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森读圆周率手机铃声:捐款箱变“垃圾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39:18

  “佳惠超市爱心捐款箱里钱没有多少,却装满了广告宣传单,让人看着特别不舒服。”昨天早上,贵州安顺市民班先生向记者反映了此事。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安顺城区几家商场的红十字爱心捐款箱,箱内或多或少塞进了垃圾。(11月3日《黔中早报》)

  捐款箱沦为垃圾箱,此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不但让慈善机构头疼,也令热心市民寒心,看到捐款箱里塞满的垃圾,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痛,如同望见了十八个路人对小悦悦的冷漠眼神。我们如何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呢?

  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其实,塞满垃圾的捐款箱也可视为“破窗效应”的经典注解。只要第一位市民将垃圾投入捐款箱,这个捐款箱就容易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也就难免后面有接二连三地的垃圾投入。针对“破窗效应”,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修补破窗理论”,以期通过环境的改造实现治理的有序,这于防止捐款箱沦为垃圾箱而言,同样可以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其一,加强捐款箱的管理。现实中,一些慈善机构将捐款箱往商场、超市一摆,之后除了几月甚至一年的例行清点外,再无更多的管理。捐款箱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外表脏兮兮、甚至还被随意移来移去。管理方都那么随意,市民岂能不随意?如此又怎能防止第一块“破窗”出现?笔者认为,慈善机构必须加强对捐款箱的管理,可发动热心公益的市民参与其中,定期清理维护捐款箱,并及时劝阻往箱内投放杂物的市民,别给人造成它是垃圾箱的错觉。

  其二,保护捐款者的积极性。在捐款箱的世界里,善款和垃圾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唯有想方设法保护捐款者的积极性,让“好窗”越来越牢固,箱子里的善款才会越来越多,垃圾才会相应减少。有媒体曾就此做过专门的网络调查,尽管超过七成的网友表示经常能看到放置在公共场所的爱心捐款箱,但是83.31%的网友都表示不会为爱心捐款箱捐款。原因何在?95.87%的网友一致表示担心爱心捐款箱的监管问题。

  笔者以为,从当下看,要保护捐款者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收支公开”。安顺市红十字会设立的这些捐款箱每年能募捐到近3000元的爱心捐款,但这些善款用到哪里去了,有没有真正帮助困难群众,如果不是这次媒体的意外报道,公众包括曾经向捐款箱内投钱的市民对此一无所知。如果能在捐款箱旁制作一些展板,对善款支出情况通过表格、图片等进行展示,给大家报个帐,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捐款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