方向发展?
8.搜索引擎的内在机理对于虚拟超级人脑,虚拟超级计算机形成强连接起到什么作用?
9。虚拟的超级人脑+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引导互联网进化的目的么?
10。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二篇。就互联网进化答武夷山老师问
2009年 5月19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83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研究员武夷山老师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想过吗?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根本差异在于,生命奇迹之解释不需要一个高明的设计者。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人设计出来的。“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与其回避,不如早点面对,针对武夷山老师的问题,我将进行如下回答:
一。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逻辑和现实起点,即为什么我会提出互联网进化论?
1。注意到人类的发展史是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现象
2。注意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发展链条不断延长人脑与互联网接驳时间
3。发现互联网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     博客,威客,维基百科都起源于BBS
4.   发现博客,威客,电子邮箱开始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人脑功能映射到互联网形成虚拟神经元
5。了解水利部在土壤,水系安放传感器实时获得气压,水温,流速数据,联想到人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6。了解到一家公司在旅游区安放摄像头,通过互联网供用户观看,联想到人脑的视觉神经系统
综合上述六点现象,2007年我第一次萌发互联网进化的思考,并写在博客“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中。
二,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规律存不存在,如何被证明?
我记得有这样描述“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给出预测,并不断得到验证“,同样对于互联网进化论的成立,我也给出了两个充要条件。
1)能否用已知人脑结构预测互联网
2)神经学能否从互联网获得巨大突破
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我们曾经作出了初步的预测,例如:
1.博客将会和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以及远程网络软件融合
2。传感器,视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将会进化成互联网的感觉,视觉,运动神经系统
3。互联网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散走向统一
4. 互联网将会出现虚拟的左右大脑(这一点将在未来详细阐述)
5。人脑和互联网的连接时间会加长,眼镜式终端,晶状体式终端将会出现
6。信用体系更加严格,未来人们必须通过指纹式,瞳孔式,和DNA式等方法才能进入互联网
7。人脑中存在地址编码系统
8。人脑中存在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系统
9。人脑中存在路由协议
还有更多,需要不断观察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当这些预测实现时,特别是神经学从互联网获得启发时,互联网进化论才真正得到证明。
三。谁推动了互联网的进化?神?人类本身?其他因素?
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认为存在这样的逻辑顺序:人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在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的推动下,群体智慧产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因此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一样符合自然选择的原理,“人“这个要素连接了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

对一些可能产生的误解,事先在这里作出解释:
1。人不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脑映射形成的互联网应用才是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互联网接驳,人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2。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
第三篇: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么 作者:刘锋 2009年6月26日发表在环球时报
对于互联网的未来,西方存在一种悲观的看法,例如“终结者系列电影“的人工智能网络“天网“,在诞生14年后出现了自我意识,认为人是它的威胁。于是引发核战争毁灭了大部分人类。剩余的人类不得不组成反抗军与“天网“作战。
“黑客帝国“是另外一部反映互联网与人类关系的电影故事。母体Matrix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身体和大脑,人类的身体被分别放在一个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母体网络的感官刺激信号。依靠这些信号,人类生活在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里。?
还有更多,例如“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等,它们都描绘了一个黑色的未来:互联网将具备独立意识和智慧,超越并统治人类,人类将会象今天的羔羊一样,任由互联网奴役和驱赶。互联网真的会象电影强调的那样,成为人类的敌人和主人么??
恐惧互联网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回顾“终结者“,“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西方电影的故事情节,我们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固定的模式,人类的没落和毁灭,审判日,救世主,应该说这一模式与西方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人类将接受最后的审判,而救世主耶稣承担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这些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对西方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科学,文化作品产生影响。从正面的意义讲,它不断提醒人类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避免人类在处理环境,军事,科技等众多领域时,由于考虑不周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威胁。从负面的意义讲,这种来源于宗教的恐惧也会延缓一些新科学领域的发展。例如,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都曾经受到西方文化的抵触和反对。
当人类第一次面对火时,第一次发明蒸汽机时,第一次掌握核技术时,第一次深受电视节目影响时。不但是西方,整个人类都曾表现出畏惧,这也许是人类面对新事物的必然反应。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而且这个新科技产物也远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所能掌控。互联网究竟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互联网的未来将是什么?诸多问题没有解答之前,恐惧的阴影必然会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包括文学作品和电影。
互联网无法独立进化

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的联网。是信息资料,网络线路,服务器,个人终端的组合体,这种观点把互联网与人隔离开来,使互联网走上单独进化的一条路。即使沿着这个并不正确的思路,互联网仍然需要越过三个关卡才会成为“终结者“中那个可怕的天网,第一,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能够离开人类的帮助,第二,互联网的自我进化速度能够超越人类,第三,具有自我意识的互联网将人类看作敌人而非朋友。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史,无论是计算机的制造,网络线路的搭建,外部信息的输入,信息搜索算法的设计,互联网的每一点进展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未来,这种状况依然无法被打破,包括电力供应,设备维护,新算法和新程序的更新,没有人类的帮助,互联网将逐步变成一具庞大的死尸。
在科幻电影里,互联网经常因为一次闪电,一次误操作或者莫名的原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和很高的智慧,其实这种风险同样存在于一条基因突变的蛇,一棵被核辐射的参天大树,一座被电击的山脉。科学与科幻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需要可达的路径,而科幻可以跳过关键步骤。即使我们承认科幻的结果,互联网具有意识并且自我进化,那么如何保证互联网的智慧进化速度超越人类,远古的时候,人类被狮子,老虎追赶,今天,狮子,老虎却被关在牢笼中被人观看。同样,失去人类支持的互联网,它的智慧和进化速度也将几乎为零,超越人类也许依然需要得到科幻小说中那个“不知名原因“的帮助。
假设互联网到达第三个关口,开始思考人类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么人类依然有50%的机会存活下来,为什么不被作朋友呢?人类是互联网的父亲,人类是碳基生物,与互联网不存在资源竞争,人类可以帮助互联网完善和扩展。
可见,即使是插上科幻的翅膀,互联网想要毁灭人类,依然有三道天堑难以逾越,而这三道天堑还仅仅是虚幻的,所以在现实中,互联网将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
互联网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的起源和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因此,互联网应该是由计算机节点、网络线路、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这个新定义说明人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进化同时也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记忆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出现也将对神经学产生启发。与“天网“,“黑客帝国“不同的是,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人类的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人通过大脑映射与互联网进行接驳并自主决定是否脱离,人将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互联网不是人类的敌人,甚至也不是朋友,它就是人类自己的延伸,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科幻电影中互联网与人类的对抗,归根结底依然是不同人之间的斗争。
一. 互联网进化九条定律详细介绍(其中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于2009年5月5日加入)
1. 连接定律(law of connection)
我们在前文中指出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运动和感觉器官延长和连接的历史。同样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从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到手机等移动设备表明这一定律正在发生作用。沿着规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的互联网连接进化路径:
1) 人------------------------------- ---服务器----------------互联网
2) 人---------台式机--------------------服务器----------------互联网
3) 人---------可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服务器----------------互联网
4) 人—-------手持移动设备(手机)------服务器----------------互联网
5) 人---------眼镜式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6) 人---------晶状体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第5步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携带便利问题,我们认为眼镜式接驳设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互联网的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眼镜式接驳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
出现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人造晶体植入到人的眼睛中,我们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也将出现在连接进化的第六步中,即人们将微小电子设备植入到人的眼睛,这个微小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互联网,在人的眼睛中投射互联网三维信息。从逻辑上讲,连接进化定律并不会导致互联网直接接入到大脑中,这就像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不需要连接到CPU上,只需要连通网络接口一样,人类的眼睛(晶状体)就是这个最终的网络接口。
虽然互联网接驳设备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的时间,但互联网用户是不是接受仍然是个问题,我们调查发现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2008年我们在www.witkey.com网站上进行了“互联网用户上网习惯调查“,共有13627名互联网用户参与调查。地域分布主要在中国32个省份,年龄阶段从18岁以下到60岁以上均有用户参与,男女性别比例为8:5,职业分布从学生到企业高层人员均有参与。通过对这13627名用户的调查,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互联网影响的占15.1%,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会有点挂念互联网的轻度上瘾用户占57.3%,会经常想着上网,但如果有其他活动会暂时忘掉互联网的中度上瘾用户占25.6%,基本上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希望不停的上网的重度上瘾用户占2%。我们提出的“您认为未来上网有瘾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有80.3%的用户回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未来上网有瘾“。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就是指互联网接驳设备的进化不断延长大脑与互联网的连接,同时互联网使用者的心理也会对这种连接产生依赖性。
2. 映射定律(law of mapping )
在连接进化定律中,我们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4]。如图1所示[2]。

图一 大脑映射示意图
互联网中的大脑映射区并不是从开始就是完整的,它同样存在一个进化过程,我们描述的一条完整互联网映射进化链条如下:
1)个人隐私信息区映射到互联网---?电子邮箱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
2)个人共享知识区映射到互联网---?博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
3)可交易知识和问题区映射到互联网---?威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
4)运动控制功能映射到互联网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个人网络软件
5)互联网大脑映射同步人脑的三维属性       二维个人空间----?三维个人空间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映射定律就是指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功能被逐步映射到互联网中形成以个人空间为代表的大脑映射,用这种形式实现人脑与互联网的间接联网。
3. 信用定律(law of credit)
随着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和映射定律不断发生作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娱乐,交友,购物,学习,工作,甚至是政治活动,越来越多的现实生活被搬到互联网虚拟世界里。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中的信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目前已经从完全没有信用体系发展到网络实名制。沿着这一定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信用进化路径。
1) 科研人员直接登陆到互联网服务器中---------------------------------------------进入互联网
2) 互联网服务器管理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互联网
3)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进入互联网
4)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员审核通过------------------------------进入互联网
5) 互联网用户实名注册,通过权威身份验证机构审核---------------------------进入互联网
6)互联网用户用指纹或瞳孔识别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7)互联网用户用DNA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互联网信用进化到用DNA技术验证身份,这一点将和前文提到的晶状体接驳设备产生关联,即晶状体接驳设备将具备检测DNA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进行验证和连接。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商业活动,政治参与,犯罪预防,科研活动等领域都会得到巨大帮助。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信用定律是指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身份验证将会越来越严格,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4. 仿真定律(law of simulation)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种种互联网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行着仿真进化[4]。如图二。

图二 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定律的发现与分析》指出目前互联网已经初步进化出虚拟运动神经系统,虚拟视觉神经系统,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虚拟听觉神经系统,网虚拟记忆系统[4]。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对人脑结构的仿真进化将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对于互联网和人脑的研究都会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仿真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按照人类大脑结构的组织方式进行进化,但这种仿真并不是人类主动的规划,而是一种自然推动的仿真,在这个现象发现之前,互联网已经自然进化出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听觉,感觉等系统。
5. 统一定律(law of Integration)
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还很不完善,分裂现象目前在互联网中大量存在,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都还存在不同版本,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大量相互独立的互联网网站,这导致用户不得不登陆不同的网站接受服务[3],例如我们希望开设博客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在多个博客网站进行注册,由于不同网站的信息相互割断,我们更新博客内容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繁琐。互联网的分裂现象增加了建设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浪费互联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同时这种分裂现象也会阻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如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用户虚拟社交圈子的建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进化必然做出反应,于是从分裂到统一将形成一条新的进化链条,具体表述如下:
1) 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语言应用会逐步进行规范和统一
2) 互联网服务器将会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会统一到巨型服务器中。
3) 互联网商业运营商将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实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统一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统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从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商业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裂走向统一,互联网的统一定律也是在为互联网进化成一个唯一的虚拟大脑结构做好准备。
6. 维度定律(law of dimensionality )

虽然互联网中的信息一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输,但互联网的内容通过终端表现给用户的结果却经历了从低维到高维的进化。如20时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打孔机阅读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息,到2008年,人们开始通过第二人生,lively等互联网应用体验完整的三维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的维度进化路径:
1) 互联网信息以二进制进行存贮,传输和输出展示。这是互联网一维初级阶段
2)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以文字符号为主,这是互联网一维高级阶段
3)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展示除了文字符号,也开始出现大量图片,这是互联网二维阶段
4)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内容开始出现视频和声音,这是互联网的三维初级阶段
5) 互联网的网络游戏,部分软件应用开始出现三维化界面,这是互联网的三维中级阶段
6) 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界面,浏览器界面,软件应用全面三维化,同时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融入到这些三维应用中,互联网进入三维的高级阶段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维度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形式不断丰富,它将从一维内容表现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化到三维内容表现为主的高级阶段
7。互联网的膨胀定律(law of Expansion)
我们知道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应该注意到,互联网各部分膨胀的速度并不均衡。可以粗略估计一下。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是9个(4台计算机,4条线路,一台交换机,星型结构),到2009年, 估计个人终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路的总数量是20亿个,40年里,互联网硬件膨胀了2亿倍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平均数据容量是10M,到2009年硬件设备平均容量是1G, 于是在40年里,互联网数据膨胀了20亿*1G/9*10M=200亿倍
假定1969年使用互联网的科研和军事人员100人,到2009年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超过15亿(Internet World Stats),在40年里,互联网连接的人脑数量膨胀了1千500万倍
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
互联网的膨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中的数据,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数量在高速膨胀,其中数据增速最快,硬件设备次之,互联网使用人数增速最慢。
8。互联网的加速定律(law of speeded-up)
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硬件设备速度不断加快,即随着集成电路的数量增加,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也在成倍提高。这一点与摩尔定律有一定关联。互联网信息显示从一维,二维时代迈入三维时代就是加速定律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互联网组成部分的人脑,其运算速度也会不断增强,通俗的说,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  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第二是互联网的发明,由此产生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人类智慧的飞跃,即人脑的运算速度将大为提高。
西方互联网界在2008年曾经预言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使用会降低人类的智商,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导的和带有商业炒作性的观点。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
9. 方向定律(law of direction)
互联网进化的方向定律就是指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将遵循连接定律,信用定律,映射定律,仿真定律,统一定律,维度定律,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用户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中,如图三。

图三 互联网进化方向示意图
二。总结
本文共提出互联网进化的九条定律,更多的规律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已经提出的九条定律仍然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但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进化规律并不是规划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对一种自然进化现象的描述,即如果他们成立的话,无论我们是不是意识到这些规律,互联网都会沿着本文所描述方向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们逐步发现互联网的结构与人脑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008年9月我们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统一的,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神经纤维,虚拟听觉,视觉,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虚拟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拟自主神经系统等(图1) “。我们将互联网这一可能的类脑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

图1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
虽然我们初步描绘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图(图1),但是这个图示依然很不完整,例如,存在几种互联网神经元?互联网的感觉,听觉,视觉,运动等虚拟神经系统如何运转?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如何交互?本篇将就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运行流程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三层结构

图2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
通过对互联网已有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将互联网从低端到高端划分为硬件层,软件层,和信息层,并与图一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进行结合。于是形成新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图2),下面我们首先就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互联网硬件层
互联网硬件层是互联网的最底层也是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硬件设备在互联网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互联网硬件层划分为
1.1互联网核心硬件层
主要由互联网服务器,互联网骨干网路由器,互联网骨干网交换机组成。他们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
1.2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
主要由视频采集器,音频采集器,传感器,办公设备,家用设备,生产设备等组成,他们通过各种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其他硬件层组成部分进行连接。这一部分将形成互联网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1.3互联网个人终端
主要由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本以及其他供互联网使用者连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组成。互联网个人终端一头联接了互联网使用者,另一头通过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核心硬件层或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连接。人脑的知识功能区将通过它们的应用程序映射到互联网中,并形成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1.4互联网网络线路
主要由光纤,无线线路,电话线,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和其他种类线路组成,正是通过这些线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才能与互联网个人终端,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并进行信息通讯。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将共同组成互联网的神经纤维。
2互联网软件层
互联网软件层是互联网的中间层,也是互联网虚拟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激活和运行互联网的硬件层,提供应用程序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互,管理和维护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互联网软件层可被划分成:
2.1互联网操作系统
主要包括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的windows系统,Unix ,Linux,IBM OS, Mac OS等,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PalmOS、Symbian、Windows CE和Linux等。,驱动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各类传感器,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设备,和生产用电子设备运转的软件和程序也可以看作互联网操作系统集的一部分。
2.2 互联网应用软件
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1)融合博客,威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的互联网应用,如新浪,雅虎的用户系统,我们将这种与互联网用户交互的应用定义为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2)对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如谷歌的搜索引擎,ANGOSS软件公司的KnowledgeSTUDIO,Comshare公司的Comshare Decision and Decision Web等,我们将这些软件定义为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3)控制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并且将他们产生的数据传输给互联网信息层的应用软件,我们将它们定义为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
4)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如网络游戏,防病毒软件等。我们将它们定义为特异类虚拟神经元
3.互联网信息层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互联网的信息就成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二维图片,文档,视频,声音,三维图像等,分布在互联网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用户终端和互联网虚拟神经系统里。我们将这些分布在互联网中的信息统称为互联网数据海洋。
互联网数据与互联网软件层不断进行交互。例如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互联网用户的照片,博客文章,个人文档等数据信息,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来自现实世界实时的声音,视频图像,气压,水温等数据信息,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可以互联网数据海洋中整理和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传送给互联网用户的个人空间。
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与人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例如, 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已经出现,但目前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目前虽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远程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成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对互联网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
1。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5]。人的视觉,听觉也是感觉神经系统的一种,光和声音引起感受细胞的兴奋,其信号经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和听觉。
脑的运动神经系统有与控制运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结构组成。脑的运动系统发出指令至肌肉和腺体等外周的运动器官,通过肌肉的收缩以完成运动[6]。
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将由电子传感器组成,它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一些部门如水利部门,电力部门将电子传感器安放在土壤,空气,水系,森林,电力设备,铁路或公路设施中,并将气温,水压,电压,车速,风速等信号通过网络线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供测量人员随时监控自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与互联网连接的电子传感器将向更多领域扩展,如机械设备,家庭用具,物流系统,甚至安放在人体内,这些传感器将不断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所在物体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互联网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声音采集器构成。常见的设备有摄像机,监视器,数码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设备主要被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目前也大量应用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交谈和沟通,除此之外,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旅游,娱乐,学习和科研等领域,例如可以在森林,草原,海洋,沙漠和太空中安放摄像头供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实时观看,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观看非洲狮捕猎角马的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实地观察亚马逊森林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探索来海洋深处,火山内部,太空远处的视频,音频(无线电波)信号。
对于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目前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远程控制打印机,传真机,家用电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无论是设备驱动程序还是相关网络协议,也已相当成熟。它应用将可以向更多领域扩展。例如工人可以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粉碎机,建筑设备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医生可以远程操控手术刀和内窥镜完成不同地区病人的手术工作。科学家可以远程操控深海探测器,太空飞船进行科研工作。
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在成熟后,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图3),流程为(1)互联网用户登陆个人终端 (2)个人终端运行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3)个人空间相关应用程序与远方传感器,工作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接驳 (4)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空间界面直接操控传感器,视频,音频和办公设备进行活动

图3 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运行图
第二种是互联网用户的间接获取模式(图4),流程为(1)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本身的程序(或在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的驱动下,自动运行 (2)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运行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入到互联网的数据海洋中。(3)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终端的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接驳并获取数据。

图4 互联网用户间接获取模式运行图
4.2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内脏的活动。由于内脏的活动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很难像骨骼肌运动一样,可以“随意”运动,因此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7]。
我们在第二章“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中提到,互联网软件层包含了一种虚拟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应用了人工智能,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算法,针对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结果通过互联网供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查阅和研究。因为这一类神经元包含了预先存放的算法和知识,在运行时并不需要人的主动控制,因此他们将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下面我们以网络蜘蛛和Wolfram Alpha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Google的网络蜘蛛(Web Spider)是通过一个网页的链接地址来寻找其他网页,并将其存入到google数据库的一种自动程序,最终结果实现对互联网数据的整理和归类。
2009年5月名为Wolfram Alpha正式在美国上线,这种新型搜索引擎应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方法。将互联网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当用户查询时,不仅仅返回若干毫无关联的页面。而是围绕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表达。例如在被问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之类的问题时,WolframAlpha不仅能显示海拔高度,同时还会标出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什么城镇,以及一系列图表,上述网络蜘蛛Wolfram Alpha的应用都属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除了上述应用外,我们在上一小节“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提到的第二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即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系统的结合。设计者可以将算法和规则放入到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或直接放入到感觉或运动神经元)中,当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系统获得信号触发,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便开始驱动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或其他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例如连结到互联网的传感器将气压,湿度,温度等参数发送给互联网的特定应用程序(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经过运算如果符合下雨的条件设定,程序受到触发,激活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元,远程控制野外设备如收割机,挖掘机打开防雨设备。

图5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运行图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1)对互联网的数据海洋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并将结果根据需求传递给映射型虚拟神经元2)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用内置的算法和规则控制运动虚拟神经元,感觉虚拟神经元,并最终控制机器设备。
4.3 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第一章指出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人脑中不同的知识领域。如博客对应了共享知识,智力互动问答对应了可交易知识和问题,电子邮箱对应了非公开信息。事实上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用户系统已经实现了这些功能的融合。
从本章前四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虚拟感觉神经元,虚拟视觉神经元,虚拟听觉神经元,虚拟运动神经元和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都与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发生联系。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在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中一定将会出现与上述5种神经元联结的接口。
例如互联网用户可以登陆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运动神经接口,远程操控家庭吸尘器清扫房间,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视觉听觉神经系统接口,实时体验森林,沙漠或草原的自然风光。

图6 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结构图
从图6 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将包含博客,个人智力问答(威客),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软件,和数据整理与挖掘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一,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二,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三,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联结的接口四,和虚拟运动神经元结合的接口五。和其他互联网应用软件联结的接口六等。
4.4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位置和功能,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脑和脊髓, 它是在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化的过程中,作为其形态上的中心和在机能上的中枢而被分化出来的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功能[6]。
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角度看,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以及联结他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这些硬件设备上统一运行的虚拟感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视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映射型神经元等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软件基础,包含文字,音频,视频,文档等信息的数据海洋将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基础(图7)。

图7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和应用也开始出现集中化的趋势,2007年9月Google和IBM提出和推广的云计算就代表了这种趋势。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传统上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应用集中在若干个大型服务器中,互联网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大型服务器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如在线办公软件,在线游戏软件,在线杀毒软件,在线财务软件等等。从云计算的这些特点看,它具备了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
第八章 什么是互联网
我们有必要了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只有这样互联网进化论才有研究的基础。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这是历史记载中人类首次正式建成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由此也宣告了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近40年里,互联网高速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成为当今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最新统计,互联网在美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2%,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数量也首次超过美国,以约2.44亿人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国。
全球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定义和模型有:
一。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
1."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2.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3.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4..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二。在计算机科学中,计算机网络是由七层结构组成的统一体,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1 物理层----->2 数据链路层------>3 网络层----->4 传输层------>5 会话层------->6 表示层----->7 应用层
三。万维网(亦作“网络”、“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个透过网络存取的互连超文件(interlinked hypertext document)系统,万维网常被当成互联网的同义词,不过万维网只是互联网中运行的服务之一。

传统的互联网和网络定义往往忽略了”人“和“人脑中的数据”这两个要素,纵观互联网的架构和使用情况,我们认为互联网应该是由物理网络、计算机节点、使用计算机节点的人和在物理网络,计算机节点,人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要素组成。
互联网=物理网络+计算机节点+互联网用户+网络数据
(1)计算机节点=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终端设备+其他
(2)终端设备=台式机+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无线设备(手机等)+其他
(3)网络数据=网络协议传输数据+网络应用程序传输数据+计算机节点存储的数据+互联网用户大脑中的数据
这个新定义最重要的特点是把“人”作为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同时人脑中储存和流动的数据也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这种变化符合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的“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其产生的根源和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只有这样定义,互联网进化论才有理论发展的基础。

图二 新互联网模型图
1。认定IBM智慧地球抄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依据:
1.IBM智慧地球与诞生于中国的威客(witkey智慧的钥匙),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理论高度相似
2.智慧地球的提出时间是2008年,比2005年在中国诞生的witkey(智慧的钥匙),2007年诞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晚1-3年。
3.在智慧地球的提出的前一年里,大量IBM公司和IBM中国公司的IP访问者访问过中国的相关理论网站http://www.intevl.com
2008年1月到2008年11月http://www.intevl.com部分IP访问者纪录:
141.212.*.* 美国密歇根大学
202.161.*.* 新加坡管理大学
156.26.*.* 美国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128.208.*.* 美国华盛顿大学
212.117.*.*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129.34.*.* 美国IBM公司 202.108.*.* IBM公司中国公司
128.119.85.* 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85.25.146.*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院皇家法医实验鉴定中心
128.2.8.* 美国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2。图示IBM智慧地球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的雷同

图一(本图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原创图形)
三。互联网虚拟大脑与IBM智慧地球的理论对比表
 
互联网虚拟大脑
 
智慧地球
 
2007年12月,刘锋,张玲玲,顾基发等在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知识管理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
 
2008年11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
 
理论来源于2005年在中国提出的威客(witkey)--智慧的钥匙,提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更是人类大脑的联网。
 
IBM智慧地球提出互联地球的人,机器和数据的观点
 
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将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感觉系统,听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等等
 
核心观点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传感器将会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将形成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它们将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虚拟大脑传送地球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
 
2008年5月形成完整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见图一)
 
到2009年7月没有完整的图示
 
媒体报道:2008年5月csdn,科技日报,2009年国际先驱论坛报,环球时报
 
IBM公司利用强大的资金在各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四。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看智慧地球的不完善
IBM智慧地球概念其实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应用领域,所有的技术在各个国家和很多企业早已存在,例如,2006年中国水利部已经开始在水域部署传感器,并将信息集中到中心服务器处理。理论方面,IBM智慧地球是一个不成熟的甚至愚蠢的概念。
第一。IBM宣称建设智慧地球,但是互联网的膨胀式发展早已跨越了地球的范围,月球,火星上的无线操控设备表明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在太阳系中蔓延。合乎逻辑的推论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发展将使互联网的范围扩大到银河系,本星系群,室女座本星系团,在无穷的时间点上,最终蔓延到整个宇宙,面对未来,智慧太阳系,智慧银河系,智慧本星系群,智慧本星系团,智慧宇宙将会一个一个的出现,IBM的智慧地球只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沙粒。
第二,它盲目的割裂了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的关系,为了炒作,推出“物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原本就是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视频设备,音频设备,传感器设备。所谓的“物联网”仍然需要使用TCP/IP协议,互联网线路进行数据传输。怎么就和“互联网”分开了呢?
第三,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IBM智慧地球还很迷惑和幼稚,它因为搞不清,因此到目前为止(2009年9月16日)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示。而解开他们关系之谜的图形,2008年5月已经在中国形成。

这张图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所谓“云计算”就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所谓“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正在出现的感觉神经系统萌芽,而“智慧地球”不过是互联网虚拟大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物。IBM的”智慧地球“不可能永远没有图示,但未来它逃脱不了抄袭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的命运。问题只是谁来抄袭的问题?IBM自身的研究小组,或者是IBM的研究合作伙伴。
第一篇。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
2007年7月3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a83bf010009ga.html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互联网最终将形成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与西方“黑客帝国“,“天网“等科幻小说不同的是,我们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谨慎的证明了互联网进化规律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存在。

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另一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互联网的诞生同样对人类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一个并非玩笑的预言是,未来的几代人中,婴儿的早产率和难产率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提高。人类的这次革命也必然蕴含了科学的新突破点,包括神经学,信息学,知识管理和生命科学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不是终结,相反它是一个崭新领域的开始,十几亿年以来,生命不断进化,从类鱼的大脑到类爬行动物的大脑,从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到人类新大脑皮层的出现,而互联网的产生又进一步的连接了人脑,并开始形成更为庞大的类人脑结构。生命的进化看似无序,但隐藏在无序之中的规律也许在等待自省的生命前去发掘。重温一下2007年7月我们在新浪科技提出的10个互联网进化问题:
1。人类的进化史是不是也是人类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
2。互联网是不是向着完全连接人类大脑的方向进化?
3。互联网的边界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的大脑?
4。网格最终要把所有的计算机连接成一台超级的虚拟计算机,用威客模式连接所有人的智慧会不会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超级人脑?
5.BBS的功能:发布新闻,发布供需信息,发布心灵感悟,互动问答,发表评论从BBS中分离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是必然现象还是偶然事件?
6。虚拟的超级人脑的形成与BBS功能的演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7。大自然的力量为什么要引导互联网中的机器和连接的人各自向着聚合的方向发展?
8.搜索引擎的内在机理对于虚拟超级人脑,虚拟超级计算机形成强连接起到什么作用?
9。虚拟的超级人脑+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引导互联网进化的目的么?
10。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二篇。就互联网进化答武夷山老师问
2009年 5月19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83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研究员武夷山老师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想过吗?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根本差异在于,生命奇迹之解释不需要一个高明的设计者。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人设计出来的。“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与其回避,不如早点面对,针对武夷山老师的问题,我将进行如下回答:
一。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逻辑和现实起点,即为什么我会提出互联网进化论?
1。注意到人类的发展史是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的现象
2。注意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发展链条不断延长人脑与互联网接驳时间
3。发现互联网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     博客,威客,维基百科都起源于BBS
4.   发现博客,威客,电子邮箱开始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人脑功能映射到互联网形成虚拟神经元
5。了解水利部在土壤,水系安放传感器实时获得气压,水温,流速数据,联想到人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6。了解到一家公司在旅游区安放摄像头,通过互联网供用户观看,联想到人脑的视觉神经系统
综合上述六点现象,2007年我第一次萌发互联网进化的思考,并写在博客“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中。
二,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的规律存不存在,如何被证明?
我记得有这样描述“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给出预测,并不断得到验证“,同样对于互联网进化论的成立,我也给出了两个充要条件。
1)能否用已知人脑结构预测互联网
2)神经学能否从互联网获得巨大突破
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我们曾经作出了初步的预测,例如:
1.博客将会和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以及远程网络软件融合
2。传感器,视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将会进化成互联网的感觉,视觉,运动神经系统
3。互联网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散走向统一
4. 互联网将会出现虚拟的左右大脑(这一点将在未来详细阐述)
5。人脑和互联网的连接时间会加长,眼镜式终端,晶状体式终端将会出现
6。信用体系更加严格,未来人们必须通过指纹式,瞳孔式,和DNA式等方法才能进入互联网
7。人脑中存在地址编码系统
8。人脑中存在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系统
9。人脑中存在路由协议
还有更多,需要不断观察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当这些预测实现时,特别是神经学从互联网获得启发时,互联网进化论才真正得到证明。
三。谁推动了互联网的进化?神?人类本身?其他因素?
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认为存在这样的逻辑顺序:人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在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的推动下,群体智慧产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因此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一样符合自然选择的原理,“人“这个要素连接了互联网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

对一些可能产生的误解,事先在这里作出解释:
1。人不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脑映射形成的互联网应用才是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神经元,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互联网接驳,人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2。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
第三篇: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么 作者:刘锋 2009年6月26日发表在环球时报
对于互联网的未来,西方存在一种悲观的看法,例如“终结者系列电影“的人工智能网络“天网“,在诞生14年后出现了自我意识,认为人是它的威胁。于是引发核战争毁灭了大部分人类。剩余的人类不得不组成反抗军与“天网“作战。
“黑客帝国“是另外一部反映互联网与人类关系的电影故事。母体Matrix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身体和大脑,人类的身体被分别放在一个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母体网络的感官刺激信号。依靠这些信号,人类生活在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里。?
还有更多,例如“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等,它们都描绘了一个黑色的未来:互联网将具备独立意识和智慧,超越并统治人类,人类将会象今天的羔羊一样,任由互联网奴役和驱赶。互联网真的会象电影强调的那样,成为人类的敌人和主人么??
恐惧互联网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回顾“终结者“,“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西方电影的故事情节,我们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固定的模式,人类的没落和毁灭,审判日,救世主,应该说这一模式与西方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人类将接受最后的审判,而救世主耶稣承担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这些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对西方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科学,文化作品产生影响。从正面的意义讲,它不断提醒人类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避免人类在处理环境,军事,科技等众多领域时,由于考虑不周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威胁。从负面的意义讲,这种来源于宗教的恐惧也会延缓一些新科学领域的发展。例如,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都曾经受到西方文化的抵触和反对。
当人类第一次面对火时,第一次发明蒸汽机时,第一次掌握核技术时,第一次深受电视节目影响时。不但是西方,整个人类都曾表现出畏惧,这也许是人类面对新事物的必然反应。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而且这个新科技产物也远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所能掌控。互联网究竟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互联网的未来将是什么?诸多问题没有解答之前,恐惧的阴影必然会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包括文学作品和电影。
互联网无法独立进化

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的联网。是信息资料,网络线路,服务器,个人终端的组合体,这种观点把互联网与人隔离开来,使互联网走上单独进化的一条路。即使沿着这个并不正确的思路,互联网仍然需要越过三个关卡才会成为“终结者“中那个可怕的天网,第一,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能够离开人类的帮助,第二,互联网的自我进化速度能够超越人类,第三,具有自我意识的互联网将人类看作敌人而非朋友。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史,无论是计算机的制造,网络线路的搭建,外部信息的输入,信息搜索算法的设计,互联网的每一点进展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未来,这种状况依然无法被打破,包括电力供应,设备维护,新算法和新程序的更新,没有人类的帮助,互联网将逐步变成一具庞大的死尸。
在科幻电影里,互联网经常因为一次闪电,一次误操作或者莫名的原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和很高的智慧,其实这种风险同样存在于一条基因突变的蛇,一棵被核辐射的参天大树,一座被电击的山脉。科学与科幻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需要可达的路径,而科幻可以跳过关键步骤。即使我们承认科幻的结果,互联网具有意识并且自我进化,那么如何保证互联网的智慧进化速度超越人类,远古的时候,人类被狮子,老虎追赶,今天,狮子,老虎却被关在牢笼中被人观看。同样,失去人类支持的互联网,它的智慧和进化速度也将几乎为零,超越人类也许依然需要得到科幻小说中那个“不知名原因“的帮助。
假设互联网到达第三个关口,开始思考人类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么人类依然有50%的机会存活下来,为什么不被作朋友呢?人类是互联网的父亲,人类是碳基生物,与互联网不存在资源竞争,人类可以帮助互联网完善和扩展。
可见,即使是插上科幻的翅膀,互联网想要毁灭人类,依然有三道天堑难以逾越,而这三道天堑还仅仅是虚幻的,所以在现实中,互联网将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
互联网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的起源和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因此,互联网应该是由计算机节点、网络线路、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这个新定义说明人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进化同时也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记忆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出现也将对神经学产生启发。与“天网“,“黑客帝国“不同的是,离开了人的参与,互联网虚拟大脑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人类的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动力。人通过大脑映射与互联网进行接驳并自主决定是否脱离,人将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受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控制。
互联网不是人类的敌人,甚至也不是朋友,它就是人类自己的延伸,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科幻电影中互联网与人类的对抗,归根结底依然是不同人之间的斗争。
一. 互联网进化九条定律详细介绍(其中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于2009年5月5日加入)
1. 连接定律(law of connection)
我们在前文中指出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运动和感觉器官延长和连接的历史。同样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从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到手机等移动设备表明这一定律正在发生作用。沿着规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的互联网连接进化路径:
1) 人------------------------------- ---服务器----------------互联网
2) 人---------台式机--------------------服务器----------------互联网
3) 人---------可移动计算机(笔记本)----服务器----------------互联网
4) 人—-------手持移动设备(手机)------服务器----------------互联网
5) 人---------眼镜式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6) 人---------晶状体接驳设备------------服务器----------------互联网
第5步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携带便利问题,我们认为眼镜式接驳设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互联网的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眼镜式接驳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
出现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人造晶体植入到人的眼睛中,我们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也将出现在连接进化的第六步中,即人们将微小电子设备植入到人的眼睛,这个微小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互联网,在人的眼睛中投射互联网三维信息。从逻辑上讲,连接进化定律并不会导致互联网直接接入到大脑中,这就像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不需要连接到CPU上,只需要连通网络接口一样,人类的眼睛(晶状体)就是这个最终的网络接口。
虽然互联网接驳设备的发展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的时间,但互联网用户是不是接受仍然是个问题,我们调查发现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2008年我们在www.witkey.com网站上进行了“互联网用户上网习惯调查“,共有13627名互联网用户参与调查。地域分布主要在中国32个省份,年龄阶段从18岁以下到60岁以上均有用户参与,男女性别比例为8:5,职业分布从学生到企业高层人员均有参与。通过对这13627名用户的调查,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互联网影响的占15.1%,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会有点挂念互联网的轻度上瘾用户占57.3%,会经常想着上网,但如果有其他活动会暂时忘掉互联网的中度上瘾用户占25.6%,基本上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希望不停的上网的重度上瘾用户占2%。我们提出的“您认为未来上网有瘾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有80.3%的用户回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未来上网有瘾“。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用户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也存在加强连接的倾向性。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就是指互联网接驳设备的进化不断延长大脑与互联网的连接,同时互联网使用者的心理也会对这种连接产生依赖性。
2. 映射定律(law of mapping )
在连接进化定律中,我们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4]。如图1所示[2]。

图一 大脑映射示意图
互联网中的大脑映射区并不是从开始就是完整的,它同样存在一个进化过程,我们描述的一条完整互联网映射进化链条如下:
1)个人隐私信息区映射到互联网---?电子邮箱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
2)个人共享知识区映射到互联网---?博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
3)可交易知识和问题区映射到互联网---?威客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
4)运动控制功能映射到互联网         个人空间=电子邮箱+博客+威客+个人网络软件
5)互联网大脑映射同步人脑的三维属性       二维个人空间----?三维个人空间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映射定律就是指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功能被逐步映射到互联网中形成以个人空间为代表的大脑映射,用这种形式实现人脑与互联网的间接联网。
3. 信用定律(law of credit)
随着互联网进化的连接定律和映射定律不断发生作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娱乐,交友,购物,学习,工作,甚至是政治活动,越来越多的现实生活被搬到互联网虚拟世界里。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中的信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目前已经从完全没有信用体系发展到网络实名制。沿着这一定律的提示,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信用进化路径。
1) 科研人员直接登陆到互联网服务器中---------------------------------------------进入互联网
2) 互联网服务器管理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互联网
3)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进入互联网
4) 互联网用户自由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员审核通过------------------------------进入互联网
5) 互联网用户实名注册,通过权威身份验证机构审核---------------------------进入互联网
6)互联网用户用指纹或瞳孔识别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7)互联网用户用DNA技术通过身份审核------------------------------------------进入互联网
互联网信用进化到用DNA技术验证身份,这一点将和前文提到的晶状体接驳设备产生关联,即晶状体接驳设备将具备检测DNA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进行验证和连接。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商业活动,政治参与,犯罪预防,科研活动等领域都会得到巨大帮助。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信用定律是指为了保证互联网虚拟世界有序和安全的运转,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身份验证将会越来越严格,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4. 仿真定律(law of simulation)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种种互联网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行着仿真进化[4]。如图二。

图二 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定律的发现与分析》指出目前互联网已经初步进化出虚拟运动神经系统,虚拟视觉神经系统,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虚拟听觉神经系统,网虚拟记忆系统[4]。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对人脑结构的仿真进化将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对于互联网和人脑的研究都会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仿真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按照人类大脑结构的组织方式进行进化,但这种仿真并不是人类主动的规划,而是一种自然推动的仿真,在这个现象发现之前,互联网已经自然进化出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听觉,感觉等系统。
5. 统一定律(law of Integration)
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还很不完善,分裂现象目前在互联网中大量存在,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都还存在不同版本,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大量相互独立的互联网网站,这导致用户不得不登陆不同的网站接受服务[3],例如我们希望开设博客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在多个博客网站进行注册,由于不同网站的信息相互割断,我们更新博客内容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繁琐。互联网的分裂现象增加了建设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浪费互联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同时这种分裂现象也会阻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如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用户虚拟社交圈子的建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进化必然做出反应,于是从分裂到统一将形成一条新的进化链条,具体表述如下:
1) 网络协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语言应用会逐步进行规范和统一
2) 互联网服务器将会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会统一到巨型服务器中。
3) 互联网商业运营商将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实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统一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统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将会从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商业应用等各个层面从分裂走向统一,互联网的统一定律也是在为互联网进化成一个唯一的虚拟大脑结构做好准备。
6. 维度定律(law of dimensionality )

虽然互联网中的信息一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输,但互联网的内容通过终端表现给用户的结果却经历了从低维到高维的进化。如20时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打孔机阅读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息,到2008年,人们开始通过第二人生,lively等互联网应用体验完整的三维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一条完整互联网的维度进化路径:
1) 互联网信息以二进制进行存贮,传输和输出展示。这是互联网一维初级阶段
2)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以文字符号为主,这是互联网一维高级阶段
3)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展示除了文字符号,也开始出现大量图片,这是互联网二维阶段
4) 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内容开始出现视频和声音,这是互联网的三维初级阶段
5) 互联网的网络游戏,部分软件应用开始出现三维化界面,这是互联网的三维中级阶段
6) 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界面,浏览器界面,软件应用全面三维化,同时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融入到这些三维应用中,互联网进入三维的高级阶段
小结:互联网进化的维度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形式不断丰富,它将从一维内容表现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化到三维内容表现为主的高级阶段
7。互联网的膨胀定律(law of Expansion)
我们知道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应该注意到,互联网各部分膨胀的速度并不均衡。可以粗略估计一下。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是9个(4台计算机,4条线路,一台交换机,星型结构),到2009年, 估计个人终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路的总数量是20亿个,40年里,互联网硬件膨胀了2亿倍
假定1969年互联网硬件设备平均数据容量是10M,到2009年硬件设备平均容量是1G, 于是在40年里,互联网数据膨胀了20亿*1G/9*10M=200亿倍
假定1969年使用互联网的科研和军事人员100人,到2009年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超过15亿(Internet World Stats),在40年里,互联网连接的人脑数量膨胀了1千500万倍
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
互联网的膨胀定律就是指互联网中的数据,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数量在高速膨胀,其中数据增速最快,硬件设备次之,互联网使用人数增速最慢。
8。互联网的加速定律(law of speeded-up)
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硬件设备速度不断加快,即随着集成电路的数量增加,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也在成倍提高。这一点与摩尔定律有一定关联。互联网信息显示从一维,二维时代迈入三维时代就是加速定律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互联网组成部分的人脑,其运算速度也会不断增强,通俗的说,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纵观人类进化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  第一是数百万年前语言的出现,它导致人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第二是互联网的发明,由此产生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人类智慧的飞跃,即人脑的运算速度将大为提高。
西方互联网界在2008年曾经预言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使用会降低人类的智商,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导的和带有商业炒作性的观点。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
9. 方向定律(law of direction)
互联网进化的方向定律就是指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将遵循连接定律,信用定律,映射定律,仿真定律,统一定律,维度定律,膨胀定律和加速定律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用户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中,如图三。

图三 互联网进化方向示意图
二。总结
本文共提出互联网进化的九条定律,更多的规律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已经提出的九条定律仍然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但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进化规律并不是规划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对一种自然进化现象的描述,即如果他们成立的话,无论我们是不是意识到这些规律,互联网都会沿着本文所描述方向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们逐步发现互联网的结构与人脑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008年9月我们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统一的,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神经纤维,虚拟听觉,视觉,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虚拟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拟自主神经系统等(图1) “。我们将互联网这一可能的类脑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

图1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
虽然我们初步描绘出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图(图1),但是这个图示依然很不完整,例如,存在几种互联网神经元?互联网的感觉,听觉,视觉,运动等虚拟神经系统如何运转?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如何交互?本篇将就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运行流程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三层结构

图2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结构图
通过对互联网已有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将互联网从低端到高端划分为硬件层,软件层,和信息层,并与图一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简略图进行结合。于是形成新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图2),下面我们首先就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互联网硬件层
互联网硬件层是互联网的最底层也是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硬件设备在互联网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互联网硬件层划分为
1.1互联网核心硬件层
主要由互联网服务器,互联网骨干网路由器,互联网骨干网交换机组成。他们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
1.2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
主要由视频采集器,音频采集器,传感器,办公设备,家用设备,生产设备等组成,他们通过各种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其他硬件层组成部分进行连接。这一部分将形成互联网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1.3互联网个人终端
主要由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本以及其他供互联网使用者连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组成。互联网个人终端一头联接了互联网使用者,另一头通过互联网线路与互联网核心硬件层或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连接。人脑的知识功能区将通过它们的应用程序映射到互联网中,并形成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1.4互联网网络线路
主要由光纤,无线线路,电话线,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和其他种类线路组成,正是通过这些线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才能与互联网个人终端,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并进行信息通讯。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将共同组成互联网的神经纤维。
2互联网软件层
互联网软件层是互联网的中间层,也是互联网虚拟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激活和运行互联网的硬件层,提供应用程序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互,管理和维护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互联网软件层可被划分成:
2.1互联网操作系统
主要包括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的windows系统,Unix ,Linux,IBM OS, Mac OS等,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PalmOS、Symbian、Windows CE和Linux等。,驱动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各类传感器,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设备,和生产用电子设备运转的软件和程序也可以看作互联网操作系统集的一部分。
2.2 互联网应用软件
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1)融合博客,威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件的互联网应用,如新浪,雅虎的用户系统,我们将这种与互联网用户交互的应用定义为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
2)对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如谷歌的搜索引擎,ANGOSS软件公司的KnowledgeSTUDIO,Comshare公司的Comshare Decision and Decision Web等,我们将这些软件定义为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3)控制互联网远程传感和运动设备,并且将他们产生的数据传输给互联网信息层的应用软件,我们将它们定义为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
4)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如网络游戏,防病毒软件等。我们将它们定义为特异类虚拟神经元
3.互联网信息层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互联网的信息就成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二维图片,文档,视频,声音,三维图像等,分布在互联网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用户终端和互联网虚拟神经系统里。我们将这些分布在互联网中的信息统称为互联网数据海洋。
互联网数据与互联网软件层不断进行交互。例如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互联网用户的照片,博客文章,个人文档等数据信息,感觉和运动虚拟神经元向互联网数据海洋提供来自现实世界实时的声音,视频图像,气压,水温等数据信息,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可以互联网数据海洋中整理和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传送给互联网用户的个人空间。
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与人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例如, 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已经出现,但目前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目前虽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远程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成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对互联网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
1。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5]。人的视觉,听觉也是感觉神经系统的一种,光和声音引起感受细胞的兴奋,其信号经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和听觉。
脑的运动神经系统有与控制运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结构组成。脑的运动系统发出指令至肌肉和腺体等外周的运动器官,通过肌肉的收缩以完成运动[6]。
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将由电子传感器组成,它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一些部门如水利部门,电力部门将电子传感器安放在土壤,空气,水系,森林,电力设备,铁路或公路设施中,并将气温,水压,电压,车速,风速等信号通过网络线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供测量人员随时监控自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与互联网连接的电子传感器将向更多领域扩展,如机械设备,家庭用具,物流系统,甚至安放在人体内,这些传感器将不断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所在物体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互联网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声音采集器构成。常见的设备有摄像机,监视器,数码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设备主要被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目前也大量应用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交谈和沟通,除此之外,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旅游,娱乐,学习和科研等领域,例如可以在森林,草原,海洋,沙漠和太空中安放摄像头供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实时观看,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观看非洲狮捕猎角马的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实地观察亚马逊森林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探索来海洋深处,火山内部,太空远处的视频,音频(无线电波)信号。
对于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目前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远程控制打印机,传真机,家用电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无论是设备驱动程序还是相关网络协议,也已相当成熟。它应用将可以向更多领域扩展。例如工人可以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粉碎机,建筑设备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医生可以远程操控手术刀和内窥镜完成不同地区病人的手术工作。科学家可以远程操控深海探测器,太空飞船进行科研工作。
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在成熟后,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图3),流程为(1)互联网用户登陆个人终端 (2)个人终端运行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3)个人空间相关应用程序与远方传感器,工作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接驳 (4)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空间界面直接操控传感器,视频,音频和办公设备进行活动

图3 互联网用户直接操控模式运行图
第二种是互联网用户的间接获取模式(图4),流程为(1)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本身的程序(或在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的驱动下,自动运行 (2)传感器,视频,音频采集器,工作设备在运行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入到互联网的数据海洋中。(3)互联网用户通过个人终端的个人空间应用程序(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接驳并获取数据。

图4 互联网用户间接获取模式运行图
4.2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内脏的活动。由于内脏的活动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很难像骨骼肌运动一样,可以“随意”运动,因此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7]。
我们在第二章“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中提到,互联网软件层包含了一种虚拟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应用了人工智能,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算法,针对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结果通过互联网供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查阅和研究。因为这一类神经元包含了预先存放的算法和知识,在运行时并不需要人的主动控制,因此他们将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下面我们以网络蜘蛛和Wolfram Alpha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Google的网络蜘蛛(Web Spider)是通过一个网页的链接地址来寻找其他网页,并将其存入到google数据库的一种自动程序,最终结果实现对互联网数据的整理和归类。
2009年5月名为Wolfram Alpha正式在美国上线,这种新型搜索引擎应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方法。将互联网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当用户查询时,不仅仅返回若干毫无关联的页面。而是围绕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表达。例如在被问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之类的问题时,WolframAlpha不仅能显示海拔高度,同时还会标出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什么城镇,以及一系列图表,上述网络蜘蛛Wolfram Alpha的应用都属于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
除了上述应用外,我们在上一小节“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提到的第二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即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系统的结合。设计者可以将算法和规则放入到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或直接放入到感觉或运动神经元)中,当从互联网虚拟感觉,视觉,听觉系统获得信号触发,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便开始驱动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或其他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例如连结到互联网的传感器将气压,湿度,温度等参数发送给互联网的特定应用程序(数据整理和挖掘虚拟神经元),经过运算如果符合下雨的条件设定,程序受到触发,激活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元,远程控制野外设备如收割机,挖掘机打开防雨设备。

图5 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运行图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1)对互联网的数据海洋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并将结果根据需求传递给映射型虚拟神经元2)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用内置的算法和规则控制运动虚拟神经元,感觉虚拟神经元,并最终控制机器设备。
4.3 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的运行模式
我们在第一章指出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人脑中不同的知识领域。如博客对应了共享知识,智力互动问答对应了可交易知识和问题,电子邮箱对应了非公开信息。事实上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用户系统已经实现了这些功能的融合。
从本章前四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虚拟感觉神经元,虚拟视觉神经元,虚拟听觉神经元,虚拟运动神经元和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都与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发生联系。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在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中一定将会出现与上述5种神经元联结的接口。
例如互联网用户可以登陆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运动神经接口,远程操控家庭吸尘器清扫房间,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的虚拟视觉听觉神经系统接口,实时体验森林,沙漠或草原的自然风光。

图6 映射型虚拟神经元结构图
从图6 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人脑映射型虚拟神经元将包含博客,个人智力问答(威客),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软件,和数据整理与挖掘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一,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二,和虚拟听觉神经元联结的接口三,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联结的接口四,和虚拟运动神经元结合的接口五。和其他互联网应用软件联结的接口六等。
4.4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位置和功能,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脑和脊髓, 它是在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化的过程中,作为其形态上的中心和在机能上的中枢而被分化出来的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功能[6]。
从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角度看,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硬件基础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以及联结他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这些硬件设备上统一运行的虚拟感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视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数据整理和挖掘神经元,映射型神经元等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软件基础,包含文字,音频,视频,文档等信息的数据海洋将组成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基础(图7)。

图7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和应用也开始出现集中化的趋势,2007年9月Google和IBM提出和推广的云计算就代表了这种趋势。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传统上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应用集中在若干个大型服务器中,互联网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大型服务器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如在线办公软件,在线游戏软件,在线杀毒软件,在线财务软件等等。从云计算的这些特点看,它具备了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
第九章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
我们曾经批判web2.0没有明确的定义,具有很强误导性。因为不能界定web2.0和web1.0的区别,由此延伸出的web3.0,web4.0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既然我们指出webN.0划分方法的谬误,那如何对互联网发展阶段进行确定,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在第二章 “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互联网的起源和进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这一目标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和进化。互联网在进化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特点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特点就成为我们划分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的根本依据。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纲目
1.Internet 0.0,互联网第零纪---奇点纪(1753年到1969年)
特点:互联网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如电报和摩尔斯码的发明,电话网的开通,计算机的出现,数据交换技术的产生等等。
2. Internet 1.0 互联网第一纪---混沌纪(1969年-1983年)
特点:互联网诞生,一些最基础的原始应用开始萌芽,主要包括电子邮件,Ftp,网络游戏,BBS等互联网原始应用,这些技术的诞生为互联网的此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Internet 2.0互联网第二纪—盘古纪(1983年---?)
特点:互联网的原始元素之一BBS 发生功能分离的现象,分裂出新闻类,电子商务类,博客类,威客类,维基类,SNS类,DIGG类,换客类,搜索引擎类等至少九个方向的网站。
4.Internet 3.0互联网第三纪—女娲纪(1997年---?)
特点:互联网造人工程的开始。博客是互联网中人形成的第一步,此后博客将与威客,电子邮件系统,IM逐步融合形成互联网中真正的人。当人出现后,互联网人信用的确立也将是这个世纪的另一大特点。
5.Internet 4.0 互联网的第四纪-春秋纪(威客纪)(2005年---?)
特点:互联网度过完全免费共享的时代,知识,智慧开始体现价值,互联网尊重知识的时代开始到来,为了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接驳时间,无线互联网将超越固定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
6。Internet5.0 互联网的第五纪-战国纪  (2012年---?)
特点:互联网全面进入三维时代,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与网络游戏融合并三维化,互联网出现众多互联网虚拟王国,为了争夺用户甚至不择手段。野心家和极端宗教分子的介入导致现实世界政府开始关注互联网虚拟三维王国的混乱。
7。Internet 6.0 互联网的第六纪- 秦纪(统一记)  (2017年---?)
特点,互联网战国记的混乱导致现实世界政府开始全面介入互联网的管理,政府将建立一个统一和谐的的互联网虚拟三维世界,商业化从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构建上消退,转而进入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进行商业活动,
8。Internet 7.0 互联网的第七纪-大结局(梦幻纪)(2050--?)
特点,经过互联网近一百年的进化,庞大的全球互联网将形成一个类似于人类大脑结构的统一体,它将拥有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视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详述
互联网进化第零纪--奇点纪             -----Internet 0.0  (1753-1969)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致密炽热奇点,这个奇点体积无穷小,质量无穷大,150亿年前奇点发生了大爆炸,膨胀形成现在的宇宙。在奇点之前,整个宇宙的时间是静止的。
公认的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在1969年之前,互联网的技术准备一直没有停止,人类至少已经为互联网的诞生工作了216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就称为互联网的第零纪--奇点记,Internet 0.0。这一世纪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孕育互联网诞生的各种条件,包括技术准备和理论准备。
1753年2月17日,几乎是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同时,署名为C"M的作者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著名的书信。在信中,他详细地叙述了“电流通信机”的结构以及发报、收报的方法。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了电报机专利。这一发明在人类的远程通讯历史上走出了第一步。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这使人类大脑的延伸得到质的飞跃。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
近210年的技术发展使人类大脑的联网成为可能。这一可能的实现就是1969互联网的诞生。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ARPANE最先实现。最初联网的共有四台计算机,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这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我们把1969年的这四台计算机看作互联网时代的奇点,整个互联网空间就是从这个奇点开始爆发的。在互联网世界的奇点爆炸之前的216年间( 1753年到1969年)就是互联网的第零纪-奇点纪。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第一纪---混沌纪     -------Internet 1.0 (1969年-1983年)
混沌是中国古代神话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道教称为“元气状态”《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我们将1969年-1983年这段时间划分为互联网的第一纪-混沌纪,Internet 1.0,这一世纪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整体发展还很原始,但其中一些原始互联网技术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埋下了伏笔。
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的若干年里,它的虚拟空间里仿佛是一个孕育当中尚未成熟的宇宙,漂浮着若干个简单而又核心的功能,他们分别是电子邮件,FTP,电子公告牌,网络游戏。他们的发展历史分别如下: 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SpaceWar)的游戏,它可支持两人远程连线,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1971 BBN的Ray Tomlinson发明了通过分布式网络发送消息的email程序。1972年ARPANET的主机开始使用互联网重要的网络服务ftp。1983年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通过努力,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后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第二纪-盘古纪       ---Internet 2.0(1983---?)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当宇宙还处在混沌中时。慢慢诞生了一个叫做盘古的巨人,他从酣睡中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于是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混沌辟开。但盘古也累死了。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我们把1983年开始的电子公告牌分离的时期称为互联网的第二纪-盘古纪,Internet 2.0,电子公告牌作为目前众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母体,其担当了互联网盘古的角色,互联网第二纪—盘古纪的最大特点就是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互联网从混沌开始走向繁荣。
1983年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通过努力,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后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从那以后,产生于互联网混沌期的电子公告牌开始逐渐发生分裂现象,其功能一个个的分离出去,形成互联网众多创新应用。这些创新应用包括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类(威客类网站),热点点评(DIGG类网站),维基WIKI类网站,SNS类网站.换客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站。因该着重指出电子公告牌在功能分离后并未向盘古一样死去。而是继续繁荣。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第三纪—女娲纪      ------- Internet 3.0  (1997年---?)
在中国神话中,传说在盘古开辟天地之后,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是速度太慢。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的人。
1997年博客的诞生标志了互联网造人工程的开始,我们把这个世纪命名为互联网的第三纪—女娲纪,Internet 3.0,女娲纪是互联网当前所处的历史时期,她有两个阶段,第一是造人,第二阶段是确认人的身份即建立信用。我们正处在女娲纪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间。
在女娲纪之前,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角色分散在电子公告牌,新闻类,电子商务类,维基类网站的文章或帖子中。1997年博客的诞生标志了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独立的人开始出现。之后博客将与威客,电子邮件系统,IM个人通讯软件,ctoc个人物品交易区逐步进行融合,当这个组合体完成三维化后,互联网虚拟人的进化才告一段落。这个进化过程将持续到互联网的第五纪。随着人这个角色在互联网中的确立,人的信用就成为必要,实名制的呼声将越来越大,facebook.com,myspace.com等实名制网站的成功正反映了这一点。
只有信用体系建立,互联网的第四纪-春秋纪中的知识的价值化问题才能解决,从2006年在中国开始兴起的威客之所以发展缓慢,正是因为我们超前了互联网的一个世纪,即在中国,女娲纪还没有成熟,就直接进入了互联网的第四纪-春秋纪,我们虽然在互联网领域第一次走在世界的前面,但碰到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第一次没有明确和成熟的美国成功案例供我们参考。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世界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知识价值化问题前建立下一个世纪的规范。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第四纪-春秋纪 ---Internet 4.0(2005---?)
春秋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著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
当互联网完成虚拟人的创造后开始进入第四纪,这个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度过了信息完全免费共享的时代,知识,智慧,能力,经验也开始成为商品进行买卖,因此这一世纪被命名为互联网的春秋纪(internet 4.0)。 2005年威客理论第一次在世界上提出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威客理论的确立宣告互联网知识价值化时代的到来,所以这一世纪也可以成为威客纪。
从2005年,关于互联网的理论性思考开始出现,在美国陆续出现了web2.0(2004),长尾理论(2005),维基经济学(2007),海星组织(2007),免费经济学(2008),在中国陆续出现威客理论(2005),互联网进化论(2007)。这些探索性理论思考将使互联网的春秋纪成为互联网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在互联网的第四纪-春秋纪还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开始真正从固定互联网时代(台式机,笔记本)走向无线互联网时代,手机逐渐和笔记本进行融合,无线通讯速率不断增强,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脑设备随时随地上网,查询信息,购买物品和服务,支付虚拟货币或银行资金。
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第五纪-战国纪  ---Internet 5.0(20012---?)
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中国共经历了二百五十五年的时间,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目的是掠夺更多的土地,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根据目前互联网进化的速度看,2012年以后它将进入战国纪(Internet 5.0),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互联网开始全面进入三维世界,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互联网中的虚拟人都将完成三维化进程。美国林登实验室的“第二人生“就是这个三维世界的萌芽。但它还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应用,当操作系统完成三维化时,互联网的第五纪才真正开始,微软的vista操作系统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在互联网三维化的过程中,互联网中会出若干个虚拟世界相互之间进行激烈竞争,争夺互联网用户。为了达到目的,虚拟世界的创建者和统治者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金钱,美色,杀戮,赌博等不良手段。一些野心家或邪教分子会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在创建互联网虚拟世界中,通过虚拟世界的规则设定,场景设定,舆论宣传等方法控制互联网用户的思想,屡夺他们的财富。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将陷入自由发展与规范发展的大讨论中。
战国记的另一个特点是二维时代的网站大面积死亡和灭绝,只有一些互联网巨头能够提前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利用手中的资金建立自己的三维王国,因此得以幸存,大部分网站由于不能适应整个互联网基础支持系统的巨大变化而倒闭,互联网战国记影响最大的是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因为数据的三维化以及三维王国的分裂现象导致搜索引擎不能任意的扒取其他三维王国的信息。统治互联网长达三个世纪(盘古记,女娲记,春秋记)的搜索引擎将象恐龙一样死去。
互联网进化的第六纪-统一纪(秦纪) ---Internet 6.0(20017---?)
公元前 221年,秦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个国家,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实现了国家政权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这种状况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互联网经历了它的第五纪战国纪之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必然要对其中的混乱状况进行管理。因此我们把这个世纪命名为统一记或秦纪Internet 6.0,这一世纪预计要到2017年以后到来。为了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规范,各国政府将进行协商和谈判共同创建统一和谐的互联网虚拟世界,消除语言壁垒,操作系统壁垒,软件壁垒,数据库壁垒,互联网协议壁垒,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几乎所有的规范都进行了统一。从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概念正是为统一纪的到来奠定技术基础,诸多企业在互联网进化中的贡献最终为现实世界的政府服务,商业化将从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构建上消退,转而进入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进行商业活动。
在互联网的统一纪,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从早期的台式机到笔记本,到移动手持设备,再到眼镜式接驳设备,最后将发展到晶状体式接驳设备,在互联网信用方面,将从早期的无信用体系,到身份证式信用体系,在到指纹和视网膜验证的信用体系,最后发展到DNA式验证信用体系。
在这个时代,各种创新应用在大统一的条件下不断创造出来,为互联网的最后一个世纪的到来作好准备。
互联网进化的第七纪-大结局(梦幻纪) ---Internet 7.0(2050---?)
到2050年,人们从构建互联网世界的忙忙碌碌中直起身来,仰望自己的成果,他们会惊异的发现,经过近百年的进化,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组织结构非常类似的物体,一个遍及全球的互联网虚拟大脑。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形成为人类揭开自己的大脑之谜奠定了基础,大自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人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清自己的大脑结构,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大脑中也存在地址编码系统,信息的搜索引擎系统。更多的奥秘将在随后彻底揭开。

这个超级虚拟大脑具备虚拟感觉神经系统,虚拟视觉系统,虚拟听觉系统,虚拟运动系统,虚拟记忆系统,虚拟大脑皮层,虚拟海马区,等等,等等。世界大部分人类以虚拟神经元的角色参与到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运转中来。人类接入到互联网的方式已经最终发展到将信号直接接入到眼睛的晶状体中,DNA式的信用验证机制保证每个虚拟神经元的真实性。
21世纪科学的重大突破将不是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等领域,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形成将最终成为21世纪科学的突破点,包括系统科学,人体工学,知识管理,神经学,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都将受到深远影响。
后记:
这篇文章是互联网进化断代史的最后一章Internet 7.0,但我们研究表明这并不是互联网真正的结局,还有两个世纪才到达到它真正的归属,Internet 8.0,?,Internet 9.0,?,这将在未来的新版本中阐述。那可能包含了我们心底里最深处某个秘密的答案。
互联网进化时间坐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