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博公园内的游园车:岳思平:共产党军队是全国抗战主力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0:44

岳思平: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若干学术和热点问题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所

编者按:不能忘却的纪念。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时。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血与火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它在人们灵魂深处所留下的伤痛却难以抚平。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历史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以史为鉴,祈望世界和平!

抗日名将英雄谱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朱德总司令为悼念抗日英雄左权将军而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同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进步、和平与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性贡献。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抗战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七七”抗战算起。

另外,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笼统地称为中国抗战,应是包括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后一阶段人们习惯称作“八年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所以,1931年“九一八”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但如果要求1931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那与此相衔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就必须由1937年改为1931年,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尚未上升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我党我军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因此,要求改变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的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并未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下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时间。一些权威人士和领袖著作的注释,经常认为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其历史原因是: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即抗日战争的下限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

“七七事变”应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点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出版了约3万种以上研究二战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二战的起点问题却是众说纷纭,有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和1941年说。长期以来,中外史学界由于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西方的1939年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199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专家学者从中国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联系出发,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明确提出把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东方爆发的起点。首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轨迹来看。这次大战是在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和西方民主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条件下,由分别在亚洲、欧洲形成的日本和德、意法西斯这两大战争策源地,为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在世界东方与西方发动的。但这次大战是沿着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轨迹发展的。1931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世界东方点燃了第一把战火。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法西斯又发动了七七事变,由局部侵华战争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东方爆发。1939年,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后,欧洲战争也演变为全面战争。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遂演变为全球规模。其次,从当时的世界主要矛盾看,二战从一开始就是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进行的一场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以1936年德、日法西斯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和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标志,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在此期间及以后,无论是哪个法西斯在哪个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应视为世界大战的开端。因此,七七事变无疑应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点。

“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

事变即世事的变迁或曰突然发生的重大的非常事件。从概念的本身来说,是一个中性词,但与1937年7月7日的事变相结合,对于敌我双方来说,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纪念这一事变呢?那是不可思议的。难道我们还要欢迎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类似事变不断重演吗?同时,中国军队进行的是七七抗战,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的开始。笔者认为,我们每年7月7日纪念的应是“七七抗战”,而不是“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

无论在党史界、军史界,甚至在长期从事研究的同仁中,经常听到一种说法,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不对的。首先,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一字之差,内涵相差甚远。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其根本的区别是指参加抗战的成分不同,焦点是依靠人民群众还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抗战,是一个政治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而国民党政府则是主张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寄希望于外援,以取得抗战胜利的片面抗战路线。而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是从地理范畴上进行区分的,即抗战的地域不同。其次,从作战区域来看:1931年至1937年的中国抗战主要是在包括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中国局部地区进行的,而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战则是在包括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半壁河山展开的。“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2页)时隔4个月即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89页)。

根据以上理解,“七七抗战”应是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始,而不能认为是全面抗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