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老公腹黑妻:初冬养生指南 远离流感的烦忧 冬季养生小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9:29
初冬养生指南
远离流感的烦忧
冬季养生小秘方

随着寒冷的冬天的临近,近一个月来在医院工作中明显的感觉到感冒病人的增多。年轻力壮的患者还好一些,吃些药、多喝水,过上一周左右就会好,但对于广大老年或者抵抗力较差的患者,感冒的到来,无疑如临大敌,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感冒了之后便很容易出现急性的发作,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慢性鼻炎患者,感冒确是其鼻炎复发及加重的罪魁祸首;心脏病的患者,由于感冒诱发心脏病的加重亦比比皆是;再如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等的患者,感冒更是其本身疾病加重的一大原因。那么,我们怎么从日常生活中来预防呢?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对于年轻人、抵抗力好的人无疑是对其经过寒冬前的“热身锻炼”,但是对于老年人、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我们认为预防感冒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暖、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身体锻炼,同时还可以使用下面的小方子来起到进一步的预防作用。
生黄芪30g 白术45g 防风15g 知母30g
以上4味药物打碎装胶囊,一次4粒,一天2-3次;或取少量,代茶频饮。
生黄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生黄芪固表之力尤为突出。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与生黄芪共建益气固表之功。
防风:《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其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知母:《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故针对目前气候及饮食习惯,湿热或阳热体质者偏多,佐以知母以制约黄芪之热,全方共奏益气固表之功用。
故以此小方来益气固表,可大大提高机体抵御严寒的能力及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侵袭的机会!
初冬养生保健四要点:
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的能量。但是,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制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中医提醒,秋季养生一定要预防以下四个方面。
1、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4、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秋季养生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总之,秋季养生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以免产生疾病。尤其要注意预防秋季抑郁症的发生,出现意志消沉、抑郁不乐等情绪,要及时加以疏解,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1)">
罗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