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 小动物模仿儿歌:[转载]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56:25
李镇西,当代教育专家,教育哲学博士。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家长》等30余部著作。

 

父母课堂:听说您的名片背后罗列的“主要作品”是这样写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儿,数以千计合格的中学生,十多本受读者欢迎的著作。”您把女儿列在首位,让人既惊讶又感动。看来您最得意的不是成了“著名教育家”,而是做了“最好的家长”?

李镇西: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在教育子女方面不成功,那就算不上真正的“优秀”,至少他的“优秀”不算完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些经验;作为一个家长,我同样可以无愧地说,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颇有心得。女儿是我最杰出的作品,我永远为她骄傲!

父母课堂:您的话让我想起来自天津的一个调查结果,近七成父母都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家长”。两相对比,差别太大了!您的女儿是不是特别出色?

李镇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产生了挫败感,恐怕与家长过高的期待有关。有些父母不论自己的孩子天资如何,一味设置远大目标;有些父母自己不得志,便把梦想下放给孩子,要孩子替他完成。我认为这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我的女儿其实智力平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她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孩子中的一个。我非常爱我的女儿,只是我不愿意把自己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去实现。我的家庭教育理念就两句话,但是坚定不移:“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

父母课堂: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是孩子总会遭遇一些挫折,感到失意、烦恼甚至痛苦。您的女儿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您是怎么帮助她的?

李镇西:当孩子遭遇挫折,尤其是第一次遭遇挫折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保持宽容。就拿学习来说吧。我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动作又慢,所以学起来很吃力,第一次语文考试仅得了77分。我也很难过,但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把难过的心情传染给女儿。我要做的,就是鼓励和表扬。只要女儿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表扬她。她比较胆小,上课不敢发言,我就跟她说,只要发了一次言,就给她奖励。慢慢地,她开始有进步了。

作为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的教师,我对应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比一般的家长更为清楚。但我还是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学习而言,最关键的是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学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比分数更重要;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读书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保存、收藏有关学习资料的习惯,等等。

父母课堂:孩子一路走来,总会有受到打击的时候。让孩子始终保持自信,家长就需要始终保持对孩子的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李镇西:我认为关键是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许多家长喜欢“攀比”,不光与邻居或同事的孩子比,还与书上的神童孩子比,越比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样一来,家长丧气,孩子也灰心。为什么不换一种比法呢?这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我女儿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拔尖,但她求知欲强,学习习惯好,我对她很满意。我从来不以“天才女孩”为尺度去衡量女儿,相反,我甚至在心里把她假想为“弱智”,所以她如果考得不好,我不觉得意外;考得不错,我会格外惊喜。从女儿刚进小学一直到她高中毕业,我从来没有对她提出过任何分数和名次的要求,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做反而让我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惊喜:在整个中学阶段,女儿的学习都让我很放心。她高中毕业后如愿考上了“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并且进了“创新班”,获得两年后留学法国的机会。

父母课堂:据我所知,有许多家长其实也不想给孩子过多压力,但是为了孩子不在中考、高考中被淘汰,他们又不能不天天耳提面命甚至“威逼利诱”。家长也很无奈。

李镇西:说到升学考试,我是有过教训的。进入初三后,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唉,我的命比黄连还苦!”尽管她学习依旧勤奋,成绩依旧不错,但小学时代那种学并快乐着的状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深深的厌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我感到女儿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关,但也与我有关。在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女儿说: “晴雁,从下学期开始,你将度过四年有期徒刑!”我本来是想让她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实际上却把本人的考试恐惧症不知不觉传染给了她,她怎能不痛苦呢?只有家长自己把升学考试想透了,才能以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孩子。既然考试是躲不过的,无论它有多么残酷,作为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超越残酷。我反复告诉女儿,中考闯关本身也是一笔财富。与其唉声叹气地怨天尤人,不如迎难而上,接受命运的挑战,这便是走向成熟!我找女儿正式谈了一次心,首先检讨了自己的消极思想,然后谈了曾经教过的毕业班学生。这些同龄人的事迹已经为女儿所知,作为同龄人当中的强者,同样的道理由他们“说”出,教育效果更好。最后我说,希望她做一个超越困苦的人。经过这样一番努力,女儿的心中树立起了榜样,打消了对升学考试的恐惧。后来她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感谢中考》,由衷地感谢中考让她变得更加坚韧。

父母课堂: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您一定很欣慰吧?您的女儿说中考让她变得更加坚韧,但“坚韧”的品质,不是一次偶发事件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生活经历的累积。您是怎么培养她这种品质的呢?

李镇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磨难教育”。我认为,每天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他不喜欢但应该也必须去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磨难教育”。女儿读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负责每天晚饭后清洗全家人的碗。当时连她母亲都有些心疼,但我要她坚持下去。再如,从五年级开始,我不再用自行车送她,而是让她每天坚持走上二三十分钟上学、放学。经历这些“吃苦受累”的小事,其实就是一种品质的养成。有了这种品质,我们的孩子就能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不畏挑战。

父母课堂:快乐地成长,不拒绝吃苦——您的想法、做法一定会给家长启发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像您这样,做一个“最好的家长”!

 

(本文版权属于《父母课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