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豪门绣娘结局:深山古刹洪福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1:12

深山古刹洪福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
游历名山,寻访古刹,是许多人的乐趣。但仅仅止于一般的观赏,“游于目而未人于心”,时日既久,便会如过眼烟云,无复忆念。但世上之事偏偏也有例外。一次不经意间的游玩、一个不为人知的偏僻地方、一座被人遗忘的古寺庙,竟能让人流连忘返,以至事情过去许久仍记忆犹新。就在荒疏、僻陋的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在苍老废弃的洪福寺,我像考古学家那样找古碑、寻古迹、访老人,眼观耳录,笔抄心记,留下了几页散乱的文图,勾起了许多遐思和感慨。
贾庄村位于原平市长梁沟镇的一个深山里,在山里的一个高崖上,巍然耸立着一座不知始建于何朝何代的古寺院,古寺在清乾隆版《崞县志》也无记载。这就是我所说的洪福寺。
有一年夏天,我们一行数人驱车前往洪福寺。穿过卵石铺就的小巷,爬上杂草丛生的山坡,来到洪福寺。赫然人目的建筑不见富丽堂皇,不显巍峨壮观,一派古意森森、老气飒飒的景象,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瓦砾乱石之中,从过殿下进得庙院。环顾上下3间殿楼,上面的已不很完整,下层的仅留廊柱支撑。与过殿相对的是大佛殿,前廊4根明柱依然骨硬身挺,为悬山顶建筑,内里佛像皆无。东西相对的是3间罗汉殿和3间地藏殿。地藏殿已基本塌毁,罗汉殿完好无损。东南角上高筑钟楼,悬挂着一口明代大铁钟。从西北角上走进去,又是一个所在。这个院建筑较为普通,但庙宇名目众多,有龙王宫3间,玉皇庙(也称老爷庙)3间,奶奶庙3间,马王爷、风神爷、财神爷三庙合一又是3间,正对龙王宫有乐楼3楹。玉皇庙前布有石阶三重共15级,奶奶庙为清乾隆乙亥年的硬山顶建筑,乐楼后墙已塌毁,为歇山顶建筑。四下观看,见到许多散乱的雕花石件,仔细分析,确认玉皇庙前原有一座约一人高的石经幢。龙王宫西是洪福寺的第三进院,院墙已踪迹皆无,只留北面的5间水陆殿和南面的观音阁和3间禅房。绕过水陆殿后,就是该寺的窑院了,数眼土窑早已废弃,但仍可想见当年的幽静。
之后,我们到处寻找古碑。以前这里曾做过几年小学学堂,许多寺庙即是教室,好多石碑做了教台。热心的村民找来撬棍,为我们翻出数通古碑,遗憾的是有好几通已经磨损得碑刻皆无、面目全非。我把能够勉强辨认的几通碑文抄了下来,以便于进一步考证研究。
其中在水陆殿前发现的一通残碑上这样写道:“邑之贾庄有洪福寺者创自前朝庄严清净其前院则大雄殿中院则龙王宫后院则水陆殿也南向五楹为明天启七年建中供水陆画像日远年深金青剥落万轴凋口不堪悬供有僧真馆纶首等慨义重新乃募捐资财孰延禹土研丹泥绿孚L碧调金绘成绢像五十四幅装裱成轴又另画小碑像五十幅口费一百余金众谓当记岁月请余口口口口其事口口口不假雕绘一口记今年重修者之绩一以口口口踵修者文采庶几继往开来不没人善之意一通。”
由此碑文可见,水陆殿始建于明天启七年,当年盛景已在碑文中记述明详。“创自前朝”的说法又让人很不得要领:洪福寺最早是建于天启年前的万历年,还是明朝之前的元朝,抑或更早一点?
在大佛殿前有一通红砂石碑,碑文字迹较小,写刻得太浅,磨损较严重,甚难辨认,但其中一段极其重要的文字却历历在目:“崞县西山百余里村名贾庄洪福寺龙王庙前有佛殿一座不知创自何代何人由倾颓乡君子赵公希颜尹公世臣赵公思敬高公登福作纠首兼僧人海观登潭募缘重修之庙宇更新神像伟严落成”。这一段碑文与落款处的“万历二十四年五月初一启建立殿”相对照,可知洪福寺始建年代确实久远难考。
院前的罗汉殿重建于明成化八年,就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块立于清嘉庆二年的古碑,碑石完整、碑文可观,全文照抄如下:“重修佛殿罗汉殿十王殿水陆殿碑序 贾庄村有洪福寺者古刹也居村之西其前院则正座佛殿三间东庑罗汉殿三间西庑十王殿三间南楼峙立巽地钟楼一座中院则龙王庙三间乐楼对峙左有玉皇庙关帝庙微前有石塔一座圣母庙三间其里院有水陆正殿五间前有禅房观音阁后有窑院一所层峦竦翠因一方之胜境也创建不知何代自万历二十四年重修迄今二百余年世远年洇其佛殿两庑以及水陆殿皆被风雨漂零圣像摧残不无倾圮剥落之伤纠首等意欲更新因工程浩繁乃募诸士民各输赀财得布施三百余千又有累积神羊钱一百余千于是选材鸠工次第修理倾圮者建竖而黠、垩之剥落者整饬丹鹱之神像庙貌焕然维新始于乾隆五十八年终于嘉庆二年盖历五年而始告竣焉则纠首之劳心劳力村众之协力慵工者为何如也爱勒石以纪其事捐输者姓名亦得附次碑阴使后之接踵而起者知神不可亵而好善乐施缮完补葺之功未可以已也是为序 邑庠生贺悼五撰 本村庠生朱广福书 住持僧宁武县长教传诲弟传潼 大清嘉庆二年岁次丁已蕤宾谷旦立碑。”
洪福寺始建年代久远是确信无疑的,而其当年的佛事繁荣、香火旺盛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古寺建于何代、弃于哪年皆难以考证,许多散落的绢像、石佛不知所踪,留下了诸多遗憾。
走出洪福寺,站在村中桥头上,回望古刹,夕阳的余晖将寺庙殿宇的飞檐翘角和大铁钟镀上了一层黄晕,肃穆、庄重、宁静。凡人向佛,哲人好思,“来时求牛偈,去罢悟真空”。

摘自:《文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