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草的乌读什么读音:细节常有大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9:53

细节常有大新闻

——评《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全国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折射变化》

沈掌荣

         2005年,春色碧于天的阳春三月,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数不尽春色中,代表着13亿人民心声的大会,推动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其中一项,3月8日大会表决通过了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附件明确规定:无论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选票都要填写。以前,在无记名投票时,赞成的不必填写,只有弃权、反对、另选其他人时才划选票,便形成了会场上选举人动作不一的场景。这,有时候把无记名投票的公正性给排除了。因而,有一些基层选举时,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故事,有的选举人为防止人家发现他划了票,把笔藏在信封中露出一个笔尖来划票。新华社从负责人到记者,敏锐地发现和抓住了投赞成票也要动笔这个选举方式的“细小变化”,通过深入采访,由记者沈路涛、邹声文写出了《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全国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折射变化》这份沉甸甸的大新闻稿。

    佳作的成因常常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其题材本身的原因,有可能是策划的原因,有可能是记者深入采访的原因,更有可能是记者写作手法上的原因。新华社的这篇《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却把四个方面的原因都占全了。

    先说题材。稿件正视少数干部带病当选的现象和选举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凸现了主题重大,题材敏感,新闻性强,贴近性好的特点。新闻需要把握正确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发现了工作中的问题,并已找出或正在找出纠正改进办法,还回避而不去报道。这篇稿子做到了敢于及时提出问题,落脚解决问题,唱响我国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主旋律,有极强的说服力,不同凡响,拨动受众心弦,引起受众共鸣和认同。

    再说策划。新华社一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团会议,发现了大会选举方式上有了一个“细小的变化”——投赞成票也要动笔了。他随即与新华社负责大会程序性报道的记者,一起策划了这篇报道。他们在研究主题、策划写作的同时,联系学者、专家,先占有了大量的资料。对这篇稿子的策划,他们至少做到了:一、研究了人大工作的重点,主动出击;二、分析了新闻界对选举报道的现状;三、注意挖掘了自身掌握的素材、人脉关系等有利条件;四、找到并选择了新闻点。预则立,策划为稿件成功立了一大功。

    三说采访。按说,一项大会的选举办法通过后,新闻事实已经很明白,似乎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采访了。但这篇稿子的形成过程并非如此,记者沈路涛、邹声文在调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稿件主题的同时,利用长期采访人大工作时所建立的渠道和人脉关系,采访了选举表决办法的起草工作人员,还采访了多位关注我国选举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法学专家,使材料丰富充足、左右逢源。这种认真、深入、细致的采访作风,值得借鉴。

    四说写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人认为这种事实应该是“重大事实”,也因此,细节常常被记者忽视,有的甚至认为新闻写作不需要细节。这恰恰是误解。新闻不但可以有细节,而且应该从细节写起,才有贴近性和感染力。《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就是从抓细节变化,来看我国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的,角度巧妙,说服力强。选举工作是一个程序性很强的题材,可以说细节难找,但沈路涛、邹声文他们通过大量生动的素材,娓娓而叙选举中的细节,一扫概念沉闷之感。《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告诉我们,新闻不但不应该忽视细节,而且要努力捕捉和抓住细节,写好细节,使新闻更加生动具体、真实可信,从而立地生辉。另外,这篇稿子的写作,还特别注意了精炼,稿子经过了新华社和国内部多位领导的修改,字数从4300多字精炼为2400多字,为受众着想的理想可见一斑。

    《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发表后,被60多家报纸采用。许多报纸还向新华社反馈,盛赞稿子是一篇“很具厚度”的好新闻,“标题好”,“细节能够折射发展”。各媒体采用此稿后,人民群众也赞扬“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细节反映民主选举前进的脚步”。总之,《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用“细节”写出了一篇“大新闻”,也因此被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第十六届人大新闻奖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