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新年联欢会:意外的“求职旺季”,大胆者有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8:51
!    钱亮亮
    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产品经理
    毕业季,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犹如泄了气的皮球,觉得企业招聘业已结束,一切“尘埃落定”,只等明年以“残兵败将”身份,和下届学生一起再战江湖。此言差矣!毕业季正是一个求职旺季。
    这是因为每年此时,是企业最后向拟录用学生发“录用确认”的时候,学生领完毕业证,就要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了。这就意味着,一批手握几个Offer的所谓“牛人”需要集中、大量抛Offer了。而此时企业的校园招聘计划临近收关,人事们都急着撰写校园招聘总结报告,遭遇“爽约”的企业显然完不成招聘计划。怎么办?“补录”!——补充招聘启动。
    近年来每逢6月,求职网站就被两类招聘占据:一是实习招聘,二是补录招聘——这意外地成就了传统求职旺季(每年开学后的9月、10月,以及春节后的3月、4月)之外的又一个求职旺季。
   
毕业季求职,就不要再腼腆了!请大胆、大胆、再大胆些!
    理完形势,就得行动。且不急!得先找到并去除“毕失族”迟迟未找到工作的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个求职过程称为一段临近毕业的“冲刺跑”,去除一些绊脚石尤为必要,不然即使加速,也会因后劲不足而错失机会。
    根据我们的统计,“毕失族”有两个特点:内向,且内动力不足。
    迟迟找不到工作有多种原因,有同学是因为准备考研、出国等,错过了求职机会,再想就业却错过了求职黄金时期。但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内动力不足”,这包括缺乏求职技巧、缺乏就业竞争力、缺乏职业目标。尤其是最后这点,它比较常见于营销类以及大部分文科专业。和医学、会计等就业目标比较明确的专业相比,它们不确定的就业方向间接造成了求学者求职目标缺失,结果“广撒网”,不集中精力,最后“薄收”,甚至“无收”。
    又为什么说这些学生内向?因为校园招聘毕竟是在短时间内评价学生,外向的学生自然获得机会更多,而“毕失族”往往较为内向。
    这些分析无法在短期内改正。而要在最后一个月给他们支招,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希望此时不要再腼腆,请大胆、大胆、再大胆些!
   
鼓起勇气,先给学校就业办老师打个电话,“挂个篮子”
    大胆后,干什么?先给学校就业办老师打个电话。你也许在大学四年都不曾给老师打过电话、甚至连任课老师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但这通电话你有必要打,这个老师你有必要认识,且最好还不是一般的熟!
    多年从事校园招聘,我们知道无论是求职网站,还是企业,一旦有招聘信息发布,就会提供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那里相当于一个就业信息集散地。并且相比需要满足各类社会人群求职需求的求职网站,你所在高校的就业办的求职信息对你而言更具针对性、成功率也更高。因为只有求职网站、企业想找某某大学、某某专业的大学生,才会把信息送到这些学校。
    那么,为什么要跟就业办老师打电话?有学生会说,我每天刷新就业办网站不就行了?不行!要知道,每个学校就业办输入就业信息有时间差、也有滞后性,如果你在最后一个月经常给就业办老师打电话,说明自己“未就业”的情况,希望老师遇到合适机会能第一时间通知,就好比买股票时“挂个篮子”,一旦遇到合适机会,说不定没等求职信息上网,你就能获得消息,早些准备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最后一个月企业大多属于“补录”,这和此前的校园招聘不同,招聘时间较为紧张。有时企业为了尽快“完结”招聘计划,希望就业办老师直接推荐学生,这时与老师相熟,也就多了一个机会。
    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可以登录求职网站、心仪的企业官网,注意各种“补录”信息。
    另外,公司“内部举荐”目前也非常流行,就是企业推出岗位,先让内部员工举荐人选。准“毕失族”此时不要腼腆,除了在亲朋好友处找到这些内部举荐机会,向刚找到工作的同学寻求帮助也是一个机会!不要认为这些同班同学“刚进企业没路子”,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向企业人事打听出“补录”缺口,一旦举荐成功,他们不仅能赢得“伯乐奖”——许多企业给推荐人的奖金和奖励,对你而言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补录”比校园招聘流程少,这也要求学生“切中要害”推销自己
    一旦抓住“补录”机会,如何把握好就至关重要了。一般来说,“补录”流程比校园招聘的时间短、流程也少,比如说有些“补录”省掉繁琐的网申,直接面试;或省去笔试,直接面试,最后通知录取的时间也短。企业希望“直接进入主题”,部分原因也是希望快速结束招聘计划,毕竟招聘只是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不可能长期停滞在这一件事情上。
    对于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企业“一切从简,不折腾”是好消息,不过不能由此认为企业的招聘要求会有所下降。一个切实的应对之举是在了解到企业希望快速找到匹配人选的心情后,根据招聘要求切中要害地推销自己。这样无疑节约用人方、求职方双方的时间。
    如何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一个简单的方法,看JD(Jobdescription,即职位描述)。一般每个企业在招聘广告中都会有空缺岗位的JD,学生将自己的过往经验与成就、修读课程和这个JD去比较,将匹配的内容抽出放在简历前端即可。我们常常告诫学生针对不同公司,制作不同的简历,不能“一份简历横扫天下”,但是如何“看菜吃饭”?根据JD调整简历内容的前后顺序、甚至筛选、添加、删除一些内容,是一个简单讨巧的方法。
    此外,如果是通过投递简历申请,再告诉学生一个小窍门:把求职关键词突出,不要用简称!
    众所周知,企业、求职网站面对海量简历会有一个筛选系统——键入关键词,不包含关键词的简历被自动删除。关键词一般包括高校名称、专业、小语种等基本信息,也有根据空缺岗位设定的求职意向、目标城市等。学生不仅要根据特定岗位,在简历中列出这些“关键词”,以免被删;还要用全称,比如北京大学的学生如果写“北大”,系统就无法识别,那么高材生也就难逃被删的命运了。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快速找到机会,至于常规求职技巧有诸多“过来人”经验谈,愿意静心总结,为我所用,离成功就业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