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机场到市区交通:杨浦从“工业锈带”迈向创新城区 01-要闻-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44:30


  本报首席记者  谈燕

    中小型科技企业一年新增710家,总数达到4390家,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已达52人,超过全市引进总人数1/4……杨浦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一年间,各类创新要素“纷至沓来”,形成多种创新集群,引领新的产业方向。

    为何能集聚?杨浦区领导坦言,靠的是创新。一年多来,杨浦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金融投贷联盟,成功发行“创智天地2号”等多个全新金融产品;重点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政策制度的创新力度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三区联动”的政策支撑体系……

    “外来”的创新要素与“内生”的创新动力成功对接,为杨浦这个曾经的“工业锈带”迈向创新型城区打下坚实根基。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

    地处五角场的创智天地,作为“三区联动”的样本,承接着高校科教资源的溢出效应,更活跃着各类创新要素。就在毗邻的大学路上,杨浦区金融办的办公室便设于此,进出的人群中,有科技型企业的创办者,也有银行及投资机构的代表,聚焦的是共同的主题:如何以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

    在杨浦,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各类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更是达到了4390家。杨浦区区长金兴明表示,要为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接力式、多层次的支持,就需要营造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氛围和环境。

    而这种氛围和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零距离”接触,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与政策体系,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单论各类知名金融机构,比不上其他一些区县的杨浦,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开始“从无到有”的奋起直追:在全市率先成立投贷联盟,为35家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3.29亿元之后,又相继创新推出“银园保”、“贷投通”等金融产品,建立园区、银行和政策性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得益于政府在金融服务上的探索、创新,科技型小企业天臣威讯在成立不到一年、现金流为负、无抵押物的情况下,在2—3周内就获得了400万元的信用贷款。

    去年一年,杨浦区通过区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贷联盟、创新金融产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推进上市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帮助近700户次中小企业融资60亿元,初步实现了科技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杨浦区委书记陈寅表示,杨浦要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就需要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使杨浦真正成为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之地。

创新服务 打造人才磁场

    位于国际生态住宅区——新江湾城核心位置的新江湾城人才公寓,如今正加紧建设,预计建成后可提供精装修住房380套,给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租住。入住者享有租金补贴,租金由政府、用人单位与人才本人按不同比例支付。淞沪路创智天地园区,12层的海外人才创业大厦已陆续接纳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在这里,创业者可享受各类扶持政策,并有专门团队为其解决生活难题……

    创新,离不了人。对于杨浦区而言,人才,更是转型乃至腾飞的新引擎和原动力。在杨浦区涉及人才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记者曾一再听到这样的话语,“无论是高校的人才,还是企业的人才,只要在杨浦发展,就是杨浦的人才,只要为杨浦发展作贡献,就会得到周到的服务。”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主持过34项美国国家级研究课题、发表180多篇科研论文、拥有3项美国专利,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遗传流行病研究中心主任的徐剑锋博士去年入选第四批 “千人计划”。杨浦区也将其纳入“3310”计划A类扶持,为他创办企业提供资金担保与贴息等服务。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全力支撑下,他积极依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等专业平台,致力于提升和推进基因与遗传疾病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中国化。

    据介绍,以政府为主导,大学、科研院所、园区、企业等共同参与的“3310”计划,五年内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面向三类不同人才,配套出台了降低创业启动成本、提供资金担保与贴息,项目风投基金、风险补偿机制、财政扶持补助等10项配套政策。同时,通过与大学联手,实现高校实验室向区域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开放……

    以政策吸引人才、以平台服务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通过创新服务打造人才磁场。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杨浦区将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地。区域内集聚10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重点产业领域高端人才1000名;引进各级各类专业人才1万名。

以更大勇气各领域推进创新

    在最新出炉的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实施方案里,这样定义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即把杨浦建设成为知识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集聚地与服务经济先行区、高端人才汇聚地与高教改革试验区、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

    杨浦区领导谈到,经过六年发展和变化,杨浦区在推进城区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成功建立起“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路子,初步构建起了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如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还存在许多现实瓶颈和制约;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还在培育和成长当中;老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成长空间受到土地和成本双重约束,“这些既是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需要破解的现实瓶颈,我们要为城区发展植入更多创新'基因’,以更大的勇气在各个领域继续推进创新。”

    面对挑战,杨浦区确立了“十二五”创新型城区建设目标:全社会研究与实验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其中企业投入占投入总额的60%以上;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5%;专利成果产业化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5%以上,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比率保持在50%以上。

    同时,发挥杨浦知识创新基地9.4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区核心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金融投贷联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10大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其中各类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20家以上。依托风险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打造上海风险投资和科技金融产品集聚功能区和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