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贝母婴:端午 诗词佳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8:54
  《端阳》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钟馗赛会(《点石斋画报》)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午日观竞渡》

  (明)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 《台湾竹枝词·竞渡》

  钱琦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李次青(清末)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历代“端午诗词”都有哪些?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不少,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世。在这里,我们采撷几首,感受端午的独特魅力。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反映了端午佳节最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竞渡,历来为人传诵。诗云:“五月五日天晴 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为把竞渡的热闹场面加以衬托,诗人写道:“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连妇女也梳妆打扮,出来观看,一饱眼福。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明快而变热烈:“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顿时跃然纸上。

在端午节中,由于食粽的风俗盛行,因此在历代诗人笔下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唐代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

在古代吟咏端午节诗词中,有的是反映离愁别恨、触景生情这方面内容的。如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诗: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充分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宋代诗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棹歌》中道:“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明代诗人高启在《端阳写怀》中也写道:“黄伞回廊朝旭淡,玉炉当殿午熏微,今朝寂寞江边卧,闲看游船竞渡归。”说明诗人对“竞渡”根本不感兴趣,却另有一番心事。

千百年来,这些诗歌依然能让今人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