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歌王侧田是哪一期:《性殤》,哀悼為性而失去灵魂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0:17:07

性殤,哀悼為性而失去灵魂的人

【本书简介】

外遇丈夫对人妻说:「男人做事,不需要解释。

你若心理不平衡,也可以给我戴绿帽子。」

这些真实故事正在中国的各大城市裡上演著,

短短十年,性解放到性滥欲席卷整个中国。

中国近代最敢说真话的社会学畅销作家最新麻辣观点,

完全剖析中国人何以从禁欲走向滥欲,

一针见血的时代观点,揭发男女心底最深处的欲罢不能!

性殤,哀悼為性而失去灵魂的人;也殷盼拉开一个思考空间,寻得一个防患的契机。

看似个人的问题,实则影响甚鉅,左右檯面上的政经时局。

本书為大陆社会趋势学者、畅销作家雅兰所著,其写作风格向来以思想与文字敏锐,视角独特著称,以轻鬆感性的随笔方式,将中国古今性文化信手拈来评说一番,感性的文学评论中,又可在各章内容看到具有很强可读性的内容。作者开宗明义就以中国人从性压抑走向性犯滥出现所造成的社会现象破题,从当代人不再谈性色变论述,忧心中国人将因為滥欲而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深入浅出将中国人中国人性文化发展过程与对性的态度一一表述,分析歷史上性的绝对压抑与绝对泛滥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张力,无论是皇帝还是达官贵人,极度的性犯滥之后终将走向灭亡。

  而崇尚自由的西方领先中国开始了性解放运动,当前才正积极投身解决性解放所带来混乱的社会问题,如美国联邦政府通知各州,使用联邦专项补助金鼓励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在婚前保持禁欲生活,提倡正确的贞操观,回归家庭生活。此时中国的性学专家却在大声疾呼,性压抑影响人民生活健康,提倡「换偶」,主张一个人有两到三个性伴侣是正常的。

在过去,传统的性道德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屠刀,无形中杀害许多无辜的人。但今天中国许多性学专家在社会广泛提出西方性自由理论,已经让中国社会开始步上西方性解放后的社会代价,性病犯滥、道德观念薄弱、未婚怀孕、未成年堕胎的流行,已开始让社会走向了失控的道路。

作者敢於批评社会当前的荒谬现象,回到人人都关切的爱需求,真切关怀与忧心社会发展的鲜明观点在书中随处可见,完全摆脱传统学术著作的中规中矩,深入浅出的引领读者一窥究竟,关於性文化、性歷史与性未来的种种面向。


【目录】

【推荐序之一】 人是什么? 徐兆寿

【推荐序之二】 认识人类自己 陈应松

第一章 性引爆大揭密──中国人究竟如何走上性犯滥这条路?

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性道德底线?

中国性解放的伴侣呈扩散形式

中国性解放的前期社会文化

性解放游戏中的换妻派对

女用威而钢引发第三次性解放

性解放走向性泛滥

重新审视中国的性解放

佛洛伊德引爆了中国性解放

中国性解放的「献身」错误观

第二章 当代的性文化现象──中国人谈性不再色变

中国当代人的性权力和性自由

中国文人病态的道德主义狂热

中国当代的单身文化

单身文化向主流文化扩散

家庭文化成为主流社会的行为规范

当代的婚外性是否接受道德审判?

年轻人在网路上寻找危险的性自由

谈性色变的时代过去了

处女情节仍是中国男性的弱点

第三章 性文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从禁欲到卖淫嫖娼

什么是禁欲?

古代性文化里的养生学

古代人性生活中的男女益补

古代贵族男女之间的淫荡

来源於杂交时代的一夫多妻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张力

中国性文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古代人寝室的私密性能差

强调以礼节欲也是儒家的经典

古代皇帝的性启蒙教育

中国提倡禁欲从宋代开始

活色生香的古代男风

妓女文学是唐诗宋词的代名词

妓女只是供人发泄性欲的工具

妓女的兴盛标誌著都市的繁荣

统治者腐化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

卖淫嫖娼是性泛滥的典型表现

第四章 令人髮指的性禁忌与性偏好

与道学相违背的古代性道德

初夜权是古代最原始的婚检

纵欲女皇是武则天的代名词

丰乳肥臀是唐朝男人的性偏好

危言耸听的房中术

宫廷中充满荒唐、压迫、无耻

阉割男人是避免混乱的性交

与禁欲环相对应的贞操带

令人髮指的汉朝性文化

明清时代的淫书泛滥成灾

春宫图使明代的性艺术达到高峰

性小说是古代社会文明的一大遗产

第五章 歷史上的性解放

打破解放初期的性禁忌

苦难放荡的民国娼妓

民国时期的卖春博士张竞生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色」主

清末时期的性苦闷

清末民初的性解放

清末民初的女同性恋

千古奇观的开襠裤文化

明代文人以得性病为荣耀

明清时期的性禁錮

末代皇后婉容的灰色性爱

中国古代皇帝和后宫娘娘的性生活

不仅仅是武则天享受男色

中国古代歷史上的性解放

第六章 当代光怪陆离的主流性文化──强调性绝对自由后的代价

色情文学找不到方向

国外的主流性文化

残酷的苏联性惩罚

改革开放带来了性观念的解放

中国的性解放先从女人开始

当代女性文学的性爱色语

强姦也是性文化

当代小学课本中的性别歧视

性解放的结果是性冷感

性解放是中国性学专家的错误言论引导

五彩斑斕的中国大学生性乐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性歷程

性解放对民族的危害性

人类的性文化史也是一部控制的歷史

【推荐序】



【推荐序之一】

人是什么?

徐兆寿

这几年的中国,可谓热闹非常,也可谓混乱非常。钱袋子实了,但心窝子似乎空了。手机和网路使我们便利了,但心与心的距离更远了。一切都并非当初想象的那样,似乎有些相反。我倒并非想盲目地讚颂过去的旧时光,而是想说,世界之变和人心之变实为天命,我们躲不过,但在这种变数中,恐怕连我们对自己也产生了陌生感、恐惧感。我们常常对自己惊讶得无话可话。一切都变得不可把握,不可捉摸。而在这种变数中,有两种东西起著推波助浪的作用,那就是艺术和学术。自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的艺术就已开始探索人类非理性的部分,理性与上帝渐渐死去。中国是自二十世纪初开始了这场探索,但实际上是从九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地展开。二十年来,伴随这场革命的还有学术。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都以自身的特点展开了对人自身和社会的分析、解释。一场浩大无边的关於人与宇宙本质的假说漫患而来。结果,我们发现越来越不可救药。关於人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关於身体的艺术与学术远远地超过了身体本身,但是,正如傅柯在其著名《词与物》的最后说,这些所有的知识表面上都是人的知识,但事实上人不在了,人被终结了。

人成了模糊的存在,成了欲望的所指,成了肉体,甚至成了性、器官。人的界限不在了。人是动物吗?有很多人可能回答,是。人是肉体吗?很多人也会回答,是。人有灵魂吗?很多人在迟疑之后会摇头说,我没见过。以感官来简单地判断这个世界与人的机械唯物主义已经盛行於青年人中。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场拜物教正在全世界兴起。肉体和性成了新的宗教。自由被简单地理解为为所欲为,爱情是看不见的,所以也终究会被否定。

那么,人呢?人在哪里?

也许有人会说,人就在那里。在哪里?是指肉体?还是在肉体里?

我在课堂上曾经谈到生命时问过我的学生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命?我的学生们用了很多的知识来回答,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轻轻反拨他们。一个年轻人可能会因为任何什么原因在我们面前突然死了,我们都说他死了,但是,他明明躺在那里。他的身体还在。到底是什么死了?显然是生命,而不是肉体。生命离开了肉体,肉体没有了生命。那么,什么是生命呢?显然不是肉体。也显然不是科学家拼命在研究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因为死了的这个年轻人身上到处都是这种东西。如果碰到人吃人的年代,他就成了别人的美食。即使不是这样的年代,若是被虎狼碰著,他也成了最好的营养。这具肉体显然不是生命,他死了。我们说一个人活著,就说明他是有生命的存在,如果他死了,就说明他的生命已经不在了。这是基本的事实。因为说一个人死了的时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肉体死了,而是说他的生命离开了他。但是,这样一个常识却无人发现。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谜,谁也无法来证明的一个谜。

而这个谜就是生命的祕密,也是人的祕密。它是另一种存在。这是指纯粹的生命,任何动物或植物都有的一种生命的存在。而人类的生命密码中还加了另一种东西,那就是属於人类社会的文化。生命和文化任凭肉体而存在,它们浑然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在神学时代,生命指的是灵魂,灵魂是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但到人学时代,灵魂的说法已经不可靠,我们将它还原为生命本身,於是,生命和肉体以及文化便成为现代文明中的统一体,使人分不清哪是生命,哪是肉体,哪是文化。在这样一个场域中,由於人们在推翻上帝与所有神学的时候,也把灵魂杀死了。但人们并没有发现生命。人们以为这具活著的肉体便是生命本身。於是,对肉体的崇拜,对肉体的研究便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学说的中心。而在这些学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性学、人类学和生物学,因为它们都在研究人本身(但傅柯恰恰认为这些学说脱离了人本身)。它们得出一个结论,性是最早的崇拜,也是最终的自由。因为看不见人,所以这些学说也便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把手段当成了本质。所有的性崇拜其实是对生命的崇拜,这才是本质。性只是诞生生命的手段、过程、元素。生命不等於性。

与此相伴随的是另一个迷障。这便是两性关系中的爱情、婚姻等关系。因为对人的忽视,所以对看不见的爱情、友情、亲情也可以轻易地否定,性、利益、权利、私我便成了这些关系中真正的权威。这些关系在古典时代以另一种禁欲的方式存在著,而现在又以别样的纵欲的方式存在著。唯有那介於中间的人不在了。

一切性学的真正迷误便在於此。佛洛伊德发现了生命本身,但他认为那是性,泛性。事实上,那是生命在肉体中的存在。这样一个发现是伟大的,儘管它远离了生命本身。蔼里士从文学出身,以艺术家的方式把握到了生命、性与文明的统一存在,但他的衣钵无人继承。此后,一直到傅柯,想重新发现人本身,但似乎他也失败了。他与尼采一样,在失去了上帝的巨大背景后同样迷失於悲观的寻找中。逻辑学意义上的哲学终结了。逻辑意义上的人也同时被终结了。而除了他们之外,几乎所有的被称为性学家的学说都不过是肉体的知识而已,或者更为确切一些说,只不过是生命的肉体表现形式的知识而已。生命的另一重表现,即文化的表现丧失殆尽。而这就是人,与动植物不同的人的存在。

这就是我对所有性学以及当今流行的学说的一种基本的看法。之所以要讲这些,是因为一本书需要我这样说。

自二○○二年与著名性社会学家刘达临教授接触、学习并合作写作《非常对话》一书开始,我经歷了长达九年的性文化研究,在网上开设大学生性心理諮询热线、在大学里开设性文化课并在几大门户网站开始博客,进行性文化教育的同时,我曾热情疾呼,要对青年大学生的性问题进行重视,要在性问题上宽容,要对青少年乃至全民进行性文化和性科学的教育,等等。但自二○○八年开始,我突然觉得这一切对我该结束了。在那期间,我曾在网上与一些性学家争论换偶游戏、性施虐、多边恋、守贞教育、一夫一妻制等问题,结果我发现,我被排斥在性学家们之外了。性学家成了一群鼓吹性开放的喇叭。在性学家那里,性成了新的上帝。性成了爱情、婚姻、家庭及整个社会唯一的权力。人等於性。

人在性中死了,被终结了。

我认为,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得重新来思考两性问题。人得重新确立自身。

我不再幻想从性学家们那里能得到这样一场新的思想探索,而是重新将目光伸向新的艺术、新的哲学,甚至是古老的宗教、艺术和哲学。比如,儒家的人性观,儒家对性的宽容态度和中庸之道。在没有宗教的时代里,我们必须从人性之上重新建立两性关系。而在人类所有的文化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拥有这样的资质。当然,古代中国的文化建立在不平等和不自由的基础上,它并不简单地适合我们现代人。我指的是那种从人性之上建立的范式。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我开始寻找同盟。

我发现,中国的一些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们事实上对性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惮于传统不敢涉水,而中国的那样作家、诗人、画家、行为艺术家对此很感兴趣,只可惜他们都是过犹不及,大多还是拜性教。你发现置身于莫大的孤独之中。

南京的作家、学者雅兰与我通过博客认识,后来将她即将出版的著作《性殤》发给我看,我只是看了一下她的题目和一些章节便拍案击掌。大概她出身于文学的缘故,所以关於人的主题一直是她这本书的要旨。书的副标题《中国人从禁欲时代走向滥欲时代》是本书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关於我以上所述有关人的思考也在她的书中时常体现。如她对「性解放」和「换妻游戏」的批判,对婚外性和男性处女情结的批判。如她对中国古今性文化现象的解读和批判。在这些略带愤怒的文字中,我读到了一个女性在重新认识歷史时对人类荒谬行为的愤懣,读到了一个女性在当今纷乱社会中的恐慌、质疑与对抗。而在所有的文字中,只写著一个问题:人在哪里?

就像一个人死了后,你看见的只是表相,即肉体的停止运动,而生命的本质你看不见,现在,她看见了这个时代肉体的疯狂,也分明知道人是什么,但她并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她无法回答。因为本质是无法描述的。早在马克思之时,那种理性的确定无疑的可以用概念和范畴来限定的人已经死了,而一个感性的同样也在这种感性中想确立新的理性的人活了,但他在感性的变化之中。你能感觉得到他的存在。

基於此,也能感觉得到爱的存在,性只是爱的伴侣,并非性的主语,也并非人的宗教。得了这样一种精神(应该是从人类惯有的精神中得到的,也应该是从文学艺术那儿感悟到的,甚至只是一种本能的对人的本质的坚持),於是,在雅兰的这本书里,我们便得到一种有关性的新的不同於当下那些性学家们的解读。雅兰对传统的批判也许能让那些性学家们欢欣鼓舞,而他对性革命和性开放的批判又会使她如我一样,被那些性学家们所排斥。甚至被当下排斥。但这正是我所要讚扬的。

同时,我非常欣赏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在这本并非像是学院派要求的那种中规中矩的著作中,雅兰以轻鬆、随笔的方式将中国古今性文化信手拈来,评说一番,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鲜明的观点。这类似於那些感性的文学评论。我喜欢这样的文风。近些年来,学者们追求所谓的严格的学术规范,千篇一律地抄袭、呆板地论证,结尾还赘上一大堆从无人问津的注释。这种明清时的学究习气和西洋来的八股逻辑已经将学者囚禁在学术的监狱里。但学者们并不觉察,自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学术规范。让他们见鬼去吧!

我相信真正的读者是喜欢感性的文字、感性的思想以及感性的人的存在的。尤其在东方。

──徐兆寿 简介

一九六八年生,一九九二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现供职於该校旅游学院,副教授,任旅游学院副院长兼国际文化交流系主任。复旦大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首批荣誉作家。

一九八八年开始在各种杂誌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共计三百多万字。获「全国畅销书奖」、「敦煌文艺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多项奖,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篇。

二○○二年因出版「中国首部大学生性心理小说」《非常日记》(敦煌文艺出版社)走红文坛,该书也成为当年度最畅销的小说。两百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多侧面的报道和评论。二○○三年,徐兆寿又和中国著名性社会学家刘达临教授就性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解读,出版系列作品《非常对话》(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一部学术畅销书。二○○四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其新作《生於一九八○》,被誉为「当代贾宝玉之传」、「深刻揭示八十后一代精神历险的小说」等。二○○四年底,中国青年出版社再次推出徐兆寿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非常情爱》。该书在出版发行半月后即连续印刷两次。二○○六年,甘肃美术出版社出版其最新长篇小说《幻爱》,现已多次印刷。二○○八年,由著名民间出版家贺雄飞策划,中国言实出版社发行的性文化学术随笔《爱是需要学习的》出版,还在热卖。二○○八年,徐兆寿出版其文学研究著作《我的文学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二○○九年,出版《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二○一○年,作家出版社推出其性文化著作《爱与性的祕密——徐兆寿性文化随笔》,已连续印刷多次。除这些作品外,徐兆寿还出版长诗《那古老大海的浪花》(中国华侨出版社一九九八年)、诗集《麦穗之歌》(青海人民出版社二○○○年)、发表长篇小说《伟大的生活》、《生死相许》等。

【推荐序之二】

认识人类自己

陈应松

我的朋友雅兰完成了这样一本书,让人讶异。事实如此。她本来就是个性学专家。

人的存在有内属性和外属性;深层意上来说,内属性是自我的,外属性则跟社会息息相关;因此,人类社会於个人来讲,极大也极小。人类社会的歷史於个人,极长也极短。当人类开始不甘渺小、不甘愚昧,通过语言、文字、影像、无线电等诸多文明的干预,逐步浓缩了歷史的时光,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人类的一切发明、一切进步都在使自己逐渐脱离普通生物的族群。然而,总有难以摆脱的属性,仍然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课题,那就是性。

中国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年儒家文化浩浩荡荡;食色,性也、饱暖思淫欲、饮食男女等曾是圣人之言,所以沿用至今。对人类来讲,无论是在古代封建帝王的统治,还是当代宣扬自由的性解放,性都不仅仅是繁衍后代如此简单。远离了原始社会落后的窘迫,人类开始了权力与欲望的征途,性在沿途上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傅柯选择人类性行为中的权力分配来进行哲学研究与思考,正是因为看到了性行为研究在整个人类研究中的独特意义。与性有关的社会关系,是个人的社会关系网中密度极高的一个区域。劳曼和加格农曾经著书《性现象的性社组织》,也系统地创建了性现象的社会网路理论,他们论证了人类的性现象实际上发生于、存在於人与人的关系和互动之中,而许多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就结成了整个社会的性现象的网路。通过对人类性文化、性歷史进行考察与反思,剖析这块高密度区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反映的人的欲望所求,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种极佳的方式与途径。雅兰所做的,就是通过对人类性文化、性现象的深入剖析,来认识人类自己与人类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关於性本能与性发展的思考和研究,涉及到人类学、性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种学、哲学、人类歷史学、精神分析学、史前研究等,它的属性多样,辐射面广,因此归属范畴无法明确,迄今的研究结果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满意的效果。由於性同时具有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并且特徵都相当明显,研究起来应该有个庞大的体系,研究的科学性自然也是多面性的。剖析性研究,与人们面对性行为一样繁杂,在关於性的法律、性的规则、性的权力、性的自由等各方面,始终无法给以最终的定论,无论哪个问题都会让人沉思三刻,有时也会让人深陷迷雾。黑格尔曾说,人固然是通过性活动赋予两性及其关系以重要性,正如他赋予他的所有功能以意义和价值,但性活动不一定隐含在人的本性中。

处於凡俗世界的我们,常常能说出或者写出很多关於性的议论,文明的、原始的,自由的、道德的等等,矛盾难以统一。但有一点要认识到,作为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与千百万年前的先人相比,我们人类在追求幸福与自由的途中,是否真的获得了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金融危机、疾病传播、环境威胁、恐怖主义等许多生存困扰接踵而至,这是每个当代人必须直面的问题。当性自由与性解放之风裹挟著艾滋病等各种恶果疯狂泛滥,当更多迷失与灾难降临到人类时,你我、人类中的每一个人是否仍然可以熟视无睹?

即便性研究是个棘手的领域,迫於其极深刻的意义和极重要的性质,研究进步也刻不容缓。研究者需在研究中更要注重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如能撇开对人类性行为与性衝动的发生机制的探讨,而侧重对人类性行为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则更有说服力。同许多自然产生的事物一样,我们无法瞭解它的本质,弄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怎样使用它、约束它,让它对我们的生存产生实际的意义。

人类的性还应放在跨歷史和跨文化两个维度上去考察。在研究性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能过於狭窄,透过歷史、跨越地域的研究,会让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而不偏执。不拘泥于一时的性思想,也不依附於一处的性思维,研究结果方可彰显其社会和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发展的歷史中,性一面被人类绑缚在权力与欲望之上,一面又把人类绑缚在道德和风气上。性与人类的纠缠与生俱来,人无法摆脱性的牵扯,正如同性无法摆脱人的思想。性文化随著社会形态而演变,人类不断更改性的规则,为性建立道德或科学的枷锁。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也仍生活在造物主所设的樊笼之中。所谓的自由与幸福,是一个极大的宇宙空洞,不过是人类将种种妄想建立在精神的虚无之上。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大快乐中必含有大陷阱或大禁忌,这是造化永远不变的游戏规则和平衡法则。透过歷史不难发现,性泛滥的时期,人们的生活并不美好。换言之,性自由并不能带来生活的幸福。有疆界的自由,才是自由,才有幸福;因为人活著,还需要精神上的安全感来做寄託。因此,对於性的研究,还要建立在理性认识性禁忌、践行性道德的基础上。

萨特认为,人的真正本性,由於人的有限状态,同死亡密切相关。可以想像,有一种在时间上既是无限也是有限的生存;但死亡若是没有存在於人的生命中,人同世界以及同他自己的关系就会产生极大的混乱。性也应该具有科学、客观的地位,自人类繁衍开始,它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与人的身体和心理紧密相连,影响著每一个人。研究者要通过对歷史的研究和现实的分析,为性的发展找一条健康之路;通过对文化的理解和社会的描摹,为性文化塑造一个合乎人情、顺应天理的形态。

一面在极小的生活范围里经歷,一面在极大的世界范围里旁观;一面在极短的人生岁月中感悟,一面在极长的歷史河流中缅怀。人与人类,在参透中相遇。认识人类,寻找性的禪机,就与雅兰的《性殤》共同见识或成长。

我祝贺这部饶有趣味的书出版,并愿意在作者的引导与暗示下,和所有读者一起思考。

──陈应松 简介

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祖籍江西余干县瑞洪镇,一九五六年生於湖北公安县黄金口。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小说集《陈应松作品精选》、《星空下的火车》(同名两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陈应松小说》、《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同名三本)、《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四十餘部,《陈应松文集》六卷。小说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大奖、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二○○六-二○○七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奖、第六届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二○○四年人民文学奖、第二届梁斌文学奖、第一、二、三、四届湖北文学奖、屈原文学奖、二○○四年湖北省文化精品生产突出贡献奖等,曾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中篇小说《像白云一样生活》改编成电影《复活的三叶虫》。

【本书重点摘文】

第一章 性引爆大揭密──中国人究竟如何走上性犯滥这条路?

有关性的话题在当今中国人的意识里已不再敏感,随著社会更加开放,性话题就像一道五彩斑斕的风景线出现在公众视野。今天的中国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人们讨论的焦点也放在东西方文明的优劣争论上。究竟要不要恢复传统文明,改变混乱的性现状?

古代中国有几千年的儒家礼教文化歷史,我们现在仍以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上,一步一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逐渐有了中国的现代文明。儒家文化提倡以礼节欲,但宋代开始的程朱理学将礼教具体化且深入化,并提出灭人欲的观点,封建统治者大肆宣扬,明清进一步发展之后,这实际上佔了不到中国一半时间的吃人礼教文化,便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封建传统文化。西方思想侵入后,人们便一脚将其踢开,性文化开始走向全盘西化。西方人未能占领到我们的土地,却侵占了我们的思想。在「西方先进」的观念下,西方的性革命便在中国土地上和新一代人的思想里生根发芽了。

有人乘势提出,要将「你需要,且她愿意」作为新的性道德底线。其理论基础就是:需要是人的本性,要遵从人的本性,才能使人真正挣脱道德的枷锁,成为真正的自我。要求一个人绝对忠诚於另一个人,不但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且这样的理想状态与人性的本质是相悖的。人对於性的需要,就像需要在不断翻新的书页里瀏览,需要通过新鲜感来解决枯燥的衣食住行与油盐酱醋。性是人天生的本能,没有了性刺激就如同没有了新鲜的食品,难以有好的胃口。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视觉新鲜感、审美新鲜感,才能保持充沛活力。当下多数人多半处於疲倦的生活状态,如果能有单纯的性刺激,能使人永保新鲜,乐於生活,是解决生活乏味问题的一道大餐。即使在婚姻里,性也需要新鲜的内容,才能保持不腻。

性忠贞是爱忠贞的一种具体体现,就目前一些性泛滥行为的结局来看,性行为对感情的影响甚深。经由参与「换妻派对」,男人女人找到更好的性伴侣,就逐渐对自己的妻子丈夫冷淡,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情的冷淡,婚姻家庭破裂,酿成悲剧。「换妻」虽也是交往双方均认可的,那么以此为底线,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呢?摆在眼前的事实,要求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当今的中国人究竟需要什麼样的性道德底线?

当前的中国已是个不能再用「处女」来评价女性道德的年代了,但与之矛盾的是,目前仍有无数男性有著强烈的处女情结,他们一方面渴望婚前性行为,来满足他们身体的欲望,一方面又叫嚣著:「娶妻还是要娶处女」。他们喜欢与青春漂亮的女孩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成人礼,又渴望娶得漂亮的处女老婆。以此观之,这个话题的确引人深思,当代的女人,你的性真的得到解放了吗?

城市有著名的「爱情一条街」(指的是谈情说爱的男女专门聚集在一条幽静宜人的小街道,时间久了,去得人多了,该处便享有盛名),大学有闻名城市的「情人坡」、「情人滩」,娱乐圈有司空见惯的「潜规则」(檯面下的人生游戏规则),金钱与权势支配下的「二奶潮」,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高调亮相」,「洗头房只洗小头不洗大头」,震惊两岸三地的港星陈冠希「裸照事件」,网路疯狂传播的「色情艺术」,强调自由与个性的「身体作家」……。

性,已然成为速食,可以任意消费,不消费反而显得跟不上时代。二奶的质量与数量变成一个男人成功的标準,女人靠色情服务得以爬上高位,这不是檯面下的,而是已然浮上檯面的。九十五%的贪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人。女人也倚靠破坏「成功男士」的婚姻来争取自己的「幸福」,并不觉得羞耻,反以自己年轻漂亮而觉得骄傲。湖北公安县地税局三十二岁女干部与该县审计局四十五岁的副局长被发现双双裸死在一辆轿车内。类似这样的新闻,看棺们似乎都已经麻木了。在这个性泛滥的年代,很多人已然忘却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迷惘与混乱,挣扎与争夺,终究会带来何种痛苦?

当今中国的性解放已如食之无味的鸡肋,在性忠贞与性廉耻的轨道上则是偏离得愈来愈远。任何事物都带有两面性,任何变革都是双刃剑,利人也伤人。正义与道德是人类祖先歷经千年万年传承下来,留给后人的,任何事物纵然不能尽善尽美,但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岂能丢掉美好的期盼,去寻找泛滥的自由?

西方性革命轰轰烈烈喧闹了二十多年,其结局依然是不适应社会的,终究走上了淘汰之路。性自由与性禁錮是性状态的两个极端,仅仅二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便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禁錮或许是太过压抑,所以新思潮很快就获得人们的认可,很少有人去思考对与错及好与坏。这一发展,便如同收不住的洪水,难道只好任其泛滥吗?没错,性比情感的产生要早,那么是否就能以此判定性才是本能,性与情感衝突的时候,选择性而远离情感呢?至少要承认的是,现在的我们有与身俱来的情感感知,思想的放开真的能摆脱它的控制吗?如今,多少人在享受性解放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那的确是一种放纵,是一种人性滥欲的行为。

中国近代性解放以来,非婚同居、换妻派对、少女怀孕等现象接连出现,已然由个别现象演变成社会现象。在每个时代,偷食禁果的人都存在,然而当性行为不是禁果,穿上了自由的华服穿行在男女之间,是否性自由就意味著无需控制?

社会制度的宽鬆,人们思想的宽容,究竟是好还是坏呢?简单问一句,您的配偶有婚外性行为,您是开心还是痛苦呢?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一种好的行为,应当带来的不是开心和幸福感吗?

从社会制度和人类感情需求的角度来看,婚姻制度歷经了波折,不公平的制度曾长期存在过。一夫一妻制是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制度,它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一对一是公平的,有人会问,那么多对多算不算公平呢?现在不少妻子发现丈夫出轨,丈夫会对妻子劝说不要离婚,她也可以去找个情人。在制度的控制下,离婚、结婚都是麻烦事,只不过这些人忘了,婚姻的最初期望是什么,是要找一个人,无论贫穷生病都要共度一生。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是一句广泛流传的俗语。男人有钱就可以找婚姻以外的性伴侣,女人则透过被包养来实现致富捷径,被几个富男人围绕反而是一种荣幸。

随著解放概念的扩散,呼吁解放的范围越来越广,虽然不会到解放一夫多妻的制度,但道德在很多人的漠视下,在自由需求的带动中已经彻底沦陷了。

人性的自我无限扩张,自私的情欲泛滥成灾,当洪水猛兽侵吞一切时,人类的道德归宿不知会漂落何方?

性解放并非中国歷史的偶然,在自由与平等的观念衝击下,性,这项人性本能的行為,迟早会浮上被广泛讨论的状态。十年禁錮没能彻底改变人们的性观念,反而促使了这场更为浩大的「解放」运动。

在思想、法制和科学的同时推动下,社会性观念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的包容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目前以理论来说明,还是会遭到大量性的反驳。性解放对传统文明中家庭文化产生了不可小覰的衝击力,伦理与道德上的改变,也就意味著维繫家庭和睦存在的道德伦理因素渐渐薄弱了。

缺乏道德和责任,家庭会遭受到的创伤是难以预估的。如果社会不再以家庭为单位,其混乱更是难以预知。换句话说,也许社会可以接受所有的性,可是家庭不可以。夫妻之情的排他性,即使是在可以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都是明显而深刻的存在。

中国的性观念经歷了几个阶段:宋代以前,儒家认为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之一,为人之本能;道家则将性视为阴阳交会的修炼手段;佛家则坚信「万恶淫为首」,禁欲才能超度灵魂。宋代开始,性的禁欲主义达到了歷史的顶峰。儒、道、佛三大家的性思想逐渐成为一家。性道德开始成为严厉的控制手段,贞节牌坊在各地纷纷树立起来。社会秩序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五四运动颠覆了许多传统,性道德观念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改变,西方的爱情观影响了此时的中国,性即将回归本位。革命的口号又给性观念的改变赋予了政治色彩。然而,性观念改变的持续时间并不太长,十年文革又将这一代刚接收了新平等观念的男男女女拉到了无性生活的年代。文革结束后,人们从极度压抑的状态挣扎了出来,性解放在瞬间席卷了整个中国。从性观念解放到生殖解放,再到性行为解放,短短十多年间,中国从一个极端迅速到达了另一个极端,期间的变化速度是始料未及的。

欧美性解放轰轰烈烈地闹了二十多年,在性泛滥的毒害下,离婚率节节攀升,爱滋病四处蔓延,回归平静的人们终於发现,过度的自由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好处,家依然是最好的归宿,爱仍然是最重要的辞汇。而性,虽然是无数生命的开端,但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仅仅只占了生命的一点点。「性革命」对那个时代的青少年造成了悲剧,整个社会都曾尝到理想败坏的苦果。九○年代后,美国的「性自由」开始回归了。《新闻周刊》曾发表一项民意调查,认为婚外性行为是羞耻的达到了六十二%。而现今,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了。在回答「你想从伴侣关系中得到什么」的问题时,回答「爱」的占了五十三%,而回答「性」的仅有一%。

第二章 当代的性文化现象──中国人谈性不再色变

权利与自由被扩大化到最极致的今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待性自由与性权利的追求,爱情已经不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新一代女性并不认为不贞的行为是一个禁忌,她们的贞洁观越来越淡薄。在调查中十分之一的女性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她们不只与一个人发生过性关系,而这个比例相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

性文化的意识和价值观在公眾领域上讨论与发展得如火如荼,「性小康」、「性商」这样的词语被社会性学专家提出,并罗列一堆理由和事实来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并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学术体系。穿破了无数的争议壁垒之后,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并逐渐引导新一代人向性自由看齐。中国性学会秘书长、性学专家胡佩诚等学者提出的概念——「性商」,就相当於将「性商」这个概念置於和「智商」(IQ)、「情商」(EQ情绪管理)等量齐观的地位,引来了颇多争议。主要就是有人认为,「性小康」相对於「性贫困」,或「性商」相对於「智商」、「情商」,本身并未得到学术认可,因而其涵义模糊,歧义丛生。

不可否认,性解放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恶果:爱滋病、堕胎率与离婚率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青少年,透过网路获得性知识,隐藏在网路文化下的淫秽文化,在各个网站频频出现。在中国有三○%的一夜情都是藉由网路通讯而產生的。性原来是人们最隐私的事之一,而如今却有无数人在网路上书写自己的性生活与性感受,木子美是其中最狂妄的代表,以自己的身份和口吻来写自己的性事,标榜为自由与个性,其大胆程度至今无人能比。

这种新兴的性自由,使网路变成了色情天堂,更多年轻人从网路上寻找危险的性自由。色情小说、激情照片、裸照、影片、真人视讯秀、激情视讯聊天、卖淫援交等,各类花样在网路上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男男女女在网路上游走著,在这里能得到关於性的一切想像。「出卖初夜」、「只要高潮不要钱」等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原本就已经热门的妓女行业,在网路上也同样受欢迎。「裸聊(色情视讯聊天)一族」更有打算扫射全民之势,到处搜索QQ帐号,开发潜力人群(QQ為中国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体)。

第三章 性文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从禁欲到卖淫嫖娼

中国古代帝王信道教和佛教的居多,但道教后来在发展上关於是否禁欲,则有各家理论,像嘉靖皇帝的道师原本要向皇帝推行禁欲,结果因為怕有违天子之意,竟以童贞女不是禁欲对象为由,使无数女子深受其害。

封建时代,贵族的男人有权有势,以皇帝为榜样,可以寻花问柳,遍寻美女;而女人的丈夫则因為拥有很多女人,常常冷落原本也出生富贵的女子,她们同样有权有势,自然也可遍寻美男,以慰寂寞。

宋明以来,孔孟学说被严重歪曲,儒学成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提倡禁欲思想的工具,还非要说是為立孔孟圣人之言,结果害得孔老夫子被人辱駡千年。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已经先於孟子说明好色是人的天性,好德却少有人做到。圣人言情言礼,却不提理欲。《诗经》以〈关雎〉为首,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便「辗转反侧」,这是天理,也是人欲,且圣人绝不会坚持压制人欲。好色是人的天性,包括男人与女人,程颐、朱熹等人的言论,严重压抑了女人的天性,展开了女性悲剧歷史的一页。

事物存在均有两极,性亦如此。当两极作用不明显时,性张力便弱,如唐代及唐代以前;当两极作用相互吸引和拉扯时,性张力变强,如宋明时期的礼教与娼妓同步兴盛。为何每个时代总会有礼教和娼妓同步兴盛的现象?宋代以后,礼教尤为兴盛,直到民国初期。明朝则被称为中国封建时代淫风最为炽烈的朝代。而唐玄宗娶杨贵妃之前,杨贵妃是他的儿媳,为了名正言顺得到她,便先安排她出家为道姑,在皇宫修行,成为道姑。於是杨玉环便如沐浴后,焕然一新,不再是他的儿媳,而是有清静修为的道姑。皇帝选一个这样的女人在身边自是显得理所当然。娼妓也就是如此,原本是大家闺秀,一旦沦为娼妓,便脱离常规礼教不受约束,无夫无家,可以无视礼教存在。於是,透过这个漏洞,男人才得以与更多女人行鱼水之欢。

中国歷来朝代政权交替,却从未改变过封建统治剥削压迫的本质,只是一般建国的首任皇帝多是深受爱戴,受众人推崇而登上帝位的。但每每发展下来,宫廷对政权的争夺,往往引发血战与政变,都会有腐化、阴毒之辈坐上统治者的地位,仅歷经两代就被推翻的朝代如秦朝、隋朝等,天下还未定,战乱又起。

娼妓行业的歷史悠久,根据娼妓起始的渊源来看,最早应该是在贵族和宫廷之间流行起来的,民间娼妓行业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卖淫嫖娼实际就是贵族淫荡行為向民间扩散的结果。在私有制产生初期,性占有便已经产生了。最初是要占有生殖,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性占有则开始为了享乐。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宫廷性泛滥,到了汉朝,宫廷性泛滥发展到了极致。唐宋时期的民间性泛滥也达到了新高。

第四章 令人髮指的性禁忌与性偏好

贞节观念从秦朝开始就有了,魏晋南北朝、唐代、汉代一直推行,贞节烈女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列女传》在魏晋时期就有了。这段岁月似乎更讲人性。汉武帝时期的平阳公主嫁了曹寿,寡居后,自己还能挑选夫婿,陪伴她度过后半生。蔡文姬嫁了卫仲道后,又嫁给南匈奴左贤王,然后还嫁了董祀。唐代公主再改嫁的更是一般现象。贞节观对於当时的女人来说,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恶劣。最初那些朝代只是提倡,并不强求,到宋代程颐程顥时代,贞节观才逐渐开始变成一种规定,人人皆须遵守,否则会接受残酷的处罚。

程朱理学的传播,让整个社会对於性都抱持著严肃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与孔子的谨慎态度又是相距甚远。虚伪的「天理」与孔子的谨慎,不仅来自於两种思想,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孔子的谨慎,是担心过於沉迷其中,会耽误人生其他事情;是要人克己复礼,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克己与灭己当然是两回事,是要建立在对人欲合理存在的承认上。而程朱理学对於男女问题的解释,显然忽略了人本身的感情需要与依赖需要,过分的强调「欲」,把一切想要的与需要的都称之为「欲」,其实「欲」做贞女烈女,不惜生命的代价,又何尝不是「欲」呢?这个理论自身就是矛盾的,与圣人始祖的主张更是相违背的。但就是这样不可理喻的理解,成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中国古代从思想上对女子在性方面就极为禁錮。而古代时期,世界各国都对贞操或多或少的提倡著。朝鲜的少女的下半身要被安上一个贞操锁,由金属圈带锁组成,钥匙在出嫁前由母亲保管,结婚后就交给女儿的夫婿。阿富汗地区,如果新婚初夜女子不落红,新郎可以休了新娘,甚至处死。非洲许多部落流行割礼,手术后使下体癒合在一起,封闭起来,只留下可以小便的洞口。古代在男权统治下,女子的贞操重要程度超过了生命。对男人来说,女人是附属品,是他们的私人物品,男人有权力要求自己的女人只忠於自己,不能有自己的要求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性起源於对生殖的崇拜,后来《黄帝内经》的出现,开启了人们对性技巧的追崇。道教宣扬的「采阴补阳」之术在封建男权社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让古人相当篤信。生殖理论和生殖科学的建树一直少有进展,一直以为是生命的神祕之事,既崇拜又敬畏,不少荒谬的观念影响了这个社会的性形态,比如黄帝驭千女而仙去的流言,就是后来无数荒淫无耻皇帝的榜样。即使在政治最昌明,民风最开化的年代也是如此。

中国文学的性欲描写自一开始就是病态之路,正是那些荒谬的性理论,使中国没有真正性欲描写的文学。性欲描写目的本是要表现病态的性心理,并且是一种社会的病态心理,是值得研究的。

禁欲主义的出现反而给性小说的产生和兴盛带来了契机。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里也行得通。明、清两代,封建统治阶级竭力推行封建礼教,资本主义也在此时在中国逐渐萌芽。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个时期,思想是必然要从蒙昧过渡到文明的。封建礼教是相当摧残人性的,必然要受到一些具有进步思想者的反对与批判。

第五章 歷史上的性解放

孔子应是最早提出女色概念的圣人。

对於色,孔子最明确的态度表示在:「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人总结三戒,一般都概括为:戒色、戒斗、戒得,往往忽略前面的时间。年少轻狂正值意志不坚定、正该培养坚定意志的时候,倘若耽溺美色,则会耽误了学习和思考,当然不可行,是故年少戒色是为了学习,为了将来的仕途。那么人到壮年,理应成家立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年少修身、壮年齐家,则是情理之中,与色无关,所以不必戒之。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青少年尚未完全发育,过早的性生活势必会造成困扰,看来孔子对性的理解,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唐诗宋词元曲里,我们常常能读到另类的景致,那就是文人风流的描写。那时的文人因为能出入风月场所,引发成一种社会和身份的时尚。明代中后期,这样的风气相当盛行,也将整个文人风流史推上了巔峰。戏曲家何元朗能够当众脱下妓女王赛玉的绣花鞋,作饮酒托杯,一时间还被传为佳话。文人王贞世还作长诗来记录当时的盛况。风流代替淫乱,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风采。

封建帝王与后妃间很少能产生真正的爱情,那种源於内心深处,会想到与她相儒以沫、白头到老的感情很少。唐代有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朝有顺治为董鄂妃之死背叛母亲意志,弃江山伴青灯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王朝為数较少,但淫乱之事却是被记载得较多。也或许,封建男权不允许有男人为女人痴情的故事流传,所以即使是唐玄宗或顺治皇帝,这些故事都有些雾里看花,文人杜撰的成分比较多。而那些要遍全天下美人的事倒是记载得多,因为在这个以帝王為尊的地方,多的也就是欲望、怨恨和淫乱。

明朝是妓风盛行的朝代,整个社会对女子自然会宽容些。而清朝对女子的要求则把贞操观推到了「神化」的地位。统治者不断表彰贞女与节妇,不但为那些贞女节妇设置了守节条款,还定时定期颁发贞节牌坊给她们,贞节牌坊就是后来被认为束缚了无数女人生命和幸福的封建恶霸。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可以拥有无数个女人。对那些成天想著女人、想著性的皇帝来说,纵使是夜夜笙歌,也有厌倦的一天。於是,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便有了三次荒淫无耻的性解放。第一次性解放的创意来自於东汉汉灵帝。汉灵帝非常好色,精力也相当旺盛,只要汉灵帝在后宫里行走,随时看中一个美艳的女子,便拉到床上交欢。可能后宫美艳的女人太多了,他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够将后宫的美女占尽,於是便规定后宫的女人都得穿上开襠裤。晋武帝的荒淫与汉灵帝是有得比的。被美色销了魂的晋武帝发明了驾车巡幸法,羊车停在那,就召唤哪个嬪妃。隋煬帝发明一种叫作「任意车」的玩意儿,专门用来临幸童女。这种小车上暗藏著能束缚人手脚的机关,一旦上车,童女便会被束缚得不能动弹,可以让隋煬帝任意处置。

民国初年性解放的导火线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导火原因颇有些相似。一九二七年,广东省政府提议禁止女子束胸,法律颁佈的最初动机不过是为了所谓「强国保种」,使妇女成为优生优育高效「母亲」。这个看起来与性毫不相干的问题,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国「性解放」,当时报纸称之为「天乳运动」,像是大晴天里的响雷,震撼了民众的心。

从解放到文革十年,中国的大部分时间处於性禁錮时期,相对不那么禁錮的时候也被称为性保守时期。那时候没有性教育,人们不能有性意识,有性意识通常被认为是淫乱份子或者资本主义思想的象徵。性惩罚也是各式各样的,多少人的大好前途因性问题而葬送了。文革结束后,人们纷纷开始反思,痛定思痛,性意识在八○年代开始有了复甦的苗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新婚姻法与计划生育的提倡,性成了大众问题。

科学的性知识传播在新观念的引导下也开始渐渐甦醒,关於性知识的各种书籍都是当时的畅销书。除了书籍解禁上市外,西方流行文化的到来,如电影、选美、时装秀、变性手术等,也对中国人性观念造成一波波的衝击。中国文化逐渐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性观念开始迈开大步的向前跨出。

第六章 当代光怪陆离的主流性文化──强调性绝对自由后的代价

中国真正开始出现性观念的改变应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文革时期,性犹如一个突然出生又被抛弃的小孩,而文革之后,又被大众重新拾起,显得尤为珍爱,呈现众星捧月之势。

九○年代开始,婚前性行为、试婚、婚外情、非婚生子等现象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从五四时期到当代社会,才不到百年光景,千年的禁錮文化便轰然解体了,剩下的只是些「顽固细菌」,但随时都像似会被风吹散的模样。

近年来以「身体写作」为代表的文学「风景」被赫然的掛在「女性文学」的门楣。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引发了各方争议,製造了无数热门话题。卫慧的《上海宝贝》用赤裸的文字向人们展示当代都市年轻女性的性观念。最为轰动的是木子美,一部《遗情书》,藉由露骨的性描写,作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这一代的中国女性,从羞於启齿、轻描淡写、欲说还休到公开讨论,这个过程彷彿是经歷了好几个世纪般。

这是一个纯消费的时代,就连性也可以拿来消费。然而,性的消费是会造成毒害的,这个毒害会使人上癮,然后使人为之崩溃。儘管有著如此可怕的恶果,但那些霓虹灯下纵欲男女个个都是趋之若鶩,如飞蛾扑火,场面甚是热烈而壮观。情欲自然而然地窜入了中国的大街小巷,而那些带著标誌性的「色语」则持续被无数人引用和学习。

性是一种权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与近乎所有动物的本能,剥夺者迟早会遭到反叛。三从四德虽然离时代很遥远了,但反对三从四德的不平等教条,并不代表当代的人们非要高呼性泛滥与性自由。我们要的明明是「性」解放,何时被误读成了解放「性」?

性解放是十年禁錮之后的光复思潮,主要受西方性革命的影响。

崇尚自由的西方国家领先中国开始了性解放运动,不得不说那是个混乱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的噩梦。现在已有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在提倡正确的贞操观念,回归家庭生活。而中国则还有很多人,等不及淌这趟浑水,浑然不觉噩梦降临。

日益猖獗的性传播疾病和数量庞大的单亲子女,让美国政府极為头痛,为了确保国民健康与提高国民素质,美国政府斥鉅资五千万美元推动「禁欲教育专案」,推行婚前禁欲计划。如果你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美国单身贵族,你就会遇到这个「棘手问题」:政府要求年轻人到三十岁之后再开始性生活。近日来,美国联邦政府通知各州,可以使用联邦专项补助金来鼓励那些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在婚前保持禁欲生活。

而中国的性学专家这个时候则在广泛传播著,性压抑已经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健康,积极提倡西方的人权与自由权,要求性解放。其实,西方的性解放对他们而言已是老掉牙的事情了。过去那些不堪,很多西方人都不愿提起了。他们的政府和社会学家还有教育学者,现在皆积极投身於如何解决单亲、解决青少年性认识等问题,正不断向社会灌输贞操观的好处。这时候中国某些专家的话相对来看就显得可笑了,提倡「换偶」,还提倡一个人有两到三个性伴侣是正常的。性不忠贞距离情感不忠贞有多远?看看那些庞大的离婚数字就知道了。难道伴侣不忠是提出离婚该方对於性的理解不够,才导致的吗?这都是极其荒唐的笑话。因为性资讯的自由传播,那些十三、四岁就偷食禁果而怀孕的少女,难道还不让人心疼吗?

中国的性学专家只看到性解放在西方曾经热烈的过程,却没有注意到其悲哀的后果。如果性解放是一件好玩的事,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些活色生香的妓女却如此命苦呢?她们不必像寻常女性那样守贞,可是她们却称那是风尘之地,不宜久留。家庭才是人赖以生存,得以获得温暖的地方。人是需要相互扶助与相互照顾的,而家庭是最易区分也最易结合的。不是个人需不需要家庭的问题,而是全人类都需要家庭,社会需要家庭。

性自由思想的传播对家庭文化已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孩子而言,单亲家庭最初都意味著苦难,而苦难往往促使人走向极端,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比例相当高。性自由的传播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冷漠。婚外性的合理化,使很多人为寻求性刺激,不顾家庭和睦,最后抛妻弃子,导致家庭破碎。性自由的传播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从性途径传播的爱滋病比例逐年增加,各类性病层出不穷。西方国家已经歷过的混乱,為什麼还要呼吁我们再去经歷一次?够了,这一切真的够了。

专家是否应该别再去讨论关於性要不要自由、要不要解放、要不要权利,要不要尊重这些事情了。关心该关心的事,说得明白点,自由给人家了,要不要关你什么事。

性解放已经演变成「乱性」了,不可否认,性解放具有最初的积极意义,但一旦成为放纵,就会酿造社会悲剧。那些被自由灌醉的人们,只看到了闪闪发光的权利,忘记自己在社会立足要承担的责任。原本立意於人权自由、人性自由的性解放,却成了部分人咨意妄为的口号,把生殖器官解放了,却忘了给大脑细胞一个生长的空间,结果导致纵欲成灾,死於非命的人,也算是自食其果。

谈性色变的年代远离人们很久了,在热情追逐性之后,冷静的过渡期是该来临了。如何看待性控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性的发展史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