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重生对攻超级好:《论语笔记》之十一:己所不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9:04:11
《论语笔记》之十一:己所不欲
肖知兴=文 2005年11月23日

很多中国人讨论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抱怨老板的专制,不讲民主,啧有烦言。其实,因为企业管理本质上是老板的私事,他采取什么管理手段,完全是他本人的自由。民主作为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用在这里其实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他如果讲究方式方法,“听大多数人意见,与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拍板”,那是他的管理能力和领导风格(所谓参与式管理),与民主完全无关。他如果既专制又愚蠢,刚愎自用,三下两下,把公司搞死,那也是他的自由。而你的自由呢,则是另找下家,小心挑一个既有理想有抱负,又讲究方式方法的新老板而已。 全文...

观念
《论语笔记》之十:一以贯之
肖知兴=文 2005年11月23日

做生意需要换位思考,做管理当然更需要换位思考,要从被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按道理讲,管理者做换位思考,应该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没有做过强盗的作家写杀人越货不容易,但做管理者的,有几个没有做过被管理者,不是从被管理者的位置上走上来的?但吊诡的事情正在这里,越是新提拔的管理者越有可能忘掉自己做被管理者的经历,忘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忘掉被管理者也是人,和自己一样,也有被尊重、被信任、要求上进的需求。为什么会这样呢?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九:反求诸己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工作中受了委屈,盘算着转工的人要多个心眼,一定待到自己心平气和之后,才参加面试,省得被人误认为是那种只知道“求诸人”,不知道反“求诸己”的偏执狂人。语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八:直在其中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最近讨论中国式管理的人渐渐多起来,主张这个概念的人,顾名思义,一般都是把中国式管理与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等作对比,强调中国式管理如何重视人,讲人情,与其他模式的管理相比,如何各有所长,甚至还要略胜一筹之类。这种简单化的比较,看起来确实“整齐好玩”(胡适对梁漱溟的三大文化理论的批评),易于被大众理解,同时也满足了经济上升时期一些国人憋足了劲要当老大的浮躁情绪,但如果要仔细分析,却往往站不住脚。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七:以德报怨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这几句话,晓畅如话,不用翻译。三年前我在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囚徒困境与仁者无敌》中,曾介绍过Robert Alexlrod《合作的进化》一书中讨论的在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收益最大化的一报还一报战略的四大特征:善良(不首先背叛),宽容(如果对方背叛,只惩罚对方一次),不嫉妒(每次博弈得分不比对方多),但也公正(以合作回报对方的合作,以背叛回报对方上次的背叛),用孔子的话来说,这个一报还一报战略应该是以直报怨吧。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六:三省其身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论语》笔记写到这一篇时,我突然有些犹疑。当年读到王小波关于哲学王、道德教师、军代表的嘲讽,深以为然,之所以下决心出国闯荡,原因之一也是不想走一条类似他在《智慧与国学》描绘的那个会缝扣子的傻大姐的老路,尤其是在这儒学、国学成为走私人口的之类勾当的招牌的诡谲年代,稍有点洁癖的人,对于这些东西可能躲都有点来不及,更何况我一个做管理学研究的?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五:不逆不亿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跨国沟通的高手往往是那种能够迅速在个性中找到共性,在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普遍人性的人。猎奇可以是好谈资,而且,越是没有跨国经验的人越是倾向于强调那花哨东西,津津乐道于不同文化的各种区别。但要成事,靠的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共性的发现、信任关系的建立而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毕竟,很多时候,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四:学而时习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我读到钱穆把他解释为求学的三个境界的时候,很感动:“学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一境,斯可有远方朋来之乐。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圣人深造之已极,自知弥深,自信弥笃,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浅学所当骤企也。” 全文...

管理
论语笔记之三:敬忠以劝
肖知兴=文 2005年10月1日

让员工敬业,忠诚,加倍努力,这也是大多数管理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孔子提供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你如果想让员工恭敬的态度对待企业,你得先尊敬员工;你如果想让员工对忠诚于企业的利益,你得先让他们有条件建立的和睦的家庭;你如果想让他们加倍努力,你所要作的只是提拔优秀的员工,发展不优秀的员工的能力。 全文...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