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御笔华庭 电话:用足“水”优势 做活“鱼”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1:33:37

用足“水”优势 做活“鱼”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 08:34  经济日报

  日前,一块“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的金字牌匾,翻开了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市州之首的湖北省荆州市,调整渔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养殖和水产深加工,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促进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的崭新一页。

  近年来,荆州转变水产发展方式,丰水资源、水产经济已成为荆州后发起跳的双引擎。

  调结构重特色

  “虾兵蟹将”成“台柱”

  荆州境内江河纵横、湖库众多、塘堰密布,水域面积531万亩,占全市面积的四分之一。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说:“荆州发展农业与外地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水,所以荆州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改善‘人水关系’,变避水农业为亲水农业,变排水农业为载水农业,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的新路径。”

  随着荆州市水产开发的不断深入,全市各县区大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逐渐打破了“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局面,让“虾兵蟹将”成为水产业舞台上的“台柱子”。“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这五大名特优产品也逐渐成为荆州水产的代名词。

  11月17日,公安县崇湖渔场易继海鱼塘里的5000斤黄颡鱼又贴上了免检标识销往韩国。活蹦乱跳的鱼儿,每斤14元的价格,让易继海乐开了花。

  “以前养殖‘四大家鱼’,一车鱼才值10000多块,现在几筐鱼就值这个价。”易继海告诉记者,崇湖渔场把黄颡鱼作为拳头产品,利用生态互补的水体空间,挖掘生产潜力,探索出1亩鱼塘产800斤黄颡鱼、200斤中华鳖,每亩平均产值2万元,纯利1万元的“18221”高效养殖模式,他家13.7亩池塘,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易继海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单一养“四大家鱼”,每亩鱼塘收入1200元至1500元,套养后,每亩平均达到10000元至15000元;黄颡鱼每斤14元远销韩国,甲鱼每斤50元直销上海、广州。

  “过去‘四大家鱼’占据全市水产业70%以上的份额,而今五大名特优产品占比60%。”荆州市水产局局长陈斌介绍说,围绕“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五大品种,荆州市还形成了八大优化养殖模式:“18221”中华鳖与黄颡鱼养殖、“两年段”网箱养鳝、小龙虾野生寄养、虾蟹混养、青鱼专养、鱼鳖生态混养、鳜鱼专(混)养、80:20模式。与之相关的还有人工繁殖、水质调控、纳米增氧等十大技术。这些科学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使名特优产品养殖的推广工作事半功倍。

  在成熟的养殖技术的保障下,荆州名特优产品带来的养殖效益越来越明显,特色养殖板块基地不断增加。荆州通过开发新鱼池、改造老基地、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了渔业基地的提档升级。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形成的板块效应带动了全市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一条鱼一条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洪湖养殖带、江南养殖带、长湖养殖带三个名特优水产品板块基地。

  拓市场创品牌

  绿色水产带来金色效益

  “以前鱼是一船一船的卖,以后要一条一条的卖。”陈斌说:荆州水产品俏销不仅仅是名特优,还是无公害、绿色环保产品。全市基本上实现了健康养殖的全覆盖,鱼种、鱼药、鱼饲料都实行建档追溯制,水产品安全率、养殖基地监管率和投入品合格率达到了三个100%。

  渔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南镇九店村五组的秦清玉告诉记者:他采用传统模式养鱼20年,欠债5万元,现今有了友信青鱼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不光还清了全部债务,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20余万元。

  把信息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荆州市采取引龙头、建基地、扶大户、联城乡的办法,为散户找大客户,为大客户找市场。纪南镇水资源丰富,青鱼养殖一直在低水平低效益上徘徊,九店村党委副书记秦长柏创办了青鱼养殖协会,借鉴外地休闲渔业的经验,用利益联结的管理方式为协会会员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荆州、荆门、潜江三地476户青鱼专养户组团闯市场,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0.5元至1元。去年,合作社外销青鱼2万吨,产值近2亿元,户均收入3万多元。

  洪湖市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先后形成了德炎、晨光、鱼米乡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市场流通体系。全市兴建各类水产品集散市场29个,发展行业中介近百个,销售窗口遍布全国大中城市,10000多农民变身水产品流通业主。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协会组织辐射型、运销大户联结型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

  这还远远不够!有了市场,大伙儿更感受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我们的大闸蟹以前没统一的品牌,在市场上才卖几元钱一只,而同等品质的阳澄湖大闸蟹却卖到了200多块一只。”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渔民马高林对此深有感触。

  痛定思痛,滨湖办事处注册了“洪湖清水”牌商标,从种苗供应、养殖技术指导、“带牌”销售,全部实行标准化。2009年河蟹产量8250吨,产值近4亿元,“洪湖清水”牌河蟹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产品。

  1999年,取得外贸出口权的德炎水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把洪湖水产品第一次推向了海外。德炎牌淡水小龙虾等产品先后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14.71,0.21,1.45%),德炎水产品成了洪湖水产的第一张名片。洪湖牌水产品集体注册后,洪湖每年有15万吨新鲜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精加工产业化

  全力打造“淡水渔都”

  如今,“笔架鱼肚”、“青莲乌龟”、“荆州鱼糕”、“清水河蟹”等优质品牌产品相继走向市场。目前荆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达到138个、面积187万亩,获得无公害水产品标志品种280个,绿色食品标志品种6个。“洪湖渔家”生态鱼品牌已经成为湖北省三大水产品牌之一。

  把荆州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淡水渔都”,是水乡人民的共同心愿。

  按照规划,到2015年,荆州要力争实现水产养殖面积220万亩、水产品产量150万吨、渔业产值150亿元至200亿元,水产业综合产值400亿元至5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成为淡水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的水产经济强市和淡水资源丰富、产业布局合理、水产经济发达、渔业文化丰富的“淡水渔都”。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荆州按照“一鱼一产业”的思路,不断壮大基地规模,做大水产产业。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说,没有渔业的产业化就没有渔业的现代化。要发展高效的现代渔业,荆州必须大力发展包括加工业、流通业、休闲渔业等水产第二、第三产业,支持水产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

  “如何将一条鱼‘吃干榨尽’是破题的关键!”荆州市水产局局长陈斌告诉记者,不仅只是新鲜品供应市场,还要把鱼肉做成速冻、罐头食品,由初期水产品加工调整为精细型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德炎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目标已为时不远,洪湖水产品加工园二期工地,一条胶原蛋白生产线即将上马。从鱼皮中提炼出来的胶原蛋白,通过加工,就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高档化妆品,还有从鱼骨里提取钙质。这些产品的价格都是一条鱼的几十倍。

  而在荆州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亲眼见证了“一条鱼”的“调理”全过程。

  从水产大县公安县崇湖渔场养殖基地的白鲢运抵大明水产公司,经过检测————宰杀————去腥采肉————配料斩拌————成型上浆————速冻杀菌————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后,2元一斤的白鲢,就增值了5倍,变成了鱼派。记者留意了一下时间,整个加工过程不超过3小时。

  “3斤白鲢能加工1斤鱼派,直接卖鱼和卖鱼派的毛利要相差10倍。而且生产鱼派过程中不用的鱼头、鱼骨可以熬汤制作成鱼丸等产品的汤料包,鱼内脏可以加工成有机饲料,整条鱼都能‘吃干榨尽’。”大明水产技术中心主任雷传松介绍说。

  目前,荆州正努力建设好中心城区水产品加工集群和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力争建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梯队。并依托企业重点做大洪湖清水大闸蟹、荆州小龙虾等原产地绿色水产地理标志品牌,做响荆沙财鱼等餐饮品牌,做强德炎小龙虾等加工品牌,让更多的荆州水产品进入大型超市。

  陈斌说,作为水产品产量大市,荆州还需要完善水产品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荆州应成为江汉平原最大的集水产品交易、水产品检验检疫、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特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交易中心和流通集散地。

  荆州还积极谋划和开发休闲渔业,发展与鱼或渔文化有关的服务产业,努力把休闲渔业培育成新兴产业,使荆州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淡水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