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咨询公司 骗局:医药产业链三大主体的利润分析 SWO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5:15
医药产业链三大主体的利润分析
www.cnkang.com  2007-3-23 16:24:00  中华康网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医药产业链三大主体利润的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以提高医药产业利润。方法:SWOT分析方法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我国医药产业链三大主体的利润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医药产业;利润;SWOT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各项改革的深入,医药领域经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医药经济连续多年保持比GDP较快的增速成长壮 大。本文聚焦医药产业链三大主体: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以利润为视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各主体生存发展的诸因 素,探讨其应对措施。
1  医药生产企业
1.1  利润的目前现状
医药生产企业承担着将普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社会产品——药品的职能任务,其利润来源于药品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我国的医药生 产企业由于较早经历管理体制改革及面临国外药企冲击,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意识,企业规模集中度较高。据统计:2001年排名前60位的制药企业合 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35%,利润占总利润的51.5%。2002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产量总和占全行业的40.4%,利润占总利润的 55.8%。生产集中度提高标志着企业做大做强的速度加快,但企业仍面临以下问题:行业亏损面扩大、产销状况下降、应收帐款和库存上升、约1/3的资金处 于沉淀状态。2002年3月末,医药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29.8%,同比增长2.9%,亏损总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4.9%;医药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 231.8亿元,同比增长8.9%,企业应收帐款净额538.6亿元,同比增长8.2%;2002年1~4月医药工业销售产值增幅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 度,工业产销率同比下降1.9%[1]。2003年1~8月,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低于全国工业销售收入9.1个百分点,应收款比上年增加11%。医药工业产 销衔接不理想的矛盾日益突出[2]。
1.2  利润的SWOT分析
1.2.1利润增加的有利因素(S)
产品需求增加:人口的自然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导致医药产品需求数量和层次的提高,产品的市场空间较大。
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提高:规模效应的产生,将提高生产设备及社会资源利用率,降低医药生产成本。据国家经贸委发布,2002年1~11月,24户国家重点医药企业中23户企业盈利 [3] 。
产品科技含量及工艺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及制剂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药产品售价、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家对生物制剂、抗艾制剂、现代化中药等的优先发展,将降低相关产品的技术成本及上市费用,增强产品盈利能力。
医药流通市场的繁荣: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OTC药品生产企业销售额及利润额的增加。
1.2.2利润增加的制约因素(W)
行业标准的提高:GAP、GMP达标所需的投资及改造费用较大,调查表明,现已发证的GMP验证合格企业平均需投入3125万元。
技术成本投入的加大:医药行业是围绕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和研发能力的竞争,每年的研发费用比其他行业投入大,造成极大的投入产出比反差。
销售成本的加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产品的销售费用日渐攀升。现行医药生产企业的广告投入一般在销售额的10%~20%之间,保健品企业的广告投入高达50%。
制度环境的约束:如药品降价,有力打击药价虚高、使市场更加规范的同时,也使医药产品的暴利空间缩小,企业利润降低。
1.2.3利润增加的潜力(O)
横向联合及纵向归并:生产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有利于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的形成;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向医药商业领域涉足,建立自有品牌的连锁门店,可充分扩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群体。
重视发展非专利药品,生产“me-too”产品和OTC产品。
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资源,合理安排产品生产结构,降低库存率和资本占用率。
开发新生活理念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1.2.4利润增加的挑战(T)
国外同行的竞争:近年来外资企业已占据我国高端处方药市场的绝对份额,跨国药企纷纷在中国建立药物研发基地,而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D投入及研发能力均极为薄弱。
产品标准的制定未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我国的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出口业务在该方面备受制约,极大影响了我国医药产品的外贸创汇能力,对中药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迫切要求。
应对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灵活把握产品前景、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保护、医药政策等环境因素。
1.3  小结
数据表明: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2个工业行业中,医药生产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7%,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利润增幅10.95%;然而, 其平均产销率却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4.4%[4]。由此,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与其他产业相比,医药产业仍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盈利能力较上 年有所提高;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反映出行业整合力度、规模化程度的增强,即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但较低的产销率也反映出销售收入增幅与生产经营增幅的不相 称。提示医药生产企业应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着重发掘产品销售潜力,解决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这一影响医药资产运营的瓶颈问题。
2  医药商业企业
2.1  利润的目前现状
作为医药产业链的活跃组成部分,医药商业企业沟通供给方和需求方,承担起将医药产品通过市场转换为医药商品,并实现其价值的流通链功能。它连接 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保健机构,保证产业链的通畅和完整,其利润来源于医药商品的购销差价。过去,由于过分强调医药商品的特殊性、专营性及国有主渠道作用, 我国的医药商业长期处于国家的行政保护之下,缺乏成长性和竞争性,形成了目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秩序乱、经营散的现状。据国家经贸委对全国26省市的统 计:  2002年上半年,医药商业效益明显下降。医药商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9%,利润却同比下降20.4%,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0.2%;企 业亏损面35.2%,同比扩大1.5%[5]。2003年,医药商业实现利润较上年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1~8月,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 12.7%,但利润同比下降25%,销售利润率仅为0.59%,比上年同期也有所下降,费用却增长6.2%[2]。伴随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药品分 销服务的全面开放,如何在强者林立的市场激战中改善经营效益、提高利润率、做大做强,成为“微利时代的医药流通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2.2  利润的SWOT分析
2.2.1利润增加的有利因素(S)
服务需求增加:目前,医药市场零售额的比重已由原来的5%提高到15%以上,少数地区已达20~30%。
科学的企业经营方式引入:建立高效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信息系统,减少内耗,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净利润。
企业集团、大型连锁公司的发展:大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将改善医药商业的经营效益。
宏观商业环境的改善:市场流通秩序的规范化、监管机构管理的科学化,从根本上消除操纵市场、恶性竞争等不良手段,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2.2利润增加的制约因素(W)
药品降价及招标购药:降价使企业销售利润降低,招标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同时工业企业也参与投标,挤占商业的市场份额,企业利润减少。
管理运营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医药批发商的平均毛利率、纯利润率分别为10%和0.7%;而全美批发商分别为4.5%和1.55%;零售连锁药 业的平均毛利15%~30%,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我国企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总额10%以上的比重,全国1/3左右的医药商业出现亏损 [6]。
2.2.3利润增加的潜力(O)
多元化、特色化经营,建立企业自有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借鉴国外经验,突破传统专业化药店的老路,经营药品、营养及健康食品、化妆品等,提高企业的平均毛利。
运用包括价格手段在内的多种市场竞争策略。医药各项改革的深入及医药市场与国际大环境的接轨,使有形商品销售的利润比例日趋减少。企业应树立服务市场和大众的理念,优化服务,提升无形服务的附加价值。
与外企合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借鉴外企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技术,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净利润太低的难题。
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医药市场潜力巨大而竞争相对较弱,国内企业可利用本土优势,扩大商品销售和服务提供的需求空间。
加强资本运营和企业联合,走集团化、规模化之路。
2.2.4利润增加的挑战(T)
GSP达标:企业能否达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影响其经营利润。
与外企的博弈:竞争对手的增加使本就僧多粥少的医药流通市场又多了些分食强者。
2.3  小结
由我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及较高的毛利率来看,医药商业的市场需求仍然是旺盛的;价格大战并不能说明医药商品绝对的供过于求,而是体现 了我国不成熟的医药流通市场中不科学的竞争手段;价格下跌引发了医药商业企业亏损面扩大及亏损额上升,而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却在于过高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 用。提示企业应把经营重心放在如何降低费用率、提高净利润上。同时,企业应保持良好的市场心态,首先医药商业利润仍不低于其他商业形态,亏损面的扩大从某 种意义上说也利于优势企业的发展
和良好市场格局的形成;其次,随着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的发展,有别于前些年的市场暴利,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将和国际接 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利润总额并不为负,下降的百分率只是相对于以前的高利润总额而言。并不是说企业无利可赚,企业降费增效的任务将极为迫切。数据表 明: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远低于医药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企业要充分认识这一现状,开发多种经营渠道和方式,扩大盈利空间。
3  医疗服务机构
3.1  利润的目前现状
医药知识的专业性及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医疗服务机构承担起提供医疗服务、满足医药需求、确保人民身心健康的重任。我国过去的医疗服务机构是 传统的国家包办式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向新型经营性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转变。我国现行的医院大体可分为两类:非营利性医院和 营利性医院。前者占主体,是我们的主要分析对象,指政府创办的公立医院;后者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及部分集体民办医院等。医院的收入由三大块组成:政府或投 资方投入、技术与劳务服务收入、药品收入。作为医药产业链的终端,由于其特有的业态经营管理方式,尽管受到各种宏观政策环境、市场变数的影响,医院的利润 一直表现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3.2  利润的SWOT分析
3.2.1利润增加的有利因素(S)
需求扩大:在我国,医疗消费占GDP的比重将逐年提升,2005年医疗产业的市场总额将不低于6400亿元[7]。
政策扶持: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随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加;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
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的改进:引入职业管理人和竞争机制,提高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
医技水平的提高:先进的医疗设备,降低综合成本;高超的医务技能,提升服务价值。
保险市场的开放:商业医疗保险的开放增加非定点医保单位的消费群体,扩大医疗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据估计:目前,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潜力有4000亿元左右。
3.2.2利润增加的制约因素(W)
药品收入比例的减少:过去,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45%。医药分业试点、医保改革及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使医院的处方流失率增加,影响医院收入。
医疗设备更新及基础科研投入的加大:科技的发达及医疗需求层次的提高,要求医院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疾病谱和人类的自然进化也带来更多的科研难题,高投入、高风险和低收益的基础研究直接影响医院收入。
相关法规不健全造成的医患纠纷处理、医疗事故索赔等:降低医院的无形声誉和有形收入。
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国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及医院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医院收入的增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约束病人的同时,也约束了医院。
3.2.3利润增加的潜力(O)
适应各层次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不同经济条件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医疗服务,提高门诊就诊率和病床使用率。
走特色化、专科化道路:医院市场化的趋势,加强了品牌和竞争意识,普通医疗服务领域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少。提供特色化服务、发展专科医院,利于发挥技术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横向整合及纵向联合:和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医院重组,组建医疗集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与规模效应;联合工商企业,将医院药房委托给商业企业代管,降低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开拓新兴医疗服务市场:有数据显示,目前家庭医疗领域约有800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扩宽经营方式和融资途径:如广州三九医院,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发挥了较好的成本优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万杰医院运用上市资本,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率接近40%。
3.2.4利润增加的挑战(T)
国有医院面临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等的竞争压力;在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方面,前者面临着极大挑战。
垄断打破、市场化改革趋势的应对压力。
3.3  小结
统计显示:1990~1997年我国医疗费用总支出平均增长24.2%,医保改革实施后,2000年增速降至19.47%,2001年降至 7.34%,2002年上半年回升到9.16%[8]。虽然医保改革使医院用药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医院用药仍占整个用药市场85%左右的份额,且其数量 仍保持稳定增长;药品收入比例的降低并不等于药品净销售额的减少,医院的收入仍然稳定增长。随着医药分业试点的进行,医院“以药养医、滥用药物”的现象将 得到根本扭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将使医疗服务价值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可以预计:未来医院收入的分配比例中,药品收入会降低,技术与服务收入会增 加,而政府投入则有可能随市场化的进程而略有下降。
4  总结
医药产业的利润是产业链中三大主体利润的加和,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数额是逐年增加的,这可由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等引起的医药需求增加所解释。就利润在产业链中三大主体的分配而言,近年来逐渐表现出利润由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向医疗保健机构流动的倾向。我国的药品生产 企业平均利润不到5%,远低于美国的10%~15%,医药商业企业纯利润为1%~2%左右,由于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和层层折扣让利等现象的存在,这两者的综 合利润却超过国外。目前,我国医院从药品销售企业进货的让利比例为药价的18%左右,而从药品生产厂家直接进货的让利比例已高达25%以上;医药企业年利 润为70多亿元,而同期给医院的让利就达70亿元[9]。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药经济的蓬勃发展,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的利润比例会有所提高,医疗保健机 构作为服务部门,药品的收入减少,利润比例略有下降。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医药产业链的各主体仍将立足于需求潜力旺盛的市场环境,以竞争、发展、多赢求生 存,把我国医药经济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陈天晓.20%!产值利润同步大幅增长[N].医药经济报2002年第137期(总第1792期)第一版
[2] 2003年数据来源于健康网相关资料整理
[3] 林建宁.朝阳行业  再领风骚[N].医药经济报2003年第9期(总第1814期)第二版
[4] 陈天晓.增产排第四  增收夺季军[N].医药经济报2002年第149期(总第1804期)第一版
[5] 回眸2002取得骄人业绩完成预期目标[N].中国医药报2002年12月31日第五版
[6] 章锐闻.医药体制改革中寻求涅槃[J].医药经济信息2002年第13期(总第373期)P6
[7] 王军.营利性医院:与市场一起成长[N].医药经济报2002年第101期(总第1756期)第二版
[8] 金丰杰.医院仍是终端市场大赢家[N].医药经济报2002年第141期(总第1796期)第一版
[9] 陈波,王浣尘.中国药业:竞争特点、市场状况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2年第13卷第5期P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