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汪太太:《治病要治本》:足阳明胃经——常敲胃经助长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8:35:58
作者:赵宇宁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音遏,鼻梁的下陷部)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人中指内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
',1)">
起于鼻翼旁,上至鼻根中,在内眼角处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沿鼻外侧下行,入上齿中,回出来挟着口的两旁,环绕嘴唇,向下交会于任脉的承浆穴;然后退回来沿着下颌的后下方,浅出于本经的大迎穴,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至耳前,经过足少阳胆经的上关穴,沿鬓发边际,上抵头角(头维穴),行至额前(神庭穴)。
它有一条支脉,由大迎穴的前方,向下至人迎穴,再沿喉咙进入缺盆,向下通过膈肌,归属于胃,联络脾脏。其直行的经脉,由缺盆向下,沿乳房内侧下行,向下沿着脐的两侧,最后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
另一条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处,再沿腹部的内侧下行,到达腹股沟动脉部部位,与前面的直行的经脉相会合,再由此下行,沿大腿外侧的前缘到达髀关穴处,而后至伏兔穴,再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直至足背部,进入足的中趾内侧。另有一条支脉,由膝下三寸处分出后下行到足的中趾外侧;还有一条支脉,起于背的冲阳穴,再进入足大趾,然后直出于大趾末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如果胃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全身发冷战栗,就好像被凉水淋洒一样以及频频呻吟,呵欠连天、额部肤色黯黑,且病发时见到火光就会烦躁不安,听到木器发出的声音就非常恐惧,心跳加剧。发作严重时,就会出现病人喜欢登高而歌,裸身乱跑,并伴有腹胀肠鸣的症状。
胃经一侧有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为历兑。
足三里——人体的保健穴
在胃经的众穴位中,足三里的最为重要。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膝下约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五行学认为,胃属土,胃经上的足三里是土经中的土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生活中我们虽然把很多看似有营养的东西都吃到肚子里去了,但由于有的人胃肠功能不好,使得吸收能力很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这时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多大作用。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常按足三里,坚持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不到10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消化好了,饭量也增加了,饭后不会再有不舒服的感觉了,而且不会经常拉肚子了。
如果你有感冒征兆,可用艾条点燃后对准足三里灸,注意保持距离皮肤2厘米左右,以局部感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天1次,连续2~3天,能够帮你防治感冒。
对于患有胃痛或肠炎腹部绞痛时,用拇指按揉足三里,双侧交替进行,由轻到重,每侧3~5分钟,缓解疼痛的效果非常显著。
常按足三里不仅有防病治病功效,平时坚持按摩还有通脏腑、补中气之力。每日用中指用力叩打足三里穴60次,长期坚持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尽管针灸的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们并不主张非专业医疗人员用它,因为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必须要有专门的医生才可以操作;按摩效果虽慢但副作用也较小,且长期坚持对身体也是大有好处的。
寻医记
问:人上了年纪,皮肤也变松了,有没有好的办法使皮肤紧致起来?
答:经常按摩人迎穴有此功效。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经常用指轻压人迎穴,有利于加速面部血液循环也可使脸部皮肤紧缩。

问:为了减肥,我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餐,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越来越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答: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虽然不吃早餐,可是到了午餐时饥肠辘辘,饥不择食,不知不觉中过度进食,引起能量摄入过多,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蓄积引起肥胖。
前面我们提过,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这是因为,上午是阳气充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在早晨7~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而到了9点以后是脾经当令的时段,脾主运化,它会把食物变成精血,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所以吃再多的早餐也不会引起身体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