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手游版:党员干部谨防六种腐败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10:39

       1、“从众”心理。

某些党员干部过多的、片面的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消极面,认为社会上各行各业腐败行为多的是,现在“清白”人少了,你能送,我就能收;你不怕,我也不怕;“不吃白不吃”;“今日有酒今日醉”。由于有这种心理作祟,往往好者变坏,坏者更坏。于是,便会挖空心思“发家致富”,吃、喝、嫖、赌、行贿、受贿等腐败之风也就愈演愈烈。

       2、“失衡”心理。

由于单位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从而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心理失衡,认为同是一样的人,你有钱,不是你自己的能耐,而是有个好单位,有个富行业。还有些人认为自己过去革命工作几十年,两袖清风,“一穷二白”,已对得起党和人民了;原先是吃苦在前,现在是“享受在后”的时候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如趁在职时多捞一把,也好安度晚年,为妻儿作“贡献”。时下,“五十九岁”现象,大概就是这种失衡心理作用的折射。

        3、“讨好”心理。

凡行贿总是为谋取自身利益,或升官、或发财、或为日后办事方便奠定基础。下属为上司“投资”,至少可以讨得“欢心”,联络感情,加深印象,有的既是行贿者,也是受贿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百姓给当官掌权者送礼,大都是“抛砖引玉”,谋取更大“使用价值”。世上白吃白送者,恐怕只有傻子才能做到。

       4、“侥幸”心理。

腐败分子初涉腐败,一是隐蔽,二是心虚,三是量少(情节轻),尝一次、二次甜头,又未被人发现,胆子越来越大,心中越来越踏实;总认为收点小礼品,无证无据,无关紧要,不会被人发现,万一“东窗事发“,也可一退了之。社会上腐败者何其多,被抓到者只能说明他无用,点子低。

       5、“攀比“心理。

改革开放,的确让一部分人率先走上了富裕之路,其中有通过诚实劳动致富的,也有靠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的,他们平时吃、穿、住、行等消费标准总要高人一等,这样让一些贪图享受、靠工资养家糊口者无不“眼红”、“嘴馋”。于是他们纷纷加以“效仿”,认为你有我也能有,你玩我也能玩,你富我也能富。但殊不知吃海鲜、喝洋酒、穿洋服、包二奶是要有一定消费资本的,否则,坐吃山空,好景不长。因此,为了满足其“私欲”,他们只好不择手段地慷国家之慨、揩集体之油、受他人之贿,久而久之,最终走上犯罪之路。

       6、“无奈”心理。

绝对权力必然造成绝对腐败。某些领导干部,最初不一定都坏,甚至工作积极,立场坚定。但由于他们手中的“特权”,难免有一些人利用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生病住院之机“大献殷勤”,开始虽然严厉拒绝,但最终还是“欲罢不能”、“半推半就”,只好铤而走险。其中,有些人名曰“礼尚往来”、“小意思”,实则“投其所好”、拉其“下水”;还有某些领导干部家属喜欢“对外开放”,并且有“独挡一面”、“瞒天过海”之能,问题一旦败露,“哑巴吃黄连”,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