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精先生粤语高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0:20:45
文化巡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宣州,今安徽宣城。谢脁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叔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2.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3.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4.清发:清新秀丽。5.逸兴:超逸的意兴。6.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7.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砍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忧愁。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在此高楼上尽情畅饮。我由衷地赞美您的文章具有建安似的风骨,我也喜爱小谢清新秀发的诗风。我们都怀有无限的雅兴心欲高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摘取。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头散发去江湖中自由放舟。
消极只不过是与积极相对罢了,没什么不好。我就不信有谁从生到死一直就是积极的,没有消极过。太刚则易折,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嘛。
但凡大诗人,都不矫情。所谓矫情,就比如说我明明消极、失落,偏偏说我很积极,人生很美好(现在的一些杂志上就流行这些),象陶渊明的诗,悠然自适,纯净无比,就是因为他这个人,本身就很真。李白的这首诗也是一样,抒发的这种感情,也是很真挚的,并且很强烈,这就是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了。明明是失落低徊的情绪,却能写得豪气突出,凌厉酣畅,一般人所不能及者在此。
有时我想低估一首诗,有时我确实想低估一首诗,但这不可能。她强硬得像一把钢刀,又柔软得像一曲流水。这把钢刀在寒冷的月光下闪着霜光,摸一把满手冰凉;而这曲流水在温暧的春夜里,潺潺流来,让你浑身系满哭泣的愿望,不能自已。李白的力量就是这样的!现在我坐在你的面前,现在我翻开你一千年前写就的诗章,感受如同和你面坐,我觉得我能理解你细小精致粗放豪迈的每一个动作,你的眼神,你的手势,你呤唱的气息,你呼吸的轻重,你起伏的胸膛!再没有哪一个诗人的气质,能像你一样更接近于一位现代人了。不光是你的句式上的不守规距,你的长短不一,你的想怎样就怎样的气度,五言七言管不住你,你可以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匹天马,横空万里;更在于你预写了所有时代的诗人悲剧,预写了冲破悲剧的那种力量。你仿佛把所有时代都浓缩到你自己的身上,你超越了时间,因此而不朽!
但是就在这样的晚上,在我感受到你气息的同时,你的不朽以至你的超越,在一个艰难的瞬间里突然变得苍白起来,你的形而下的痛苦,把你从奔腾的天空又一次拉回大地。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让你和我一样穿上现代人的服装,假如我让你打上领带,剃个平头,你会不会摔桌子打板凳?你会不会骂娘?你还会那样文质彬彬地写出“万言不值一杯水”来的句子吗?你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你也很有无奈的时候。这些无奈的时候大概就是你生活中的一种大底色,有了这种大底色,所以你终于想到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你找不到更适合表达你心情的词句来,你说“可以”,我现在眼晴正看着这“可以”两字,在这“可以”两字里,我读出了你的况味。你说“可以”,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你在豪放中叹气,叹得多么高妙!叹出了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也许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你能叹出这样高妙的句子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有机会叹出这样的句子来,那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机会,那是一个诗的机会。假如李白,你没有了这个机会,我就应该敢和你打赌,赌100元都行,你绝写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句子来。
总的来说,李白是幸运的,那个“诗的机会”造成了我们李白,让我们有了李白。李白万里当空,李白感谢唐朝,李白醉酒当歌,假如我们愿意把老杜甫当成唐朝的一种现实,这两个酒坛子碰到一起,李白就总是先醉,不管他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总是先醉,醉倒在老杜的怀里。老杜不醉,老杜不醉酒当歌,老杜只会两眼朦胧,清醒中带点眼泪,这点眼泪滴到李白脸上时,李白还会翻身跃起,说道:搞什么啊搞?流他妈什么泪?“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去。这就是老杜甫反衬出来的李白,这就是我们的李白。李白要去划船打鱼,李白想要自己形而下一点,李白不想穿西装打领带剃平头,李白想披蓑衣戴斗笠,想低估他的诗,就在今天晚上,但是不行,第一我无发可散,第二我无舟可弄。还是李白好,还是李白的诗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蓝天当被地当床,一箪食,一瓢饮,却也落得悠然自得。
我热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壮,我喜欢“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傲。我眷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我渴望“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刚直.我崇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我尊敬“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边云卷云舒”的淡然。
那些深受苦难但是依然世界充满理想的人,那些饱经沧桑但是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那些自身失意但是依然惦记劳苦众生的人,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尊敬。如果被石头绊倒了,也许不能说是世界的错误,如果被雨水淋到了,也许不能说是自然的过失。我们被事业伤了,被感情伤了,被人际伤了,也许并不是这个世界的错误。
一颗脆弱的心灵像被摔碎的玻璃,不仅仅是坚硬的,而且是充满杀伤性的。请相信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吧!请不要用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要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在为饥饿挣扎,要知道有多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要知道多少人在炮火和瘟疫下无处安身,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等待着你的帮助。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条路。一片天。一个人。一瞬间。
我爱苏轼,他丰富,但是不复杂。他简单,但是不肤浅。他敏感,但是不脆弱.他唯美,但是不苛刻.在“聊发少年狂”的豪放外,也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悯,还有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洞悉。
我爱范仲淹。他控诉,但是止于个人的悲苦。他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没有拿自己的心灰意冷报复这个世界,他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不要让名利,虚无,欲望遮住洞察的慧眼。学会豁达,不被世相困扰,就会有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智慧,就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江海般豁达,如高山般镇定。
当我们站在高处来打量这个世界,就会明白战争,腐败,饥饿,贫穷都如奴隶社会的野蛮一样必然,但是会随着历史的洪流消散。我们站在高处来窥探人们内心就会明白自私,虚伪,欺骗,邪恶从来都是会被后人所唾弃的,他们本身就是对于邪恶的人的最好的惩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美丽的东西,面对丑恶和狭隘,我们应该包容,我们应该乐观。这个世界不欠我们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抱怨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本不属于我们,我们用不着抛弃.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由春秋.尘世是慈爱的,感动过,历练过,享受过,一生足以.难得大胸襟,大气魄。请张开双臂,勇敢地接受这个世界,用爱去保护它,关爱他,你看,这个世界在微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究竟是一种欲望动物,面对富贵、权利、荣华,情欲,都有欲望,但是,欲海无涯,人深陷其中后,弄到心灵遍体创伤, 却沉沦其间,执迷难返,甚至误人误己,终成遗恨。尤其是情伤, 自古多少英雄,美女为情所惑,魂断难收. 人总是求索你得不到的,而得到的却是不想求的,你渴望的求而不得,你不想的却不期而至;人在情中不愿醒,迷于情欲,心路再也无归.
是故必需参透奥妙无穷情之玄机,,不要丢失自己,升华情欲,像一颗高洁明亮的心灵,像一泓永远清凉的池水,心灵像一束永远皎洁的明月之光, 自由自在,活出个性,活出精彩,水到渠成,一瞬间,无缘变有缘,像轻风抚过,轻而易举,留于地上.
我远远地看到一千多年前,着一身白色长衫的李白,和一身青色衣衫的李云,就这样站在谢朓楼上,凭空远眺,久久不愿散去……。
人生怎么会如意呢?人生苦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我常常在想,李白当时发出‘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是否只是一种心境呢?
李白放荡不羁,胸怀豁达,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过,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仿佛看到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在古道上飞驰!是的,谁可以阻挡他的脚步?
而我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为了养家糊口,可以忍受不公的待遇!可以把自己沦落为一个只有苦力的躯客!可以唯唯诺诺!可以忍声吞气!可以同流合污!可以随波逐流!可以放逐曾经燃烧在胸口的理想!可以让自己一次次坠落而不知悲哀!可以在一次次酒醉后把牙齿咬得磕叭、磕叭地响!我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我不能放手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因为我要靠它生活!
是的,我囚禁了自己,我看守着自己!
我想念李白的背影,一次又一次品味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如今人生不称心如意,哪里有一叶小舟容我去漂流?
亦舒说:“ 谁的心底没有一两件不如意的,谁的生活中没有小挫折,也不必象我这么成日价愁眉苦恼的。李白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太过潇洒,商业社会中不容许这样的行为,我还是抬起头来面对现实的好。 ”
时光如风,吹来是阮籍的痛苦悲声;
岁月似雨,飘落的是李白的美酒佳诗。
两个伟人已仙去,留下的是对于执着与变通的思考。执着与变通,孰是孰非?
同是不如意,阮籍驾车载酒,寻途而行。然而路终会尽,执着的他全不想另觅他径,干脆放声痛哭,喝酒喝到吐血;李白斜倚酒楼,在大风处高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好一个“明朝散发弄扁舟!”
执着的阮籍,成了酒中之鬼;变通的李白,化作了酒中之仙。
变通的李白,又何尝忘记过执着?在他的内心深处,又何尝放弃过浪漫?从锡金离京到流放夜郎,他的心里装着的,又何尝不是爱国爱民?从让高力士脱靴到让杨贵妃研墨,他的心里,又何尝不是痛恨、藐视朝中权贵?变通的,只是心情;执着的,是他的本性。
变通,难道不是一种执着?
为了既定的目标,不能放弃的是执着。但执着并不是意味着苦干蛮干。俗话说:“变则通”纵观古今中外,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到法国的人权宣言,到俄罗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再到中国戊戌变法,哪一个不是为了固执的执着,那么世上不会有飞机,不会有电灯,不会有相对论,甚至不会有社会主义。一切的一切都将在也籍的哭声中低述,甚至李白,也会成为一个酒鬼。
变通中的执着,才是真正的执着,没有变通的执着,只能成为固执乃至顽固,没有执着的变通,则将成为盲目的放弃;放弃目标,放弃理想,甚至放弃情感与人格。历史上不乏此例,汪精卫投敌卖国,人格沦丧,成为人人唾骂的对象,这就是无原则变通的典型。大凡事业不成者,几乎都有朝秦暮楚之通病,不能持之以恒,往往半途而废。
所以,原则和目标上的执着,加上灵活的方法上的变通,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又何妨“明朝散发弄扁舟”?
目标只有一个,但路有多条,岂不闻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便是我说的执着与变通。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绿葹盈高门”(《古风》五十一)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为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意思是抛弃我而去的是昨天的日子,昨天是再也无法挽留的了;扰乱我情绪的是今天的日子,而今天是在是太令人烦扰的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是眷恋岁月的飞逝难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感叹人生的多烦忧;追忆往日多少欢乐,感叹如今失意落魄,困顿多难。诗人做这首诗,一方面是为了离别而烦扰,另一方面是抒发他内心积压过多的郁闷。后人常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来感叹人生的愁苦多烦忧。
此句同出自李白之《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字面理解就是抛弃我的是昨天的日子不可挽留,扰乱我之心绪的是今日的烦扰.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其之精神受到苦闷的重压,却依然灌注豪迈之情怀.含几分潇洒,其不屈于环境之压抑,内心之阴霾,更加几许豪迈.可见其之风 .
人所拥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灵魂,而在这“完整”灵魂的薄壳之外有的却是无止的诱惑与不尽的烦扰.屈指数来有这么几种人,第一种是商人,古之商人行于丝绸之路,涉足千里,却只知谋利。第二种是军人,行于边塞,战于疆场,如雨之马蹄,如雷之呐喊,满腔热血如注。只是可怜了那中原慈母,可怜了那江南春闺,可怜了那湖湘稚儿。只见得那一阵阵烟尘远去,埋没了归路。继之是文人,这文人的概念,可谓一言难尽,我们是可以投之以景仰,也可以投之以怜惜,更可以投之以忿愤。他们有无以伦比的辉煌,他们的文章诗句于我们的心中架起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可是渐渐的他们所被付与的历史责任被他们所抛弃,无尽的诱惑使他们觊觎官场,奇嫉狂妒,虚煽矫情。使他们的灵魂变的模糊不堪。再者是仕人,其实也是文人,自有科举制度在文人与仕人之间架起桥梁,有饱学之士变涉足官场。没有了文化上的作为,到在政治上有了几许收获,几分作为。然也有官场失利者,在政治上的失败到也换来文化的成果。
古之陶朱公范蠡为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有数千万之家财,经营之略“人弃吾取,人取吾与”。不行谋利之心,而利自聚。几散家财又几聚,对于利的不挽留,对于当时之烦扰的一种豁然,使其有所成就,可见弃烦扰之利。面涅将军--狄青乃宋时之猛将,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代兄受过,家无显赫之位,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狄仁杰名臣之后以博名声,然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虽脸有宋低贱军士之标志———刺字,却不以为卑,反以之鼓舞士气。但其命运曲折,未倒于疆场,反死于猜忌,排斥之迫害之中。可见乱心之烦忧之害。
又如客死异乡之柳宗元,千年飘然,青衫灰黯,可谓文人仕人。十年被贬永洲,无亲人理睬,一度垢面,丧魂落魄。虽然是灾难使其狼狈,却也是灾难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永州八记。抛弃仕途枯荣,使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因迷茫于自己的价值无奈诱惑重归仕途,又被浇的一头冷水,贬于柳州,苦笑!留下一句“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成了一场滑稽的悲剧。抛弃那种仕途的执着唤起几分宁静使其成就。虽有经纶满腹,但又怎经的几度奔波。就这么固执的肃立着吧,就算是烦扰乱了心绪,也曾在华夏文明的千章中留下一页。
我等还未真正涉足各个领域,只是忧心烦扰之事已缠于周身,我等只是初来乍到,如何的去抛弃,如何的去享受,只是浅谈,首先站稳脚下的一角,由此扎根,必能与世界之血脉,历史之灵魂紧连。
有一种境界叫放弃,有一种情怀叫忧愁,有一种思绪就无奈。生活的车轮就在无尽的昨日今日中旋转,周而复始.
曾几何时,反复背诵过它,所以看着这诗也就特别的亲切,好象家人一样了。喜欢的无非是李大仙的狂放还有那一种潇洒,虽然在这诗里也多少有那么一种无奈的愁绪,却依然带着一惯的洒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之日当然是不可留了,去的永远去了,再是美好也仅仅是个影子或者说梦一般的空中楼阁;今日之日,会扰乱身心,会有烦恼,不过抛却几多烦恼丝,还是沧海一声笑。
“...欲上青天揽明月 ...明朝散发弄扁舟 ”,还是这两句最好,幻想大了去了。简直就是仙人啊,九天揽月,即使是宇宙飞船也做不到呢;让长发迎风飞舞,架一叶小舟,爱我所爱走我所走,人生得意真的须尽欢了,真让人羡慕,还挺环保的事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喝茶去、看书去、上网来。
离别了,痛哭了,失落了,梦里曾经寻她千百度,却那人只在灯火阑珊处。一切的缘起缘灭尽在不言中,一切的誓言尽在刹那毁灭中,心痛的停止了跳动,血液停止了流动,排山倒海的崩溃,一切都剩空荡荡的。梦粹了,尽力了,认命了,脑海的思绪再一次为不甘而滚动,心跳的呼吸再一次为无奈尔疲惫,时也命也,接受了这一切本不想去承认的事实。痛醒了,明白了,理解了,离去后的今天最后一次为了曾经的努力而哭泣,滚烫的心最后一次为了她而翻腾,爱到了尽头,已无法再去追求你我共同的蓝天。深思了,熟虑了,放手了,空荡荡的心再也无法填满幸福的甜蜜,沸腾的血液在一霎那冷冻,心没有了栖息的地方到哪都只剩下流浪,山原不老却为雪白头。回忆了,回首了,回味了,曾经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已经不堪回首,蓦然回首,云已遮断了归途;蓦然回首,泪眼却已朦胧。坚定了,信念了,发奋了,曾经停止的心跳再一次的悸动,曾经冷冻的血液再一次的流动,曾经的失落换来了如今的动力,凤凰已在涅盘,浴火将得重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忧我意者明日之日勿强求,虑我志者年复之日忘别忧!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生在世只能匆匆数十年,但已够历遍沧海与桑田,岁月蹉跎,原地徘徊,仿佛一步一年华,一步一惊心,往昔如落叶,风中飘荡,随之而腐化,将来如繁花,含香吐露,美丽却短暂,一伸手,手指穿过了梦境,盈盈一握,手心里的美好,只要曾经拥有,便已觉得满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总以为,每一次铭心的伤痛,都可以使人更加成熟。年少的稚嫩和叛逆,为人生留下的那些最深的疼痛和遗憾,也曾在午夜梦回的孤寂里化作颗颗晶莹的泪。多少绚烂的年华,就被我这样轻易地挥成一抹破碎的记忆。然而,“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除了忧伤和落寞,我能做的,只是在一次次的殇痛中清醒。
往事如风,路却始终在脚下继续。
这首诗与《将进酒》抒发的情绪相近。它是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宣城时作。天宝十一年,诗人北游邺郡、邯郸、广平,并到达安禄山统治下的幽州,亲眼见到安禄山的骄横跋扈以及为发动叛乱积极备战的情景。顾念国家命运,诗人心中无限忧虑。正在这时,于宣城担任长史的本家兄弟李昭,邀请李白南游。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初秋到达了宣城。诗人在宣城的生活,表面上虽然显得悠闲,但郁积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却时时袭上心头。他想到自己被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无门,一种怀才不遇、愤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正当此时,他的叔父李云去往江南,路过宣州。诗人于是借在谢脁楼饯别李云之机,尽情地发泄胸中的苦闷。
“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谢脁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脁做宣城太守时所建,也称谢公楼,或北楼。“校书叔云”指李白叔父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不过这首诗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是陪李白的叔父监察御史李华登楼抒怀之作。从诗的内容看,后一题更为切合,诗中并无饯别之意,只是放歌抒怀。
诗的一开始,作者就将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尽情倾泻出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之日已经弃我而去,不可挽留。这感情奔放的诗句里,不知含有多少珍时惜逝之意和年华虚度之慨。诗人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至此已经十载,十年三千六百日,每一日都是作为“昨日之日”在浮游中无谓地打发掉的。那么“今日之日”又如何呢?情况仍然没有变化,还将会像“昨日之日”一样被无谓地送掉,所以烦忧乱心。这四句诗使用对称句,“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对照鲜明,给人感受十分强烈。对称句而用两个四、七句式,整齐中有参差,所以活脱奔腾,而不死板拘滞。
接下去写远眺所感。虽然因年华无谓流逝而心烦意乱,然而今天在谢脁楼上,纵目远观,只见“长风万里送秋雁”,雁群排着整齐的行列,乘着飒飒秋风,飞越万里青空,多么清明开阔的境界,郁怀不禁为之一层,确实“对此可以酣高楼”了,把酒开怀,将乱心的烦忧暂且推开。
情绪由忧郁陡然转为开朗。因为是登谢脁楼,由楼而及人,想到文学的事业:“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是海中仙山名,传说仙家典籍都藏在这里。汉代藏书处东观,被东汉学者称为“道家蓬莱山”,所以“蓬莱文章”即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七子”等有风骨的作品。“小谢”即谢脁,对“大谢”谢灵运而言。谢脁的诗以清丽见长,所以说“清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的品评,又巧妙关合李华和诗人自己。李华是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前驱者之一,所以用蓬莱文章夸赞其文章成就。李白自己是诗人,又一向倾倒谢脁,如曾经说:“解道 ‘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脁的字。所以以谢脁自许。
诗人也许想到叔侄二人就是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吧,不禁逸兴勃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逸兴”指飞腾的兴致。“壮思”犹如说壮怀,高远的志趣。“览”同“揽”,持取的意思。胸满逸兴,壮思飞腾,高情远意竟使诗人发生天真的狂想,要登上青天将月亮摘下来。这两句由开朗又转为昂奋了。
然而诗人毕竟志在济世,不满足以文学终其一生,所以不能不从昂扬逸兴中又回到报国无路的残酷现实中来,深深的愁绪又袭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怀是如此深重,借酒浇愁,而愁绪更深。前一句抽刀断水的比喻,不仅用以表现消不除的愁怀十分贴切,而且意象上还能显示出作者情绪激昂的色彩。所以转成诗末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散发”犹如说脱冠,指隐居不仕。诗情由昂奋又变为忧愤决绝。全诗一任感情的奔腾,完全以情绪为转移,变化莫测,自成波澜。
宋人评论李白和杜甫的诗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不是生活的逻辑,而是情感的踪迹。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只有像李白那样,既有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如此形象地把人的情绪表达出来,古往今来引人共鸣。以至流行歌曲云:“昨日向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海流……”简直全文照搬!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有着一个理想,想截断,而就像那抽刀断水一样,无法断了我的这个念头。举杯畅饮,而无法消去心中堆积的忧愁,和了就想起现在,想起以前,一切尽是朦胧。只有举着酒杯对着天空长叹一声,却越想越愁,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天呀!
借酒消愁,越喝越愁,无法消除的忧愁,只有拿着酒杯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活在世不那么舒服,没有享受,只有忧愁,没有幸福,只有忧伤。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忧伤随着李白的酒杯散发出来,而他心中的却无法散发、消失。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
无可奈何花落去,相识旧人待到事过境迁的重逢之时又是否能够南燕归来?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风吹雨打,那时的她们是否还会有“看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洒脱?
佳人在,何去留,几人愁?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几度荣辱,梦一场……
酒的一大功能是销愁。尽管以诗酒擅名的李白曾在宣州的谢朓楼上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似乎对此项功能有些怀疑,但他此前还曾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合理的解释是美酒才能销愁,李白在宣州时生活潦倒,所饮的只是当地所产的无名土酒,当然难以销愁了。
王维诗中的游侠少年所饮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故而“相逢意气为君饮”,丝毫不见愁的踪影。李商隐想用美酒浇愁却囊中羞涩,遂惴惴地自言自语:“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杜甫的经历也能说明这一点。遍检杜诗,只见“更有澄江销客愁”之类的句子,却从未写到过酒能销愁。理由很简单,杜甫在长安时与毕曜等穷朋友聚饮的情形是:“宜速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三百铜钱就能买一斗的必是劣酒,与李白所饮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不可同日而语。杜甫在羌村所饮的酒更是村中父老“手中各有携,榼浊倾复清”的混杂村酿。他在成都草堂时曾应邀到一位老农的家中痛饮一番,老农“盆中为吾取”的也只是自家所酿的村酒而已。杜甫自己用来招待客人的也是“樽酒家贫只旧醅”。李商隐模拟杜诗说什么“美酒成都堪送老”,那真是想入非非。杜甫诗中的酒大多用“浊醪”来指代,酒清方为美,浊醪必是劣酒无疑。幸好杜甫没有像李白那样经历过“御手调羹”的大富大贵,过惯了穷日子,有“浊醪”喝喝,也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了。有时他甚至认为劣酒也能短暂地解忧:“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然而忧愁本来有如流水,是抽刀难断的,将它驱散开去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况且杜甫酒量颇大,更难以进入醉而忘忧的境界,有杜诗为证:“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宋代的黄山谷看到的杜甫画像是“醉里眉攒万国愁”的模样,醉后仍在发愁,那是一幅多么逼真的杜甫写真!
昨日的悠闲时光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悄然而至的便是今日扰人心绪的繁忙。忙碌的日子里,没有了休息和娱乐,更得舍弃业余爱好。怎不让偏爱清静的我心生愁烦?喜欢清静,偏偏又处在一片热闹中,整日不得安宁;忙碌了一天,需要好好休息,偏逢加班……
现实中的许多事情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让人徒增烦恼和叹息。于是默念“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心里不觉舒畅了许多,想起“长风万里送秋雁”的美景,便对明天产生了美好的憧憬。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你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就不会自寻烦恼。所以我喜欢该诗的前三句。前两句发发牢骚,第三句用来化解烦恼。效果还真不错!
人生何处无“闲愁”?辛弃疾总结:“闲愁最苦,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没有深切感受,怎么会领略到这种“愁肠百结,柔肠寸断”之愁,无人可解,无人可诉。贺铸,《青玉案》里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此愁可谓多矣!
最早读到写愁的诗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也曾在《将进酒》里写道“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里总拌着酒。借酒装疯,借酒浇愁,壮志难酬。谁能与他的愁相比?“愁”如水,怎么可以用刀去断呢?
秦观也曾写下:“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他的愁多得流也流不尽。李清照的愁倒是很沉很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周紫芝的愁让人的些担心:“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他愁的活不成了,前提已是“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有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伤,可能他就是过不了今宵,便“长相思,摧心肝”的去了。
古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佳句不少,其中尤以李煜《虞美人》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负盛名。此外,李煜又有以春草喻恨的名句“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也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可以用“一江春水”喻其绵绵不断,喻其无穷无尽,但它如何能流得?眼中的泪,心中的愁,近乎难以言传,唯有神会了。还是辛弃疾说的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时的愁乃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欲说无处说的深愁。
愁啊愁,读别人的愁,解自己的愁。而今只有“无边丝雨细如愁,丁香空结雨中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谁知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