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转到其他学校: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43:02
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议2009-07-03

编者按:日前,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应邀出席省科协主办的系列高端科技报告会,作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国工业科学发展之路”的报告。报告从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关键问题、实现途径、重要技术、决策建议等五个方面,概述了世界各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如何转变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两张皮”的现象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现将潘云鹤院士的有关建议呈上,供领导参阅。

●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在信息产品的数量上已快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信息化质量上仍低于世界水平。

● 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是体现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的核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战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剑锋要直指企业产品创新。

● 高校工程专业教育应注重与前沿的交叉,尝试走宽(一年级)、专(二、三年级)、交(四年级)之路,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师。

● 要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方向,建立产学研交叉的针对行业的技术融合平台。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高倍增性、高带动性、高创新性特点,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战略主要集中在发展信息产业、普及信息技术两个方面,如日本政府2001年制定的E-japan,要在两年内成为世界上信息化最重要的国家;欧盟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使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进入数字时代,享用在线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支持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和增进社会融合;印度信息化的目标是加速推动世界级的无缝连接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世界发达国家都是在完成工业化后实行信息化,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信息化问题。因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规模非常大,其中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世界上约有30%的日用工业品为中国制造。但也不可否认,我国很多地方还在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人均劳动生产率低、效益低的传统工业化老路,一些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40%,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中国的信息化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在信息产品的数量上已快速赶上世界水平,另一方面在创新方面和信息化质量上却仍低于世界水平。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台的政策中鼓励投资的较多,鼓励融合的较少;二是企业对信息化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不足;三是高等教育中对创新型的工程师培养和教育缺位等。江苏是工业大省,产业基础雄厚;是信息化大省,软件产业、信息产业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也是科教大省,在苏的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江苏有基础、有条件,也应当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抓住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融合的剑锋要直指企业产品创新。我国的创新体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国科学院主抓的知识创新体系,二是国家科技部主抓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产品创新体系。产品创新能力是体现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的核心所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主战场。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科技创新愿望和能力还不强,开发产品仍习惯于模仿和跟踪。2006年我国有43%的企业没有新产品推出;51%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所占比重不足50%,其中34%的企业产品无品牌。以皮鞋制造业为例,我国每年要生产全球50%的皮鞋,但每双鞋的价格仅为意大利同等产品的1/3,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意大利皮鞋采用了数字化、个性化的设计。可见产品创新与信息技术融合具有广阔的空间。

二是融合的方向是推动交叉性创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需要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互相合作进行创新。各级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企业界、学术界组织经常性的科技研讨活动,如高端科技报告会、学术沙龙、产学研见面会等,让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科学家多交流,与风险投资家、金融家多沟通,促进信息业与其他工业间的交叉研究,促进彼此融合、共同创新,形成中国工业的信息化高潮。

三是融合的基础是高等工程教育。杰出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同样重要。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工程性与创新性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多样化和适应性;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对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重视和投入不足;产学政合作不到位,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因此,要加大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投入,强化高等教育中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全过程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人文素质。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五条途径

一是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经营、生产、服务和资源。大力推广应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对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库存、采购、物料、人力、客户、供应商等等方面进行分别管理和统一分析,适合的应用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过程,用数据库来管理生产。大力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包括CAD、CAM、CAPP,实现分离式生产,加快产品设步伐,提高生产效率,能将研制和加工周期缩短40%—60%,降低成本20%左右。

三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产品是企业最重要的活动对象,因此把信息技术用于产品是工业信息化的核心。以照相机为例,经历了从机械产品逐渐走向信息产品,再逐渐走向数字产品的过程,现在正走向智能化。日本照相机就是在从机械向自动化转变时,打败了德国照相机,确立了照相机强国之位

四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计划。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的方法和理论推广的方法两类,而现在形成了第三类研究方法,即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机模拟能够根据现实的环境、条件以及对象的运动规律,推演出可能的结果。

五是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行业。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也正不断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计算机、手机、电讯等硬件业;Windows、ERP、AutoCAD、动画等软件;搜索引擎、股市信息、游戏、网上聊天等信息服务业等等,随着嵌入式技术、动漫技术、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电子服务技术、海量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娱乐、数字图书馆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兴起。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五点具体建议

1、制定政策。尽快出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加快整合现行的工业化、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2、设立专项经费。设立各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科研经费”,用以支持学科交叉的信息化创新项目,特别支持产品创新的信息技术研发项目,并对融合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3、加强人才培养。高校要大力培养交叉型的信息技术人才,走“宽、专、交”之路培养高等工程人才:应与前沿知识进行交叉,尝试走宽(一年级)、专(二、三年级)、交(四年级)培养之路;有计划地对各行业优秀工程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培训。

4、建立融合平台。要针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方向,逐步建立产学研交叉的、针对行业的技术融合平台。

5、营造环境。建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与环境,包括:对创新提供信息支撑;针对特色产业集群、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合作提供组织支撑;对风险投资技术转移与创业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