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大清盛世桃花乱: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09:48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一)

  -序言-

  本系列《老子道德经》课程内容,值得大家重新归零、重新认识。

  老子是在历史上咸少为一般人所熟悉,也很少被正确理解的人物,导致他在人间所留下来的智慧、无尽宝藏,很少人能够真正的得到。这一套《老子道德经心声》课程,是2002年的1月到5月期间,在台北「中鼎菩提社」所讲述的。

  《老子道德经》通常在一般大学、研究所的中文系、哲学系或是宗教系,才有开设这一门课程,由于其内容是相当高深,因此空海是以研究所课程水平在讲述,在课程中也配合「幻灯片」辅以解析,期以透过比较白话、易懂的语言,去理解老子所要告诉我们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很多人错认为老子是在谈空说玄,是修道的人、是道家、是炼丹者…,其实是没有正确理解老子是「何许人也」,误认老子讲的是玄学、不切实际。事实上,这些批判都是很严重的误解、曲解。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老子道德经》的内文含有很深奥的义理,而且是在叙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亦即佛陀所谓的“涅槃智”,诠述什么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的世界」?什么是「法界」?什么是「空」?其差别只是在于老子与佛陀二人所使用的语言、名称不同,然而一般人就是无法理解老子所讲的。

  今天空海有此殊胜机缘得以了解老子《道德经》的深义,体认到《道德经》是在人世间难能可贵的珍贵宝藏、高级智慧。如果我空海明确有此认知,却不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真的是觉得太可惜。当然。我也知道一旦讲述出来之后,很多人又会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把老子是界定为外道,而不愿意归零、重新认识《道德经》。针对认知这方面的差距,我也是抱持着随缘的态度。对空海而言,于一切众生是无所求,我只是把所知道的世间珍贵智慧法宝,毫无保留的呈现与有缘人结缘。

  对《老子道德经》的深义要有所真切理解,人生必须要经历过相当深的历练,该经内容都是在叙述人生相当高深的经验跟智慧,而且对于世间人、事、物的观察也需要很敏锐。但是此种敏锐与世间的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是了无相干的。设若以世间的世智辩聪、小聪明去观察,你会越觉得自己很厉害。假如开启了智慧眼,去看懂这一部「大地风云经」、活生生的佛(活)法、活生生的真理,你是越看、我慢越小,而且身、心会很柔软。

  其实老子是在阐述佛法的精髓、核心,所介绍的就是「道」,我们要体道、悟道、行道,事实上是帮助我们去了悟「无上甚深微妙法」。空海所言是真、是假?也希望大家不要带着成见,好好重新归零、重新认识,鼓励大家去求真求证。

  空海所了解的老子是没有任何名利心,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虚伪。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所吐露出来的,字字是真言、句句是真理实相。当我反复再深入研读,感受到老子所展现的身心是非常柔软,没有任何的我慢、我是、我能。在这个世间,要展现「无我」,不是用嘴巴讲的,要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不多啦!像老子所展现的这般心境,也就只有释迦牟尼佛、耶稣可以与他比拟。

  老子直接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就是宣说「三法印」及「空」,尤其偏重在「无为法」,以及「涅槃智」方面的解析,如果大家能够深入而客观去了解,会发现他是更加以补充叙述佛陀所谓最深奥的「涅槃智」方面。老子对于「无为法」,以及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涅槃智」,解析得非常清楚,只是他所谓这方面的智慧是超越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

  佛陀也希望众生先知「法住智」,先清楚了解「世间法」的真理实相、世俗谛,进而不断净化我们的身心、开启我们的智慧,然后即可体悟何谓「涅槃智」。由于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出招可是相当干净利落,所讲出的讲话就是如此简洁。事实上,老子所叙述的是偏重在「无为」与「涅槃智」,然而这方面是超乎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虽然很多人钻研《老子道德经》,但是内文里面的真正精髓所在,一般人还是不容易深切体会。

  以空海的经验而言,真正要体会《老子道德经》的深义,除了要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课程基础,另外,一定要去实修、实证。而且当你的闻、思、修、证越深入,人生的历练、体悟越深切,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子所展现出来的境界,就会越加震撼与钦服。老子是世间极少、极难得的“真人”,没有任何的虚伪、名利心,也没有任何「我慢」去伤害任何人,他所展现的就是「与『道』合一」、「无我、无私」的精神,就像「太阳」把智慧散发出来回馈世间,但是没有任何的抓取、任何的我慢。

  老子是传授最高级的人生智慧、人生哲学,是最高级的「人生艺术」,我们要打开智慧眼,才能够看到《道德经》里面的精髓。仅有短短的五千言,字字是真理,句句是真话,没有一句赘言,真是世间很少有的「真人」。

  空海所了解的世间「真人」之中,佛陀是其中之一。贪、瞋、痴、我慢全部止息的阿罗汉,也是「真人」。耶稣是真人,六祖、永嘉大师也都是世间极少有的真人。真正的「真人」,是内心所有贪、瞋、痴、我慢止息的人,没有我是、我能,展现出来的就是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他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也不会去排斥任何人,有的就只是把真理实相讲出来,跟有缘人分享。

  在此向大家简介《老子道德经》,如果你们觉得不错,很想进一步去了解,就欢迎大家把这一套VCD课程,好好多看几遍。对空海而言,无得亦无失,无所得、无所失,我只是把此真理实相、世间高级智能的无价珍宝呈现出来,跟有缘人一起结缘、分享,请大家有耐心多看几遍。

  -导读-

  一般人对于「道」,都有太多的解释,包括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道」,跟老子所阐述的「道」,其实也都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平常说要修道、得道、证道,但是「道」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清楚明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怎么「修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么?才能够正确的去修道、体道、悟道、而行道。

  然而,佛陀、老子、耶稣三位,在解脱道上所诠述的角度,有何相异之处?举例而言,如果以修行迈向解脱自在的起点及终点来讲,佛陀是从「有为法」、「世间法」方面让大家了解,一步一脚印的协助大家,如何逐步深入、逐步上来。佛陀主张「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法住智」就是中、下方面的「有为法」、现象界的一切。当了悟、体证「三法印」之后,才能体证「涅槃」、「无为」、「空」。

  老子呢?所诠述的角度是从上往下,着重在比较高、比较玄、比较上的「道体」方面,或许有人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两者好像不一样;「道」是「道」,我们修道人跟老子、佛陀所讲的,应该是不一样。

  事实上是一样的,会认为有所差异是与人们的体悟、体证有关。包括佛陀、老子、耶稣他们所指向的目标也都是一样的,只是佛陀是引导大家从「有为法」,一步一脚印的逐步上来;而老子一开始就讲很高深的「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是,要如何才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呢?老子在这方面没有阐述得很清楚、很详细。真正要达到老子所谓「得道、悟道、行道」的境界,相当不容易啊!然而佛陀所宣说的,是要大家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到后来就可以体证到「涅槃」、「无为」、「空的」世界。事实上,这些也都是老子所阐述「道」的世界。

  然而,耶稣又是从哪个阶段开始讲起呢?是从中间开始讲。耶稣宣扬博爱,这是「道」的「用」,老子是诠述「道」的「体」,「体」是很玄、很妙的,也就是佛陀所讲的「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就是这个「体」。

  耶稣是从中间阶段开始阐述的一个「用」,而佛陀是从基层阶段开始讲,从现象界的「相」诠述,让众生了悟现象界的实相-「无常」、「无我」,然后让众生有一个离系的力量,站在比较超越的高度空间来看,就能够体证「甚深极甚深」-涅槃、无为、空。

  所以,其实他们三者都在诠述一体相同的理念,从「体」、「相」、「用」三方面都包含,只是有的「从头」、有的「从尾」、有的从「中间」开始。而我要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因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包含黑跟白,所以我黑、白都一起讲。

  以上是一个概略的论述。事实上,要讲述这些蕴含深刻智慧的论点,一定要来到超越宗教的立场,才能够看懂老子所阐述的深义。佛陀、老子、耶稣三者所讲述的论点内容,有何不同之处呢?其实他们所诠述的都是相同的,只是他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而已。

  佛陀用「空」、「法界」的名称来形容,老子是用「道」的名称来形容,耶稣是用“上帝”的名称来形容。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够全部归零,把过去所听闻到的观念知见,全部统统放下。如果是以过去的知见来听闻此系列课程,你会听不懂得,也没办法接纳我们从超越宗教的立场所诠述的珍贵内容。

  -老子与佛陀的诠述方式有何差异点-

  「道」是什么?如果没有体证「道」,就没办法「得道」。我们说要「得道」,必须先清楚了解「道」是什么?我们这里所诠述的,不是从文字上、不是从宗派上,也不是从哲学、从思想上,而是从「实相」上面来论述。「实相」是没有任何宗派、宗教之分,「真理」也是没有宗派、宗教之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以超越宗教、宗派的立场来看。

  佛陀把修行解脱的终极目标,以「空」跟「法界」形容,就如《心经》《金刚经》《永嘉大师证道歌》所阐述的境界即是。

  老子是直接从「道」方面开始讲述,佛陀知道要如此直接契入是相当不容易。老、庄思想很早在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能够体证「道」-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依《解脱道》、老子所讲的「道」,去实修实证,到达解脱自在的人,不多啊!为什么?因为老子对这个成道的阶梯过程,没有很详细的阐述。《道德经》内文只有五千言而已,那时候老子就想说「时间差不多了!我没办法讲得很详细!」所以只有讲重点,其它的就看众生的根器、根性。

  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余年,就是全部把这些次第步骤都宣说出来,而且又着重在前面的阶段。佛陀知道要一步一脚印逐步的走上来,到后来就能够「体道」了。所以,为什么《阿含经》在涅槃、无为、空方面讲述比较少?因为当你一步一脚印逐步上来,自然就能够到达、体证到。如果没有一步一脚印的修证上来,光是在那里「空啊!道啊!」讲了一大半辈子,还是不知道何谓「道」。

  佛陀着重在「相」的诠述,老子着重在「体」的诠述,耶稣着重在「用」的诠述。「相」方面,佛陀归纳出「三法印」、「四圣谛」,还有三十七道品。要体悟「相」,然后到达涅槃界,必须有次第、步骤,三十七道品就是告诉众生如何逐步深入。

  老子直接讲述「涅槃、无为、空」的「道」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要读懂《道德经》的深意,是非常不容易。内文的每一个字都可以看懂,但是却没办法真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纵使是大学院校的国文系、哲学系教授,精于诠述老子的「道」,很会讲述、很会解析,还是无法真正了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的深义。

  也许有的人会很不服气,但是除非经过实修、实证,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的解脱者,才能真正了解老子所阐述的「道」,否则只是从文字、从思想、从哲学、从名相上面解析,还是无法真正体悟。

  佛陀更是体悟到「涅槃、无为、空」是甚深极甚深,因此放在次第步骤的最后面再以解析。如果是根基、根性成熟的人,当然可以直接与之讲述甚深之妙法,但是针对一般人,还是协助自「有为法」逐步有次第的深入。

  老子所讲述的「道」很深、很玄,他是直接契入「无为法」解析,而佛陀是以三十七道品的「有为法」,协助大家逐步深入,带领众生到达「无为」的世界-涅槃、无为、空,但是只有四果阿罗汉才能够体证到「涅槃、无为、空」。虽然老子与佛陀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述,但是他们所指引的目标方向却都是相同的。

  -老子与耶稣的诠述方式有何差异点-

  耶稣直接阐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现出来的「用」,着重在「博爱」方面的诠述。引领着众生慢慢体会大地、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承担与奉献。大地任我们踩踏,也养育着我们,都是展现「博爱」的精神。不管世间人如何的兴起争端、争执,不管阿富汗跟美国怎么对立,太阳都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不管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再怎么争吵,太阳也都是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

  法界、大自然所展现的「用」-博爱,是如此无我、无私的普爱一切众生,这是诠述道的「用」,耶稣是着重在诠述「道」之「用」方面的解析,希望众生了解整个法界、大自然「博爱」的精神,体会到「道」、上帝的伟大,然后回归上帝、回归主怀。

  老子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就是与道合一。佛陀更是希望大家自依止、法界依止,回到涅槃界-涅槃、无为、空,而解脱自在。

  -老子、佛陀与耶稣-

  因为他们三位是生长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虽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这三位都是善知识的代表,他们的手指都指向同一个月亮。如果从语言、文字上面区分、解析,就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耶稣是耶稣,他们是不同的。我是基督教的,你们是佛教的,我们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于是就不断的见诤或是排斥。这是因为众生没有深入体会到他们三位所指引的方向是相同的,就是「道」、解脱自在的涅槃界。

  -前言-

  空海讲述这一门《道德经》课程,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老子所阐述的「道」,当你真正去认识这些「道」,进而体道、悟道、而行道,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得道」。得道,一定要先体会何谓「道」,如果没有正确清楚的了解,怎么修?!「道」不是以「有为法」修出来的,如果你对「道」的认知是错误的,用再多的「有为法」去修道,或是躲在深山里面修道,修到「金光闪闪」出来,仍然是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除非是一位真正彻悟、解脱自在的人,不然你的苦、你的不安还是存在。「道」是要透过你的体悟、认知,求真求证、了悟实相之后,进而「与道合一」,才叫做「得道」。孔子讲过「朝闻道,夕死可也」,是真正对「道」有相当的体会,知道「道」的珍贵。

  我们一生一世所在追求的,最终都是为了要解脱自在,如果没有听闻过真正的「道」是什么,你的苦、你的不安,都还是存在。不管你在世间有多高的成就、多高的名利、多么有钱,或是官位有多大,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不管你多么有学问、得几个博士都一样,只要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的苦、不安都还是存在的,设若现在法界因缘让你必须面临死亡、命终的时刻,也会死得很不安、很不甘心。

  但是,如果你是「朝闻道」,真正了悟「道」是什么,就「夕死可也」。因为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才能够「朝闻道,夕死可也」。

  希望大家能够「归零」,我会尽量协助大家早日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如果大家真的能够身心柔软,不带着过去的成见,重新求真求证,你随时都会有很大的震撼与体悟,也是佛陀所讲的「不待时节因缘」。

  我在大专时期、民国66年(1977年)就急欲要了悟生死大事,不断的探讨生死之谜-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何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如果生死大事未了,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存在,当时在学校的课业方面都是应付应付,认为跟开智慧的关系不大,可以过得去就好了。因此一直不断阅读自己喜欢看的书,以增长智慧、开拓心胸、视野,另外也阅读有关禅宗、佛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也都有研阅,也接触过「一贯道」,包括《老子道德经》也都有在研究。

  当时以为看懂了,还错认为老子所讲的不够理想、是不对的,佛教所讲的才是正确的,而且还会引用《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的角度诠释,认为《道德经》的内容不够理想…。直到民国76年(1987年)又再看一遍,仍然觉得佛教讲的比较高深、比较好,《道德经》的内容还是不够高深、不够理想。

  到了民国88年(1999年)9月之后,因为一些因缘的转变,重新回过头来研读《阿含经》,又购买一些新的书籍来阅读。当时,认为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求证我所证悟的,为什么我的体会跟一般人所讲的不一样呢?包括以前我所听到的「道」、看到的「道」,怎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异呢?

  当重头开始再看《老子道德经》,越看就越法喜,才真正体会到老子所讲的很深、很妙、很玄,从中看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在这短短的五千言里面,因此对老子非常、非常的佩服。当然,对佛陀一样非常佩服,对耶稣也是一样佩服。

  在民国88年(1999年)8月以前,表面上感觉他们好像相同,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在民国88年(1999年)9月有所体证之后,重新再来看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时候就是归零去求证,归零再重新去看老子怎么讲?佛陀怎么讲?耶稣怎么讲?结果发现太妙了!

  中国的《老子道德经》,竟然蕴含这么好的智慧结晶,但是因为其经文内容很深、很玄,真正能够体证经文里面所讲的深义的人不多。再加上中国有道教、道家的法脉,事实上目前道家、道教所在修、所在用、所体会的,很少、很少是老子所讲的「道」。大家把老子变成是超级一个神,把老子想象是成就一个大仙,这些都不是老子所讲的体道、悟道、行道、得道的「道」。

  让我们重新归零,来看看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就已经把整个「道」的玄妙、「道」的体,全部诠述出来了。如果各位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闻思基础、参加过几次禅修,现在又能够归零来听闻,所体悟的会更深入,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证。

  事实上,这些解脱者、大智慧者他们所指引的,都是相同的解脱道,如果没有听闻过《阿含解脱道》次第课程,是第一次来听闻的,也没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真的归零。「归零」不容易啊!要把我们过去的知见、成见统统放下,一样也是能够很快就体悟老子所讲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从另一个名称来讲,可以称之为「空」,也可以称之「无极」,要称之是「法界」也可以,要称之为「上帝」也可以。《阿含解脱道次第》提到「空本无名」,「道」所讲的就是「宇宙本体」,佛陀是以「空」、「法界」名称来形容;中国的儒家、还有《易经》,是以「无极」来形容;耶稣就用「上帝」,穆罕默德就用「天主」来形容,这些都是一样的。

  问题是有没有真正体悟到,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在名相上面见诤。如果没有真正体悟到,在文字、名相上面看,每一个字好像都不一样,但事实上「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实相的存在本来就没有名称,是人类为了沟通方便,包括「名可名,非常『名』」,意思都是一样。本来就没有名称,只是一个实相的存在。

  「『道』可道」的「可道」是透过言语或是文字的叙述,那些开悟者、解脱者透过实修、实证之后,协助我们了悟本来没有名称、本体存在的「道」,这些都只是语言、文字而已,本来就是一个「指月的工具」。虽然这些语言、文字及经典可以描述「道」,但那些都不是真正存在的「道」。语言、文字、经典都只是「指月的工具」,不是「月亮」的本体。一开始,观念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请大家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上面,要直接去看到「月亮」,要直接去看到真理,要直接去看到实相。

  「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称-「名可名,非常『名』」,「名」是现象界,「道」是宇宙本体。现象界的一切也是一样,实际的存在,可以看得到的现象界,「可名」就是可以用名称去诠述,一样都是以言语、文字、经典-「名可名」。但是,不管再怎么称呼,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

  「常『道』」是「本体」,经文的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揭橥,就是着重在宇宙本体。以「本体」而言,佛教是着重在「空」的论述。「名可名」是着重在物质、色界方面,亦即现象界的论述。不管是称为「空」、「道」,或是「名」、「色」,人类的语言、名称都只是为了沟通的方便,是协助我们去看到实体,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因为这些语言、名称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

  就好像苹果的名称,你可以称为apple,称为“林檎”(日文)也可以,但是不要执着在名称上面。像以前语言不通的时候,明明日本人是讲“林檎”(日文),你怎么讲「苹果」呢?!变成在语言、文字上面见诤,众生常被语言、文字、经典区隔,导致看不到实际的存在。以上是举出肉眼可以看到的物品为例,但是如果讲到「道」,就更深、更玄,更不容易体会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相上面,要直接去看到实相的存在。真正的解脱者、真正的大智慧者,他们并不是因为按照某部经典去修、去证,然后大彻大悟的,他们都是看到宇宙本体,以及现象界实际的存在,也就是法界、大自然的一切现象,然后体悟到整个宇宙、大自然运作的法则,佛陀归纳出来就是所谓的「三法印」。

  老子一样也有归纳出来,只是没有像佛陀叙述得那么详细而已。虽然老子讲述的内容很简要,但是重点核心都有具体阐述出来。事实上,老子都有把现象界的实相,如实诠述出来,真正的解脱者都是现观大自然、现象界,是要超越一切经典的。「经典」本来只是一种指引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这些,然后去看到实际宇宙本体的存在。如果一味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上面,就看不到实相的存在,就找不到「道」。如果你是很重视经典,就是落在信仰的层面。

  假如你把经典奉为:不可以去否认、不可以去推翻、不可以去求证,再怎么样都必须要依据经典去修去证、去体悟…。假如你是信奉道教的,就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最高的准则,不可以去超越这些。包括说有的人还讲说: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金刚经》;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老子道德经》…,认为经典非常珍贵,不可以放在房间里面…;有时候要坐在沙发上看,也认为是不可以,这样是不恭敬的…。规定要怎么样看才可以。

  如果大家一直都是着重在经典方面,就容易落入成为宗教的「信徒」,而不容易成为一个解脱者,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超越语言、文字。我们是感恩前贤智者所留下来的经典,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让我们看到真理实相,但不要迷执在经典上面。

  所以,经文的第一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超越语言、文字相,去看到「实体」。

  对于解脱的方法,佛陀是讲八万四千法门,当然这只是一个代表数,意指佛陀所讲的方法很多,但是老子呢?就只有讲「无为法」一个法门,OnlyOne。但是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非常多,佛教的修行法门、各种宗派,是展现佛陀的大慈大悲。如果要依世间思维角度的慈悲而论,佛陀是比老子更为慈悲、也较入世,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就讲述不同的法门,然而八万四千不同法门都是要协助众生迈向解脱。

  如果依据禅宗所讲的利根、顿根方面,就只有讲述一个法门,如果听懂就听,听不懂就拜拜(再见)「我走了!」真的要悟「道」、证「道」,老子的一个法门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直接契入「无为」,在具体的展现方面,也只有几个字,是老子最重要的修行法门,都是干净利落的一、两招,这个法门又是扣住佛陀所讲的「无为法」。

  佛陀是由「有为法」引导,然后再契入「无为法」,老子就直接把「有为」契入「无为」,最重要的核心、关键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八万四千法门到后来就是要契入「无为法」,老子就是告诉众生如何契入、扣住核心?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包括你、我、他、白板、桌子…,山河、大地…,地、水、火、风这些物质,全部都是现象界的一切。以物理、化学的角度而论,可以称为「物质」,就像物理学家不断在解析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所形成?《道德经》也一样有都在诠述。

  当我们把「物质」解析,第一步是「分子」;当把「分子」再解析,就是来到「原子」的世界,然后「原子」又可以分解为「电子」。在「原子」外围跑的就叫做「电子」,在中间的叫做「质子」跟「中子」,统称为「核子」。高能物理学家又再解析「质子」、「中子」到底是由什么所组成呢?不断一直再追溯、解析,来到更微细的「光子」、「介子」。又不断的解析发现,都是由更微细的粒子-「夸克」所组合而成。以佛教来讲,一样有讲到「极微」的这些。像国内丁肇中博士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发现「介子」,他们都是属于高能物理学家,把「物质」一直解析是由什么所组成?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找到「夸克」,是非常微小的物质,而「夸克」又有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介子」、「中子」、「质子」。科学家继续把这些再解析,看能不能找到更微细的?结果打破之后,目前所能够找到的是「夸克」,再击碎之后发现是来到「能源」,亦即释放出来的是「能源」,然后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发现最后竟然「空」,来到「空」的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空」是无边无际的「空」,物理学家只能够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于是就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能源」所组合而成而已。如果我们体会不到「空」的玄妙,就不会去臣服的。佛教就是要让大家体证「空」的伟大、玄妙,而老子所讲的「道」,也是要让大家去体会「空」的玄妙。「空」、「虚空」里面,是蕴藏着无边无际、丰富的「能源」。

  但是不要又误以为「空」就是「能源」,举例来讲,在东北地区刚好寒流来袭下雪,室内的气温是零度以下,房间、教室里面的温度都很低,我们想要让里面的温度提升,假设没有电暖气设备,就是必须要燃烧一些木材,用电暖炉也是一样,都是「能源」的转换。假如我们现在燃烧一些木柴,让里面的能量增加,然后扩大散播在这个大教室里面,于是室内就会觉得暖和一些。

  「能源」是散播、弥漫在整个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如果逆推回去,虚空里面无边无际的「能源」,当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会冷却凝结而形成极微的粒子— 「夸克」,然后又会慢慢凝聚而形成「核子」、「质子」、「中子」、「电子」,然后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就形成「原子」。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再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现象界,一切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这样出来了。

  《心经》所讲的「色」,就是现象界的这些「物质」,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物理学家是探究道「能源」能够换成为「物质」,然后「物质」又可以转换成为「能源」,因此物理学家归纳两大理论:第一是「质能不灭」,第二是「质能互换」。

  有事实可以呈现给大家印证,「质、能」是可以「互换」,亦即不断的转换。但是不管「质、能」如何生生灭灭变化,对整个宇宙而言,又是不生不灭的,就是《心经》所讲的「不增不减」,佛教体证的「不生不灭」世界。

  而老子又是如何诠述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现象界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称为「有」,当慢慢解析到「能源」,「能源」又散播在空中,没有物质、无形无色、无质无碍,所以称做「无」。「空」不等于「能源」,「能源」是弥漫在「空」之中,然后慢慢的凝结、聚集,形成现象界的一切「物质」。

  举例而言,「空」就像大海,「能源」像是大海中的氯化钠,亦即海水中「咸」的成份。如果我们把海水移到陆地上晒干,慢慢凝结的过程会形成「盐粒」,因此大海不等于氯化钠,氯化钠是散播在大海之中,如同「能源」是散播在「空」之中。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色」是偏重在「能源」方面的,亦即物理学家所讲的「质能互换」。《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由于「能源」是散播在虚空之中,没办法区分开来。现象界除了「物质」之外,还包括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包括你、我、他众生的感受也是现象,我们的思考、思想、能够做什么…,也都是现象的一种。

  如果不加以严格区分,泛称为「空」也可以。虚空里面散播、弥漫着非常巨大的「能源」,「无色界」看不到、摸不到,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都是从这里所衍生出来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就是「空」、「能源」、「道」,因为它是「无色界」的,天地万事万物的开始都是从这里出来。

  「空」是无边无际,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日月星辰,都只是「空」里面的一片云、一粒沙。不管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形物质的现象界,都是从「能源」转换过来,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最初慢慢从有天、有地、有太阳系的形成。

  「『有』,名万物之母」,「能源」慢慢形成整片的星云,然后又慢慢的旋转,其中一片再慢慢旋转形成太阳系,然后又形成太阳、地球,于是就有天、有地。「有」是指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有太阳、有地球。经过天、地的慢慢孕育,从最初的细菌、微生物,慢慢进化、慢慢演变,就形成形形色色的你、我、他,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植物、动物。

  「故常『无』」要常常去看到「宇宙的本体」的「空」、「道」是如此奥妙,就是佛教所讲的「空能够生妙有」。「空」不是顽空,是能够生妙有,就是「故常『无』」。常常从「无」、从「空」、从「道」里面去看到,从「无」又能够慢慢演变出天地万物,从「宇宙本体」里面慢慢去看,然后「欲以观其妙」,看到整个演变过程的奥妙、浩瀚、伟大。

  从太阳、地球,天、地慢慢孕化的过程里面,又能够演变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一切动植物…等五彩缤纷的世界,整个大自然的化育竟然是如此奥妙,从「常『有』」天地的孕育,然后演变出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欲以观其徼」去看到天地造化万物的「徼」妙、玄妙。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空」、「能源」、「无」的角度来看,从「无」、「空」可以生妙有的立场来看,或是看到「空中生妙有」的现象界-太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然后因缘具足之后,动物、植物、众生就孕育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此两者」都是「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不管是「能源」跟现象界的太阳、地球、日月星辰、天地…,不管是「有」或是「无」,都是「同出而异名」。同样都是整个法界无边虚空里面的一个转换、变化,都是同样的根源,不管是「能源」或是现象界这些,同样来自于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道”。「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都是非常深、非常玄。所以,佛陀解析现象界的缘起、缘起甚深,讲到涅槃界的「空」,又是甚深极甚深,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如实观察整个宇宙、大自然的奥妙变化,「自我」才会臣服,「我慢」才会消失。老子看到这些之后,才会赞叹真的是玄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无法去形容、无法去诠述啊!最后就是臣服于整个「道」、整个法界的奥妙。佛陀如此,耶稣也是如此。

  所以,以前在讲述《阿含解脱道》课程,提过「我慢」真的要臣服,一定要去现观现法界、「空」跟现象界的奥妙,看得越深,「我慢」的臣服会越大。一方面看到我们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小我」的存在,是仰赖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孕育、养育,当越深入体会之后,由衷感恩之心才会产生。

  当真正体悟到这些的时候,一定会流泪的。如果到现在还在认为「我要成道、我要成什么…,我要修行越来越厉害,将来可以背着一把剑,成为武林高手…」像这样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越修、你的「我慢」会越大。真正的解脱自在,是把「自我」慢慢的去除,溶入「一体」的世界,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在深度体悟之后,由内心里面所发出的一种赞叹与震撼,是真正的臣服法界,真正的臣服“道”、整个法界,「我慢」完全的断除,这样才会跟整个「道」溶为一体。了解“道”的实相、“道”的玄妙,当你完全臣服的时候,才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与「道」合为一体,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包括生死大事也都了悟、解决了。

  ﹝学生问:「『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指天地,如果把「有」解释为「大自然运行之理」,就是所谓的缘起、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一个法则、现象的诠述,但这里所讲的都是实体实际的存在,「空」里面有能源,能源是宇宙大自然的运行之理,就是「缘起、无常、无我」,所以才会有现象界的产生,是否可以如此解释?…﹞

  老师答:「无」讲的是本体方面,如果在还没有浓缩凝聚之前,是能源弥漫在整个虚空。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事实上也是一个假设,不管从多么微小的一个开始,是整个能源的一种转换,然后形成这些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问:能源的转换也是根据宇宙自然运行之理吗?﹞它就是「法尔如斯」不断的生灭变化,黑洞、白洞、星球的消失,另一端就是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源,只要有巨大的能源释放在虚空之中,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又会形成星球。

  当星球诞生,就是「『有』,名万物之母」,有星球、有现象界产生,于是有天、有地,所有众生、动植物就慢慢孕育出来。孕育众生的天地,称为我们的父母亲、天地之母。「万物」就是这些动物、植物、你、我、他一切,亦即《金刚经》里面的「一合相」。佛教讲「一实相印」、「三法印」,到后来事实上归纳为「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就是要看到现象界实相的存在,包括要看到现象界以及本体的「有」跟「无」,包括色界,以及「空」方面,都要清楚看到它的变化原则。因为第2章是解析「二元对立」,现在先讲述第42章)。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虽然这一句话非常简短,但却是叙述整个创世纪的过程,你能看到吗?非常的深奥啊!基督教所讲的「上帝创造万物」,就已经很具体的诠述,如果没有超越「上帝」这个名词,形成一种宗教信仰,还是找不到「上帝」。老子在此章已经把整个创世纪的过程描述出来,令我很佩服老子这么厉害,能够把整个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包括众生的心态都透析得非常清楚。

  如果不了解,看到老子把众生的心态,以及对现象界可以观察得如此深透,会以为老子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于是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批评,认为这是权谋、欲擒故纵…。事实上,这是因为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老子真的把人心解析得非常深入,包括现在的心理学方面都还只是在解析表层而已,但是老子却是解析到非常深层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空」,里面蕴藏着无限的能源,《易经》就把「道」称做「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八卦…」,其它的就这样一直演变出来。「无极」、从「道」里面蕴藏着无量的能源,当因缘形成的时候,以物理学的角度而言,什么会先产生出来?从「能源」、然后是「夸克」这些慢慢形成。但是在形成的过程,具体展现出一片很广大的星云,「星云」就是「道生一」。

  现象界的这些物质出来了,然后星云又慢慢的转变、开始旋转,只要有现象界的存在,不管它是多么微细,一定都是一直在行、在变、在动,这是佛教所谓的「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一定是一直在行、在动、在变,只要有粒子的形成,当形成「星云」之后,它一定会旋转、一定会变化。当慢慢的旋转,它的比例就会不同,核心的那些就会形成「太阳系」,旁边周遭那些由于因缘比较不具足,没有产生「核融合」反应,只有慢慢的聚集、聚集,然后形成「行星」。

  我们的地球就是中间的部分,因为它的力量、引力非常大,到后来非常高温、引力非常大,产生核融合反应之后,于是释放出阳光就开始燃烧,就是「太阳」。有太阳、有地球形成,就是「道生一」。

  「一」就是一片星云;「一生二」,「二」就是有太阳、有地球。「一生二」,有太阳、有地球之后,「二生三」慢慢经过天地的孕育-有太阳、有地球、又有「空」的涵育,植物、动物就慢慢出来,于是「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就是有太阳、有地球、又含有「空」,不断的演变、不断的演变,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会千变万化,一切众生、动植物就这样孕化出来,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现象界一切的存在,一定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一定是阴、阳两面同时存在,有生、就会有死,包括地球上出生的所有动、植物,一定是有阴、也有阳。多么奥妙啊!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有白天、就会有晚上、黑夜。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中医把我们身体的前面叫做「阴」、「阴经」,背面就是「阳」、「阳经」。包括我们的手掌也是一样,前面的是「阴」,背面的是「阳」;铜币也一样有正面、反面。

  一切现象界的存在,一定都是有阴、有阳同时存在。「夸克」本身就有阴、阳之分,然后再形成电子、质子、中子,这些已经都有正电、负电之分。就是这里所讲的「万物」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有现象界物质的存在,必须要有「空」。以我们的身体来讲,不只是一些地、水、火、风而已,里面还要有「空气」,也就是要有「空」,让它有转圜的余地、调和作用,不光是一些「物质」而已。

  「冲气以为和」,以道家而言,就是「气」方面;中医讲「精、气、神」的「气」,都是属于无形方面的。以具体来讲,我们的身体必须要有「空」,但是「空」很深、很玄,如果你的心量越宽大、越有「空」,所展现出来的身、口、意,就是一种安祥、柔和的,就是「冲气以为和」。第4章是直接与第1章相应,讲述道、体,道之体方面。

  -第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的『道』是宇宙的本体、空、虚空,它是无边无际,里面又蕴藏着无限的能源。「而用之或不盈」就是用之不尽,任凭怎么用都是用不完的。宇宙蕴藏着无限的能源,现在科学家研究如何转换太阳能,这样就不用考虑石油危机,事实上更究竟来讲,宇宙的能源是无边无际、用之不尽,可以不断的演变出所有的现象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银河系…。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代表非常深的万物之宗,所有现象界的日月星辰、你、我、他、一切动植物的所有总源头,都来自于「道」。你、我、他、我们生命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基督教讲是来自于「上帝」,但是「上帝」不是某一个有形有相的大力神,是指整个「道」、整个「空」、整个的法界大自然。

  如果慢慢去体证、慢慢去了解,体会到原来你、我、他、我们都是「本自同根生」,虽然我们的外相、组成不同,但其实根源都是相同的。不但「地、水、火、风」相同,包括「空」也都完全相同。外相的差异是为了让我们方便辨识区分,而且正也是现象界的一种玄妙现象。

  当因缘条件稍微有所不同的时候,基因、DNA、生命密码就已经不一样。虽然夫妻很相爱、生下子女,血缘里面有相同的地方,然而还是有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是现象界的奥妙,因缘错综复杂变化之后,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变化无穷啊!不要只看到外相,就认为我们好像不同,事实上我们完全都是「本自同根生」,如果能够体证到这方面,就体证到「一体世界」。《心经》所阐述的就是「一体世界」,如果能够体证到「空」,看到我们所有的总源头是来自于此,就像一整串的粽子,虽然一个个不一样,但是上面的总源头都是一样,是整串吊起来的。

  「湛兮似或存」真的太奥妙了!因为「空」、「道」看起来好像没有、又好像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又是这么的奥妙无穷、若有若无,这就是「空」、「无色界」,因此佛陀就主张要体证「空」,必须从现象界去观察、了悟之后,对现象界的「空」才能够清楚看到。

  如果直接契入「空」、契入「涅槃」、直接去看「道」,是很不容易看到的,除非真的是属于大利根性。但是在地球上,能够直接契入这方面去看的,不多啦!所以佛陀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一步一脚印的逐步去看。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天地万物这些,包括「能源」这些是怎么来的?「象帝之先」就是在有「上帝」或是「天地」能够孕育万物之前,就已经有了。如果我们一路一直往上追溯,太阳系、银河系是怎么来的?答案还是来自于「空」。包括物理学家认为是一个大爆炸的开始,但是大爆炸的这些能源怎么来?还是来自于「空」、还都是来自于「道」。「象帝」就是现象界的天地,能够孕育万物,但是有太阳系、银河系之前,这些能源又都是散播在整个虚空中,就是「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用之不勤」就是用之不尽,「谷神」是形容无边无际的宇宙本体的「空」、「道」。「道」是不生不灭,佛教也讲「空」,《心经》讲「空」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都是直接诠述这方面。老子同样体证到「谷神」、「大道」,是不死的、不会死的。

  「是谓玄牝」「玄牝」能够化育万物,佛教讲「『空』能够生妙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空」蕴藏「能源」,再慢慢凝结成各种「物质」-日、月、银河系、太阳系,有天、有地就能够孕育一切植物、动物。所以「玄牝之门」就是整个「道」不断在演变、孕育万物的过程。「是谓天地根」是所有现象界、银河系、山河大地的总源头。「天地根」诠述「道」是所有现象界的总源头,「空」能够生妙有。

  「“绵绵”若存」不断生生灭灭的变化,一直有生、有灭,好像没有、又好像有,但又是不生、不灭,这些都是在诠述本体与现象界的微妙关系。「用之不勤」是用之不尽。整个「道」化育万事万物、现象界的一切过程,就明了它是不生不灭、用之不尽的。

  -第25章-(本章是直接讲述宇宙本体方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知曰『道』,强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的「物」,指的不是「物质」,而是一个现象界实体的存在,也就是「道」、「空」的存在。「有物混成」是浑浑沌沌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却是儒家所讲的「无极」,一种混沌的情况。「先天地生」在太阳系、银河系还没有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寂兮寥兮」无形、无体、无声,都是在诠述「道」的实相、「空」的特性,「独立而不改」本来就存在,不管现象界再怎么生生灭灭变化,都是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都是如此的存在,不管现象界再怎样生生灭灭的变化,「宇宙本体」就是如此的不生不灭,「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道」是所有日月星辰、天地、太阳、地球,以及一切众生的母亲、总源头。在实修的过程中,去了悟「天地父母」的实相,进而去体证到,才能够了悟生死大事。「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一个浩瀚宇宙、无边无际的本体存在,我不知如何去称呼它?「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字之曰『道』」只能够勉强称做「道」。

  但是不要又在文字的「道」上面绕,事实上就是在诠述宇宙的本体,要我们直接去看到宇宙本体,不称之为「道」也可以,要称做「母鸡」也可以,「母鸡」能够生小鸡呢!因为只是一个名相而已。所以,佛陀就以「空」、「法界」诠述,耶稣就称之为「上帝」。事实上都是相同的,指的都是相同的月亮、「道」、本体。

  「强名之曰『大』」只能勉强跟大家形容,因为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无边无际、无所不包,不只是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的银河系也都全部包含在无边无际的「道」、宇宙的本体里面。「大曰逝」大到没办法看到它的边际,「逝」好像消失、无边无际,无法看到它的边际。「逝曰远」太遥远了。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轨道上面,装设一座「哈柏太空望远镜」在运转,可以不受到大气层的干扰,是非常高度精密的一项科学仪器,它连12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都可以照射到、看得到。

  但是纵使这样,连天文学家也不敢说已经找到边了,因为现在的天文知识,常常是推翻掉以前很多的天文知识。具备这些观念之后,明了今天所建立的天文知识,也不能够断定这样就已经是究竟了。虽然现代的望远镜已经到达极限,但是天文学家还是存着保留的空间,只能宣称现在可以实际拍摄到15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但是还不敢声称已经发现到宇宙的边。

  如果找到了边,然则过去、再过去的那些呢?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佛陀也了悟到不必耗费那么多的生命,一直去追究宇宙的边在哪里,因为它是无边无际。

  但是如果一直要追…,则「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远曰反」就是一直去看到无边无际,假设在地球上架着一座比「哈柏太空望远镜」还更精密的仪器,能够看到无边无际的望远镜,如果它一直往前看、向前看,向无边无际遥远的地方去看最后的尽头,然而在最后镜头所呈现的竟然是看到自已的背影。

  就是这里经文所讲的「远曰反」,一直远到无边无际的尽头,竟然是返回到来看到自已。这里的「起点」跟遥远尽头所找到的「终点」,竟然是在同一个点,就是涅槃彼岸。我们一直去找涅槃彼岸,所找到的涅槃彼岸,竟然就是在当下、现在,涅槃的彼岸竟然是在此岸。就像说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世界、一直去找、找、找…,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净土是在这里,所谓「心净佛土净」。当我们真正了悟现象界、宇宙实相存在的真理之后,竟然发现解脱就在当下。所以,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悟「道」?都是在当下、现在,不必到心外去求。

  【幻灯片】

  上述《道德经》所讲述内容都是关于「道」、「空」、「宇宙本体」方面,一般众生不断在跪、在拜、在求,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内心的烦恼,每个众生都想要找《解脱道》,以求安心之道。佛教徒要找解脱,道教要找解脱,基督教徒也都是要找解脱。众生不断一直在求道、觅道、修道,是因为众生不了悟「道」,不知道生死大事,不知道家在哪里,所以不知道回家之道路。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一直持续存在,于是就到处去求安心之法。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方便法,当你做了之后没多久,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着。

  有的人就跑到深山退隐,要去修道、成道、证道,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你在深山这里修练,还是找不到「道」,还是成不了「道」。虽然要修行的人这么多,但是能够究竟解脱的却是不多,因此要有正确的闻思、正确的体认。

  以佛教来讲,玄奘大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不断在求道、觅道、修道。在这求法的过程中,为了解脱,行走八千里路云和月,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从中国地区一直走、走、走,经过敦煌、西域、帕米尔高原,又绕一大圈来到印度留学取经,再走回中国,前后总共十九年,都是用生命在求道、觅道、修道。

  虽然众生在求法的外相上有所不同,同样都是在觅道、求道、修道,都在寻求解脱。你、我、他、众生像是海中的鱼,我们跟大海是一体的,却不知道大海在哪里,所以感觉不到大海的存在,于是就在海中一直拚命寻找大海。「大海」代表涅槃彼岸、代表「道」,我们就浸泡在「道」之中,但是却还要到处去觅「道」、到处去找「道」。

  以基督教来讲,你就在上帝的怀抱里,但是却不知道上帝在哪里,一直要到处去找上帝,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上帝。佛教也是一样,你就在净土里面,但是你不知道、没有发现,还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

  事实上,整个「觉醒」的过程就是好好活在当下,好好的去看、去照见到,原来你就浸泡在「道」之中。如果能够发现自己原来就浸泡在「道」之中,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才是真正的「得道」,这时候就是大安心大自在。所以「朝闻道,夕死可也」。

  由于我们把「道」变成很抽象,包括佛教讲「空」,也都变得很抽象,于是就在文字堆里面一直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不断的在文字堆上面绕,然后见诤不断。老子用「道」形容,于是大家也拚命要修「道」,但是却看不到「道」就在眼前、就在当下,不但没有离开我们,而且每一分、每一秒都跟你溶为一体。

  所以,要看到「道」,就要让我们回到现象界来看,以「本体」而论,这背后都是「空」,也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但是要体会现象界存在的奥妙不容易,从「空」里面就能够演化出万事万物。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道生一」。「无极」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也是佛陀所讲的「空」,但是这样我们还是看不到什么。

  在「无极」、「道」里面,因为「空」蕴藏无限的能源,然后会慢慢凝聚,于是形成星云。「无极生太极、道生一」的现象产生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为星云一定会转变、转动,「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存在,一定是在流动变化。

  在这个流动变化之中,物质有轻重、密度比例的不同,一定就会不断的旋转变化、错综复杂的变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道生一」,然后「一生二」,不断的一直在变化,又有阴、有阳。更具体来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会演变成「两仪」,「两仪」本身只要有能源继续补充,又会不断的分裂,就像一个受精卵是个「一」,还没有与卵子结合以前,就是在「无极」的情况,当精卵结合之后,就是进入「太极」的情况,然后受精卵又会慢慢的分裂,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又会变成四个,只要有能源继续供应,就会不断的分裂,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不管再怎么大的宇宙天文,或是再小的细胞、细菌,整个演变的过程都是这样,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相同的诠述。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然后又会一直再演变、变化。现象界实际存在的现象,可以让大家了解「无极」。「无极」是实际的虚空,以幻灯片拍摄实际存在的「道」,称为「无极」也可以,称「空」也可以。

  「虚空」蕴藏着无限的能源,从大爆炸开始,或是星球的爆炸也好,它一定会释放出相当巨大的能量,于是散播在整个虚空之中。当遇到因缘具足的时候,又会慢慢的从夸克、然后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分子、物质…一直的产生出来。这就是从「能源」、然后慢慢转换成「星云」出来。

  这就是孕育星蛋的「老鹰星云」,虚空的星云怎么来的?就是从「道」里面的「能源」转换过来的。这是实际存在的「蔷薇星云」,因为很像玫瑰,也可以称「玫瑰星云」,这是用「哈柏太空望远镜」拍到实际的存在。

  从一片星云里面慢慢孕育演变,在里面的一个角落会慢慢旋转,然后有阴、有阳,不断的一直旋转,然后慢慢脱胎出来形成一个「太阳系」。

  星云中间的压力最大,形成「核融合」反应之后,就形成太阳,旁边这些就慢慢形成其它的行星,这些都是实际拍摄到星云里面星蛋孕育的过程。从星云慢慢孕育的一个过程,再看到实际「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从一片广大无垠的虚空里,产生星云,里面随便一个角落慢慢的旋转、旋转,然后中间慢慢产生高温、高压,于是渐渐的燃烧,产生「核融合」反应,一个「太阳系」就这样形成。

  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现在太阳出来了,地球也渐渐出来了。「道」就是初始的虚空,然后慢慢的孕育过程,整个「太阳系」就形成出来,有天、有虚空、有太阳,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有太阳、有地球、有虚空,然后有天地父母的孕育,整个「太阳系」就这样出来了。

  一个大家庭之中,有太阳、有地球,有天、有地、还包括虚空。「一生二,二生三」的「三」就是太阳、地球、虚空,于是万事万物就这样慢慢诞生出来。地球的诞生过程也是这样,从「星云」慢慢的演变,中间形成太阳,旁边就形成地球。地球的最初形成也是一样,非常高温、高热的,本来就只是「能源」的聚集,从微细的粒子慢慢形成,到后来就演变出「现象界」的一切出来。

  这时候由于因缘还不具足,地球的动物、植物尚未出现,然而因为地球前面高温形成的熔浆带有水气,水蒸气会向上凝结,当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就会形成下雨的现象,慢慢又聚集形成湖泊、海洋,于是有大地、有流水、有空气、有阳光…等,「地、水、火、风」慢慢的化育,整个地球就这样形成了。从原来的熔浆慢慢冷却下来,有太阳、有地球,有水、有火、有风,生命就开始慢慢的化育,然后有动物、植物,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一直演变出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于是众生就这样孕育出来,就是真正的「创世纪」,这背后不是有一个上帝、超级大力神在操控、掌握,是整个大自然法尔如斯在运作。老子讲「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啊?」只知道「象帝之先」,有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道」、「虚空」、「宇宙本体」的存在,就像一只母鸡窝在这里、蹲在这里孵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有天、有地,包括「空」慢慢的化育,孵出这么多的小鸡出来,哪一个不是天地父母的化育、养育?有的人讲「我是我父母生的!」但是你的父母又怎么来?还不是整个天地、万物的化育,你说「我还有祖宗」,但是祖宗一直往上追溯,又是从哪里来?不也都是从整个天地的化育,包括你我诞生之后,现在每一个当下,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你什么时候离开过天地呢?什么时候离开过「道」呢?

  众生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然后还要喝水,也有阳光普照、空气…,「地、水、火、风、空」不断的孕育,就是整个「道」、法界的孕育,一切众生才因此孕育出来。以「道」的本体而言,由我们台湾再扩大到整个地球,是不是也都浸泡在「虚空」里面呢?如果没有「虚空」,地球是不能存在的。一棵树就代表每一个众生,一切动、植物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存在于空气之中,也需要水份的供应,还有阳光的普照,浸泡在整个「空」里面。

  天地是一切动物、植物、万物的母亲,如果要追溯更深远,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一切动物、植物,虽然外相上面有所不同,有男、女之别,有人跟其牠动物之别,但事实上都是同根生。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体悟到这些,就会以平等之心善待一切众生,而且「身见」也会破除。我们的长相是这样,也不是我们要这样,不是我们在决定的,这也是让我们看到法界的奥妙-「缘起甚深」、「玄之又玄」。

  「为什么你的嘴巴是长得这样,而我的嘴巴会变成这样呢?」不是因为修行修到最后才练出这样的长相,这都是法界的奥妙,有没有看到呢?我都在跟你们示现、讲经说法,有没有看到呢?去现观大自然的一切现象,老子讲「玄之又玄」,为什么我这只骆驼是双峰?而你就是单峰呢?不要在这里比较大小,双峰不是我骆驼本身在决定,单峰也不是你的错啊!你比较小,也不是你的错啊!不用在那里计较,要去看到法界的奥妙。

  我是金色、是其它的颜色,不是我本身在决定,都是法界缘起的奥妙,我们一切众生你、我、他就像水中的鱼,都浸泡在「道」之中,浸泡在「空」里面,浸泡在上帝的怀抱里面。当我知「道」了,就不必心不安的到处去觅道,现在可以安心了。

  太阳每一秒钟以四百万公吨的不断燃烧自己,然后每天每分每秒不断把「能源」运送到地球,在太阳系的地球上所有一切动物、植物,生命能源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太阳。你能够工作、能够做什么,包括石油、电能…种种能源,慢慢深入去追溯,能源是不是都来自太阳呢?包括我们所吃的食物,以及食物的所有转换,能源也都是来自太阳。

  太阳系的这些众生,能源都是来自太阳,我们的生命与太阳都是息息相关,能不能看到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有没有对太阳感恩过呢?我们就是水中的鱼,就是浸泡在「道」之中,但是你知道「道」在哪里吗?众生就像水中的鱼,却是不知道自己就浸泡在水中,还到处去找水在哪里?你就浸泡在「道」之中,却不知道「道」是什么?还去那里修「道」、得道、觅道?真的要得「道」,不是用「有为法」苦修出来的。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浸泡在天地之中,没有大地的孕育、支撑,怎么能够奔跑呢?怎么会有一切物质、政治种种设立呢?不要以为当了一国总统,然后就很「摇摆」(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你、我、他都是天地的一份子,都是浸泡在「道」里面,都是浸泡在「空」里面。众生就像同一串肉粽里面一粒一粒粽子,上面的太阳普照下来,你、我、他都是浸泡在阳光之中,都浸泡在「道」之中。

  如果无法不了解、无法去体会,内心的不安一定会透过种种方法去找「道」、找安心。如果没有从根本核心切入,你的心、你的苦、你的不安都一定是存在的。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内心就是一直不安,能不能看到你、我、他都是浸泡在整个「道」之中?老子一开始就直接切入「本体」,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你能不能看到呢?

  这一张是「太极」,事实上我们都是来自同样的源头-「无极生太极」。「无极」就像一个「虚空」,会生出「太极」,然后又会不断的变化、演变,生出「两仪」。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化,都是来自同样一个源头,然后「两仪」不断的再变化下来…。不管再怎么变化,我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而每一个点的开始,又会不断的变化,就好像一对男女组成一个家庭,或是说一对老鼠组成一个家庭之后,会一直繁衍下去。

  根据《圣经》的记载,最初亚当与夏娃组成家庭之后,其它的家庭人员、人类众生就这样一直产生出来,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只是使用不同的语言、名词而已。

  你、我、他,一切动物、植物,不管外相怎么千差万别不同,但是心胸、视野要提升、往上看,看到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当我们看到之后,才会真正体道、悟道而得道。要看到最上面源头的「空」,才能够溶入一体的世界,所有的瞋心也才会消失。当你体证到跟一切众生是一体,就不会有瞋心,会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十个结会一一的断除。

  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但是鱼儿本身未必能够知道,人类也一样在「道」、「空」之中游来游去,你有体悟到吗?如果能够好好去求证、好好去体悟,就会越来越自在,迈向究竟解脱。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有所了悟呢?「不待时节因缘」。如果能够真的归零,以下课程内容下来,就会有相当多的体悟、震撼。

  把老子智慧的精华、精髓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非常不容易!必须要有天时、地利、还有人和。「地利」就是没有山头背景,大家能够站在超越宗派、宗教的立场。「地利」就是必须要各方面的因缘条件。「人和」必须要大家有相当的素质,你们身心要柔软到相当的情况。这时候因缘条件具足,才能够讲出老子思想的精髓,我们不是归属定位于宗教信仰方面。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单单从文字上面是没办法解读的。因为一般我们都主张明辨是非、好坏、善恶,但是这里的经文怎么说:「知道美,会是一种恶事呢?」为什么说:「知道善,也是一种坏事呢?」最主要是老子深观整个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但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开来,然后就界定出: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的、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

  现在不是在探讨哲学方面,除非是像四果阿罗汉的一个解脱者,每个人都是在二元对立。老子首先一开始指出,世间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绕个没完没了,他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老子整个的思想核心,就是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进入一体的世界,也就是《心经》《金刚经》所叙述的世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人类从「自我」的立场去界定,认为这朵花是美的、是丑的,大朵的花才是漂亮的、小朵的花就很丑…,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去界定。在人与人之间,更是在二元对立的分别-什么官位才是神圣的、我的职位是卑贱的、什么人才是圣人、我是卑微的…,一直界定、划分出来。然后就会一直的去追所要的,而所不要的呢?就一直的逃避、排拒。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契入涅槃解脱、寂静的世界呢?就是一直不断去追逐你所要的,然后排斥你所不要的,而整个法界、大自然却是一体两面都有。对法界来讲,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善待一切众生。你认为大花漂亮、小花很丑,当走过路边看到小花,于是根本就不理一眼。如果是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于是就很赞叹它,甚至想要摘回家、藏为私有。我们的心是常常这样:看到好的,就要抓;看到不好的,根本就不理睬。但是对于法界来讲,不管是大的玫瑰花,或是小的、小小朵的花,法界都完全平等善待它们。外相虽然有大花、小花之分,但是对法界来讲,完全都是平等的。人类就把它贴上标签-认定这个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如果贴上标签之后,人类就在那里忙得没完没了,就是「斯恶矣」。我们的心就不单纯了,我们的心就渐渐的丑陋了,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不是不知道好坏、善恶的「善」,而是你都从「自我」去界定。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恶的,就是「斯不善矣」。因为你的内心是从贪、瞋出发,你的内心也是丑陋、充满着贪瞋的,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善的,不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恶的。

  虽然这一段话很简短,但是已经道出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划分出种种的界线,然后作茧自缚。只要有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痛苦就没完没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相对论」。相对而论,当你树立出一个「对的」,同时「错的」也就被划分出来;当你树立出一个「大的」,则「小的」就被划分出来;把自己标榜为「大乘」,跟你不同的人,就被贬斥为「小乘」;把自己标榜为「圣人」,认为跟自己境界不相符合的人,就贬为「凡夫」。

  「有无相生」如果树立一个「有」出来,「无」就被标立、划分出来;如果你树立一个「难」,另一个「容易的」就会有对称出来。就好像:你认为白天是美的,在这个当下你喜欢白天的美,同时就已经认为黑夜、晚上是丑的,是不喜欢晚上的。如果你有树立一个「喜欢的」出来,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就独立出来了,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类一界定出一个「高」,然后另外一个「低」就被标示出来。

  我们现在用三条线,比较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如果没有比较,就没办法说它是长、是短。现在甲这一条线、乙这一条线,刚才单独甲这一条线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比较是长、是短,现在跟乙这一条线比较起来,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甲这一条线是比较长,乙这一条线是比较短。

  所以,经过比较之后,甲这个人的我慢就出来,觉得他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比别人好。但是当甲这个人的我慢一生起之后,现在再来一个丙这个人又出来了,甲跟丙两个人一比较起来,甲是长、还是短?甲又变成短了,甲跟丙比较起来就矮人一截,这时候他的自卑就出来了。当你比别人长的时候,就会有我慢;当你自认为比别人矮一截,就会充满着自卑,但是长、短有没有绝对的标准?

  本来单独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长、短之分,但是开始有二元对立在分别,于是跟乙比起来,你就认为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我慢就生起了。现在假设一个男人在家庭里面,自认为太太要听他的,小孩子也要听他的,因为他是一家之主,在家里面就像一位大法官,大家都要听他的,大男人的气焰就会显现出来。

  但是当有一天,来了一位他心目中崇拜的一个偶像、大法师、大法王出现了,他就是屈膝卑躬的,变成就很自卑了。

  一般人都只是在外相上比较长短、大小,而法界是没有所谓的长短、大小,一切众生都平等的。你能不能来到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不要去做人、我比较,事实上这些都是人类贴上去的标签。我们能否不要去贴这些标签?把这些名相都去除掉,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甲也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不管你外表标示什么样的大法师、大法王,一样也是宇宙里面的一个众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能不能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呢?当我们能够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所谓的自卑、我慢才会消失。你的心才会来到尊重一切众生。

  老子一直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那些分别、比较,都是人类狭窄的心胸视野去界定的。当你有了比较心,常常就会比来比去、比到比你小的,于是就生起我慢心,比到比你大尾的,就生起自卑心,这样你的心是不会解脱自在的。能不能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本章的第一段经文指出二元对立的分别,都是人类所界定出来的。

  你界定一个「前」,一个「后」就分别出来,这些人围成一个圈圈,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当「1」标榜出来,「2」就站在后面,我「1」在最前面,所以我就是老大,变成你这个「2」是在后面。「2」呢?跟「3」比起来,「3」是站在我后面,变成我在前面,你一比、一比,结果比到最后,变成「1」是在「12」的后面。

  如果要这样比较,都是没完没了的。我们众生的生生世世都在比大、比小,都在追啊!逃啊!追啊!逃啊…!比到比你大的,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就不断的要去追;比到比你贫穷的、比你不好的,就认为不要跟这种人厮混,就要赶快逃,你的心都无法安然自在。这个前后都是因为有对比、有比较才会这样,如果能够超越这些比较心,没有前、没有后,大家的立足点完全都平等。

  一栋楼房十二层楼,当我站在十二楼就已经非常高,于是就认为楼层比你下面的,都是比较低、比较矮、比较下。但是没多久,旁边盖一栋三十六层楼的,你就变成比较矮了。这里都是告诉我们要超越二元对立,它的精神核心就在这里。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你永远绕不完、比不完的,佛陀讲过他以前也是一直不断的二元对立、寻寻觅觅,结果怎么样呢?「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在《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心经》章节里面,佛陀就是这样宣说。如果你要在二元对立,都没完没了的。「圣人」就是解脱者,因为了悟「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处心积虑的在那里比较、比较,是没完没了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本来就没事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教为主,再来「不言」,能够超越语言、文字。实相本来是没有文字的,禅宗讲说「不立文字」,都是要我们去超越文字、去看到实相。整个法界都是宣说「三法印」,都在宣说「无常法印」、「无我法印」,但是众生看不到这些,却是在文字堆里面钻研。

  太阳普照着大地,宣说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无我」?但是众生还是看不到,就一直很认真的要修「光明想」,期许在打坐里面看到禅相,然后光点要多亮、要维持多久,然后亮度要多大…。如果你很认真的一直在修,要修出一个「光明想」,在禅相里面修出一个太阳,就是用「有为法」在修「光明想」,修到后来你的阳光会比实际的太阳还大吗?

  直到有一天,当你真的去看到整个法界存在的实相,会发现再怎么认真修「光明想」,不会比太阳大的,到后来才会体会「无为」是什么。为什么「无为」?太阳本来就就存在,为什么还要修「光明想」,你不需要去造作。众生就是不了解实相,不承认它、看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一直在颠倒梦想构筑梦幻世界,一直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

  当有一天,你发现到事实就是法尔如斯的存在,整个法界都是如此的存在,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这时候才会来到「无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他看到这些实相之后,不必再颠倒梦想了,于是「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去看到整个大自然、法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天、地就好像是我们的父母亲,真实的存在也是这样,不断一直在养育着我们,地球如此无条件、无所求的,承载一切众生、养育一切众生。太阳也是如此普照着我们,所有人类生命的总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但是我们却没有去感恩过太阳,所以「万物作焉而不辞」。

  地球、太阳、地、水、火、风,如此默默在养育我们一切众生,而且不辞辛劳。从有天、地以来,地球默默的承载、默默的播种、默默的养育这些众生,太阳每天日出、日落,不断地阳光普照,把能源输送到地球来养育众生,「万物作焉而不辞」就是不辞辛劳。然后「生而不有」养育一切众生,但是又不去主宰、不占为己有。只有天、地、大自然展现出「生而不有」的精神,我们一般父母亲生了小孩子之后,就会认为「小孩子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那个我、我所就会抓得很紧。

  但是不管是你的小孩或是你,或是你的父母亲、你的祖先,全部都是法界、大自然的子女,整个大自然如此在养育着我们,但是「生而不有」,不会去占据你、不会去抓取你、不会去主宰你,让你自由自在的活着。

  「为而不恃」对众生这么多的贡献,每分每秒都有「地、水、火、风」的养育,但是从来太阳不会去跟你炫耀「我功劳多么大、我多么伟大、我对你们多么重要…」从来没有。从小到现在,太阳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地球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真正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是整个法界,从来不会跟你居功,但是想想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自己,当能够做一点事情之后,我是、我能、我慢就显现出来了。

  当解脱者现观整个法界,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佛陀一直宣说「无我」,但是要体证「无我」,就一定要现观整个法界,如果在经典文字、禅相里面,绝对没办法做到「无我」。真正展现「无我」的是法界,「功成而弗居」。整个大地在化育、长养众生,让我们自由奔跑,让我们能够做任何事。但是从来不居功,也不邀功。

  所以,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却都是默默在奉献、默默在承担、默默的在做,我们能不能去感受?能不能去体会?单单在这一段,如果能够好好去体会,要迈向解脱很快、很快!当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我」,当真正体会整个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就会生起惭愧心跟感恩的心。因为从小到现在,很少真正感恩法界对我们的重要,很少去看到、去感恩,虽然众生却都不知感恩、也无所谓,法界还对众生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的精神?有时候想想看,假如我们就像大地这样任众生踩踏、承载着众生、养育着众生,众生不但没有感恩你,还不断破坏你、踩踏你,甚而还吐痰、大小便…这样在蹂躏你,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没有瞋心、没有怨尤?这些都在宣说整个法界的无我、无私,但是人类常常站在「自我」的优越感,认为我们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是无情的、哪有什么重要,人类都站在我慢的立场轻视其它的,包括我们真正的天地父母,也都是如此在践踏、轻视他们。

  当你在践踏、轻视的时候,怎么了悟生死大事?怎么去体会到「生从何来」?你不知道「生从何来」?又怎么了悟「死往何处去」呢?怎么大安心、大自在呢?老子希望我们了悟生死大事,看到整个法界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整个法界大自然一直默默在养育众生,但是「夫唯弗居」从来不居功、不炫耀。「是以不去」是跟「世间法」做对比,一般众生如果做了一件事有所成之后,就沾沾自喜,期求外界的标榜、表扬,但是纵使你的功绩、功劳再大,都会像昙花一现。另外,有人就会在背后开始:有人羡慕你,就会有人嫉妒你;有人把你树立一个功绩,有人就会设法去除,世间人就是如此。但是如果真的体会天地默默奉献的精神,就会默默的去做,觉得该做就去做,不居功、也不炫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是以不去」你的生命才会超越时空,真正发挥意义出来。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就是直接讲「出世间法」,一般「世间法」是要表扬好人、表扬孝子、表扬贤者、要订出一个圣位。像以前唐朝科举制度,主要目的是要订出状元、探花、榜眼、榜首…,让大家好好在那里争夺,但是不管再怎么上来,都还是在皇帝之下。只要一订出什么官位、职权,大家就一直往这方面去争夺,在过程中就一定会勾心斗角。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当标出一个神圣的果位,众生就一直要争夺这些,然后勾心斗角。

  当然除了「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之外,因为是没有名额限制的。如果有名额限制,大家就会彼此排斥,「世间法」一定要有名额限制,只能够有一个状元、一个榜首,只能够有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之下,大家都一直要往最高荣誉的地位争取,但是在争夺的过程之中,彼此之间就会勾心斗角、互相排斥,就算再怎么慈悲,只要你要争夺那个位置,往往就会伤害到其它同仁。

  「不尚贤」不是说公司都不要制订一些职位,大家不分阶位。纵然在表相上,订出种种名相不同的阶位,但事实上都完全平等,尊重彼此员工有尊严的一面,大家各尽其责,不是一定要争到什么位置才算,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张山水画在这里挂着,大家看起来没什么,也不必去保险、保全,但是如果标榜为现在身价最高的毕加索名作,这一张画就很危险了,必须要投保高额保全,而且还要做很严密的保护,怕会被偷盗。因为众生二元对立价值观很强,一幅名画价值都是百万美元,如果偷窃去贩卖,这样就发财了。当你标出身价多高之后,就不安全了。

  只要标出是珍贵的,比如燕窝,于是那些燕子就惨了。燕窝是燕子的唾液,海燕在悬崖峭壁上吐唾液,要做什么?是燕子在生蛋以前筑巢,做为养育下一代的窝巢,吐出牠的唾液出来筑巢,如果偷盗窝巢之后,一方面下一代会被牺牲掉,就算牠想要重新再吐,命也都没了。人类为了自己口欲,把燕窝标出是珍贵的,那些燕子就会遭殃。

  事实上,老子对世间、对众生心态,看得非常的深入、非常的清楚,当一标榜什么最高、最贵的,众生就会抢着要。现在假设一个是以玻璃做成的钻戒,一个是水晶钻戒,另一个是钻石钻戒,虽然从外型看起来完全都相同,如果没有专家鉴定,外表贴上是玻璃水晶,大家不会觉得奇怪,也不用保全,但是如果经过专家鉴定出来,是英国皇冠上面的东方之珠、皇冠之珠,是价值连城的几亿美元,糟糕了!如果这一颗宝石归属在哪一个人的身上,生命就会不保,如果不鉴定出非凡的身价,事实上也就不起眼了。

  同样的,对法界、大自然而言,事实上钻石、水晶或是玻璃戒指是没有区分的,法界是完全平等的,放在大地上,就算几百千万年,大地还是一样平等对待、没有区分的。但是人类就划分出「物以稀为贵」,这是最贵的、价值上亿美元,于是众生就要抢、要争、要夺。不要以为拥有葵花宝典,就可以到处炫耀,越是拥有珍稀的物品,你的生命越是不保。老子对世间、众生心态看得很清楚,所以提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只要标榜出什么是珍贵的,家里是「金玉满堂」,就很危险了。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刚好是相反的,现在「世间法」的商业广告都是越来越夸大,设法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就会「心动不如行动」。整个产品设计的广告趋势,都是如何增长我们的欲贪,当我们的欲贪越多,心境就会越乱,越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物质越文明、越发达,社会的人心是越不单纯、越复杂,像以前在乡下村庄,我们就像土鸡一样到处跑,没有大人照顾、护送去上学,还要接回来,但是以前也没有绑票事件发生,大家到处串门子,反正你的家像我家、我家像你家,现在如果回乡下老家,白天都没有关门的,除了晚上睡觉关门以外,大家可以来串门子。

  科技、物质越发达,人心的欲望反而越无穷、越复杂。现在科技越高度发展,家里的门锁、警卫系统,反而越来越严密,科技的发达到底是让你过得越舒服、越安心?还是越紧张、越忙碌、越不安呢?像我以前在读经济学的时候,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要用消费剌激经济景气、经济成长,所以鼓励大家不断的消费。

  事实上,因应实际需要而消费是对的,但是为了商品的流通,为了赚更多的钱,然后鼓励大家铺张浪费,地球的资源会在我们这一代跟后一代挥霍殆尽,能不能为我们的子孙想一想呢?整个地球资源不光是我们在享用,人类要珍惜大自然的资源,该用的、我们才用大自然供给我们所需的,但是能够省就要省,省所该省、用所该用,所以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真正有智慧的解脱者治理政治或是教导人民,他会把握「虚其心」,教导人民能够看到整个法界对我们的重要,慢慢的去学习着感恩,不要增长我慢,一方面要有惭愧心,一方面要懂得虚心学习。「实其腹」众生如果吃不饱,其它的人文、是非道德就免谈,因为众生饥饿、吃不饱,就会抢夺。所以,要让众生基本所需稳定,生活上能够过得去。

  「实其腹」的另外一个深义就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在治理、教导人民的时候,是让众生生活安定而且有内涵、有智慧。「实其腹」也包括有内涵、有智慧,不单单是肚子吃饱而已。

  「弱其志」就是正确的教导,包括正确的修行,「出世间法」修行是让一个人的我慢越少,让一个人正确走在解脱道上,我慢是越来越少。《阿含经》指出「解脱道」是去除十个结,一个结、一个结去除;真正走在解脱道上,我慢是越来越少的,就是「弱其志」。「世间法」的修行跟「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是越修越厉害、我慢越大。

  「强其骨」是教导众生百姓要有道骨,修行要有道骨,包括弘法、跟众生互动,都要有道骨。「道骨」跟「我慢」是不一样的,不要混为一谈。我慢是从「自我」去炫耀我是、我能,但是「道骨」却是不一样。在《阿含解脱道次第》课程有讲阿罗汉讲经说法的几个原则,要有罗汉托空钵、也在所不惜的决心,你才能够弘传真正的法。

  如果讲经说法的背后有名利心,于是会考虑在怎么讲经说法,人家的供养才会多、布施才会多,而顺着众生的需要在讲,不是引导众生趋向解脱,是顺着众生的欲望在讲,讲一些众生听起来很高兴、很喜欢的内容,尽量去称赞他、吹捧他,让他听了越来越高兴,就一大笔、一大笔的钞票,一直贡献出来,于是宗教就变成这样变质了。「强其骨」就是要有道骨。

  像佛陀或是老子本身都没有累积财富,佛陀到临命终的时候,也是「两袖清风」、「罗汉脚仔」(一贫如洗),就只有身上的一些东西,没有山头、道场可以传承给弟子,在佛陀大般涅槃的时候,包括后来主事整个经典集结的大迦叶也不知道,是到后来才知道。他们本来就是到其它比较远的地方去弘法,后来知道佛陀涅槃了,才回来的,都没有一留下什么财产可以继承。佛陀就是有道骨,真的就是为法、只有讲法,众生有因有缘、有适当的地方,我们就来一起听法、修行,众生所提供出的这些,都只有用在利益众生闻法、修行,这样而已,没有个人的私人财产,这就是「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很多人常误认老子是主张愚民政策,于是都会加以批判,这样的教育就会变成「使民无知」-没有知识、无欲,不了解其深义的人就误以为老子是着重愚民政策。

  日前有一位学员跟我互动,已经是学佛十几年的老参,他听说要「证初果」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在书本上提到「证初果」之后,再回来看这一本书,你的体会会更深,于是就讲说「好像要证初果不会很困难,但是又不敢发愿要证什么果,觉得如果发愿要证果,是不是我慢呢?」我就回答他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很快;能够真的随时归零,是非常快的,所谓「不待时节因缘」。

  问题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真的把「自我」交出来?这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有因有缘、大家真的愿意,我们都是直接讲「无上道」,所谓「直趋无上道」。《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的都是「直截根源佛所印」。希望我们有因缘直趋解脱之路、直趋解脱道,不要在支流末节上面绕。

  如果要我跟大家讲支流末节,当然也可以,但是我是觉得已经有很多人在讲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省略掉,希望真正讲出来的是中上方面的程度内容,协助佛教不断在质的方面,以及证量方面的提升,真的「为法做见证」,不是在支流末节上面。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样的因缘,能够随时归零、身心柔软,直接讲「直截根源」的解脱路,这样就很快。包括《道德经》都是直接讲出「究竟法」,老子的出招更是干净利落,真的要身心柔软,才能够看到老子高明的地方,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好好的挖宝、好好的珍惜。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一般都会错误解释说老子好像老谋深算,怎么要别人「无知无欲」?「无知」的「知」不是佛教所讲「智慧」,「知」就是一般世智辩聪的聪慧、知识。举例来讲,一个人的IQ是180,但是EQ就未必及格;你很会背书,每次考试都第一名、一百分,但是做人方面未必能够成功。世间的聪慧、知识、聪明、世智辩聪…这些,跟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不一样,这两种要分清楚。

  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了悟真理实相,贪瞋痴、我慢的止息,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是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一种「智慧」,老子是期许大家要有这种「智慧」。「无知」就是不要去用勾心斗角、世智辩聪、尔虞我诈…那些,「无欲」就是大家要淡薄各种欲望,吃东西是为了「真正需要」而吃,不要为了「欲贪」而吃。

  人跟动物同样吃东西,狮子、老虎、猛兽牠们再怎么凶猛、再怎么吃,事实上所吃的都是很有限,一般动物都是因为实际的需要而吃,牠们吃饱就好。但是人类的吃却常常都是为了要满足无穷的欲望,欲望的吃是无穷无尽,所以那些老虎、狮子不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但是人类欲望的吃,却是不断的一直在破坏大自然,一直在啃蚀大自然的资源,不是因为吃不饱、真正需要才吃。

  人类是吃得饱,但是又要讲求各种口腹、口欲、口感的享受。本来一餐饭只要五十元就可以吃饱,但是却要求色、香、味俱全,一餐饭必须花费到五百元,这样才过瘾。同样的一餐饭,又要消耗大地资源的十倍,这是人类欲望的吃。「常使民无知无欲」要能够知足,如果欲望越无穷,你的苦、你的烦恼也越多,解脱者是知足、感恩,那种欲望不是用压抑的,「无欲」不是一直要压抑你的欲望,而是去了悟实相之后,自然的放弃那些尔虞我诈,自然的能够淡泊、自然的能够知足,真正知足就会常乐。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圣人的教导就是慢慢解析世间众生的实相,一些小聪明、世智辩聪、尔虞我诈,到最后都是自讨苦吃,老子把众生心透悉得很清楚,如果对人民百姓有正确的教导,增长正确的智慧、知见,就会「使智者不敢为也」。「智者」不是真正有智慧的智者,是世智辩聪、喜欢耍心机的人,让那些人不敢胡作妄为。

  如果大家真的能够「为法做见证」,能够把佛法以实修实证走出来,我们只要显正就好,不必破邪。只要真正有智慧,那些喜欢耍心机的人就不敢妄为,亦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无为」、「无我无私」的精神,默默的奉献、默默的去做,就「无不治」,事情就能够办得好,包括大家在各种岗位上也是一样,不管是当主管、总经理、当经理或是其它的职员,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不去争名夺利、该做的就去做,单位团体一定会上轨道、稳健发展。如果没有好好在工作岗位上尽职,总是在勾心斗角、争名、争位置,人我是非就会越来越多,磨擦也会越来越多,包括政治上也是一样。

  真正大政治家都是为整个国家、苍生在着想,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不要一看到「无为」,就认为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悲观。「无为」的深义,并不是什么事情不做,是真正要了悟整个真理实相,体会大自然、整个天地「无我、无私」启示,才能够真正做出体道、悟道而行道。

  所以,「无为」另一个层面讲,就是包含了「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都是「无我、无私」。老子所讲的「无为」,是包括「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就默默去做,你觉得该做、就去做,里面没有争逐个人的名利,也没有展现炫耀我是、我能、我慢,你觉得说该做什么、就默默去做,做的当下是无我、无私,这样公司的团队精神会越来越好。如果一个董事长本身能够有无我、无私的精神,以爱己之心爱每一位员工,大家都会团结一条心。

  -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很容易被一般众生误解为天地好像没有人性,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天地都是无情的。如果把山河大地归纳是无情,然后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一直这样标榜认为我们比天地都伟大、都还高,但是天地是怎么在养育你呢?

  整个法界大自然是没有私心,没有我、我所的区分,是完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不仁」就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私,不管是美国人、阿富汗人,太阳同样的普照大地;不管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大地同样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不管是台湾人、大陆人,整个法界都是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天地不仁」就是天地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私。

  「以万物为刍狗」事实上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对待你跟对待一只猫、一只狗,是完全平等的。「刍狗」是草扎的狗,整个法界对待人类跟对待一棵树,对待一朵花或是一枝草,都是完全平等的。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也会来到这样的心境,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以前所认为无情的,对于一个解脱者来讲,他跟它们都是一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都是强调整个法界无我、无私善待一切众生,而且生死平等。

  「以万物为刍狗」另一个含意就是生死平等,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死平等。在众生的心目中,都只是希望所要的、希望花开,认为花落、花凋谢就是丑陋的、就是不好的,就不喜欢这样。但是对法界而言,没有花落、就没有花开,花开也平等、花落也平等,没有死亡、就没有出生,整个法界的黑洞、白洞都是平等,生跟死都平等。

  真正的解脱者体会到整个法界是如此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体会到整个法界是没有任何私心,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因此叫做「圣人不仁」。同样的,真正的解脱者是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以百姓为刍狗」不是说一个解脱者是践踏糟蹋百姓,而是他一样体会到一切众生都平等,亲疏的观念也都破除,是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橐钥」就是风箱、风鼓,以前在乡下曾经看过有人在打铁,就有一个风箱像打气筒在打气,气就会跑出来,充气就会起各种作用,包括要打铁,也需要送风送气进去,现象界的各种工作就能够运转产生,包括一颗篮球以打气筒打气之后,球就能够膨胀起来,就可以打球了。透过风箱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很多的效能。

  整个法界、大自然像一个大风箱,风箱一定会转动的,台风像是整个法界的风箱在大力吹动,有台风、地震表示星球是充满着生机,有「无常」才显示地球是充满着生机。「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整个法界就像一个大的风箱,然后风越吹动,万物就一直生生不息出来。所以,不要以为台风不好,不要以为风云变色不好,风云变色、台风正是告诉我们,整个法界是一直生生不息的演变。

  平常我们都把台风界定是不好的,但是,事实上台风就是整个大自然的一种调整,平常风是有在流动、流动,就像这里所讲的「橐钥」那种风鼓在推来推去,无常的生灭变化、无常的流动,一定要透过风速在流动。以另一个角度在讲,整个法界大自然好像把这个风一直推动、推动,有风在流动,动、植物众生才能够成长;海水有在流动、波动,海里面才会有植物、动物。如果海水都不流动,里面的动物、植物也都会死掉。

  所以,不要怕「无常」,不了解「无常」才会惧怕「无常」,如果能够体会到整个法界,事实上一定是透过不断变动、变动、变动,这样才会生生灭灭。众生只喜欢生、不喜欢死,但是没有死,就没有生。老子把这些现象看得很清楚,整个法界就是如此一体的两面。一位真正的解脱者是体会到生死一如、生死平等,体会到不生不死,但不是像死在那里不动、不会变动,是从生生灭灭里面体会到不生不灭,就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虚而不屈」就是「空」,看起来好像空洞、没有什么东西,它是任你奔驰,但是法界不会屈服在人类的我慢之下,人类自认为「人定胜天」,但是「人若胜天,天不语」,「天若胜人,整局空」。你越有我慢,越展现我是、我能、我慢,你的苦、你的烦恼就越多,因为你在跟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背道而驰,在跟整个法界在对抗,你是一个波浪,但是要对抗整个大海的潮流,只会自讨苦吃,就是这里所讲的「不屈」。

  「动而愈出」法界越变动,现象界越是不断的生灭、不断的蓬勃发展,所以大家不要惧怕,「无常」是中性的,当我们了解之后,就不会惧怕「无常」,如果我们不了解「无常」,就会一直在逃、在避、怕无常。佛教也有「空中能够生妙有」这一句话。

  「多言数穷」如果一个人很喜欢表现,没多久就会「黔驴技穷」。「不如守中」不如观看因缘,「守中」就是要观看因缘,但是动、静都要有智慧。

  -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所讲的都很精简扼要,但是众生很容易因为不了解而扭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段大家还比较容易了解,为什么「天长地久」呢?因为天地没有私心,「不自生」不为自己。一般人生了一个小孩,就会认为这个小孩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处处都是从「我的」去考虑,但是整个天地、整个大自然养育我们,但是却没有私心、不为自已,「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也就是真正的「无我」,所以才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的人,就是老子这里所讲的「圣人」、佛陀所讲的四果阿罗汉、解脱者,「是以圣人」,是「后其身而身先」做什么事情都是把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后面,为整个众生、为整个世间在考虑,不是从「小我」出发。「外其身而身存」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一边,处处做事都不为自己、没有私心。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那些世界级的伟人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无我、无私的精神。我在高中跟大专时期,曾经深入探究世界级伟人的内心世界,在历经两千多年之后,像耶稣历经两千年、佛陀历经两千五百年,孔子、老子他们都是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为什么人类对他们还是如此尊敬呢?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一般的政治家,以及所谓的英雄、伟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经过探讨的结果就是在于无我、无私,佛陀为什么能够如此受人尊敬?就是体悟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并实际做到「无我」,所做所为不是为他的释迦族,不是为他的太太、小孩,所做所为真的是为整个世间、整个众生,是真正做到无我、无私的人。「非以其无私邪」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无我、无私,「故能成其私」因为他们的「自我」消失了。

  因为他们透过体悟并实修实证,而把「自我」消溶了,所以展现出无我、无私。「自我」要消失很不容易,当「自我」消失了,所展现出来的,才会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一个人真正大死一番之后,才会溶入不生不死的法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矛盾,但事实上就是如此,你可以平心静气去看看,在历史上成为世界级的,像佛陀、耶稣、老子,包括孔子展现出来「有教无类」的精神,像近代的特里萨修女,也都是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立场,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他们当下也能够很快乐、很自在,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之后,当下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就是《心经》所描述的世界。所以,真正能够做到不为自己、展现无私的精神,你才会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做事情不是从自私、「小我」的立场出发,才会受到人家的尊敬。

  包括现在不管你在哪个公司、哪个工作岗位上也是一样,如果把这一种无我、无私的精神,展现在你的工作岗位上,你的工作质量会不一样,当下做我们所该做的事情,我该做、我去做,不马虎、不敷衍,不又去跟人家争什么、计较什么,反而人家说「天公疼憨人」,「憨人有憨福」。如果越会处心积虑去计较,到最后就是「一场梦一场空」。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私」不是自私,而是刚好成就了让他的生命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而且让他从生生灭灭一直在轮回的「小我」,溶入到不生不死,断除生死轮回、溶入到不生不死的法界。

  越为众生着想,众生越会尊敬你,如果处处都是从「小我」的立场出发,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你越无我、越无私,也就是真的放下越多,以后所得的越多。能够完全的放下,才能够得到无限,包括「自我」也是一样,慢慢到最深的「自我」,如果真的能够放得下,就可以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我曾经在所编着中医书籍的前言里面写到一句话─「以医道兴亡为己任,置个人名利于度外」,我在1986年编着过三本书,因为那时候就有很多的感触,就写出这一句话跟大家勉励。今天大家走在修行路上,就是为了解脱而来,解脱不是自私的,如果你没有慈悲心、没有菩萨心肠,是没办法真正解脱的。走在修行路上,我们要以正法久住、成就佛道,又能够普渡众生的悲愿,这样才能够有所成。真正把法走出来「为法做见证」,正法就能够存在。让我们「以正法久住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真的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法界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当下就能够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的「上善」就是一位体悟见法、有体证的人,他的身心就像水一样是很柔软的,除了见到法以外,所展现出来的跟水的特性很相近。如果你的身心不柔软,没办法溶入法流里面,如果你真正能够处处见到活生生的法,就会从法界的启示里面有所体悟,展现法界的特性。

  整个法界处处是在流动,你的身心也都是,真正的流动就是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法界告诉我们无我、无私的精神。如果真的见法、溶入法流里面,你的身心会柔软,而且慢慢一直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所以,一个有见法、有证道的人,身心所展现出来的会像水一样很柔软。

  水是「善利万物」然后又「不争」,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呢?真正「善利万物而不又争」想想我们自己做事情是不是都要有条件、有所求?我们做多少事情是无条件、无所求呢?我们平常是如此轻视大自然的水,但是没有水,你能够活着吗?动、植物能够生存吗?水是如此在长养众生、长养万物,但是大家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不去跟你们争功、也不去跟你们计较,能不能展现出像水的这一种精神?「善利万物」。

  包括在公司里面也是一样,别人不谅解你、不了解你,也没关系。把公司当做我的家,一样都是默默去做,该做的、我去做,但不是逞强、也不是好表现,而是该做的,我去做、去承担。除了公司,或是对待其它人也都是一样,世间、社会就是我们的家,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再广泛一点,宇宙也是我们的家,做到「善利万物」、又不跟争功、争名的超然。

  水是「处众人之所恶」,一般众生只要有好位置能够出风头的,就要抢着出风头;有什么利可得的,就赶快要去得更多的利,像现在风行的计算机彩券,如果看到在街道排得长长的,看到众生一直就是要聚集个人的「我所」。一般众生走在「世间法」,就是哪里可以出名,就在争名;哪里可以出风头,就去争取。但是修行解脱就不一样,整个大自然、法界所展现出来的,包括水也是这样「处众人之所恶」。

  你们众生最不喜欢的,「好!我留嘛!我就去嘛!」公司里面某项工作没有人要做,觉得吃力不讨好,但是这份工作又很重要,「好吧!没关系!我默默的去做」人家要抢着争大官、做大官,「好吧!反正要做大官你去做,我是要做大事,我就做事嘛!」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包括你要喝水去清洗身体里面的污垢,也让你喝啊!你要拿来洗涤脏东西,用这些水冲洗,好啊!就拿去冲洗啊!你要灌溉,好啊!就拿去灌溉。你要用我来冲洗马桶、冲到水肥堆里面,一样啊!我就流到里面,水就是「处众人之所恶」。

  包括哪里是最低的,它就流到那里。所以,真的会看法、会见法,流水除了宣说大自然的法则-无常法印、无我法印,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之外,如果能够从里面体会到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跟世间争,就已经「故几于道」,就很接近究竟解脱了。一个究竟解脱者展现出来的,是跟整个法界大自然所展示的「无我、无私」精神是一致的,众生若不了解,你要怎么批评、怎样攻击,就「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的经文。

  「居善地,心善渊」一个开智慧、证果的人,是「居善地」,就是「心净佛土净」,不是请地理师找一个风水最好的地方,就赶快占一块最好的地方。一个心净的人,他到哪里都是净土,就是「居善地」。像水啊!一般人认为最不喜欢去的地方,我就去那里啊!「心善渊」就是一个真正开智慧的解脱者,他是虚怀若谷,身心很柔软,不懂的我们就学习,不是说一个解脱者开悟之后就什么都会,本来不会开飞机的,一打禅修、修了之后开悟,就马上会开飞机,没有这回事啦!

  「世间法」方面还是要学习,但是「出世间法」的整个大原则,对他来讲是已经了悟生死大事,这方面已经是无修、无证、无所得,但是「世间法」方面,哪些方面不懂、不会的,我们就要虚心请教,包括计算机不会,我们就虚心问、虚心学,但是学习这些不是要增长个人的我慢,是有利于跟众生互动,有益于与众生做沟通桥梁,有益于回馈世间。

  「与善仁」仁者无敌,一个真正有证量、有体会的人,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言善信」是言而有信,不随便开空头、不随便承担、不随便许下诺言,但是如果他承诺过,就一定会实践,都是守信用的。

  「正善治」就是心地很正直,很善于处理事情。「事善能」解脱者是有智慧的,当他在处理事情,如果觉得没必要做就不做,如果有需要去做的,就能够把事情处理好。所以,你走在修行路上越有智能,就越能够把你的智能应用在各个层面上,不要以为修行解脱跟我的工作会冲突,反而在修行之后,会把你的智慧应用上,跟以前还没有开悟以前不一样。当你有所体会之后,会把所体悟的善用在工作岗位上,善待你的上司、善待你的同仁、善待你的属下,整个人际关系反而会更好,因为你更不会去跟别人争名夺利,都是做实质的默默奉献、默默承担、默默的做,所以「事善能,动善时」。

  「动善时」的「动」也代表一种承担,是要做什么事情、要不要做事情,他都是「善时」,能够善观因缘,包括能静、也能动,能动、也能静。如果一个人静不下来,你的「动」是不会「善时」,是「无明」的动、是一种冲动。为什么我认为要见法、要修行,必须要有禅坐、禅定的一些基础,一方面让你有足够的空间,一方面让你的心能够静下来善观因缘,该承担、该做的,你不是冲动,是「动善时」,能够善观因缘,能动能静、能静能动。该承担的,不会逃避、不会退缩;不该承担的,也不会去逞强。

  「夫唯不争,故无尤」一个人去体会大地、流水、太阳、空气,它们处处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就是「夫唯不争」不会跟众生来争。「故无尤」怨尤、抱怨就会减少,这些都可以应用在为人处事方面。当然,别人会认为你傻,认为应该要逞强、应该要去争、应该要跑在前面,但是当了悟这些之后,你就会发现跑在最前面的,到最后反而变成跑在最后面。事实上,你一直想要抓、想要拥有什么,到最后是「一场梦一场空」。开智慧的解脱者是了悟这些之后,能够全然的放,于是能够得到无限。

  【幻灯片】

  老子一直跟我们解析众生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唯有跳脱二元对立的世界,才能够解脱自在,所启示的这些观念与一般人所指导的方法、导向,好像都不一样。一般世间人都是教导我们越修越厉害,但是老子都教导我们要放下,要无为、要无私、要无我。「世间法」的修行是从「自我」出发,越修越厉害、越来越有所得,而「出世间法」的修行,刚好跟「世间法」的修行是背道而驰。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走在「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上,以「世间」角度来看,是越来越不会人家争,但事实上内心是充满着智慧,所展现出来的更是接近于无我、无私,如同大自然所显现的精神法则,是不跟世间众生争,但是内心却越安详、越自在,越来越解脱自在。这一种解脱的世界,不是一般众生有限的智慧所能够理解的。

  众生一直在一体的世界里面划分-是的、对的、我要的这些,就归纳成为「白的」;我不要的、我讨厌的,就归纳为「黑的」。然后一直在逃避、一直在抗拒。一直追所要的,一直逃拒所不要的。对待大自然也是一样,只要你所要的,只要春天、不要冬天;只要白天、不要晚上、不要黑夜;只要花开、不要花落,只要青春、英俊潇洒、年轻貌美,不接受发白、不接受老…,众生常常一直在追逐你所要的,然后逃掉你所不要的。

  如果这样,法界怎么运转呢?如果全然的听从你,法界就无法运转。地球不能动,太阳也不能动。法界是不会屈服在「小我」的意识下,享用「小我」要去扭转法界,是不可能的。整个法界的存在一定是一体两面,包含相反的两极都有,这样才能够转动。你要接受死亡,才会有生;你要接受花落,才会有花开。

  今天这一系列幻灯片就是让大家看看,一般众生就是一直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不接受整体的世界、整体的法界,如果越是追求完美,你的苦就越多,法界是完整。「完整」跟「完美」不一样,法界是「完整」的存在,众生是要「完美」,只要你要的,然后不要的就排斥。你不要的,就界定是凶的,就不断在趋吉避凶,不断在趋乐避苦,不断的一直在逃,你内心也会很苦、会绷得很紧、会抗拒。

  但是法界不管这朵太阳花多么大,法界是平等对待它,不管这一朵花怎么小,法界也是平等对待它。对法界而言,没有说大的花就善待,认为「你表现得太好了,能够继承我的衣钵,我就特别照顾你;那个太不争气了,长得这么小,怎么可以开?!我的阳光不要给它…」法界不会存有那些二元对立的分别。

  但是人类的心就会如此区分,认为大的才是好的,小的是不好的,连一眼都不去看、不屑一顾。众生常常是这样,这只是一些比喻,我们要慢慢去推想、推演到,「举一」不只是要「反三」,「举一」要「反百」,才能够体会到众生是不断在比大比小、比高比低,比个没完没了。

  众生说这个人“美”得像朵「圆仔花」,又说「“圆仔花”不知道丑」,所以认为“圆仔花”很丑,人类如此去界定,认为“圆仔花”不好看。事实上,“圆仔花”好不好看?不会难看啊!“圆仔花”也不会因为把它贴上是丑的,于是就在那里自卑、自责说:我怎么这样?怎么长得这副德行呢?人家都不看我、不喜欢我…。

  人类的自卑就是这样,如果别人批评一句话,你就在难过好几天、甚至好几年,众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不受肯定而鄙视你、轻视你,于是就很难过,就没办法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如果这朵“圆仔花”跟你的心情是一样,认为“圆仔花”实在很丑,这样就不敢开了。「快收起来、快收起来!不敢开,丢脸!」但是法界不会理会你的,整个法界赐予什么样的因缘,我就全然的活着、全然的开放。

  能不能体会到这些呢?法界现在赐给的当下因缘,就是最好的因缘,能不能珍惜这样的生命?如果你能够珍惜,不管别人再怎么取笑,该开花的时候就是灿然的开花。但是众生就会比较出玫瑰才好看,这朵花这么小又在墙角落,是「惹人嫌弃」。认为这朵花开得太小了,见不得世面、见不得世人…,众生在如此的比较心之下,常常都是在自卑。

  但是法界众生不会在那里比较,有一句话「万物各安其位而嘲笑人类」,人类不断把自己标榜得多高,然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法界是如此的各安其位,整个大自然的因缘是如此的缘起,在这样的墙角下生长,就在墙角下安住。我是一朵小花,没关系!一样全然的开,不跟人家比较,生命就活得很有意义。但是众生就会比较这朵花才是漂亮的,这朵花怎么会是白色呢?白色的不好、不吉祥,不喜欢白色的人就认为它不好,如果送一朵白色的花给他,就会认为不吉祥。

  事实上,都是我们众生的区分,白色也是很纯洁的,不会比较:你的才好看,我的不好看。众生的比较分别心,造成人类生命一直不是在自责,就是在那里追、在那里逃,生命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老子希望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及生命。如果能够体会这些,就很容易体会佛陀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但是这里面绝对没有我慢,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法界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你跟佛陀是完全平等的,跟任何大法师、大法王、大师都完全平等。所以,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不会有我慢、也不会有卑慢,这样你才能够解脱自在。

  人类不能够解脱自在,就是因为一直觉得自己欠缺很多而不知足,于是就一直去追、追、追得很苦,佛陀、老子希望我们静下来,去看到世间的实相,整个法界都在告诉我们众生是平等的,不要比大比小、比高比低。但是众生都会比较圣诞红是红色的,奇怪你怎么可以是白色的?这是突变种、杂种,这个是不对的…。但是法界是怎么样呢?红色的很漂亮,白色的呢?我也是很漂亮、很全然的开放,不去跟人家比较。唯有不跟众生比高比大、比低比小,你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如果众生在比较说:你怎么可以是红色的?你怎么可以是黄色的?你怎么可以来这里呢?…就比得没完没了。众生都只想看到花开,而排斥花落,但是如果没有花落,就不会有花开,能不能平等心认为:花开很美,花落也以平等心来善待;当花落的时候扫一扫,然后放在适当的位置,又可以转换成有机肥料长养世间,花落一样有它的价值,有它的可以应用的地方。众生都喜欢看到青翠的树叶,不喜欢看到落叶,我们都只希望我们所要的,然后排斥我们所不要的。

  但是整个法界都告诉我们,叶有茂盛开的时候,树叶也会掉落,有花开、就有花落,了解整个大自然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一直在变化、变化,就是「无常法印」。因为「无常」,生命才会充满着生机,众生认为只要生、不要死。如果贪生怕死,生命就会活得很苦,众生又会比较:「这样才是高、才是大!这棵树是矮的、是低的、是不好的,众生常常很喜欢二元对立的比较。老子不断宣说要超越二元对立,整个法界也是如此平等的。

  同样是活的、有树叶、有绿叶的竹子,另外是干枯掉的竹子,连竹子也在跟我们讲经说法,不管你是活的或是死的,法界都平等心善待一切。在法界之中,有绿叶的竹子很美,没有绿叶的枯枝也很美,都是平等心的让你们存在、让你们变化,众生只喜欢看到有绿叶的,然后认为这个是已经枯死掉的。如果是一般众生,就会认为不好,就想砍掉它。

  但是,这一棵树在这里展现艺术之美,看到它也是法界里面独一无二的存在,它现在的生命体就是这样,也是法界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些都宣说「生死一如」,法界是平等的善待一切众生。没有这棵树的死亡、腐烂,这些菇类怎么能够成长呢?这个生命怎么转换出来呢?没有这棵树的枯死,这些灵芝怎么出来呢?整个法界就是不断的一直在变化、变化、变化。当我们接受死亡,生命就会有另一个层面出来,不断的在转变、变化,亦即「不断不常、不生不灭」。

  再来看这几张「水的启示」,我们众生总是希望风光明媚、山明水秀。但是我们就是不喜欢台风,不喜欢下雨天、不喜欢阴天,但是没有这些下雨天、没有这些阴天,你的水哪里来?如果没有大地的这些变化─风云变色、乌云密布、下雨这些,你所要喝的水又从哪里来?你的生命怎么成长?我们都是一直排斥大自然一些我们所不要的,但是我们最排斥的,都是人类最需要的。

  没有这些大自然「水」的变化,生命的甘露水怎么来呢?怎么在水中游来游去呢?生命怎么活着呢?我们众生现在都浸泡在水中,都浸泡在法界-地、水、火、风、空的怀抱中,如果法界没有流动变化,你的生命怎么能够存着?我们因为看到这个人被滚下来的土石流压死了,于是就认为「天地不仁」,但是我们有否看到这些土石流是因为人类不断破坏大自然所致?人类对大自然很少去珍惜、很少去感恩,又不断的在破坏,我们不要去怨怪天地,天地是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我们要建立与老天妥协的机制,要去认清大自然的实相,如何去爱护大自然?然后人类跟大自然要完全溶为一体,珍惜大自然的资源。

  众生很怕死亡、不喜欢黑洞,但是没有黑洞、没有死亡,我们怎么能够活着呢?每一个众生,包括植物、动物,生命的存在都是由死亡堆积而成,不管吃素者也是一样,生命的存在都一样是由死亡堆积而成,植物一样是有生命,青菜也是有生命,都是需要这些众生的死亡所转换过来。

  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有众生、不会有生命;如果没有黑洞,就不会有白洞;没有星球的消失爆炸,就不会有新的星球的诞生。因此,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整个法界是平等心的善待「生、死」,处处都是很深奥的法。

  这是巴西雨林深处的一瞥,「死亡的树木为其它的树木提供生长的机会,自然界没有废弃之物」这是在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拍摄到的,一样都在教导我们认清法界的变化,你要体会不生不死,必须看到这些变化,在生生灭灭里面去体会不生不灭、不死不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目前已经灭绝的,可能达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和演变同等重要,众生都只要一个角色、一个角度,于是就排斥其它的,但是法界大自然不会听命于你的主宰,还是一样照常的运转、运作。

  所以,如果一直要构筑你的理想梦幻世界,到最后都是一场空,还是一样很苦。只希望开出美丽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高洁,但是如果没有淤泥,、排斥污泥,怎么开出花朵?美丽的花朵必须吸收污泥里面的有机肥料,众生排斥大便,认为是肮脏、龌龊,认为是不好的,于是就鄙视它。纵使是很珍贵的饭菜与一堆牛粪摆放在一起,对法界而言,一切都是平等的。这些花草是它们的美食,而且又转换成有机肥料,因为有那些牛粪大便、污泥不断的长养,才能够开花结果。

  我们众生就算要修行证果成佛、解脱自在,都需要整个法界的养育、污泥的养育,不要认为开出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而认为污泥是低贱的、卑微的,于是瞧不起它们。但是没有那些污泥,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如果不接受法界这些你所不要、所在抗拒、所在逃的,是绝对没办法成佛。如果还在趋吉避凶、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会逃得没完没了,没办法停下来,没办法契入涅槃、无为的世界。

  所以,要契入涅槃无为的世界容不容易?只要能够深观法界实相、超越二元对立,吉凶以同等、平等心对待,生命很快就能够开出美丽的莲花。众生认为白的才好看,怎么可以是黑的…,但是法界呢?不管是白的、是黑的,我都平等心善待,而且形成白天鹅,也不是天鹅本身在决定;要形成黑色的天鹅,也不是黑天鹅本身在决定,是整个法界的缘起甚深。众生认为白的才好看、黑的不好,但法界是平等心,白的山羊也很好,黑的山羊也很好,法界让牠们都是如此平等的存在。同样是地瓜叶,有绿色的、深紫色的叶,法界就是这样平等,一方面显现法界的奥妙,一方面平等对待,不会说这个颜色才好看、那个颜色不好看。

  「道」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在罗东火车站铁路局的广告,觉得满有意思的-「你不寻正道,旁门左道,闯越平交道,轮回畜牲道,强行霸道,人车争道。平交道、保身道,你要停道、看道、听道」。如果没有了悟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且与之违背对抗,就是在六道里面轮回、头出头没,你的苦就没完没了,这里只有写「畜生道」,我们是包括六道都有。

  他是闯越平交道、轮回畜牲道,我们是:如果没有体道、悟道而行道,你就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苦不堪言、苦海无边,强行霸道都是我慢,结果人车争道。如果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平交道、保身道,了悟大自然的运行法则,然后配合大自然运行法则一致,真的都是快乐解脱自在。

  要体会这些「道」,请停下来吧!止下来、止观双运!停下来好好去看、止观双运。「停、看」就是「止观双运」,好好去聆听整个法界,包括观音法门,整个法界述说「无上甚深微妙法」,「溪声尽是广长舌」,也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因此,众生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心里面有很多的吉、凶,就一直去抓你的吉。界定出很多不好的,认为是凶的、不好的,就一直要驱、要避。但是请问;你要把黑夜赶到哪里去?你要把地震赶到哪里去?你要把台风赶到哪里去?你要把死亡赶到哪里去?你要把黑洞驱逐到哪里去?

  如果没有体悟整个大自然实相,都一直在趋吉避凶、趋乐避苦,忙个没完没了,到最后都是一场空。如果没有了悟真理实相,众生一直在趋吉避凶,内心的不安、一直很苦,你在二元对立里面划分惶惶不安,然后到处去找安心之道。

  如果你的我慢越大,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也相对越大,如果还不知道臣服法界,苦就继续存在。众生因为见不到法,不知道安心之道,不知道当下就是净土、极乐世界,所以就不断的一直求,拜啊!拜啊!于是想要到你所谓的理想世界,实践你的梦幻世界,把你所不想要的,赶快驱逐掉。但是,不晓得你要把黑夜驱逐到哪里去?

  世间的人我是非,任你争夺、计较,任你二元划分。但是整个法界是不跟别人争逐,黄色的玫瑰、白色的玫瑰,我们本是同根生,大家和谐共存。能够在虚空、在法界之中,开出灿然的花朵,如果还在互相争夺计较、互相厮杀,怎么开花?!

  太阳每天都在宣说无我、无私的精神,宣说无为、无不为的精神。大地也是如此,告诉我们无我、无私的精神,不管事业多么有成、功成名就,都需要仰赖整个大自然的养育,脚踏大地、头顶青天。能不能看到流水、大地、太阳的启示?能不能没有二元对立?纵使我是一朵小花,一样没有自卑。

  今天法界因缘呈现出是这样的形状,我就感恩、欢喜心接受,把生命意义完全发挥出来回馈世间,小花一样灿然的开着,我不去跟旁边这棵大树比较,它有它的因缘、我有我的因缘,好好珍惜当下的因缘,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活得很快乐,你的心花才会开,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不管是生长在墙角旁边,也一样的灿然开花,生命意义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老子道德经精髓字幕视频--空海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62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