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刮过张公案抄袭:易经与金庸武侠中的武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07:32

易经与金庸武侠中的武功

       易经,纪晓岚主编的《四库提要》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兵法、韵学、算术,以遂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之为说。”,当代著名的易学专家南怀瑾先生说:“《易经》是与人人有关的书”。 金庸,他的武侠小说中处处流露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和他高雅的艺术情趣。现代人读金庸的小说,能读到水墨写意的中国山水,读到古风古韵的江南小城,读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中国艺术的绝妙韵味,读到中国历史上兴亡离合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胸襟,金庸的武侠小说,知识面广博,不徒以情节诡奇多变取胜,时时在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之间,插入风雅闲适之笔,谈医品酒,说书论棋,佛经道藏,音乐戏曲,随意挥洒,异彩纷呈,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易经与金庸武侠,两者都是包罗万象,大千万物皆纳其中,特别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惊人的契合度!       至圣“孔子晚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曾要求政治家:“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可见通《易》是读书人必然要具备的条件!甚至是封官加爵的必要敲门砖。《易》,可谓至雅。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金庸小说,可谓至俗!       所以,当两者结合,也就是大雅与大俗的联系,必然可以擦出璀璨火花的。       可惜两者皆博大精深,所以这里仅仅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易经于金庸武侠中的武功作为论述的重点,虽是一鳞半爪,但“窥一斑可见全貌”,或可由此而见易经与武侠的水乳交融!       《易经》载“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而有此推出“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的主要说法,而金庸武侠中的许多武功或多或少都与之联系!        太极拳(剑)       《河图·括地象》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意为天地未分前的太极是混沌一气,气分清浊,升降为天地。        张三丰在教导张无忌太极拳时有说过:“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倚天屠龙记)其中可见金庸先生的已深得太极之三味!太极混沌不分而为宇宙,而太极拳讲究的就是圆满而不分,以一个有一个的圆圈来演绎太极的连贯,连绵不绝而又不墨守陈规。手随心意,挥洒方圆!!        两仪剑法        两仪,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推论出相对者视为两仪,虽说相对却又可相互转换,所以此正和武功之神髓!所以动静、阴阳、刚柔等皆合武功之形神。       两仪剑法,武当派两位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处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因不能阴阳混而为一,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见金庸《笑傲江湖》)        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华山和点苍两派的高手也曾用两仪剑法和反两仪刀法合攻张无忌,逼得张无忌手忙脚乱。其中的介绍尤为精彩!       华山、昆仑两派的正反两仪刀剑之术,是从中国固有的河图洛书,以及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中推演而得,其奥妙精微之处,若能深研到极致,比之西域的乾坤大挪移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易理深邃。    两仪化四象,四象化八卦,正变八八六十四招,正奇相合,六十四再以六十四倍之,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天下武功变化之繁,可说无出其右了。       正反两仪,招数虽多,终究不脱于太极化为阴阳两仪的道理。阳分太阳、少阴,阴分少阳、太阴,是为四象。太阳为乾兑,少阴为离震,少阳为巽坎,太阴为艮坤。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倚天屠龙记)        在这里金庸简直就是在炫耀其对周易八卦的理解了,由此也可看出金庸已深谙易经。        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应该是金庸先生着笔最多的武功了,并且招招蕴含着易经的义理。认真地看,原来才知道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居然全部出自易经。        十八掌分别是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鸿渐于陆、潜龙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来、震惊百里、双龙取水、鱼跃于渊、或跃在渊、时乘六龙、密云不雨、损则有孚、龙战于野、履霜冰至、羝羊触藩、神龙摆尾。名字的由来如下:       亢龙有悔  易经:乾卦:象曰:上九: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  易经:乾卦:象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  易经:乾卦:象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鸿渐于陆 易经:渐卦:象曰: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潜龙勿用 易经:乾卦:象曰:初九:潜龙勿用。文章来源:       …………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降龙十八掌是纯阳至刚的武功,但刚到极处,又自然而然生出柔来,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于运功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可是同一招在不同的小说里却又不同的描述,在此就用 “亢龙有悔”为例。      “亢龙有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象》:“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洪七公教郭靖“亢龙有悔”的时候说“此掌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发掌时并不将力道用足,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射雕英雄传〉)。这里主要说的是“亢”,毕竟当时的郭靖热血方刚,刚好还处于人生最鼎盛的阶段,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力,所以能盈而久!!        乔峰错手用“亢龙有悔”把假扮段正淳的阿珠的时候,他只恨不得令自己在世界上完全消失,换来阿朱能多活片刻!他脑海中全是当年师父的话。“亢龙有悔,在易经中就是说,一个人太要强,太出众,天地必妒忌之,则为亢龙,上不能翱翔云霄,下不能潜伏水底。必为‘有悔’。你个性太强,必成绝代之英雄,但怕有‘有悔’的一天。”(〈天龙八部〉)        唉,亢龙有悔,亢龙——有悔!这里绝对是最有深意的描述,以武功招式来正面直接渲染出乔峰的悔意!!金庸别有深意可谓用心良苦,久而亢极,欲罢不能,必致差错,虽有悔而不能回天重来。但是这个“亢龙有悔”却能暗合乔峰的回天乏术,懊悔、痛心!这里的易经的应用,绝对能让人有拍案叫绝的冲动,却又不免陷入乔峰那澎湃的痛苦中。        同一招,在不同的场景中,却能烘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意境,易经的作用真的是不可磨灭,那也应该是金庸受关注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此外,还有许多的武功有关于易经的        四象掌:咱们峨嵋派的四象掌圆中有方,阴阳相成,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而动者为天,方而静者为地,天地阴阳,方圆动静,似乎比这正反两仪之学又稍胜一筹(〈倚天屠龙记〉).        乾坤大挪移,直接取乾坤两字为名字。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之名亦出自于易经《坤》卦卦辞。      甚至在〈笑傲江湖〉中,风清扬讲授剑法的第一句话,就是以易经八卦开始的       …………       难于枚举       恩,由于金庸先生将易经的精髓深深地融进小说中,特别是武功当中,提高了书中的品味,传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深沉思考,而使小说耐人寻味,韵味流长,让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拜服在小说中,也使很多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其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