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看周恩来的说话艺术5:精深奥妙 充满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46:58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周恩来切切实实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受的人民的爱戴也是空前的,还记得小学课文中《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那样自发形成的震撼场面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三十二年后的今天,亿万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周恩来,仍然是最温暖的一位领袖人物。他不仅是我们的总理,而且还是我们的首任外交部长,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征服了世界。
在一九五四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说着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众人都很紧张,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周总理一贯的思想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他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在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很友好,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上去纯粹是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周总理下不下得了台。结果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但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记者擦完手后把手帕塞回了裤兜,而周总理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毫无疑问,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被玷污了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这绝不仅仅是针对这个美国记者个人的凌厉回击。所谓外交如战场,周总理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捍卫一个东方大国的尊严。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旁敲侧击,他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耐心地听完这句话,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付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矢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周总理的这句话,很快就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在一次外交事务中,有一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虽然正确但是却正中该外国记者的下怀。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枝美国产的帕克钢笔,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回答道:“谈起这枝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枝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
当时我们国家还比较贫穷,这位外国记者的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据实回答的话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还很不富裕,另一方面则暴露了我国的经济秘密。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仍然显示出了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
关于周总理在外交和谈判场所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敏捷机智而又不失大国总理风度的做法既让人感到意外,又让人感觉是在情理之中。从周总理身上,我们发现,好的口才不单是口齿伶俐,更必然是出自一个有“心”的人。周总理的“心”就是亿万人民,就是我们的国家。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只有拥有这样一颗热情的“心”,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