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年贷款基准利率: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谈初中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3:38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有两大特点。

一是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心理上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着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一行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一是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也就是说,初中生的心理水平还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生铁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由于辩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所有这些,造成了初中生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并存以及否定童年又眷念童年的的心理特征。

许多初中教师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初中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懂不懂,说不懂又懂一点。把他们当小孩子吧,他们都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把他们当成人吧,他们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又还很幼稚。这与发展心理学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的分析是一致的。初中生的这些矛盾性特点使教师很难把握教育和管理的尺度,管得太紧使学生产生反抗情绪,管得太松学生又不自觉,使许多教师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初中生难教,其原因就在于此。

然而,难教并不等于教不好,关键要善于沟通,正确引导。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这是前提,否则就会摸不着门路,难以对症下药。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不能因其幼稚的一面而加以蔑视和否定,更不能粗暴地横加堵截。例如学生早恋,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正常需要的一种表现,并表示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当然,承认并不等于支持和鼓励,而是为了沟通,为了下一步的说服教育不使其反感和反抗。第三,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消除学生反抗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必须让学生服你,而要让学生服你,必须让学生觉得你是对的。如何让学生觉得你是对的呢?从学生可以理解的高度去分析要解决的某件事情,让他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体会,然后,再引导其自己推出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真正使其相信你是对的,你是为他好的。然后,才会对你产生信任。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既要相信学生,又不要全信学生。

相信学生,是指相信学生都是好的,思想品德是要求进步的,也想把学习搞上去。事实也是如此,试问有哪个学生不想自己学习成绩好,品德高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呢?只有相信学生都是要求进步的,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那种动不动就说“你这是在故意搞乱课堂纪律”、“你的思想品德太坏了”、“你无药可救了”的话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好学生来的。我们相信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包括学生的人格、尊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成人感的心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不相信学生,就是要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学生。因为学生此时的意志力还很薄弱,内部调节能力低下,在行动上比较盲目和冲动,还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因此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处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状态。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指导。必须指出的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在指出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时,也要就事论事,不随便上纲上线。多从正面积极引导,促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是儿童迈向成人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如何,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方向,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