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都市精校txt云盘:从《十月围城》看今日香港电影之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1:07:44

从《十月围城》看今日香港电影之特色

从《十月围城》看今日香港电影之特色

在90年代,港片二字曾经是一个辉煌的象征,“二周一成”(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明星主演的电影曾经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动辄暴收2、30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娱乐产业影响力遍及东南亚,也影响着改革开放伊始的大陆人。十多年过去了,香港回归祖国了,亚洲四小龙风光不再,以周润发为首的诸多香港大腕在好莱坞趟了一圈又回到了本土,活跃影坛的票房保证依然有着二周一成的名字。世事的变化无常之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港片,再不能成为一代人若干年后的集体回忆。

今年香港电影的本土票房,截止目前,最高者还是过年期间公映的《家有喜事2009》,其不到3000万的票房成绩使得香港票房瞬间倒退到1981年以来的最低点。属兵家必争之地的暑期档,今年港片的主打阵容是《窃听风云》《变节》与《罪与罚》,三片的票房均在1500万左右,加起来还不如同期公映的《变形金刚2》单片的票房。这些事实都说明,过去作为亚洲电影领头羊的香港电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即便在许多香港电影人称为寒冬的情况下,仍然有些人,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贺岁档期,一部投资1.5亿、拥有十多位一线明星的电影《十月围城》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部讲述一百年前的香港一群市井之徒舍身取义保护秘密筹备起义的孙中山的故事,成为了目前这个档期公映的华语电影里口碑最高的作品。截止25号,公映一周的《十月围城》票房业已过亿。无论是监制陈可辛,还是导演陈德森,抑或黄岳泰的摄影、麦国强的艺术指导……幕后阵容几乎是清一色的香港制造。从《十月围城》延伸开,我们亦能看到几分今时今日的香港电影之特色。

特色1:中港合拍

《十月围城》的投资方里,既有陈可辛的人人影业,也有来自内地的中影集团、上海文广等企业。这其实并不奇怪,在2003年,全称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CEPA正式颁布,鼓励刺激了中港电影的合作,从此,合拍片一词,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条光明大道。过去的香港电影想在内地公映,只能靠电影公司进口,不但审查严格,而且还要和好莱坞等大鳄去抢那少得可怜的进口片配额;合拍片诞生之后,从此香港电影可以享受和内地电影一样的待遇,不仅在审查方面放宽,而且不作为进口片之后,市场也显得大了许多。

合拍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内地电影公司的加盟,这些企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有着他们多年来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了解,这一点是香港的电影人所缺乏的。越来越多合拍片的出现,给予了本土票房连年不振的港片一个希望,如《投名状》,香港票房2600万,大陆票房2亿;《伤城》香港票房2000余万,大陆票房7500万;《窃听风云》香港票房1600万,大陆票房1.1亿。而以上的电影,均为合拍片。从这些悬殊的票房对比都可以看出,合拍片,带给了港片一个新的可能。当然,同时也有人因此抱怨如今的港片港味不足,毕竟“合作拍摄”的名头之下,港片难免受到大陆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如何在两者间取舍,亦是合拍片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特色2:版本有别

也许内地的影迷不知道,《十月围城》里,胡军所饰演的刺客角色与任达华饰演的方将军,曾经有一段两人在八国联军入侵时的故事。这段在大陆版《十月围城》里看不到的剧情,其实在香港公映的版本里有所提及。为什么会有区别?这源于两地电审制度的不同。香港有明确的电影分级制度,根据一部电影的内容,会分为I、IIA、IIB、III三种等级,每种级别所限制的观众年龄也各不相同;而内地的电审则是一刀切,要么能在电影院放,要么就禁映。这样截然不同的审核制度,也导致了一部电影出现了两个版本的情况。其实国外的许多电影也通常会有两个版本,但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导演对影片不满意,公映后藉着推出DVD的机会来重新做一个“导演剪辑版”;而在我国,却是因为中港两地电审制度不同,才导致了两个版本的出现。

于是在《无间道》的内地版里,刘建明走出楼梯就被警察抓捕;而港版里,刘建明瞒天过海,继续过着卧底的生活;《江湖》里,港版忠心耿耿的黑帮老大保镖,在内地变成了警方的卧底;《黑社会》里,任达华饰演的黑帮头目冷酷的杀掉竞争对手,开车回家;内地版里,任达华没动几下手,就被一拥而上的警察当场抓获。《鬼域》的港版,主角见了不少鬼;内地版里,鬼怪出现的镜头全部删除,《鬼域》这个片名也顺势变成了《异域》……诸如此类,两个版本的港片越来越多,成为当下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对于某些影迷而言,或许能看到一部电影的两种故事走向是一件有趣的事;不过对于更多的影迷而言,当花钱在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若干时日后再看DVD却发现剧情大相径庭的时候,或许会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十月围城》里据说也有了一场任达华饰演的方将军回忆过去与胡军饰演的刺客共同抗击八国联军的段落,因在内地电审时未能通过,最终我们在电影里未能看到,也许就只有等到港版DVD推出的时候,得以一见分晓了。
特色3:枪火渐冷

曾有国外影评人如此评价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虽然此话有些以偏概全,不过也大致归纳出了港片过去的主流类型--警匪片、动作片、功夫片的整体风格。吴宇森的电影里,一把枪能够打出上百发子弹而不换弹夹,影片最后正邪双方的大战通常要持续10分钟以上,双方打得你死我活血流遍地才能分出个胜负。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香港电影,虽然仍是以功夫动作警匪为招牌,但其内容也越来越内敛。

如内地警匪片票房最高的两部作品《窃听风云》《伤城》,全片较90年代的警匪片相比,放弃了以激烈枪战来做看,开枪次数屈指可数,着重的是对白情节等戏剧张力,整体风格上,香港电影已经逐渐开始了这种变化。如《十月围城》里,一个多小时的文戏里仅有一场打戏,这在过去绝对不可能见到;后半段的武戏也是点到即止,张彻时代那种盘肠大战,彻底成为了历史。这种变化也说明香港电影在根据观众群的口味,做出自己的调整,毕竟我们都不想再见到在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诸如那种过分脱离实际情形而显得儿戏化的场面。

也许在一些影迷的心里,如今港片的这些特色带着的是消极的负面色彩,因为诸如像《英雄本色》里叼着牙签拿着无限子弹的手枪杀人的小马哥形象,的确是再没能出现在如今的香港电影中了。与时俱进的香港电影人,适应着周遭环境的变化,而今时今日香港电影的特色究竟孰优孰劣,则有待时间来证明。至少在过去,香港电影要讲历史,总少不了《黄飞鸿》这样突出个人英雄的地位;而如今的《十月围城》则告诉观众,团结起来的市井之徒,亦能拯救黎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