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念的歌曲爸妈歌词:南怀瑾先生-——有关学佛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3:04
        问:“佛学”与“佛法”是否有差别?
  我们研究佛教书里的理论,然后配合科学的思想,这是“佛学”。佛学很好,它本身没有修持,也没有求证,也不太迷信。
  而“佛法”就不同了,佛法是佛传下来的修证方法,目的是要求证人类生命的究竟。
  问:学佛、修菩萨道,需要什么资格吗?
  附带一个问题:“何谓学佛?”一般人说:“我在学佛。”我说这个不要乱讲。你们怎么够资格?有人问我:“老师,你信佛教?”我说不是。“那你信什么教?”我信睡觉(一笑),我够不上资格信佛教。人家又问啦:“那老师,你学佛吗?”我说,也不是,那也没有资格。
  你看佛经上面写,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那就挖给他。头颅、脑血、全身、妻子、儿女、财产,都可以布施,我做不到。
  什么叫菩萨道?说个故事当例子。
  有个菩萨在那过打坐,天人要测验他够不够格成为大乘菩萨,就化成一个可怜人,跪在菩萨前面说:“我妈妈生病了,医生说要菩萨的眼睛作药引子,我妈妈才会好。但是到处找不到菩萨的眼睛,你是菩萨,所以我来求你。”一听他这么说,菩萨把眼睛挖出来给他。天人又说:“你挖得太快了,医生说要的是左眼,可是你挖给我的是右眼。”菩萨心想:“我只有两只眼睛,都给你我就看不见了……可是我修菩萨道,要布施,好吧。”但这么一想,第二次挖眼睛就没有用了!第一次挖右眼时没有考虑,这个是布施。而第二次时已经考虑、计较了,就没有用了。
  你看看,我说我怎么够得上学佛、作菩萨?讲布施、帮忙穷人,有计较心,就已经不够了。
  释迦牟尼佛天生是皇帝,而且是独子。现成一个皇帝,他却考虑要出家。为什么?
  他想,自己做了皇帝,就算把这个国家政治做好了,天下最好的皇帝治理一个国家,也不会超越过三十年,三十年以后又乱了。人为什么不能永远和平?政治也做不好、经济也改革不了,为什么?这是人性的问题。而人为什么有欲望、为什么有思想?所以他放下一切,跑去出家。后来他悟道了,晓得宰制人类的,是基本欲望、心念的问题。他也悟到了心物是一元的道理,不是分开的。时间、空间,物理世界的生命,跟精神、思想的生命,是一体的。
  他悟到了这个,所以他一辈子也不回去做皇帝。
  你们研究佛学,一般都没有搞清楚,随便就讲学佛。你们常说:“我灰心了、看透了,想学佛。”唉唷,功名富贵都没有经验过、权力也没有掌握过,要说“唉呀,我看透了世间”?你看透个屁!佛才是真看透了,现成的功名富贵,不要;现成的皇帝,不做;因为他知道政治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政治的手段解决不了人类的问题。
  学佛如果用嘴讲,那等于什么都不会,还希望能想个东西出来救世救人?自己的五脏庙都救不了,你还救谁呀(一笑)?
  问:最近有很多年轻人学佛,这是好现象吗?
  最近我发现年轻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这个话你不要难过,这有两重意义。
  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会变成什么!
  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来谈学佛的事。
  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问:学佛的人,最基本的修养是什么?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它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金刚经语)
  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
  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脚、打坐,很平常,绝不是幻想,绝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
  善,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
  譬如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
  问: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在追求人生的究竟。
  我们中国,不管是佛家、道家、儒家,现在有一个基本问题——讲求生命究竟的道理。现在文化普及,科学、哲学,乃至佛学,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真正追求生命究竟的,几乎没有。
  问:学佛进,“戒律”的意义在哪里?
  释迦牟尼佛在跟弟子们讲基本法时,归纳出“戒”、“定”、“慧”三学。
  在释迦牟尼佛以前没有这个“戒”的。戒律的建立,是因为弟子们多了——他的常随众就有千二百五十位,团体的生活叫做“僧伽”,因此才产生戒律。
  戒律是一种规范,基本上在做功夫修定,求证生命究竟,求证果位。
  问:初步学佛,应不应从大乘的“度人”观点着眼?
  现在一般人学佛,都从大乘的角度来,《金刚经》啊、《楞严经》啊,这些都是大乘的教义,是佛晚年的修法。
  佛年轻时,基本用来带领弟子的是小乘的修法。何谓小乘?小乘是为已啦!孔子有两句话:“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两句话说,古人做学问啊,确确实实,为自己的;现在人做学问,说得好听,为了社会、为了大众,却不踏实。做个比方,这个学问指的就是佛家的精进、修养,应先为自己成就,再来救人。
  现在人啊,次序不对了,一读书、一学佛,就想要救社会、救国家,吹一大堆牛。这是不对的,要先求为已,先从释迦牟尼佛初步教弟子修证的小乘法门做起,先利已,而后利他。
  问:要如何走大乘路线?
  大乘的道理,就是《金刚经》中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走止息的法门,而走心地法门。
  我们这个思想、每个念头,讲“现在”,这句话已经过去了,不可得。讲“未来”,未来也已经变成过去了,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思想念头跟我们讲话一样,都是空的,根本不存在。过去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当然也不可得;现在当下皆空,也不可得。
  就在这个上面得止,气息一样定了。这是大乘的方法了。
  大乘的路线变成怎么?理就是事实,理就是功夫。这个理论懂了,就求证到了,这就是功夫。
  理论知道空,自己求证身心却达不到空的境界,那是狗屁的理论。等于科学一样,先要原理懂了,马上到实验室求证,这是求证的功夫了。
  问:那要如何体会大乘佛的境界?
  所以是非修定不可的。修定的方法呢?我们现在打坐,想要离开了一切,就吩咐啦:“不要吵啊!我在打坐。”坐在那里干嘛?这里发麻、那里腿痛,念头去不掉,是不是?没有到达“离生喜乐”,反而统统在“离生痛苦”中。
  有的离了,离了什么?老子也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丈夫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众笑),真离了。这是离生痛苦,哪里叫离生喜乐?
  引用一句话:“请卑辞,勿高论”。大乘的经典,还是不要多讲,只讲修定的方法。
  佛也告诉你,修定的方法都叫做“方便”,也都叫做“加行”。
  佛学中“加行”的意思,拿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加工厂。原料本来没有制造过、不适用,所以需要加行;所有方法都是加行、都是方便。那么一般修密宗的什么灌顶啦、观想啦、供养啦、礼佛啦、念佛啦……各种修行方法,道家的守丹田、守窍啦,等等,都是修定的方法之一,都是加行。
  你们要研究佛,要在小乘基础上。
  问: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如何成为菩提?
  这就是大乘境界了。
  到大彻大悟的时候,止观功夫修定到了以后,烦恼一来,烦恼不动了、空了,烦恼就是菩提。如果他被牵走了,烦恼很顽固的存在着,那么菩提就是烦恼。
  你学修佛,是修菩提吧?但是功夫不深,修不好,做不到,气死了,菩提不是变烦恼了吗?“烦恼即菩提”反过来,“菩提即烦恼”,就是说,一个东西有两面,作用不同。
  很多人说“烦恼即菩提”啊,所以放任自己自由、烦恼,我说完全不对。
  大乘佛经比如《金刚经》、《楞严经》上半部讲的,都是形而上的本体论。一入手就接触最高理论,一般人就中了毒。
  小乘的佛法讲求证、四禅,一步一步从基本来,再达到那个最高的境界。
  而中国呢?可惜后来流行大乘经典,《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维摩经》……烦恼即菩提啊!《维摩经》又说,淫怒痴即菩提。不懂的人一想,男女性交就是菩提啊?那就很严重了。
  问:佛教如何解释宇宙的演变?
  佛学讲人生命的四个程序,生、老、病、死。讲物理世界,则是“成、住、坏、空”。
  佛对于生老病死并没有讲固定的时间劫数,物理世界则有。成劫,形成这个世界,经历二十劫。这个世界形成,停住,就是住劫,也是二十劫。坏劫,这个物理世界毁坏,也是二十劫。坏了之后没有这个世界,空劫,也是经历二十劫。八十劫,成住坏空。(注:佛家称世界一成一毁为一劫。)
  而空劫以后没有世界,当空劫变成成劫,又慢慢形成世界。先由空生有,生成的气,叫做风,慢慢地风形成水,冻融起来变成地球。凸起来的是高山,陷下去的是海洋、深谷。
  佛在几千年前这样讲世界的形成,到现在地质学研究的也差不多,科学愈进步,愈继承佛的这个道理。
  问:佛教中的五大——地、水、火、风、空,彼此之间有没有互相的关系?
  都有。每一个东西都互相有关系。
  地里头含了水、火、风、空;火里头含了水、风、空、地。每个里头都包含五种,不缺一样,只是其中一样成长了,以那个为主性。比如说冰,即使降到了最低的温度,也还是有温度,也还有“火”在内。
  《楞严经》里面有告诉你这“五大”的次第,清净本来,每一个都一样,水性真空,性空真水。换句话说,火性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来”。
  问:诚心学佛,就会有好的果报吗?
  这是个大问题啊!佛告诉他的弟子须菩提,假使有人诚诚恳恳学佛,研究金刚经,结果一辈子倒霉,为人轻贱。有人事业很好,生意也做得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来学佛,我说你不要搞啊!这个事情不是好玩的,学佛就要倒霉的。他说菩萨会保佑发财;我说佛不管这个事,因为佛学是空道,你要学,只有放下。
  当然也有些人学佛反而发了财,但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难。
  不但学佛如此,信别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做好事,结果倒霉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
  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过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霉;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因果报应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天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
  问:真有人可以没有“瞋”念吗?
  瞋心瞋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脾气大,当然是瞋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是瞋,是非分明也是瞋。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干净,看到不干净受不了,也是瞋,一念的瞋就是厌恶。
  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得再好,如果这个思惑、这个心理行为一点没有转变,免谈学佛。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参禅、密宗的,随便你什么宗,都没有用,必须要断这个思惑。
  问:学佛第一步要学什么?
  真讲学佛,学佛是学空的,而且绝对谦虚。第一个条件就要先学会谦虚。谦虚,就去掉了“我慢”,也就是所谓的“人我见”。
  所以我一辈子不为人师、不做人家的老师。你们都叫我老师,是你们应该的,那是你们的道德,跟我不相干。我也没有收过徒弟,也没有承认哪一个人是我的学生。他的道德立场叫我老师、自请学生,是他的道德,我自己不认为这样。
  我若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人师的话,完了,那不谈修行,我这个人已经完了。所以你们要注意,特别是出家人更要留心——人家对你恭敬,是他在培养他的福田;我们是烂泥巴,做了他的福田了。若是自己受了人家恭敬,就认为“我真是天人师,了不起”,那就完了。
  有位欧阳竟无(一八七一 ~ 一九四三)先生,很多和尚不敢去见他。因为有些和尚摆架子,见了他只给他合个掌,他就说话了:“为什么不顶礼啊?你们看不起居士?和尚不应该拜白衣(指在家的居士),拜了就犯戒对不对?你们懂什么戒?所有戒律、经义论告诉你,见了善知识就要拜。我是善知识啊!善知识不分出家在家的,为什么你不拜?出去!”就赶人了。他是这么一个人,骂起人来,额头一条青筋(一笑)。
  可是不管你在家出家,你只要真向他下拜,哎,他先跪下来了。看到这个榜样,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他真是了不起,他去掉人家的傲慢、我慢,可是自己绝不傲慢。你不讲礼,他骂你;你一讲礼,他比你还要讲礼。他跪得很快,你还没有拜倒,他已经在地下了。
  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特别是僧众更要注意这点。
  问:要如何看待“迷信”?是否应该破除迷信?
  一般人提到宗教,往往就随便加一个名称叫“迷信”。其实这句话很不科学的。什么叫迷信?一个不知道的事情随便去相信,就叫迷信。迷糊、不清楚,随便相信,就是迷信。有些人相信算命、看相、卜卦这些东西,其实真的是迷信。可是我也不同意一般人随便就讲它们是迷信。
  譬如谈到看相、算命吧,你说:“啊,那是迷信。”我要问:“那你懂得它吗?你会算吗?”不会!那你怎么晓得它是迷信?像我们一般认为算命是迷信,可是它在中国跟印度流传四千年了,这四千年来的前辈祖宗们都是笨蛋吗?就是你聪明、他们都迷信,你的见识超过了祖宗?可是所有“迷信”的人、相信它的人,还都是第一流聪明人,笨人还不信咧。笨人你叫他算命,他说“不要不要,我饭都没有吃饱,我想这个干嘛?”聪明人吃饱了饭没有事,心思不定,看相算命,一定的。
  我说不能随便骂人家迷信。比方说我们讲算命,那我就要研究它了;它为什么流传几千年?为什么被它骗住的多是第一流头脑的人?他们并没有比我们笨,可是他们就信。迷信,你怎么不去摸一摸、就随便下一个定义讲迷信?
  我说现在人,你们讲迷信,最迷信的是科学。嘴里爱讲科学的人,他一点都不懂科学。真是个懂科学的人,不会随便讲的。就像真懂医学的人不随便谈医一样。
  我们不管时代的事,就讲迷信的问题,人的智慧有时候就是这样脆弱。佛学教人要问到底:“为什么?”打坐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啊?坐起来会证果位,证个什么果啊?佛法中处处是问题,叫你参。所以中国的佛法,禅宗最高明一个字:“参”。“参”是参考,“参”是思维、参考、怀疑、研究、追寻、探讨,包括了很深很多的内容。
  禅宗一个字:“参”,参就是“正思维”,要研究它。“参”,最有佛法的精神,就只有禅宗。一切都是否定的,参!要求正道、真实。你没有参透,你就相信,绝对是迷信。佛法是反对迷信的。
  问:禅宗的“参话头”是什么用意?
  禅宗叫“参话头”,“话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是唐朝的俗语,一句话的开始、起头,也就是话的头。我们讲话:“喂”,这个声音还没有发出来是什么,这叫话头。进一步说你这个念头还没有动以前,念头就是话。我们的思想在里面,经过嘴巴发出来,就变成语言了,就是说话了。
  我们随时在说话,脑子里有头有思想,就在说话。不过思想开了口,变成语言了。思想跟语言,是一个东西内外分开一体的两面。所以古人叫“话头”,开口说话,就是话头。
  那我们现在讲的“话头”,就是指一个问题。说“参话头”,即要你研究反省自己的这个问题,问题的问题,一路追下去,叫做参话头。
  禅宗讲参话头,现在的禅宗,从明朝开始就流行一个话头:“念佛是谁?”到现在用了几百年,不晓得改。禅宗祖师的话头很多哎,譬如说“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这个就是话头。譬如我这有个小孩,真的来问我:“妈妈死了,究竟有没有灵魂这个事?”我说:“有啊。”他又反问我:“那她到哪里去了?”生前死后,这个就是话头,“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这类的话头是还有道理可讲,在佛学讲这是“有义语”,有道理、有意义可以解释。禅宗有些祖师讲的话就不是如此,是无义语,毫无道理;但你参通了,就大彻大悟了,可以成佛了。
  问: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
  修行要先修“资粮位”——两个资本,一个是有福报、福德资粮,另一个是智慧资粮。资就是资本,粮就是粮食。
  有福报没有智慧,有智慧没有福报,都没有资格学佛修行。福德、福报的资粮很难得,佛说的“暇满之身难得”,难得有空闲的时间。譬如说有些朋友,想静下来修行,却要天天上班、忙生意。我笑一下:“你没有福报,没有清福嘛。”打坐修行闹个几天,也是清福啊。
  第二个最难的是智慧不够,有些学了半天修了半天,没有真的智慧,那白搞了。
  修行第一位是“资粮位”,这个资本先找好,要多行善事、作好人。
  在有了资本后,修“加行位”。打坐啊、念佛啊、做瑜珈啦、练身体啦、修戒定慧等,都是“加行位”。什么是加行?拿句现代话,你本钱够了,开个加工厂锻炼锻炼。加行位,第二位。
  加行努力以后,修行了,“见道位”,真正见到空性了。空,不是一句话,有它的境界的。见到了空性,见道位。见道以后,第四位,“修道位”。大家注意哦,我们中国禅宗,五祖告诉六祖两句重要的话:“不识本性,学法无益”啊。你没有见到空性,你就白修了。不见空性,修法无益,这个也不是密,六祖也不看经教,所以他是古佛再来,他就告诉你,见道以后是修道位,修菩萨道。最后是“究竟位”,成佛。
  问:佛法是求究竟的法门,那怎么会有那么多种修证方法?
  有几句话关于学佛的,在永嘉大师证道偈上,引用得非常清楚: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那是大彻大悟,永嘉大师引用了佛陀的话。
  讲到佛法,所有的佛法都是对治法门,都是开出来的药方;你有这个病,就吃这个药,所以“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所以我们回转来讲,佛法,就是你在某个时候、有某个需要时,它告诉你怎么医治自己,怎么医你这个心病。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人的烦恼有八万四千种,所以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人专提倡修净土,有人专主张参禅,有人就喜欢修密宗,有人喜欢修天台宗的止观。各人从各人的因缘所好、各人的喜欢。
  问:关于做人、做事、学佛、修行等各种方面,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要点?
  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
  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
  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也常常告诉人,你们学学唐太宗嘛!唐太宗有次问魏征:“我跟人家讲话时,大家看我开口就都不讲了,好像很严肃、还发抖,这是什么道理?”面对着皇帝,别人绝不敢说真话,但魏征就说了:“陛下,你不知道,你的相貌天生就很威严,再加上你严格地一问‘这个事怎么办?’大家当然吓死了,不敢开口。”听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回到宫里就弄个镜子,对着镜子拼命学笑,练习笑着问话:“你好啊!这个事情怎么办啊?”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修菩萨道先修喜相;喜,慈悲喜;舍,一切放下。四无量心是基本要学的。
  问:学佛的人是否应该只拜佛、除了佛之外一概不拜?
  佛在八万四千法门中,归纳了十个方法——十念法门。十念法门中的“念天”,就在讲这个问题。天要怎么念?
  我当年学佛,看到土地堂都会过去拜一拜的。常听到人在说:“唉呀,学佛的人,除了佛以外什么都不应该拜”,我说瞎扯。他能够作土地公,生时是大好人,过世后还能在那掌管一方;我死了还没有资格当呢!至少他年纪比我大嘛,早死了的一定年纪比我大,我拜拜老人家有什么关系?除了佛以外一切不拜?又执着了!你恭敬老人家嘛。
  我以前跟我的老师在成都,他跟我一样拄个手棍,走路走在前面。每次晚上回来吃饭时,会经过一个小庙,我的老师一到这个小庙前面,一定把手棍往旁边一挂,合个掌,才拿回手棍走过去。我说:“先生啊,这个不是大仙的庙吗?”大仙就是狐仙、狐狸精。他说:“是啊。”我说:“这狐仙你那么恭敬干什么?”老师回我:“唉唷!不要乱讲,他也是老前辈子啊。不管他修的什么道,年纪总是比我们大啊!修了七百年了,也了不起。”我听了直点头,哦!有道理、有道理。
  佛的十念法门中有“念天”,就是说对天人也一样恭敬。佛在《大集经》里头甚至告诉你,一切魔王都要恭敬,这一切的魔王都是他的兄弟。比方说在佛的传记中,提婆达多这么陷害他,佛对他仍然很恭敬,没有恨他过。
  念天,这个修法很难。
  问:学佛应向何处求法?
  说到法,就是大家的迷思了。法是什么?“正思维”,一切学理的思想。佛说的三十七菩提道品、六度万行,包括我们常念的各种经典,都是法本,都是佛传的方法,叫你参这个学理而进入。依此修行,这个是十念法门中的“念法”。
  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念法。要说有吗?“老师,你告诉我一个法。”大家把这个法字解释得又神秘又特别,好像说只要老师有个袐诀传给你,你就行了。真是迷信!佛那么多教理都是“法”,你不去看,多可惜啊!尤其现在《大藏经》那么多,自己怎么不去找啊?
  不过,对不住,给你说句真话,当年自己没有了道,也看不懂啊。你能够把这些都看懂,你就差不多了,差不多已经成功一半,那你可以修行了,真的可以修行了。
  问:学佛的人是否该拿佛的标准称量别人?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什么?我最怕年轻人学佛,别的没有学好,就学会了学佛的人这个毛病——学佛了以后,“我是正道,其它都是歪路”,手里拿一个菩萨的尺子丈量别人:“唉唷,这个家伙不够”,但是从来不量自己够不够。
  眼睛不要光看别人,做人也一样,不要称量人家,最好称量一下自己。这个是孔子的教育,叫什么?简言之一句话:“观过而知仁”。看看人家的缺点、人家犯的错误,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些缺点、错误。自己没有,很安心;自己有,就要赶快改。
  看了人家的缺点,自己就如同有了一面镜子。看人家的过错,我们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观过而知仁,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