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博国际:【资料】宣德炉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20:31
宣德炉,不仅是指宣德三年铸造的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而且它也可泛指和宣款炉形制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它款的铜炉,真正宣德三年的炉已成了一个谜。一般说,风格设计有明中叶特征而包浆和铜质特佳者就能作为是宣德的候选人。但宣德炉绝大部分都不是宣德的,这些炉带宣款,与其说其目的是伪仿,还不如说是对历史黄金时代的尊敬和怀缅。

  通常在判断宣炉的好坏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最主要是看包浆、色泽。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上海朵云轩95年拍品中有一铜炉(高19.2厘米),其色泽就能达到佛经纸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

1.jpg (44.38 KB)
2010-3-18 15:43

2.JPG (43.97 KB)
2010-3-18 15:43

 2、其次是看造型、铸工、大小以及重量。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铸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径8-12厘米的炉最常见,属于小号;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数量比小号少,但价值比小号高;而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工艺精者稀见,价值也很高。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炉,径只有15.8厘米,而重量可达7斤,是该尺寸铜炉中的超重量级选手,价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数倍。

3.JPG (23.21 KB)
2010-3-18 15:43

 3、最后看款的质量。款铸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以下图中三款,第一款比第二款好,第二又比第三好。

4.jpg (59.09 KB)
2010-3-18 15:43

5.jpg (61.94 KB)
2010-3-18 15:43

6.jpg (49.62 KB)
2010-3-18 15:43

 宣德炉在明、清以及民国均有铸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铜炉的整体风格是雅致、浑厚。

  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请参看以上7斤铜炉的。
 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时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

7.JPG (46.99 KB)
2010-3-18 15:43

19世纪及以后,铜炉铸造的质量每况愈下,无论是包浆纹饰造型都比前期的差。值得一提的是带有“石叟”款的铜炉。对这类铜器的考证专家有不同意见:英铜器专家Rose Kerr在她的《中国晚期铜器》书中提出“石叟”是始于明代后期的一江南作坊的“商标”(Rose Kerr, Later Chinese Bronzes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 1990]);另一专家Paul Moss不同意,他在《第二青铜时代》一书中认为明后期的专铸“石叟”款铜器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传说中擅长作银镶嵌铜器的一僧侣的别号。他认为带 “石叟”款的铜器是19世纪的作品。下图带“石叟”款的银线镶嵌的铜炉,一说是17世纪,一说是19世纪。
  由于宣德炉价值不菲,市场上伪品很多,怎样来分辨这些伪品便是让收藏者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辨别宣德炉的真伪主要看三个方面:

8.JPG (27.67 KB)
2010-3-18 15:43

9.jpg (26.77 KB)
2010-3-18 15:43

1、看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2、看铸工。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

  3、看磨损。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比较以下两图,第一个真(清早期,笔者藏品),第二个假。

  当然,这只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简单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因为任何任何艺术品的鉴别都离不开收藏者长期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