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老中医在家治关节:測光及曝光漫談(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9:55:23
    前文【測光及曝光漫談(二)】曾提到當曝光量增加或減少四格或五格以上時幾乎所有顏色皆會在底片上顯影成看不出層次的白色或黑色,當然我們不會希望把所有的顏色皆拍成白色的或黑色的。但最好我們能將黑白紅藍黃綠六種常見的顏色每一格(色階)的色調牢記在心裡,則未來只要你善用測光技巧,則在色彩的控制上雖不能隨心所欲,卻可先對拍出的效果先了然於心。
此外我們當我們使用彩色負片要洗成相紙時,除了底片的顯影特性外還要考慮到的相紙的顯影特性。彩色負片達到最亮及最暗效果的最低受光量比約為150:1,大約是9到10格。這也是為什麼依標準測光(取最亮及最暗的中間色階)加減5格會達到全白或全黑的原因。然而一般相紙顯影時達到最亮及最暗效果的最低受光量比則約為40:1,可分出層次的最亮及最暗大約是差6至7格,也就是說當洗成相紙時,一般底片上會有三格左右的層次會洗不出來;也可以說受光量差達到6至7格時,便可讓相紙上的顯影由最白達到最黑,而這消失的三格層次並非真的完全消失,而應該說是放相時如要顯出亮部的層次時,便要犧牲暗部的層次,要顯出暗部的層次時便要犧牲亮部的層次,而這中間的彈性可有三格之多,筆者憶測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謂負片的寬容度較大的原因吧!(以上說法如有錯誤,有請諸位專家前輩不吝指正)

  談談幾個較常用到的實際運用吧!
1)剪影:大部份的剪影主體都是黑色的,背景則為白色或單一淺色系顏色。要把主體拍成沒有
     層次的黑色,只要對著主體測光再減三至五格即可達成主體全黑的效果,但背景也可
     能因為減少了三至五格的曝光量而曝光不足。故拍剪影是要有條件的,也就是說背景
     的亮度要比主體高出很多,如果要拍成完完全全一黑一白的剪影照片,則兩者可能要
     相差六至七格才足夠。
2)夕陽:下午五點以後,太陽明明是橙色的,但拍回來時太陽往往變成白色的,這是因為太陽
     的發光量遠大於天空及雲彩的關係,人類的眼睛寬容度遠遠大於底片,故遠比底片更
     能適應光差很大的環境。下次拍攝時,請直接對著太陽及太陽旁邊發亮的雲彩測光
     (當然陽光很強時,亮度一定相差很大,此時就別測了,傷了眼睛恕不負責),當兩
     者的亮度愈接近時,拍出來的效果愈好。如果彩霞滿天,可以對著彩霞的接近灰卡色
     階的部份測光直接拍攝。為安全起見拍這種照片,最好請用包圍曝光,多拍幾張。還
     有,拍黃昏的夕陽及彩霞時,地面的景物通常會曝不足,必須利用適當的黑紙卡遮檔
     技巧或使用漸層ND濾鏡減少天空的曝光量,來讓天空及地面的景物曝光量能儘量接
     近。
3)人像:當模特兒的皮膚不是很好時,例如毛細孔粗糙,如果用正確的曝光拍攝,反而會把粗
     糙的毛細孔或疤痕表露無遺,此時除了原來對白晰皮膚的一格到一格半的曝光補償外
     ,可以再加兩格甚至三格,讓皮膚的亮部(即非陰影的部份)曝光過度兩格以上,毛
     細孔或疤痕便會因底片失去層次而消失,洗出來的照片皮膚便變漂亮了。這也是婚紗
     攝影常用的技巧,但通常只用於負片。
4)複雜的光源背景:如果主題主體不大,而背景的光源卻很複雜或有強光時,往往會擾亂相機
     全面測光的正確判斷,此時使用點測光對主體或主體附近的接近18%反射率的顏色測
     光,才容易拍出正確曝光的照片。
5)拍出高反差的光影作品:當有陽光直射某景物時,該景物的受光面(亮部)及背光面亮度差距
     極大,往往高達五﹑六格以上(相差七格時便可以洗出純黑及純白影像的相片),此
     時便是拍光影作品的好時機。以受光面的亮部測光,視受光面主體顏色及希望顯像的
     亮度可做加二至三格或適度的曝光補償,那麼亮部不會太亮而失去層次及色彩飽和度
     ,暗部則可能或幾近全黑,如此只要構圖及題材的配合,便極可能拍出高反差的光影
     好作品。反之若要顯出暗部層次,以暗部測光亦可。若不以受光面的亮部測光改以全
     面的距陣測光,則相機測光表會自動考慮到較大面積或較中央區域影像層次的呈現,
     而可能造成亮部過亮或暗部過暗或兩者皆有的結果。


  測光的法很多,有經驗的攝影老手自己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一套自己習慣的測光標準及方法,而每一種方法只要是使用得當都可以達正確的曝光,並不是那一種場合非要用那一種測光方式不可。

  最後,還是一句老話:『多拍才會有好作品』,畢竟別人的經驗對自己而言只是理論而已,理論沒有經過自己親自印證,是不會轉化為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