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治疗糖尿病的食疗药---玉米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0:59:58
有一首民间儿歌:

玉米宝宝特怕冷,衣裳穿了五六层。头发长长从不剃,披头散发为挡风。





这里面说的就是北方非常常见的玉米和玉米须,玉米的“头发”即玉米须,是常用中药。玉米是玉蜀黍的种子,又名苞米,俗称苞谷。用玉米磨成的玉米面,又称棒子面,是北方做窝窝头的主要原料。玉米虽然是粗粮,但其营养价值并不低于细粮大米。除淀粉和钙的含量略低于大米之外,所含蛋白质、脂肪、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都高于大米。





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胆经。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功能。《本草纲目》说它有“调中开胃”的功效;《本草推陈》则称“煎服有利尿之功”。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自古以来,玉米须在我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我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在《岭南采药录》中有此记录。此外,我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种玉米。目前,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种类有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杂玉米等,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
一、玉米可以延缓衰老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健脾渗湿、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等功能,立秋时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玉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玉米可以明目:玉米含有类黄酮,对视网膜黄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四、玉米能防癌、抗衰老:

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当硒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时,能防止十多种癌瘤,尤其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和直肠癌,另外,硒还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工作,防止白内障的发生;镁一方面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加强肠壁蠕动,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五、玉米须还有美容、减肥作用:
因为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防止皮肤出现皱纹;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有利于减肥。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含热量却很低,是减肥食品之一。

六、调节荷尔蒙:
玉米中富含的维生素E可通过生殖腺增加荷尔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预防小产。

七、健脑:

玉米中含有的谷氨酸还有一定的健脑功能。

食疗方子:

1、特发性水肿:玉米须50克,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一般2-3剂奏效,可连用1月。
2、妊娠水肿:玉米须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服,连服5日。

3、胆结石:玉米须100克,大枣50克,茵陈60克,水煎。食枣,饮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可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4、糖尿病:玉米须100克,水煎服;或玉米须30克,猪胰2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高血压:玉米须100克,夏枯草30克,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心脑血管疾病:用玉米须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
7、开胃: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玉米须通常用法是煎汤后服,内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玉米须在我国的资源非常丰富,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总产量已多年突破110亿吨,因此,作为玉米副产物的玉米须,资源巨大,而且经济实惠,但利用不多,非常浪费。目前除少量玉米须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由于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医疗保健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的整体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有效成分、单体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临床应用比较局限,在药用、食疗以及保健品等领域进一步精细加工以及工业化开发,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如何开发和利用玉米须,利用新的药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附:玉蜀黍原产美洲。明代始传入中国,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纲目》云:“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植物名实图考》也云:“玉蜀黍,《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杆干以供炊,无弃物。”所叙所绘皆此种。








药师法门,食疗香菜---芫荽





香菜又名芫荽,最初称为胡荽,英文名字CorianderHerb,原产于中亚和南欧,或近东和地中海一带。据唐代《博物志》曾记载说,“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胡荽”种子归。至少在南北朝时,肯定已经得到了广泛种植。因为在《齐民要术》里,就已记载了颇为详尽的种植胡荽以及制作腌芫荽的方法。芫荽在汉代本称荽。到了后赵时,石勒做皇帝,“讳胡,故晋汾人呼胡荽为香荽”。如今流传最广泛的,就是晋地俗传的香菜之名,河南叫之作芫荽,而南方仍称之为芫荽、胡荽或香菜。





一般认为芫荽从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沿岸起源。根据记载,芫荽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因为公元前1世纪在意大利古城庞贝废墟中曾经发现芫荽籽。但也有人指出埃及人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使用芫荽。《圣经》中,《出埃及记》16章31条文用芫荽籽的味道来解释别种食物,显见香菜籽乃是当时常见食品。罗马人用之为面包调料。一度用为芳香剂和驱风药。





香菜传入中国后,民间主要用作调味,比如兰州牛肉拉面或西安羊肉泡馍,非香菜不正宗。据有关记载,因带有刺激的特殊清香气味,香菜被道家列为“五荤”之一,并被当作驱邪镇鬼的法宝。例如,将香菜和酒煮开,洒在受惊吓的小孩身上,便无大碍了。此外,香菜还有颇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菜可消谷,补虚,治五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芫”字为“鱼毒也”:“荽”字为“香口也”。





传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发汗透疹,利尿通便,驱风解毒。现代研究发现,香菜之所以香,获得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为它含有挥发油和挥发性香味物质。香菜富含营养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番茄的2.5倍,胡萝卜素含量为番茄的2.1倍,维生素E含量为番茄的1.4倍。矿物质含量更远胜于番茄,如铁为番茄的7.3倍,锌和硒为番茄的3.5倍等。





  芫荽由于有刺激性气味而少虫害,一般不需要喷洒农药,接近有机食品,非常适合生食、泡茶和做菜用。生食香菜可以帮助改善代谢,利于减肥美容。日本现在流行用香菜泡茶,并认为香菜茶的排油效果超过柠檬茶和薄荷茶。其做法是把香菜叶子或整棵香菜洗净,用沸水冲泡即可。如今在东京,居然出现了香菜餐馆“香菜屋”,里面有各种用香菜制成的菜肴,从生拌香菜、炒香菜、香菜冰激凌到香菜饼干,生意异常火爆。





芫荽性味辛温,归属脾、胃、肺经,有消食下气、发汗、解表、透疹、醒脾调中、伴阳助兴等功效,对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恶心、感冒有辅助治疗作用。





夏天人们大量进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出现“苦夏”,表现、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所以,盛夏常吃芫荽,可以达到助食、醒脾的功效。一般在做菜时,加少许芫荽即可。





民间的一些芫荽吃法食疗效果更佳。

凉拌芫荽:

取鲜芫荽150克,生姜15克,红辣椒两只。将三者洗净,生姜、红椒均切丝,再用温开水浸泡芫荽、姜丝、红椒丝30分钟后,沥干水装盘,加入精盐、香麻油适量拌匀即可。此肴具有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纳差、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

芫荽面条:

取鲜香菜100克,挂面500克,红辣椒1只。芫荽洗净,红椒切丝备用。将鸡汤或牛肉汤15O0毫升烧开,再放入挂面,待八九分熟,入芫荽、红椒丝、精盐,芫荽入味即可起锅。此面具有开胃和中、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体倦乏力等。

芫荽猪肝汤

取鲜香菜100克,鲜猪肝25O克,生姜适量。将芫荽洗净,猪肝洗净切片,生姜切碎。将少许植物油烧热,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入猪肝、生姜,猪肝将熟时入芫荽、精盐即可。

此汤具有补肝和胃、促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嗳气返酸、不思饮食、眩晕等。

黄豆芫荽汤:

取黄豆10克,芫荽30克。先将黄豆浸泡,洗净,加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芫荽,煎15分钟即成。此汤具有辛温解表、健脾益胃的功效,可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

芫荽米汤:

取芫荽10克,饴糖5克,粳米50克。将芫荽洗净,切成小段或切碎,与饴糖放在一个碗内。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两碗熬成粥,滤出米汤,再把米汤倒入芫荽、饴糖碗内,加盖隔水蒸至饴糖溶化即可。

此汤具有散风寒、解邪毒的功效,适合小儿受凉感冒后食用。

另外,痢疾患者可取芫荽籽捣碎研细末,用红糖水冲服,空腹服用,每次10克,每日2~3次。效果非常好。

香菜虽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经常食用。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有温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对于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气虚患者,更应少食香菜。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虚,此时,也应和香菜暂时保持距离。此外,香菜还具有温热、发疮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溃疡、脚气、疮疡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香菜一般作调料,但不可多食。我国的名医华佗认为:患口臭、狐臭、龋齿、生疮的人,不宜吃芫荽,吃了反而会加重病。芫荽虽芳香,但多食会令人多忘、脚软、气虚。现代研究发现芫荽内服过量会减少精液,并对瘫痪患者、气质寒性者、健忘和神经衰弱者有害。矫正药为蜂蜜、鸡蛋黄、荜茇、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