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槐树:汪传太极拳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9:16

 

     师爷非常平易近人,对人非常忠诚。我从小跟师爷接触,那时住北京站,两家互有走动。等大了以后,我爸告诉我,你不要听别的,你好好听师爷的断劲。每次去的时候,我就哭着喊着让师爷多走断劲,说走别的不听,师爷也没辙。

  师爷给我讲了好多故事启发我,讲了很多他怎么挨打,讲的都是杨少侯如何打他。

举个例子吧,他那时候是小孩,有时候早上跑到杨家去练拳,什么目的呢,就是给杨少侯看,表示没偷懒。有一次,练到半截,杨少侯就叫进来,练得什么?不对,伸手,这一伸手,杨少侯两个手指一点,他就撅着屁股从窗户出去了。还有一次,也是被叫进去了,杨少侯两个手指头一弹,也是撅着屁股出去了。

师爷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曾经来了一个练八卦掌的问师爷看他功夫怎么样,给他提提意见,这人每天在城墙跑道上下二十次,功夫下大了,我师爷说你功夫太好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个练别的拳的,每天在院子里来回打拳,后来院子的主人不干了,说你赔我砖吧!就是说练拳应该轻灵

这些故事对我后来都有很多启发,我们研究汪脉应该追求什么?

师爷给我的第二个印象,他身怀绝技,功夫太妙了,我就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推手,一张手人就飞出去了。

讲几个故事,我有一个师叔,叫张永昌,人十分忠诚老实,非常下功夫,就是体会不到太极拳里头内涵的东西。有一回我师爷去他们家,他的两个儿子就说:您这拳没用,太极拳哪能打人,您看我爸练多少年了,我们俩一滴溜就给扔床上去了。师爷说:不是没用,是你爸还没练到那儿,你不信你看我这手,就这么地一拍,人就从院子的这头到那头了。

我还有个师哥叫张铭心,那是有名的大力士,二百多斤,力大无穷,我师爷的这个手指头,就是中指一呼扇,出去好几丈。

这些故事中的当事人都还健在。

第三,我师爷是一个非常非常谦虚的人。

咱们在北京市练过好多年拳,有谁听见过汪永泉打谁?实际我师爷汪永泉真打过人。

六十年代,有一个人,身高一米八,出言对师爷的师哥不尊重,进门就找汪永泉比试太极拳。两人一接手,那人一下子就飞到墙犄角那儿了,身上穿的棉袄撞到墙上都开了花,起来说:小子,你等着——”,一会儿又叫了一个穿西装革履的,同样一手还是扔那儿了。

师爷功夫这么干净,但从来不炫耀自己,从来不轻易跟人动手。

这三点永远记在我心中,现在我师爷的音容笑貌就在我脑子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师爷点拨我,我爸教我学拳,但是我觉得对不起前辈。

我师爷是特别喜欢我。我小时候,因为我师爷在协和医院,我爸也在协和医院,那时我爸是个管理干部,那时候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关系跟现在大概不一样,我师爷也特别尊重我爸,爷俩儿都是互相尊重。那会儿,我爸虽然跟师爷学拳,我师爷没打算收他,因为之间好像有个距离。

那时候我还很小,师爷见到我就搰搂我脑袋说这孩子挺好的,其实我是最不好的,最淘气的孩子,最不听话的孩子,都说赶明儿这怎么升小学呀?师爷是喜欢我,但是我没有好好练拳,我瞒得了谁,也瞒不了我这些师哥。

我从小就不喜欢(练拳),我这个人是不服管,越管我我越逆反心理,越让我干什么我越不干什么。

实际上,我师爷教过我什么?我爸教过我什么?我可以告诉大家。

我师爷告诉我,练的是它(伸出中指比划)、乾三连,坤六断三丰,三丰,老是这么说。我到现在还没完全弄明白。

师爷还教我一个掤捋挤按,教我一个搂膝

教我的掤捋挤按是什么?瞧着就这么身子一晃,,(当时)我不懂得这个掤捋挤按,为什么这是掤捋挤按?现在就慢慢懂得了,就是一伸手掤捋挤按都在其中,拳在意,不在力,不在形,开始感觉到有点那个意思。

还教我一个搂膝”——先打斜再打正,因为这,你一斜就了。

我师爷就教过我这么多。

我跟我爸学了些什么?我跟我爸学了两路拳和点劲

我爸叫我先好好练拳,我就不好好练拳,人家在练拳我在这里摸手,后来把我轰走了,不让我上他练功的场子去。

可是我跟我的那些师兄弟们都非常好,我的这些师兄弟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我打轮推四手是师兄教我的,后来的几路拳是胡立群教我的,但是我打得也不好,也不敢教人,也不敢当人练。

我更感谢的人是李和生师哥。那时李和生师哥已经成名了,在日本教拳,打败日本人,满处讲学,功成名就。有一次到我家找我,要把那个传给我,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我永远不能忘。但是说教给你,你不去努力,也是得不到的。

我父亲后来腿不好,下楼困难,练拳的场子眼看要散。宋师哥、许师哥六七个人到家去了,说让老四下来,领着大家伙儿,我爸就同意了。这一下就给我推前头去了。因为我是不努力的,不想动脑筋的,可是这时给我叫出来,大家这么信任我,就把担子压我身上了,从那时起我就有责任,我不能让这个摊子散了,我要把这个摊子组织好,必须要以身作则,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做好。

从那时开始,就是九六年年底,我开始把心思用在太极拳上。于是不到年龄我就退休了,一个当然是父亲有病需要照顾,一个还是练拳。这时候好多人就回来了,工体到今天这么兴旺,跟我的师兄弟都有关系,我们在一块儿研究老师讲的东西,都在不断进步。

我没有什么高深的技艺,我就在最简单的问题上聊聊我的体会。

我回忆起来就是,我爸讲课,他的学生很多,分批讲课,每个礼拜都排满了。讲完了课以后,我们就按老师讲的出去摸,当时挺有收获的,第二天又没了。讲了第一个,我们又等着老师讲第二个。

也许这一生我们追求半天没得到(太极的真谛),就像我爸或者五师叔,没有追求到这个东西,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也还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路继续走下去。我们接过这个棒子,我觉得我们都有这个责任,既然我们是汪脉的人,就应该得到汪脉的真谛,我想大家也会得到这个真谛。那就要我们共同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研究它。

绝对不能说我能给人推了或者别人推不着我了,你们就心满意足了。那就太低级了。反过来就说,我觉得不要以胜败论谁练得好。谁符合汪脉的理论和要求谁就好,不符合还是不好,你把人打了也不好。

我们要从基础上下功夫。基础得不到,你怎么就能得到那个呢?你连劲都不懂你就能得到那个了?话又说回来,你不懂劲,你的拳就练不好,推手是检验拳架的,那么你拳架练不好一推手就知道了。我们学了几十年,你还跟人杠,你还跟人瞎推,就说明你的拳练得不好,练拳是有要求的。

我觉得刘金印师叔讲汪师爷里边的东西就比较透了,他说拆架子,拆手要分劲,要入化,这系列的东西,你必须融会贯通,你把这一个一个地学会了没用,你要融会贯通了才有用。

拆架子不过就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架子,八八六十四手。我可以走掤劲的什么什么,我可以走捋劲的什么什么等等如何。拆手就是你把这个劲用手表现出来,然后你再把这些劲跟手分开,然后融会贯通、入化,你就有望达到最高境界。所以这些东西教给你以后怎么融会贯通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不是老师的事儿,老师怎么给你融会贯通呀?就希望你一个一个好好学好了,一个一个去练,然后把它融会贯通了。

太极拳内外相合,有内有外,我们练拳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概念?说我在这个掤里面有内有外,你在动的时候想到了有内有外了没有?必须有概念,你没有这概念,你说我走得美一点,美一点没用。这姿势我小一点有什么用,大一点有什么用?这拳不外乎开展和紧凑,不外乎大中小,高中低,你的姿势多几个,其实就是三十七个式子,无非是重复多一点。我们打了半天拳,说我这个像老师,像老师像在哪儿?外形像,里头像吗?

功夫上手,我师爷特别强调这个手的问题。功夫上手,有人说是劲上手,实际上是把你学的那些东西用手表现出来,通过意用手来表现出来。(所以),手的问题非常重要。

我(曾经)请汪师叔走过几路拳,还真好,真有我师爷的味儿,尽管没有下功夫练,但是他听过,练过,知道是什么味儿。这些老前辈都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去体会去学他们那个味儿,去学他们精华的东西。我上回去了就跟汪师叔学了东西,汪师叔告诉我说,你不要使劲,你要有的意思,我有时候就要使劲,给我启发就很大。我觉得我们做小辈的要谦虚点,不要看不起老前辈,他们听说那点儿我们还没听说过呢!

比方说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之处气亦通先而意动,始而劲动用意不用力”……我们好好去体会这些歌诀,我们每一举动的时候,是意先动的吗?准是这手先出来的,意跟不上,这些基本的东西需要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