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手游官方论坛:一般地理概念的结构及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3:36

一般地理概念的结构及教学

 

一、      什么是一般地理概念:

不同的学科对概念有不同的描述。例如,从哲学上看,概念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而从逻辑学上看,概念却是一种反映对象或其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其恒定的“内涵”与“外延”;在心理学上,它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是指对两个以上的对象、事件、思想及活动过程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与人类的概括分类行为密切相连,某个概念则意味着某种类别的范畴。在词典中,“概念”辞条的解释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根据地理事物属性的差异,地理概念又分为一般地理概念、单独地理概念(如长江)和集合地理概念(如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一般地理概念是反映同类地理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地理概念(本文仅以一般地理概念为对象)。凡概念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个概念中往往包含有许多具共同特征的个体。在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中,地理知识是以各种各样命题的形式出现的,命题又是由概念构成的,所以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的细胞,有时甚至是某章节的纲领性内容,核心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个概念,就等于掌握了一类事物。心理学家甚至证实,人们,特别是同龄人之间在聪明才智上的巨大差异,与他们所习得概念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概念的教学,这是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      一般地理概念的结构:

概念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大多数地理概念而言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一般来说概念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

所谓概念名称,指的是对某个概念的命名,例如“地质作用”一词代表了所有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是这一类别范畴的概念名称。

概念定义是对某个概念的语言描述,在这个描述中,通常都明确地界定了该概念的范畴与特征。例如“地质作用”这一概念的定义为“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概念特征指的是某个概念所特有的独特属性,也称为“关键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有属性,使得人们区分出各种不同的概念。例如,“地质作用”这一概念的特有属性是:自然界的原因;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变化的作用。

概念实例指的是概念的可知觉的实际例子。凡是符合某个概念的定义特征的实例,无论它们其它的特征如何,都属于该概念的实例。例如,“地质作用”这一概念的实例有: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这些作用都符合地质作用定义中界定的关键特征,因此,都是地质作用这一概念的实例。倘若不符合关键特征的称为概念的非实例或反例。例如,人类开山取石,就不属于地质作用,因不符合“自然界的原因”这一关键特征,是地质作用的非实例。

三、      一般地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一)、概念的引出:

掌握一般地理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地理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学生对概念的获得与掌握主要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为首先注意到一个实例,然后通过观察随后遇到的多个实例,从中抽取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征,据此,在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些概念实例,由学生独立发现它们的本质特征。另一种为首先假设某种特征为某概念的关键特征,然后在随后的实例中检验这个假设,据此,在教学时,教师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学生利用原有的有关知识理解新概念,在中学阶段这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

(二)、抓概念特征掌握概念定义:前已述及,概念特征是概念的特有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应进行逐一剖析。例如,对“地质作用”这一概念,先请同学抓最简单的概括词:引起地壳变化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设问:引起地壳哪些方面的变化呢?(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还需强调这三方面是并列的,只要引起其中一种变化即可。再举例:愚公移山、人类开山取石也改变了地壳的表面形态,这是不是地质作用呢?以此点出“自然界的原因”这一前提。

(三)、例举实例与非实例辨别概念的范畴:同一个概念的实例具有共同符合概念定义特征的共性,不符合概念特征的非实例可能在某些方面与概念实例有相似之处。通过例举实例与非实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概念所包括的范畴。例如,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一概念中,如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但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象家具、钢铁、煤气等就是非实例。另外“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表达了一种有用性,有目的性,象沙漠、戈壁在人类没有开发利用之前,一般不作为自然资源;通常呼吸需要的空气,也不作为自然资源,因为呼吸是人类的自然生理过程,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这些都是非实例。

(四)、概念之间的比较法:一概念与另一概念之间有时往往会有内在联系或完全相反。比较法是地理概念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概念的比较以区别它们的异同特点,达到深化概念和分清不同概念的目的。比较法又可分为类比法和对比法。

类比法适合于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这类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特别容易混淆。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它们的共性,同时突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实际教学中,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有很多。例如,天气与气候、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震级与烈度等。

 作用名称

 作用对象

 作用部位

  作用因素

 作用结果

 风化作用

   岩石

地表或接近地表

温度的变化、水、大气、生物

 

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侵蚀作用

岩石、风化产物

  地表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

对比法适合于相对的地理概念。这类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意义相反或接近相反。例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背斜与向斜、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等。这类概念的教学是要选取典型的“对比点”,列表比较,使一对相反的概念“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教学时教师可先重点讲清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比较,得出与此概念相反的属性和特点。例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时,先找出中心气压等“对比点”,然后重点讲清气旋,对反气旋学生完全可以对比掌握。

气流状况

中心气压

气流水平流向

气流旋转方向

气流垂直运动

天气

实例

  气旋

  低压

 四周向中心

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五)、重视概念实例的分类:因一个概念往往包含有许多具共同特征的个体,即实例。有些概念的分类非常简单,如地下水,仅按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但许多概念常常有复杂的分类。在这些分类中,首先要特别注意分类的依据或标准,同一个实例以不同的标准分类会属于不同的类别。这往往会形成一种网络状分类格局。例如在对能源分类中,分类的标准就有: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按能源性质分、按能源利用的技术状况分,甚至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分。这样,同是水能,却属于几种不同的类型。                                     

按利用技术状况   按性质        能源实例            按形成来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             

                                    生物能

    常规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石油             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天然气

                                     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        风能

    新能源                           潮汐能           能量来自天体引力

                                     地热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非可再生能源      核能

 

其次,有些概念实例又带有二级甚至三级、四级概念实例。这在分类上会形成枝状分类格局。例如,“地质作用”的分类: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升降运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

      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这些实例对刚接触此类概念的学生往往是完全陌生的,在概念分类教学时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掌握,最后再返回加深。

有时,在一节或一章内容结束后,把已经学过的地理概念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进而掌握整个教材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