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交通发展规划图: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6:57
【摘要】新形式下的高师舞蹈教育,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教育多元化手段是关键的,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是必要的。以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我们高师舞蹈教学的多元化手段的运用是文章要阐明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育发展观;高师;舞蹈  进入21世纪后,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的主题,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深入,教育发展观的社会价值,已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实现个体价值的目标取向。教育发展了,个体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就会对社会需要和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教育发展终极目标的意义上说,它既是社会发展也是个体发展。因而,“教育发展观的确立,须从国家需求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出发,去实现现代教育的目的。”[1]为此,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我国大专院校的学科发展,舞蹈由精英教学开始向大众培养模式转型。面对新时期的要求,作为高师舞蹈教师如何用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舞蹈教学;作为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有目的学习去创造个体价值和实现社会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舞蹈教学实践,以教育发展观的教育思路,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定位方法
       自高等师范院校创办“舞蹈教育专业”以来,其学生生源、专业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学习舞蹈的“条件”,它包括身体、能力、年龄等,已过学习舞蹈专业的最佳时期,因此,对他们的教学只能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始。首先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专业属性,为自己学习舞蹈专业定好位;然后由教师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有目的学习的意义。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强调学习知识应该从认知的角度去积累,让学生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才能达到学习目的,才能有所发展。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除了大班授课以外,对不同程度学生提出课余时间掌握不同知识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准确定位。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第二类是没有舞蹈基础,但具有一定舞蹈“悟性”的学生。第三类学生是既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缺乏专业“悟性”的“人群”。
  二、情感的培养举措
        高师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已趋于成熟,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意识,但具体运用到舞蹈学习中还只是流于一种简单的模仿,还不是真情的流露。舞之以心,动之以情。在舞蹈课堂中重视注入一些动作抒情性训练,如看似简单的“手一位”、“压腿”、“踢腿”、以及头、身、腰、臂等的训练动作,由于方向、速度、力度、幅度、角度不同,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动作效果,每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从起到落,它都关联着、反映着、传达着动作人的情感流露。这种由“点”的情感积累,到“面”的情感塑造,使学生所掌握的舞蹈语汇会越来越生动、形象,这种情感动作的训练是培养美、创造美的特有手段,只有通过舞蹈动作美的传达,才能真正使舞蹈者与欣赏者之间架起一道情感沟通的桥梁。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它体现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学习情绪必然是积极的,身心是愉悦的,并形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实行学习目标分类设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会给舞蹈教师增加工作量,但学生也会通过教师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体会由自然的行为情绪到真情的肢体或情感意识的转化传导过程,以此加深和增强学生有目的学习行为。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著名舞蹈理论家资华筠指出:“应用学科建设,强化对普遍规律科学提炼,少而精准的传授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意识。”[3] 它突出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理解学习的科学道理,面对大众化教育的深入,高师舞蹈教育应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除了及时更新教学手段,调整老套的教学路子以外,突出表现在原有的专业院、团的精英教学模式和教材,它已经不适合高师舞蹈教学,如果继续沿用,不仅培养不出人才,相反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整天陷入做不到、完不成的复杂动作、高难技巧的思索与苦恼之中。所以,高师舞蹈教材选用和教法更新,是实现有目的学习的关键。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对舞蹈内涵的理解
        1.直观感知——如芭蕾舞中动作“阿拉贝司”舞姿,除外形动作协调外,它应该由头、眼以及内在气息的配合完成缺一不可,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和动作对比下,有感知地接受正确的“阿拉贝司”动作。
        2.启发讨论——如古典舞中“鹰展翅”,动作要求开肩、直背、坐臀、屈膝,不少学生不是驼背,就是翘屁股或者肩不开。此姿态来源于天上雄鹰觅食动作的模仿,学习前让学生了解鹰,谈对鹰的印象或感觉以及要求他们把自己心目中的鹰形象模仿出来,首先获取对鹰的信息。3.心灵感受——课堂中,在通过舞蹈组合和舞蹈片段训练同时增加相互观摩,主动思考判断的过程设计;课堂外,组织安排舞蹈作品的欣赏,以一个观众的角色去感受舞蹈带给自己的心灵撞击,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能接受新信息的环境中。
       (二)敢于暴露学生思维中的障碍
        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动作障碍,实际上是对动作做法出现了某些疑问,但学生不清楚,这时教师就是“导演”,就要“说戏”。比如“从高处下探”之动作,学生就是没有“探”的内容,也作不出相应的动作姿态,那么就要让他们运用学习古典舞中身韵练习法的“观山如山在,看水水在流,”去体会个中内涵,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述,那样好,那样做不好,然后由教师来作具体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理解上的障碍有明确的认识,从中吸收有益的知识。而用“责怪”、“训斥”的方法去暴露这种思维上的凝迟,只会伤害学生,使其再也不敢做下去。
        (三)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高师舞蹈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探索、研究、创新的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观所要求的,是有助于树立和培养学生学会有目的学习正确的人生观,形成一种自觉的、勤奋的、刻苦的良好学风,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高师舞蹈注重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舞蹈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已经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重课堂、轻实践的偏向。因此,宽松、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交流与切磋的学习气氛,并鼓励他们敢于在艺术见解上发表不同意见,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这样的环境中,才可能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目的学习的学习过程,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关系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交流。这种交流与教学过程本身的交流有质的不同,情感上的交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好的情绪对智力活动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情感交流是关心和爱护学生重要的一环。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有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虽然师范生学习舞蹈的自身条件较差,但只要对他们抱有热切的期望,经常给予帮助,哪怕是教师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在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新型师生关系下成长、成熟的学生,才符合教育发展观的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才具有教育性、情感性、双向性特征。
        按照教育发展观要求,形成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新观念在高师舞蹈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教育的手段更新是关键的,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是必要的。当然,实现新观念教学的方法仁者仁、智者智,笔者只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权作抛砖引玉之功,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作宇.论教育发展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4).
  [2] 皮朝纲,等.中国古代文论选读[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 郭声建.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