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四隆广场正门:刘孝听:复兴文化“根”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38:29
11-09-04 20:40:57 来源:6
刘孝听:著名国学经典教育专家,国学大师,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组委会秘书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历史在前行,文化在进步,现在的学校早已不是当初的书院,改制是应该的,但并不是一味的否定。
国学不是一个死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真正的名著经典与个中道理必须要字字解析方能了解。
刘孝听:复兴文化“根”教育
口述 刘孝听  整理 黎程

前几天,有一个孩子问我,中国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珠格格》还有什么?也许大家听到都会笑,而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我却觉得十分可怕,这些童稚的话语充分表明了中国国学文化在现代的缺失。
从白话文的推广开始到如今,《三字经》、《孝经》已经不再是启蒙读本,《诗经》、《论语》也极少有人能背诵,甚至有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四书五经为何物。它们真的要成为历史吗?我心有忧!
而后看,如今中国影视业很发达,各种各样的四大名著一拍再拍,有些甚至翻拍得面目全非,还美其名曰推广国学文化。四大名著的书籍我们可以印刷出版,因为文字无所出入,大家可以自行理解,可翻拍成电视剧后,对白改了,表情也个人化了,就连剧情也都差得一万八千里,观众们看了这些电视剧都等于读了一遍四大名著吗?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误导。国学不是一个死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真正的名著经典与个中道理必须要字字解析方能了解。
如今,汉语在全球风行,孔子学院在全球已有数百家分校,办得红红火火,湖南卫视“汉语桥”活动也迎来了各国友人,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努力的宣传汉语。这很好!但是,我们也应当自省,我们是不是就真的懂自己的语言文化呢?代表汉语文化的国学经典我们就真的读懂了吗?
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系统以学校为主,教授各类课程,但国学经典在其中占的份量很少,现在的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有中文水平却只相当于古代的一个秀才。历史在前行,文化在进步,现在的学校早已不是当初的书院,改制是应该的,但并不是一味的否定。
胡适早在1922年就提出,要“懂得了欧美高等教育制度史”,才“更能了解中国近一千年来的书院制度的性质与价值”。近百年来,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现在中国的教育界在进入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阶段,这也就是我一直以来所推行的现代书院教育方式,全面发展,国学并重。
我从来不反对现在的教育模式,因为德、智、音、体、美、劳可以在现代教育模式中全面发展,但有所欠缺的是“德”这一点。书院教育从大学时期,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学生管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经验、模式,其中经验应该好好的吸取。它很重视中国文化功底的教育,中国文化“根”的教育,一定要读经典文学,这叫“文化童子功”。
曾经有人说过,“读新书学做事,读老书学做人”,我比较赞同。“以德育人,立人为本”,很多国学读本,如《三字经》、《孝经》就是很好的德育启蒙读本,“言传身教”,我们先要给孩子们“立言”,而后身教。当然,更重要的是,学国学,从我们自身做起。
书院教育在湖南源远流长,唐朝初期,全国24家书院,湖南占9所,清朝1200座书院,湖南500座,湖湘文化底蕴深厚亦因如此。
在现代教育的不足之下,国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渐渐显现。刘孝听院长与众多国学志士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国学,多次出国交流,五次策划并参与 “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并在湖南省主持了三所现代书院的组建,其中云山书院已教学一年,学校综合教育指标从改造前的遥遥落后跃为当地第一。
云山书院:国学 “童子功”
三面环山,佳木葱笼,绿野扩展,沩水流迳,步云桥横跨其上。“山水之胜,无殊岳麓”,“斋舍之制,全效城南”。
当2009年11月,云山书院这座落于湖南省长沙近郊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书院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与此同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有“违章拆毁古文物”的刘孝听。在不明事件的各界讨伐声中,他毅然选择顶着口水与骂声前行,不停的往返于教育局与学校之间。
书院换新颜了,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是,从事教育行业三十多年经验的刘孝听亲自为孩子们制定了特别的学习课程。其中,每天为孩子们设置了1个半小时包括四书等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同时融入了经典舞蹈、经典书法与经典美术等,以及中华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课程,既习得传统文化,又能强身健体。此外,还有经典英文诵读。
渐渐地,学生从刚开始的十几名其它学校排斥的差等生,到现在的近千名优等生,升学率在一年之间升为当地的第一名。刘孝听逢人就夸自己的学生读国学经典一年就能认几千个字,而且孩子们懂礼貌,敬师长,明事理。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骄傲!
听着教育传来的琅琅书声,这个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长者笑得云淡风轻,“如果一定要说点成绩,那就是我们既筹资对文物进行了修缮与保护,亦让它的存在有了更多的价值。下半年还有两家书院开学,一个是北山书屋,一个是渌江书院。”
现在,刘孝听当初的许多学生也已经成为了书院里的老师,在明净的教室,带着孩子们轻轻诵读着,“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