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pdf:中国跨流域调水的时空遥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44:22

编号:建议14416号
建议主题:中国跨流域调水的时空遥想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lzcxmz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1-11-04 15:47:48
内容:要像防止战争那样,加快推进跨流域调水
《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30期《中国跨流域调水之惑》中“要像防止战争那样,防止跨流域调水”,或许改为“要像防止战争那样,如何进行跨流域调水”。
当我们得知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而我国北方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5%、北方耕地面积亩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时,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已经迫在眉睫。
当我们看到西北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1/4的荒漠还在以每年1个县的面积继续扩张时,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势在必行。
当我们承受沙尘暴愈演愈烈的侵袭时,恨不得将沙尘暴的源头西北干旱荒漠区域一脚踏平,而大规模荒漠的治理只能依赖于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我们一直都处于黄河下游已经高于地面5米、且以每年11厘米持续抬升着的“地上悬河”达摩斯之剑时,大规模黄河流域治理工程为何姗姗来迟而忐忑不安。
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远离沿海的新疆对于水的渴望,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竟然出此下策:“跋涉5000公里”千里迢迢调海水。
但当我们得知黄河水路大通道的轰然降临,1500亿立方米巨量水源源源不断地调往北方、大片荒漠变为绿洲、沙尘暴不再肆虐、“地上悬河”从容落地、黄河水永久变清、黄土高原再现植被繁茂、温暖多雨的伊甸园、5万吨级海轮通往西部腹地兰州的水路通道、黄河流域七省区摇身转变为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的区位条件赫然达到中部地区的区位条件、凭空增添一条东南沿海、可利用国土面积及发展空间扩展一倍,全国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大举构建,三大战略性自然资源的大幅扩充、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翻番倍增时,“以南水北调为代表的这些宏大工程,不断引发公众关于其科学性、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激烈讨论”还有必要进行下去吗?
此刻,在黄河水路大通道的强力“干涉”下,“它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吗?我们需要怎样的跨流域调水?”等种种疑惑,恐怕已无任何悬念!
工程解读
大通道工程包括航道工程和大西线调水工程。
航道工程,从渤海湾出海口到西部腹地兰州全长3300公里,五万吨级船舶可通行至兰州。支流渭河五万吨级船舶可通行至咸阳;支流洛河五万吨级船舶可通行至洛阳;支流汾河万吨级船舶可通行至太原。黄河下游北侧的卫河、马颊河和徙骇河等次河道和黄河下游南侧的颖河、贾鲁河和惠济河等次河道和黄河下游主河道与京杭大运河贯通,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干流航线分别在小浪底、古贤和黑山峡等处设有大型船闸。大西线调水工程,分别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六大江河调水150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库区。库区由两座大型水库组成,库容达300亿立方米的黄河上游久治水库和库容达1200亿立方米的黄河玛曲大拐弯水库,总库容达1500亿立方米。调入量的500亿立方米,通过人工渠道,从库区输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100亿立方米、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00亿立方米和罗布泊100亿立方米;调入量的1000亿立方米与黄河原有水量汇合可使该处至兰州段的多个电站全年满负荷运行,并在兰州七里河区分流500亿立方米,通过人工渠道,经河西走廊输入到新疆吐鲁番盆地100亿立方米和准格尔盆地100亿立方米,河西走廊沿途石羊河、黑河等众多奄奄一息的河流均可得到足额水源300亿立方米的补充;保留500亿立方米作为专用水源,与黄河原有水量一起用于航运。
航道工程资金33000亿元,大西线调水工程资金17000亿元,整个工程资金总额50000亿元。工程工期约为15年,包括5年的勘测、规划和设计时间。每年用工超过1000万人。预计2015年开工建设,2030年竣工。
对于如此庞大的航道工程,人们的初期感觉往往是异常震惊:目前人类工程能够胜任吗?其实,整个航道工程的施工量全然不是想象的那么庞大。几乎所有的泄流通道均利用现有河道,很少占用土地,拆迁量不大,人员迁移很少。除了黄河下游的“悬河”航道和人工渠道需要整体挖掘、回落外,其余干流、支流和泄流通道都是在原有的河床基础上进行加深或拓宽。土方量概算:干流航道河床梯形断面的槽底宽度500米,高度20米,边坡斜度按20°计,河床截面为1.11万立方米,下游航道长度786千米,高出地面5米,土方为109亿立方米;中上游航道长度2514千米,截面按一半计,土方为140亿立方米,二者之和,干流航道土方量为249亿立方米,按每方土40元计,土方费用为9960亿元。不过,这里只考虑了航道河床土方量,没有考虑降低航道坡降比所产生的土方量。航道工程土方量虽然巨大,但依然在我们人类的可控范围之内。
大通道不仅只是一条庞大的运输通道,而且还是一条巨大的生态保护带。生态治理工程与黄河航道工程一起规划,并行施工,达到航道工程与生态治理工程的和谐一致,目标是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成为继亚马孙河和刚果河之后的由“21世纪水资源世界委员会”列出的第三支健康河流。
黄河航道将原有河道上已建、在建或将建的十多座电站大坝减至三座船闸大坝,可见,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有所减少的。对于调水地区,由于黄河源头具有大容量调蓄能力,调水河流各出水口及提水的库容不再要求,各水坝均低于50米,工程实体较小,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了地质灾害,不易产生灾害性的后果,甚至无坝提水水,诱发地质灾害达到最低限度。输水线路沿河或公路布置,无一深埋长隧洞,从而避免了由地震造成的致命威胁。受输水线路限制,提水出口除雅鲁藏布江外,其余河流大多位于河流上游或者源头,除了从各自出水口提水外,还要从各自的下游提水。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国内河流的调水量为各自河流出境水量年平均径流量的20%,出水口及提水断面各取水一次,每次取水为总径流量的10%,各出水口及提水断面的50%,生态水量为该断面径流量的50%。怒江和澜沧江国际河流的调水量为各自河流出境水量年平均径流量的35%,一次出水口断面取水,二次提水断面取水,每次取水断面为总径流量的11.7%,各出水口及提水断面的50%,生态水量为该断面径流量的50%。雅鲁藏布江的调水量为出境水量年平均径流量的30%,发电分流比例和拉月河出水口断面的取水比例均为60%,生态水量为各自断面径流量的40%,基本符合普遍认同的生态需水量,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调水河流低于50米的水坝,库容较小,水库占用面积不大,施工场面不大,对生物种群生境的破坏程度不大,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有生态,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有限。为了保持完好的水环境,采取分级提水方式,既可避免长距离管道铺设、提水能量消耗过大,也可较好保持该段河流原有的水环境。
由于整个航道的河床平均坡降高达0.46‰,航道中有限的水量不能满足过大的河床坡降,如果要使河床平均坡降降至0.1‰以内,需要将每座船闸大坝的高度提高到400多米。如此一来,大坝工程量、施工技术难度都将大大增加,甚至有可能冒出地面的大坝及大堤高达300多米,形成巨大的障碍物,既不安全,施工难度也大。方案中采用对大坝下游侧向底部延伸的方法,来增加大坝两侧水面高度差,同样达到降低河床坡降的目的。400多米的高坝,主要是地面下延伸出来的“高度差”, 高坝风险大幅减小,施工技术难度陡然降低,冒出地面的坝高及大堤可以控制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之内,虽然高坝向下延伸会造成航道土方量剧增的代价。
现有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由于考虑到调水的运行成本,均采用自流方式输水,导致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即要面临高坝和深埋长距离隧洞的施工技术。换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不采用自流方式输水,采用管道输水,借助外来电力,就可避开高难度的施工技术,但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如果能够承受高昂的运行成本,上述想法即可成立。大通道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不同的就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太好了,一般大型水利工程的回收期很长,甚至回收不了建设成本,而大通道中的航道工程意义甚大,变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直接为沿海地区,使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区位条件大踏步地拉近到了沿海条件,并与其他地区紧密相连,相当于黄金海岸线延伸到了西部腹地。所以大通道既能够承受工程的全部投资,也能够承受工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损失,还能够承受电力输送的高昂成本。因此,该项工程完全可以采用管道输水,巧妙地避开了高坝和深埋长距离隧洞的施工难题。何况利用调水河流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巨大电能,可以大幅缓解因电力输水而导致的昂贵成本。
输水所用电力可以是外来电力,也可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电能。最好充分利用调水河流自身的电能,虽然加大了投资量。但即使使用外来电力,大通道航道工程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承受由于电力输水造成的昂贵运行成本。当然,也不妨先使用外来电力,待条件成熟后再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电能,甚至待将来的施工技术成熟后再转为自流方式输水。
由于黄河下游“悬河”已经落地,并与京杭大运河贯通,京杭大运河原有的船舶通行能力仅为千吨级,与黄河航线的五万吨级不大相配,可将千吨级的通行能力提高到万吨级,并将山东段处的凸出部分降低到两头交汇处黄河及长江的高程,全线拉平,真正做到黄河与海河、淮河和长江的无障碍贯通,同时拓宽加深航道,保证万吨级船舶的通行。再将黄河中游清水河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北京贯通,形成清水河-大同-通州运河。此时的大通道已经呈现出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五万吨级船舶从渤海湾经干流航线直通兰州,也可通过渭河支线通往西安或咸阳,也可通过洛河支线通往洛阳,上述三地五万吨级船舶均可两两互通;万吨级船舶从渤海湾通过干流航线、再经汾河支线通往太原,太原煤炭可以直接出海,无需到天津港转载,大大减缓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巨大压力,以至不出海,经京杭大运河直接进入长江流域;万吨级船舶来往穿梭于京杭大运河,上达北京、天津,北入渤海湾,下抵杭州,南下杭州湾;千吨级船舶通过京杭大运河,来往穿梭于黄河中游、海河、黄河下游、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5大流域。最终形成庞大的“水上高速公路”网络,为全国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工程上马
按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需要将大渡河、通天河、雅砻江三个水系先后调到黄河。该过程就需要实行几十年。”“眼下,从新疆的发展水平来看,跨流域调水还可以缓一缓。”
如果说对于单一调水工程而言的无奈面对,那么对于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通道来说,上述原则俨然成为过去式。拥有广袤国土的新疆,地处亚洲地理中心,欧亚大陆高地,邻国众多,四通八达,是亚欧大陆绝佳的战略要地。整个新疆大地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故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全线要冲。同时又处于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包括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家接壤,地处欧亚大陆桥的中间地带,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大通道带动下的大西北地区的率先发展,可以对周边国家产生很强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国家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巨大的经济增长极。新疆区域振兴规划一旦出台,国家将举全国之力援助和推动新疆实现大发展,开发新疆振兴大西北,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热潮。新疆不仅只是国防前哨,更是开放前沿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如果充足的水资源还不能带动新疆的跨越发展,那么充足的水资源及畅通的交通环境能否助力新疆展翅腾飞。制约新疆发展的两大致命因素:一是交通闭塞;二是水资源匮乏,拥有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广袤的土地资源、深远的战略纵深新疆高地,在大通道立体交通网络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持下定将跨越发展,展翅腾飞。大通道大西线调水既有可能,又极为迫切,跨流域调水工程不能一再地“缓上”。我们拖不起。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通常是先考虑节水,然后是其他方法,比如当地水的利用。这两种方法的边际成本都上升到很高的情况以后,才考虑最后一个手段:跨流域调水。”“新疆的农业,五六块钱弄来一方水,产出效益是3块钱,基本靠国家补贴来发展。”
节水、调水互不矛盾,两者并行不悖。有了水就会浪费,只能出现在自来水不值钱的过去,如今高价外来水是不会随便浪费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调水。就像大坝下游因水不足发生纠纷,大坝放水的条件是:纠纷解决后再放水,其实,纠纷是因水不足而引起,有了水,纠纷基础不再,自然就会消解。农业节水要看是什么标准,北方和南方同样一块耕地,用水量是不同的,南方耕地如果处于饱和状态,还无需用水,用水反而发生涝灾,北方干旱少雨,自然用量就多,在水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再多的水也是不够用的,如果考虑生态效应,这种“浪费”是可取的,因为,在极度干旱、且荒漠化严重的北方,水用少了,荒漠化的风险就会加剧。为防止荒漠化风险,加大用水力度就成为一种必然。
水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就不能用常规经济性来衡量,战略性资源就是具有、满足、足够、随时都要满足使用的充足性,而不是看有无经济效益。能源是我国战略性资源,目前各大石油公司世界各地到处购买石油产权,无论价格高低,甚至顾及不到政治风险,如果只是考虑经济性,恐怕没有几家能够成交。新疆缺水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只靠节水是无法克服的,包括整个北方地区都是严重缺水。农业需水只是其一,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工业生产、矿产采掘等各大领域都需要水,只看到国家补贴的农业是次要的,而其他领域因调水而产生的巨大效益才是主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雅鲁藏布江调水,一立方米要50至60元”也是值得的。中国社科院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早在2000年就给出了明确结论:“小西线”调水170亿立方米左右,难以满足西北六省区和西北干旱区的缺水需要。“大西线”调水,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性条件。没有“大西线”调水,西北半干旱、干旱和极度干旱地区有地没水的状况不可能改变,西南有水有电没人的状况也不可能改变。大西线调水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具体构想的可行性,而是从中国缺水的全局出发,统一对大西线调水必要性的认识。不抓紧时间下决心,通过必要性的工作,把大西线调水由构想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规划和工程,由西北和西南组成的西部大开发,迟早会中途而退,难以为继。
“除了经济成本的核算,跨流域调水也要看工程技术的可行性。比如现在从西藏向黄河调水计划的几条路线都需要建立800米高坝,而目前全球的技术极限是300米。”
幸运的是,大通道大西线工程调水采用的是电力输水,无需再建300米以上或者400米以上的大坝。沿途无需考虑自流所需的海拔高度及平整度,沿河流及公路布置管道及其施工最为简便。黄河源头及上游巨大的调蓄水库,调水河流不再要求蓄调库容,且出水口及提水均为无坝取水。西南地区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无需建高水坝,也无需掘长距离深埋隧洞,还可省去大部分运输公路的建设。如此一来,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的所有技术难题基本消除。管道输水导致较高的投资成本和电力输水导致昂贵的运行成本,均可通过具有巨额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通道来承担,何况,输水所需的大部分电力来自调水河流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电站。该电力为季节电力,在使用上并不理想,但用于调水却相得益彰:丰水期既是电站大出力之时,也是调水大用电之时;平水期既是电站正常出力之时,也是调水正常用电之时;枯水期不调水,枯水期电力与丰水期剩余电力调配均衡后,供给西藏。
“中国不少地区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大量浪费。跨流域调水则是最为无奈的方法:拆东墙补西墙又耗资巨大,易引发巨大的地方利益博弈,以及生态、移民等难题。”
引黄济青工程就是调水达不到设计规模的典型,好在这种情况为次优,属于中间状态,较之满足不了使用要求要好些,大型工程往往需要留有一定的预度,以满足未来之需。不过,该项工程规模上的偏差,主要还不是工程本身的问题所致,而是属于使用过程中的利益调配问题。大通道航道工程与调水工程不同,航道上游与航道下游无任何矛盾,就是受水区域与调水区域之间的矛盾也不大。例如:发电大坝上游与下游的用水矛盾较为突出,如果优先满足电力,下游用水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如果优先满足下游的用水,发电效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航运只需要满足航道水位的单一要求,无论下游是否用水,水位降低就需要供水,即使下游用水超量,上游也要供水,否则,大家都无法航运。当然,水源不足则是另外问题。因此,整个航道流域客观上成为一个利益整体,矛盾化解为零,目标一致,运作起来自然一路畅通。
大通道在受水区域的发电损失和生态损失方面与其他普通工程一样,但在移民上受水地区西北广袤区域由于调水带来的大片绿洲为调水地区生态移民创造了理想条件,调水区域的三江源水源涵养区、若尔盖水源涵养区、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域,无论是部分移民还是整体移民,均可全盘接收。大通道为我国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整体提升作出卓越贡献。
顺势而为
“而实际上,应该把南水北调的水作为主力水源,把地下水作为战略备用。”大通道调来的巨量水源,由于量大质优,也可用于战略备用,注入曾被抽空的地下漏斗,既能保证地下水的生态循环,还可加大战略水资源的地下储备。
“名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项目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它希望通过建立‘水网’,统一调剂水资源。”大通道不仅只是“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水网”,还是“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水运网落”,不仅只是统一调剂水资源,还是航道水位调配供水、航运调度指挥系统。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实行的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流域管理最大的领导是司局级干部,区域管理最大的领导是省委书记,等于是司局长和省委书记圈到一个屋里谈话,经常谈不到一块去。而且一个司局级干部如何去调动省委书记?”黄河特区,既可以成为包括流域行政省区的超大行政区,也可是类似黄河水利委员会级别的专属经济区,只要具备统一调度的航运效能达到航道通畅、通关便捷、物流高效就可,大通道利益一致的特性为行政区划、区域合作创造了理想条件。也不妨先成立黄河航运委员会,伺机转为特区。大通道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工程,神奇建议的大胆设想、拟定方案的创新思维、工程设计的创新思路、工程实施的创新技术、以及通航后的全新开发等,无不凝结创新之精华,由此掀起全面的创新热潮,推动中国政府开创性的深刻变革。
经济发展滞后于长江的黄河流域,其经济发展在庞大水路大通道的强力支持下加速超越,促使我国经济重心向北方转移,经济布局相应改变,交通构架也相应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必然体现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之中。营运期由以建设为主转入以运行与开发为主的阶段,航运、供水、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全面发展,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运作,协调地方政府的有机运行机制。有必要成立航道管理、环境治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委员会。制度设计中追根溯源、统筹兼顾、整体贯穿等所涉及到的基础条件、开阔视线、有效措施等,大通道已经为我们铺平了道路,搭建了舞台,提供了条件,为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开辟了广阔空间,为制度创新统领全局创建了高层次的全新平台。届时,与省委书记圈到一个屋里谈话的无论是特区领导还是经济区司局长,都将会坚决执行与积极配合,提供资金,派出人力,划拨物资,调配土地,全力服务于大通道,真正发挥出大通道火车头的推动作用。
“要像防止战争那样,防止跨流域调水”,还应改为“要像防止战争那样,加快推进跨流域调水”。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