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手机版:重庆三峡博物馆 大漠遗珍 丝路传奇 新疆出土文物大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54:39

双耳彩陶罐公元前1000年左右。口径10.7    底径6   高15.2厘米1993年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泥质红陶,外饰红陶衣,施黑彩、口外沿一圈连续倒三角纹,上腹饰平行折线纹和倒三角纹。出土时整体保存完好,彩绘部分有磨损、脱落。


 双耳彩陶罐公元前1000年左右口径5.5    底径5.5   高11.5厘米1997年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泥质红陶,轮制、通体饰黑彩。内外口沿饰齿纹,颈部为菱格纹,腹部为四方连续的菱格纹。纹样十分对称,造型别致,是一件艺术品位较高的日常生活器皿。
 筒状彩陶杯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00年口径9.4  底径9   高10.2厘米1992鄯善县苏贝希墓地出土  为夹沙红陶,单耳,直口,微鼓腹,太平底。器身饰红衣黑彩,口沿内外饰倒三角纹,腹部饰三角网状纹。纹样,富于韵洁大方,富于韵律,属于鄯善洋海墓地出土典型器物。
 单耳带流折线纹彩陶罐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高15.5厘米1986年和静县察吾呼252号墓出土
田园葡萄纹彩陶罐西周---春秋(公元前1046年___公元前476年)高36.5  口径15.3   底径5.6厘米1987年和静县察吾呼4号墓地43号墓出土夹砂红陶。陶罐施红陶衣,深红彩绘,颈刻肩部饰四组图案。在涂成黄白色的地上,绘三组不规则的网格,内填图点纹,寓意田园;另一组为蔓藤葡萄纹,枝叶卷曲,果实累累。整件陶器纹饰新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新疆彩陶中的精品。该陶罐属于察吾呼沟文化,表明当时已有园艺业,有规划整齐、管理有序的田园,使我们对种植葡萄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该俑为彩绘泥塑,表现的是一位劳作后正在跪坐休息的劳动妇女形象。头梳高髻,身着绿色“V”领襦衣和红色长裙。双手自然下垂放于膝盖上,脸型消瘦,身形单薄。头和身体略弯向左侧,将该女子劳作后的疲惫神情刻画得十分传神,不失为一件珍贵的唐代俑塑艺术作品。
 泥塑供养人头像供养人是向寺院等提供财物或制作佛像的俗家佛教徒的称呼。此供养人为胡人形象,模制。发髻用包巾缠绕呈高髻,有浓密的唇须和髯须,向四面呈排列有序的放射状,末端卷曲成卷,人物刻化极为生动。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有地方官吏、寺院伴侣、平民百姓等,说明佛教在当时是一种广泛的宗教宗教信仰。
 泥塑菩萨头像模制,面庞圆润,柳叶细眉,双眼微闭,鼻梁端直,直通额际,樱唇微合,显示含而不露的笑容。发式则以波浪挽成莲瓣纹发髻,髻顶盘为扁圆形。形象精美,神态生动隽秀,体现含蓄,柔丽之美,展示出菩萨的慈祥和宽和其上原有彩绘,可惜已脱落。焉者是古代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出土了多件泥塑,其中多为唐代的作品。从这件菩萨头像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来自西方的犍陀罗艺术和来自东方的唐文化艺术的影响,对研究当地佛教及其它文化发展提供了直接资料。

彩绘泥鞍马 唐(公元618年__公元907年)高75  长83厘米1972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号墓出土
骑马文吏俑唐(公元618年__公元907年) 通高33.7厘米1973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墓出土
彩绘伏羲女娲麻布画唐(公元618年__公元907年)纵221   上横94.2   下横76厘米1964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77号墓出土「龙身」与「蛇躯」交缠,代表着繁衍不息
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唐(公元618年_公元907年)纵209   上横104  下横83厘米1965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40号墓出土绢画绘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构图奇特,寓意深刻,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这种图像在吐鲁番地区古墓中多有发现,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包好放在死  伏羲女娲图绢画者身旁。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始祖,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他们手持规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就是一幅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因其与人类生物遗传结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线结构非常相似,题名为“化生万物”。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是由伏羲氏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有一说伏羲氏即太嗥。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传说八卦也出自于他的制作。在甘肃的天水市有卦台山和伏羲庙,每年都举行十分隆重的人类始祖伏羲氏公祭活动。   女娲氏,伏羲氏之妹,相传为夏禹妃,涂山氏之女。传说女娲氏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汉晋(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长34.3    宽22.8厘米1980年若羌县楼兰故城孤台墓地出土 锦是用二种以上彩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风格富丽,质地厚重。在中国,唐以前的锦多为经线显花,入唐则多为纬线显花,图示的锦即为经线显花。汉锦纹样每每采用形神兼备的剪影式,此锦的兽纹、山纹、云纹即如此。汉锦上常见织出的吉祥文字,此锦上的“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即属此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汉晋(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长18.5   宽12.5  带长21厘米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8号墓出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质护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1995年10月,在中国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中,由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所出土的一件织锦护膊上的文字,同时出土的另外一块织锦上有“讨南羌”三字,两块织锦可以和缀为一,原来很有可能是一句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护膊现收藏于新疆考古研究所,为国家一级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   该锦为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长16.5厘米,宽11.2厘米,为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采用经线提花的织造方法制作,以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织出星纹、云纹、孔雀、仙鹤、辟邪和虎纹。其花纹之间贯穿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语最早可见于《史记·天宫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一句,按照中国古代星相学和阴阳家的说法,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五星如果同时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则对中原王朝有利。汉元年(前202年)时,此五星同时出现于东方井宿中,被认为是汉朝兴起的祥瑞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