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熊猫看书7.2:优雅之精神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6:43
身体的感官满足与精神的高级需要满足具有不同的性质,尽管生活中很少有人体验到较为高级的快乐,但是,高级的精神活动所造成的愉悦与满足在人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个经济较为富裕的社会,这种精神的满足应当更多一些。    与身体感官需要相比,精神快乐是更为高雅的,如打桥牌、登山(不是为了锻炼)、读书、跳舞(不是为了性),收集矿物标本,摄影、帮助人、旅游。这些活动不是为了某一个目标,不是为了缓解紧张,而是追求紧张,它们与看电视、吃饭不一样,而是由人主动、自发地完成的,人们在这样一种活动中体验了精神的满足。这些活动也不是达成另外目标的手段,这些活动本身就是目的。    这些活动体现了人的力量和美德,体现了人的高级需要的实现,是人的独特的、不同于动物的高级潜能和高级价值的实现,这种愉悦在强度上不如感官快乐,但它在时间上更加持久,更不易带来厌倦和厌腻。    这些高级的精神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宁静感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而低级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的满足,最多只能带来如释负重的感觉,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攀岩、表演、收集到一个精美玉石那样的幸福、高尚和愉悦。 赛利格曼描述了这样优雅的精神活动的特点:1.任务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一定的技能的。2.人在从事活动时,忘记了自我,是精力集中的。3.具有清楚的目标。4.人们对于活动的结果得到了即时的反馈。5.不用费力的,自发的。6.自然而然的控制感。7.时间仿佛停滞了。     如果身体感官需要的满足受阻,人们会得心理和身体疾病,而如果这种精神活动的高级需要满足受阻,人们不会得病,但会觉得生活单调和乏味,人们会因此缺少积极的健康。    赛利格曼及其同事指出,这种高级的精神的愉悦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储存了能量,为今后的成长提供了动力,是对人的未来提供了心理投资,是对心理成长进行了精神投资。这种精神活动也是成长的标志。当一个人忘我地投入于高级的精神活动时,对于未来的成就是有价值的,感官的快乐标志着生物需要的成就,而精神满足代表着心理成长的成就。    心理学家麦克以5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50名是缺少精神活动的,他们经常逛超市、四处游荡,经常去电影院、看电视,在一起聊天,漫无目标地生活。而另外250名学生则是能够享受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有自己的爱好,如参加兴趣小组,热中于打篮球或表演,完成家庭作业,在创造性活动中体验满足。调查表明,他们的自尊水平和卷入任务的集中水平都高于第一组学生。有趣的是,第二组学生认为第一组学生生活得更加快乐,他们也希望像第一组学生那样随心所欲地看电视、逛超市。然而,虽然第二组学生从事的活动不是那么快乐的,不那么松驰,但从长远的成长来说他们却是有益的,这一组的学生将来能考上大学,今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他们的这种精神活动虽然在快乐程度上不如低级的感官活动,但对于今后的事业成功与成长却是必要的心理投资。    可是,一般人总是愿意选择较为被动低级的活动,更加优先选择感官满足的快乐,而不是精神的满足。如果让人们读一本好书和看一部平庸的电视剧,更多的人宁愿看一部枯燥、审美水平低下的电视剧,也不选择读一本好书。其实,有关调查一再显示,经常看电视的人更易具有中等的抑郁情绪。选择较低级的快乐而不是高级的精神满足更加容易导致心灵的空虚。    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食物的极大丰富、各种娱乐设施的完善,各种刺激感官的技术层出不穷,人们的躯体感官史无前例地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财富和收入的增加,人们比过去更加富裕,但是精神空虚的疾病——抑郁症成倍地增加。这种疾病不能用人们的遗传来解释,因为数十年来,人们的遗传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也不能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环境虽不断恶化,但是,也不至于使人抑郁到想自杀,找不到生命意义的地步。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生活形态的流行,感官的快乐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需求满足后必然以更加强烈的刺激来满足,否则人就会索然无味。比如,一个适应了一定酒量的人,必须比上次喝的酒量多一些才能刺激神经,使人更加兴奋,然而这种兴奋的增加是有限的,一方面物质的发展跟不上这种需求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低级的需求满足后易使人不快乐。也就是说只有从相反的角度,即从这种物质需要的不满足所造成的痛苦和不快乐而言,满足这种需求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的满足与精神无关,有时还是对于精神满足的损害。正如性行为有时是对于纯洁的爱的损害一样。 

    当身体感官的快乐变得容易实现,当这种物质享受的快乐随处可见,变得十分容易后,幸福反而不易找到。一个经常去餐馆就餐的人,一个经常吃速食面的人,比一个经常买菜做饭的人,虽然快乐来得更快,更为容易,但做饭的精神快乐和高级的、制造的满足,会更为减少。吃饭中的精神享受大大降低。吃饭的被动更加容易令人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