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and的名词及词义: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2:19:33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阅读,回答问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3、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2、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仲春时节时,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过雨花尽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使他有“春半如秋”的感觉。3、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既是写莺啼,也是写诗人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心绪。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赏析一: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赏析二: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而最感人的风物是异域的风物,对景物最敏感的人是来自远方的人。柳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宗元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到更僻远的柳州,心中充满一种难以言表的悲愤。榕树为常绿乔木,高可达四五丈,是热带的一种风景树。这种树换叶往往在春天,不同他木之于秋季落叶。柳宗元在南方看到这种“春半如秋”的景象颇多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

  一二句写自己谪居柳州的悲凄心情。
   古人称仕途奔波为宦游,因而一般说来,“宦情”与“羁思”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柳宗元笔下的这两个词儿还有特定的内容:他所谓的“宦情”是指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怨郁;他所谓的“羁思”是远贬边鄙的寂寥孤凄。在同一个时期所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就反映出他心情的凄苦。“共凄凄”是双重的凄苦。处于这种心境中的人不免善感,在春天本有伤春情绪,何况“春半如秋”。“凄”与“迷”是相关的两种心境。“宦情”“羁思”之外加上特异的物候,这就在双重的凄凄之上加上了第三重,于是乎“意转迷”。

  三四句写景,是“春半如秋”的具体描写。
   “山城”指柳州,因南方气温高,二月遇雨,百花即已凋零,而榕树又正好脱叶,满庭飞舞,完全如同秋天。

  而秋天比春天更容易动人离思,对于“宦情羁思共凄凄”的远谪之人,其思愈苦。加之“秋景”之中,又有春莺乱啭—— 提醒愁人:这毕竟是春天。这就把伤春和悲秋两种情绪杂揉起来了。莺声本美,无所谓“乱”,由于人心烦乱,所以听起来也觉得它“乱”了。

  全诗将心境与物色打成一片。景物萧索,不仅因了伤心人别有怀抱、以我观物的缘故,同时反过来又更增其伤怀,结果是宦情羁思更凄凄了。一般说来,柳宗元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诗不象刘禹锡那样乐观,那样能振奋人心,但它仍较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被压抑的正直有志之士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