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最近有什么比赛:2008年中国种业要事点评(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7:46

2008年中国种业要事点评(转)

(2009-12-11 13:49:11)转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佟屏亚

  2008年中国种业呈现一些与市场化发展方向不协调的因素,表面红火热闹,背后暗流涌动,特别是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操作方式,导致种子行业激烈震荡。对照计划经济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垄断经营的很多做法正在种子行业恢复,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的拐点。作者按时间顺序挑拣10则予以点评。

  1.郑单9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高产稳产广适玉米单杂交种郑单958荣获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员依次是:堵纯信,张发林,王多成,房志勇,曹青,温春东,孙世贤,廖琴,周进宝,李龙凤,王定林,赵博,张慎璞,董战鲲。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高光玉米新品种研究所,河南省荥阳市飞龙种子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北省种子总站,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等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告)

  点评:堵纯信、张发林、王多成等人培育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2007年超过6000万亩,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史所罕见。郑单958玉米获得高产,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走向辉煌;创新最佳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郑单958是中国玉米生产上少有的优秀品种,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农民日报报道:郑单958报奖伊始,与此项目“七不联、八不沾”的各级官员竞相索要名额,攫取荣誉,有的人连郑单958育种试验地在何处都不清楚。为了“照顾关系”,让一批人搭车坐轿榜上留名。莫怪业界人士议论纷纭啊!

  严格地说,自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竞争和良种普及基本上是市场行为,品种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对郑单958大面积种植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几家主营种子企业,把他们单位或代表人员写在获奖名单上,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2.中黄35大豆创造高产纪录

  由大豆育种家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2007年在新疆石河子1.2亩实验地上,实收亩产371.8公斤,这是迄今中国大豆的最高产量纪录。2006年8月中黄35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春播、夏播地区种植。专家认为,大豆新品种中黄35在春播区产量还能达到更高水平。(科学时报,1月21日)

  点评: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26公斤,美国大豆亩产170公斤。而中黄35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亩产200公斤,含油量23.45%,蛋白质含量45.8%,适应性广,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指出的是中黄35不是转基因品种

  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取代中国地位,之后又被巴西、阿根廷超越。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口大豆逐年增加,2000年为1042万吨,2007年达到3080万吨,超过当年中国大豆产量 1440万吨的1倍多。外资控制中国大豆产业80%的进口资源以及60%的加工能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大豆产业的加工厂和销售市场。

  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为何屡屡败北?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最重要的还是大豆产量低,成本高,品质差,价格低。农业部实施所谓“振兴大豆计划”、“大豆良种补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限的资金像撒胡椒面似地全面开花。应该高瞻远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种质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

  3.国务院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

  3月2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其中第二项为“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良种补贴为70.7亿元人民币,加上此次新增的50 亿元,中央财政的良种补贴资金共计120.7亿元。至此,7年来国务院实施的良种补贴已经花去了280多亿元。(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

  点评:这几年农业生产资料猛涨,粮食价格却被“押”着往低走,农民种粮没有多大效益,积极性大打折扣,其结果是粮食供应紧张。国务院紧急出台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政策,借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还权,二是还账。但经过层层关卡,收费索贿,跑冒滴漏,鲜见成效。莫若采纳群言,改变补贴方式。

  一是把各种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现今良种补贴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粮食作物的全部面积,已经不存在官员强调的所谓“普惠制”或“特惠制”。必须改变农业部以良种补贴“项目”名义设置层层中间环节。建议如同“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一样,由财政部门一次性“一卡通”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到农民手中,让农民自主决定选购种子。

  二是取消良种补贴项目,增加“粮食直补”数量。

  三是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高过快,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粮食单产降低,造成大量农田撂荒,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算账认为,国家把良种补贴这笔资金直接用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粮食收购价上,每斤粮食提价0.1元钱,就胜过每亩良种补贴项目10倍的收益,每斤粮食提价0.2元钱,8亿农民种粮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提高农民卖粮收购价格。你生产得多,交给政府的多,就补贴得多,即“高价买粮、平价卖出”补贴方式。而对3000万城市低收入居民发给低粮价“补贴券”。

  4.良种补贴操作方式引发群访事件

  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农财办2008第46号)文件:“玉米良种补贴面积由3000万亩增加到2 亿亩”,引发各地群访事件。4月24日山东省农业厅31号文件“紧急通知”称:“潍坊、临沂、德州、菏泽等市部分种子经营业户误传信息,串联上访,造成不良影响。”5月15日安徽省农委张华建副主任在会议上说:合肥市“出现了萧县种子协会和宿州种子企业越级集体到省农委上访事件,要求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6月1日《大生》杂志发表“种企上访为哪般”专题报道。

  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业部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已经7年,成绩不大,弊端不少。随着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引发出几十人几百人的“群访事件”。“群访事件”的焦点,在于扶农政策难以落实下去,各级农业部门实行统一供种、一村一品、层层设卡,农民得到的实惠捉襟见肘。各级政府对待上访群众,斥为“越级”、“扰乱治安”,要找出“领头人”,态度蛮横,激怒民愤,以致把群众最简单的民意诉求搞的愈来来愈复杂化了。

  在缺乏监督的体制下,农业部门推行一项政策,是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示政性。虽然这几年对良种补贴措施铺天盖地一片反对声,但农业部控制的新闻媒体却是一片叫好声。因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说好。明知良种补贴弊端重重,仍要坚持执行,一俟政绩明显官员在升迁高就之后概不负责。

  “中央发放的各种惠农补贴,就像一道很长很长的水渠,这中间是渗水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子里,有的时候没有流到地方水就没有了。”这是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对扶农补贴资金大量流失的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这个“项目”坚持操作下去,种子行业可能遭致急剧“逆淘汰”,重新回归垄断经营的计划经济时代。

  5.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获批准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以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这是政府支持转基因农作物的政策信号,并称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用途等敏感事项将重返议事日程。(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点评:基辛格先生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点评者认为:谁控制了(转基因)种子,谁就控制了粮食。

  国务院通过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形势使然。一是中国不能不开展转基因产品研究。据国际组织(ISAAA)报告,过去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07年达17.14亿亩,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非粮用作物。二是要稳慎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迄今为止,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依然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它可能改变整个生态,改变整个世界,即使几率很小的事故也会发生像核能一样的灾难,更重要的是它的影响和变化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覆水难收。进入商业化议事程序仍须采取极为稳慎态度。三是时刻准备应对全球转基因种子竞争。转基因技术具有独特的垄断特征,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和专利法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应用“终结”基因或“不育”种子保持垄断地位。发起 “转基因种子革命”的目的,试图通过种子政治化实现对世界粮食的控制。中国必须与时俱进,储备技术,应对全球转基因种子争夺战。

  6.燕山脚下一颗种业明星悄然殒落

  连续被评选为中国百强或50强企业的长城种子公司,2008年悄然隐去。总经理的声音消失了,市场经销的种子不见了,形象代言人赵本山的广告没有了。作者造访位于承德市长城种子公司原址,清锅冷灶,人去楼空,昔日辉煌不再。长城种子公司两年没有生产种子,造价3000多万元的“种子工程”项目——长期闲置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厂正在拆除。(信息网8月资料)

  点评:在中国种业发展史上,长城种子公司名声显赫,号称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龙头企业,自诩要建成中国式的“先锋”公司。一度被誉为种业界“黑马”,驰骋纵横,几度辉煌,曾几何时,一颗种业明星悄然殒落。

  长城种子公司是一家国有种子公司,不谙市场规则,经营管理混乱,业内人称是“一个人的公司”。新世纪初主推玉米豫玉22品种,决策人盲目生产,制种面积达18万亩,老天不帮忙,这个品种严重发病,全军覆灭,两年积压种子6000多万公斤,负债1.8亿元。在“翻船”之后,资金链条断裂。中种集团曾在国资委挂牌6400万元拍售长城公司,因烂账、坏账、欠账,敢于问津者咋舌。负责人竟将属下农科所试验地和办公楼悉数卖给开发商,地上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正在拆解,价值600万元的花棚以40万元拍出。尽管公司拥有管理、营销、育种各类人员,还占据天时地利,但却缺少“人和”,缺少办大事成大器的领头人,归根说还是一个体制问题,职工的智慧和技能难以施展,相继各奔前程,另谋出路。

  7.孟山都与中种集团联手开发玉米种子

  美国农用化学品供应商孟山都公司(MonsantoCompany)21日宣布,该公司已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ChinaNationalSeedGroup)签定协议,将携手扩大对双方中国合资企业的投资额,以便拓展在当地的玉米种子事业。这项协议仍须等待中国有关当局通过。根据新闻稿,孟山都、中国种子集团本次将共同投资5.75亿元人民币(8400万美元)。(期货中国,8月25日)

  点评:孟山都公司是现今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在蔬菜水果领域排名第一,在大田作物领域排名第二,在农用化学领域排名第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90%为孟山都公司拥有,主要是玉米、棉花种子。20世纪90年代,孟山都公司分别与河北、安徽合资建立转基因棉花种子公司,2001年与中国种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公司。最近中国政府通过转基因新品种培育专项,表明在转基因作物种子商业化方面有所松动。孟山都公司趁此佳机大步进入中国玉米种业市场,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孟山都公司看上了中种集团“品牌”、位于西北的玉米制种基地、位于承德的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以及属下长城品牌的玉米品种,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利润。

  中种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种子企业,号称拥有资产64亿、70多家分公司的种子龙头企业,在历届种业评强活动中均位榜首。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2/3的分公司负债经营,种子营销赚的没有赔的多。中种集团公司至今依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所有者缺位。国资委曾多次指令几家“国办大亨”“接收”下来,但问津者阙如,直到2007年6月才划归中化集团公司属下。但体制未变,问题依旧,外强中干,举步维艰,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另谋出路,试图借助外资改变困境。前景如何,拭目以待。

  8.农业部推荐2009年主导品种和主推品种

  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200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称: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实行以来,为指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本省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和推荐工作。农业部在各省报送的推荐材料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并将专家论证结果向社会推介发布。(9月5日农办科 [2008]41号)

  点评:农业部连续几年发布推荐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品种。按有关种子法规,经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就是优良品种。“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政府的职责应是保证审定良种在生产上合法地推广应用,但农业管理部门无视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还要任意另加“标签”,一些部门把已经审定或保护品种重新命名为主导品种(与非主导品种)、主推品种(与非主推品种);另一些部门命名为优势品种(与非优势品种)、超级品种(与非超级品种)、补贴品种(与非补贴品种),还有一些省、市、县进一步从中挑选出展示品种(与非展示品种),完全是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挖空心思从种子市场分得一杯羹。这就使合法的品种在市场竞争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在蔑视法制和监管缺位情况下,腐败与权力如影随形。种子市场出现的品种与种子的混乱局面,农业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难辞其咎。

  9.新华视点曝光种子“双交会”乱象

  第六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郑州落幕。本届“双交会”表面看似红火热闹,背后却暗流涌动,有明显违规现象,尤其是夸大虚假信息,随意篡改审定公告,伪造品种名称,冒出很多“超高产”、“千斤王”。双交会就像“阿庆嫂开店,来的都是客”,只要交钱,就能参展。仅开幕式独家企业冠名费高达48万元。新华网播发新闻时还附有一则漫画:“只要交钱都是客?”(新华网郑州11月5日电)

  点评:按常规程序,承担农业部双交会任务的省种子管理站紧急策划,注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指定钻石级赞助费40~50万元,黄金级赞助费20~30万元。注册500万元以上的种业,指定每家赞助费5~10万元。农业部给各省种子管理站下达硬指标,必须保证辖下有若干家种子企业参会,还要派员到各地“游说”,尽量动员大大小小的种业老板参加双交会。

  种业老板尽管对这种硬性摊派很有意见,哪敢公开吭声啊!随便挑个小毛病,出血何止是十万八万!有人粗略估算一下,官办一届双交会,至少能敛钱七八百万。“官员讲话,几声炮响,上午开幕,下午散场”,几百万元就“精光”了?

  经过这几年良种补贴项目的“洗礼”,双交会面临十分尴尬的窘境。第一,种子连年供大于求,参展不参展都是卖不出去。第二,良种补贴面积越来越大,用什么品种全凭农业局长一句话。第三,县农业局指定供种商或直销种子,正忙着为生存上访请愿的广大经销商,哪还有心思参加双交会?种业老板建议:请农业部把“双交会”更名为“全国农业局长和种业经理交易会或沟通会”,宣布实施良种补贴计划,企业展示产品,局长指定品种,明规定、暗规则全部亮相。也省得种业老板花去十几万元赞助费,还要“低头哈腰”为良种招标请客送礼“公关”了。(附新华网一幅漫画)

  10.种子管理体制政企分开遇到阻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7月1日以前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人财物彻底分开。长时期积累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很多地方发生种业人员群访或上书国务院。新华网引用农业部资料,“至2008年8 月,原隶属各级农业部门的2339家国有种子企业,已有1986家完成了脱钩任务,脱钩完成率为85%,其中省、市、县三级分别完成91%、87%和 84%”。(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点评:《种子法》明确规定,种业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但因当时大部分基层种子公司都是“县长的小金库,局长的财务部”,谁也不愿意丢下嘴里的肥肉。各级农业部门置如罔闻。8年过去了,全国大部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依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种子管理体制积弊日久,沉疴难医,最主要问题是人往何处去。有4种情况:一种是全额拨款人员。基本上保证工资待遇,容易安排。二种是差额拨款人员。种子公司改制事业单位后进入的。三种是自收自支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企业管理。四种是企业自招人员。二、三类人员占比例最大,加起来在7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学历有资历,有的工龄在20年以上。人员安排还涉及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工商管理、编制办、社会保险等部门。由农业部起草的《意见》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可操作性很差。按规定,到期未改制的种子公司不再核发生产经营证,那么多职工怎么生活?很多的县市采取变通之法:由地方政府出面,农业局写保证书,国资委盖一个章,就上报列为政企“脱钩”了。其结果是《意见》难以全面落实,有的地方明分暗合,有的地方形分神合,还有的基层农业部门借机或扩充人员编制,或增强地方保护,或窃取国有资产。政企分开的重点在县级,而源头在上面,种业暴露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其实质乃是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同步。俗话说,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如果从源头上下决心破冰通途,基层的问题就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通过对种子市场观察点、主要种子企业及各级种子管理站等多渠道采集的信息分析,目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及棉花种子市场呈现出启动偏晚、种源充足、质量较好、价格稳定的特点。
  种子市场启动偏晚
  今年种子市场启动时间较往年推迟1个多月。正月十五以后,种子市场才开始启动,至今多数市场还没有迎来销售高峰。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农民售粮进度偏慢,导致购种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春耕备耕进度;二是南方地区由于雨雪天气造成交通运输不畅,对种子调运和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受近两年种子总量供应充足、种子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影响,农民存在等待观望心理。
  两***子供应充足、质量较好
  据统计,全国杂交玉米市场供应量在18亿公斤左右,将余种7.5亿公斤左右。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在3.35亿公斤左右,将余种9000万公斤左右。目前,各地种子市场普遍反映种子供应量充足,总体质量较好。
  种子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由于化肥、农药、人工运输等费用上涨,两***子的制种成本平均上涨10%以上,但由于市场供应量较大,种子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地区间、品种间种子价格有升有降,但幅度不大。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总体略涨,独家经营的新品种价格较高,公共品种价格较上年略降。杂交水稻种子价格总体略降,但两系杂交稻种子市场需求明显增大,价格普遍上涨。棉花种子价格保持稳定。
  南方油菜制种受灾对秋季供种影响不大
  据统计,今年南方油菜制种约10万亩左右,近期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受灾近5万亩,估计平均减产10%左右,因制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制种量可以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上库存,以及近年来油菜种子北制南用的特点,有关企业正在青海、甘肃扩大制种面积,调节余地较大,预计今年秋季杂交油菜供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