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眷村古北店: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48:46

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

    前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为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广大师生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气氛也较过去变得热烈。但在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宗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一线教师共同面对和考虑的问题---田径教学。体育课中田径内容寥寥无几,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学生一窍不通,更别说运用。而且,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田径运动为必修项目”,并在目标中指出“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动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并非都是如此,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田径是任何运动的基础,是运动之母,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而其魅力作用也只能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让人们来体现其精髓,并且田径任何项目无不包含有一定的“技术”和身体练习中的“正确的动作技术”。本文拟从调查的现象中分析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或措施,意在于抛砖引玉之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一线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田径教学     传授方式     教育观念   教学评价

1.问题现象

1、1教学改革实施使有些教师对田径教材内容进退两难,不知那些田径内容该教那些不该教?项目达到的要求到何程度等,不知如何操作?而且新课标虽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目标应需的内容,只有一个大概范围,无明确内容,加之田径教学的意外性较大,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田径项目教学,使田径教学无法进行普及教育,无法贯彻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1.2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以及周边市区开展的示范课或各校开展的公开课、评优课等,以及日常教学中,进行球类或技巧教学的就占到65-80%之多,而以田径项目为内容的却最多只占10%左右。在日常教学中,田径内容的教学更是让人担忧,有的教学计划中甚至无田径内容,有的有田径教学计划,但却没有真正实施。在新课标下,难道田径教学真的成了“烫手山芋”?我国也是田径大国,有着许多优势项目,而学校也是培养和发现人才基地,我们的田径后备生力军难道天生就会?等等的现象,应值得我们来思考,去探索田径教学。

2、问题分析

2.1教师观念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一个冲击。新课程的目标以“健康第一”,“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体育,使一些教师得过且过,看到其他教师把球类作为教学内容,学生与老师都自由自在的玩,自己何必辛辛苦苦的来上田径课,且出力不讨好,不如不上田径内容等等的观念,使得田径教学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先被抹杀。

2.2学生兴趣问题

已有很多的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学生的兴趣问题是新课程下全面实施体育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愿进行不好玩、累、苦和单调的项目,认为不能使自己将来有用,那么田径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2.3教学方式问题

传统的教学使田径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就与新课标的宗旨有所相抵触。教师的角色、思维以及授课方式的转换等等都不能跟上新课程的需要。在田径教学中,只注重了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的选择与技术难度把握不好,忽视了健康娱乐的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被学、被练习的角色,仍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使学生真正去学、去练,就而复始,田径教学就处于难教,不愿学的处境。

3.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3.1适应新课程,转变教育观念

高中田径教学,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目标下开展田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适应新课程。课程领域目标要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淡化技术”。但田径技术教学并不是被完全淡化,被删除,不传授,而且在《课程标准》中,把田径列为必修教材,并规定了学时(18学时)和学分(1学分)。就是因为田径教材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这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要求,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因而田径教学不能少,运动技能也要传授。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细节性等这就要我们必须适应、理解新课程,要在田径教学中体现教与学的教学、教育、学习、评价等方面,不断创新。要克服困难,认真钻研新课程,把田径各项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体育能力。

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改机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从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改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程的再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互补,共实现新课程的多维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深入教材,认真学习,不断总结,走进学生,感受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用科学知识充实教学,给予学生心理上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高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那么,田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的目标,才能使田径教学发挥其无限生机和活力。

3.2改变传授方式,优化、整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而高中学生已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威严下“被迫”学习,遏制了其主动性,大杀学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田径项目产生抵触心理,那积极性更无从谈起,田径内容也无法深入开展。因而,我们必须改变传授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田径教学,带给学生新奇、激烈的精彩影像,在学生欣赏高水平的跑、跳和投的比赛中,可给予指导和激励,使学生在欣赏中,各器官无形中加深了对跑、跳、投某项技术的了解与领悟,田径各项运动技能也被学生所了解。而且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性,让其根据影像领悟的技术进行模范示范,教师加以纠正,让其在表现中掌握运动技能。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领悟教学内容。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特点或学生素质,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其不但符合新课程的宗旨,而且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田径技能。对于某些难度高、技术复杂的项目,可之作介绍,让学生通过挂图、影像、书籍等途径对其只作了解,懂得其基本知识和如何练习就可以,其他运动技术可进行适当改造,降低难度要求,以游戏、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耐久跑,可采用各种趣味性游戏或比赛形式,抓住好玩的天性,使单调枯燥的耐久跑变得有趣味;简单基本的投掷项目,应向着促进生理、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方向发展,向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方向发展。如进行基本投掷技术教学时,可进行“羽毛球大战”游戏(双方各站羽毛球场一边,中间用一定高度的网隔开,每人将羽毛球快速投向对方场地,并捡起本场地内的球投出,以本方场地球少为胜)。让学生先“玩”,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大多学生的投掷动作,再讲述投掷的一些基本动作技术,如标枪技术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技术要领来“玩”,教师并给予纠正或鼓励。这样,学生乐于“玩”,并在“玩”中学,既提高学生初步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了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并掌握或提高某动作技术,增强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

3.3改进教学评价,实施新课程评价意义

田径教学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中,只强调某项技术的运动成绩,不注意教学过程中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不太重视田径教学中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学生评价的单一、片面、呆板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使新课程的评价不能起到推进田径教学的促进作用,反而抹煞学生田径教学的积极性。

田径教学评价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人性化”“多元化”“主体开放”的评价,让学生在田径教学中能通过自我学习评价和同学间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中互评,来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能激励学生为终生受益的某田径锻炼方面而努力进取。

在田径教学评价中,可设定几种评价方式,旨在以学生为本,以五个维度为目标依据。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3.3.1、体能与运动技术。主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动作幅度、姿态、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的发展,约占30%。

3.3.2、学习态度和参与性。主要评价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是否主动积极,配合教学,自愿参与田径运动等,主要是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参与的意识。在评价中约占20%。

3.3.3、某项目进步程度和技能领悟能力及对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评价学生对田径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动作的领悟、演示,对运动技能的运用,以及学生从学习到评价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等。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来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田径教学。在评价中约占20%。

3.3.4、其余可从学生的交往和合作学习精神、创新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兴趣。

结束语: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教师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正所谓“战无常法”,在新课标和新理念下,田径教学在高中教学的顺利贯彻与实施,我们就应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把田径技术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其体育情感、态度、价值和终身体育能力结合起来,在我们对新课程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设计出最适合主体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田径技术教学在学生中乐于接受,并发挥出田径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辉.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耿培新,等.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3、6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