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和合:生活小细节 德育大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7:38

生活小细节   德育大课堂

——对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细节德育的个案分析及思考

内容摘要: 教育没有小事,细节无处不在,细节决定学生的成长,决定德育的成败。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捕捉了不少德育细节,通过细节德育的个案分析来阐明“生活的小细节正是德育的大课堂”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对传统德育的模式进行审度和反思,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更求真、求实。

    关键词: 细节  德育  教育契机  

引子 ——德育在于细节

纵观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仍难以走出“多投入低效能”的困境,使众许多教育工作者力不从心,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德育目标定位理想化,德育方法滞后、陈旧,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的感情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受抑制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德育工作固然是大事、难事,但不宜好高骛远、纸上谈兵,而必须追求“实”、注重“细”、贴近生活、关注学生主体。在一次学校创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的验收中,一位很有经验的老领导负责组织学生谈话,他事先故意将扫帚倒放在办公室门口,并把一个纸团扔在地上,一学生进入办公室时,扶正了扫帚并捡起地上的纸团,刚要坐下,老领导就笑着说:“谈话结束,你的表现很好!可以走了。”学生不解其意地离去。那一幕给初涉教坛的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艺术指导课:“行为规范的条文不过是些抽象的文字,真正的‘规范’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每一个细节中,生活的小细节才是德育的大课堂啊!”

带着老领导的金玉良言,细细琢磨了十多年,确实,在德育的实践中处处验证着这一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源于细节,教育的主阵地也应当在于生活。在那些貌不惊人、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浸透了许许多多足以影响乃至改变学生一生的教育契机。

 

案例——细节无处不在

  著名的道家学派代表庄周当年与东郭子论道,说“道无处不在”,它在蝼蚁身上,在稊稗(小草)里,在砖瓦里面,甚至在屎溺里。其实教育也是如此,教育资源和契机无处不在,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看到细节,把握细节。

    一、小题大作,细中求实

  [案例]

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正是学生用餐时间,我走进食堂,看见一位小个子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袋装的蛋糕。

“你吃过饭了吗?”我便上去问他。

“没有。”小个学生低声回答。

“现在不正是吃饭时间,你怎么吃起零食来?”我有点生气。

小个子学生见状,不敢作声。这时,旁边的一学生说道:“老师,他个子小,买不到菜,所以经常吃蛋糕。”

回头看看那些买饭菜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自觉排队,再看看教师的买菜行列,不难找到答案……

我利用两周时间,仔细观察并深入了解住校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发现了不少存在共性的问题,通过召开住校生会议和个别交流谈心,向学生阐明了文明习惯养成和关注生活细节的重要性,给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在买饭秩序、寝室卫生、用电用水等方方面面都作了规定和指导。不知道学生是否都能懂得老师的用心和生活的道理,但那以后的的确确再也没遇见过类似于小个学生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却吃起零食的反常现象。

这使我明白:今天错的不是小个子学生,而是我们老师,是学校德育的导向。平时的德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上,蜻蜓点水式的宣讲上,囫囵吞枣式的灌输上,着眼点过高,目标不切实际,常常忽视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细节。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校德育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把小事做细,让细节到位。正如苏格拉底的弟子所感悟到的一样:要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要在学生的心灵田野上播种一颗大树,成活率很小,只有先细心地种上树苗,然后用爱心和汗水浇灌,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二、身体力行,细致入微

  [案例]

一天,我在察看学生活动器材室的时候,发现摆放棋类的橱柜异常凌乱,一边动手整理一边就开始埋怨:“这些学生的习惯怎么这么差,用好的东西也不知道整理……”

恰巧一个学生路过,听到劈里啪啦的声响便赶忙进来帮忙,对我的唠叨显得很不服气,申辩道:“老师,并不是我们同学的习惯不好, ×× 老师根本没有要求我们整理呀,而且他自己也乱扔乱丢。而 ×× 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家就整理得很好,他只是一句话:‘请同学们把活动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没想到我的自言自语招来的是如此流利而振振有词的回击!

学生的伶牙俐齿和大胆申辩让我无言以对,细想,其实他说的又何尝不对呢?老师很多时候批评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何之差,可是否冷静地反省过——对学生的细节要求是否到位?哪怕是点到为止。是否有意识到自已的言行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起到会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是举手投足。老师倘若能坚持不懈地重视细节的魅力,他的一句普通的话、一个简单的要求都将有可能转变为学生的生活习惯乃至做事原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连整理棋子棋盘这类小事都不曾教学生去做,还能教给学生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呢?身为人师若不能以身作则,又凭什么去影响孩子使其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呢?夸美纽斯说过: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的和笃敬宗教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道德的和笃敬宗教的人。因此,要让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良好习惯的人,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德性的文明人。

    三、细心捕捉,真情激励

  [案例]

在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位聪明活泼而又不乏“顽固”的学生 A ,上课时常开小差,最拿他没辙的是作业从不认真写,总是敷衍了事。我曾为此多次不同的方式找他谈话,也曾因此做过家访,也曾为他的作业写上一大段激励评语,然而,结果都无济于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既惊诧又兴奋。

课堂上,在学好“相对原子质量”这一知识点之后,学生了解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我让他们尝试计算“ H2O ”和“ 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个个都开始认真计算,却发现学生 A 右边的学生 B 坐着一动不动,我问学生 B 为什么不动手,他说自已不会,这时我发现学生 B 右边的优生 C 正认真、自信地做着题目,我便说:“身边的高手多的是,何不拜师求艺?”话音未落,学生 A 就开始发话:“师傅在此!徒儿,我来教你吧。”不料,学生 A 却抢着当起师傅来了,还有板有眼的,走进看看,做得非常好。我就此郑重地表扬了学生 A :“ ×× 同学真是一位高手,他把我教不会的同学都教会了,可以做我的师傅了。”

第二天的作业本交上来一看,学生 A 的作业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一次,而且连续几天的作业一直都很棒。想不到歪打正着的一句夸奖,却胜过我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说教。

此事令我深思:“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既不写在他的脸上,也不可能因我们刻意地追求而闪现,它往往点缀在学生学习轨道上或生活细节中,只有善于捕捉的有心人才能及时、有效地将它成为教育契机,定格在学生成长的轨迹上,成为转变某种不良行为和转变问题学生的巨大动力。

教育老师们认为“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若只采取空洞说教、摆大道理、抡铁榔头,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面对此类顽固而严密的思想痼疾,采用尖细的锈花针也许会更有效,借助于细节德育和情感渗透,反而会更有利于冲破思想防线,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案例]

几年来,在教师节前夕都能如期收到来自同一地址写着同一笔迹的节日贺卡,内容也大致相似:“每当属于您的节日到来之际,不禁想起您对我的耐心教导,想起您对我鼓励的微笑,想起您关爱我们的每一个细节,真心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回忆当时我给予这个学生的其实并不多。由于她语文和英语等学科成绩较好,唯有我所任教的自然科学成绩相当薄弱,关注她的“短腿学科”也就成了我的份内工作,虽然没有给她额外练习,也没有个别辅导,只是比较关注她情绪的变化,并实施不同的策略。在她略有进步时给予微笑和点头,用大拇指表示祝贺;当她学有所困而发愁的时候,一句小声的“相信自已,你能行的!”或者拍拍她的小臂膀,以示鼓励和支持;在她作业本上经常留几句评语,为她排除学习带来的困扰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多几句嘘寒问暖经过她刻苦努力,最后顺利地通过了中考,我们都为自然科学不再拖她的后腿而庆幸不已。

一句朴实而又真挚的贺语肯定了我的细节教育,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改变一个学生,细节何其重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多时候,教育无须大张旗鼓,你的一丝微笑,可以带给学生们好的心情,甚至可以给予一种信心和力量;你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走出生活或学习的困境;你的一次及时的帮助,可以令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少一份遗憾,多一次机会,足以让学生感激一辈子,让自己感动几十年。

细节是优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箸的一个字句,细节是万顷波涛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的一粒石子。细节真的能够成就伟大!

思考——细节决定成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要努力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现象,又要积极创新地开展德育研究。我认为细节德育就是遵循“以人为本”、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实践,在教育过程中挖掘细节,在细节中追求德育实效,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以上这些案例,我还有如下几点思考和补充。

    一、敷衍是对待细节德育的大忌

在我们周围,想立大事、成大器人不少,但愿意在小事上做文章的人却很少;有宏图大志、雄韬伟略的幻想家很多,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却不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艰难的育人工程容易让人滋生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而这恰是德育的天敌,有人将“ 100 - 1=0 ”的公式用来说明细节败坏整体的严重后果,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细节不可小觑,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于大手笔的老师常常对细节不屑一顾,这好比一个用惯了百元大钞人,很难再想象一分硬币的用途。敷衍了事、急于求成的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看不到细节,不把细节当回事,不可能真正感悟德育的真谛,因而也无法体会细节的功效和魅力。

    二、爱心是开启细节德育的钥匙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夏丏尊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罗素也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

的确,只要用心去观察,很多问题都会在细节中得到体现,最终也不难在细节中得到解决的,关键只在于是否能够发现那些包含着问题症结所在、决定教育成败的细节而已。富有爱心的教师总是善于捕捉德育细节和教育契机,关注身边的小事,因为只有热爱驱使他们去抓住每一个教育素材,不会轻易地放过每一个细节;只有敬业的教师才会用心去寻找德育细节,才能安心着手细微而又繁琐的小事,才会耐心地放大细节的功效。

教育者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反思是提升细节德育的动力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决定学生习惯的细节,同样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德育细节需要发现、探究和解决,细节德育更需要反思、总结和升华。

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批判,就不可能有教师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会反省、思辩方能精益求精,开拓进取。

实践证明,一个善于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的教师,能促进观念的更新,把经验升华为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教育者成为善于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反思型教师 , 尤其对星星点点、无所不在的德育细节来说,审视思考更有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

       2 、《教育的 55 个细节》(罗恩 ? 克拉克著)

       3 、《教育的智慧》(林崇德著)

       4 、《中小学德育专题》(顾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