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薯可以加盟吗:晚年的宋子文,去日苦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2:03

晚年的宋子文,去日苦多


 王东华 著  来源:《中外书摘》


受邀回台

    1963年2月,宋子文已经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整整十年,蒋介石突然又来电邀请这位大舅哥到台湾小聚。这一年,宋子文69岁,蒋介石已经76岁。也许是人到老年,争强之心已衰,也许是时间冲淡了他们之间的愤恨。这次,宋子文没有装聋作哑,也没有干脆拒绝蒋介石的邀请,而是欣然表示同意应邀访问台湾。但是,精明的宋子文当然也不会就这样招之即来,任由发落。他还是要掌握会面的主动权,以免蒋介石又耍什么花招,令他措手不及,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宋子文还未动身就一再声明,此次回台完全是因为私人感情。他是应蒋介石之邀请到台湾省亲。因为年龄渐大,身体每况愈下,自己也想趁着还算硬朗,看看妹妹、妹夫,叙叙旧,重温一下家庭的亲情。尽管宋子文一再强调此行目的单纯,但是善于制造新闻的媒体再次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媒体上开始出现有关台湾岛内局势的种种报道,有关宋子文回台原因的猜测也纷纷出炉。有的说蒋介石人到老年,肯定也会怀旧;有的说这是宋美龄想缓和丈夫和哥哥的关系,从中做了多年工作的结果;有的说是宋子文一直在与他国民党内的故交暗中联系,对蒋介石施加压力;有的更离谱地怀疑蒋介石在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他计划退休后也到美国居住,因此要先找宋子文探探口风。甚至还有人不厌其烦地重新提起宋子文和蒋介石分道扬镳的前因后果。这些意在制造新闻的报道宋子文常常是一笑了之。但是,有些报道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篇评论在分析了台湾当前的局势后说,蒋介石此时正有“反攻大陆”的打算,因为岛内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已经初步稳定,美国对新中国也还持敌对态度,这样的态势让蒋介石觉得有机可乘,决定进行最后的一搏。

    宋子文又一次成为媒体的宠儿、关注的焦点,这让沉寂多年的宋子文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媒体不同角度的报道和分析倒还真是帮了他的忙。报上那些每天都不断更新的充足材料让宋子文对台湾和蒋介石的现状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也让他更容易判断蒋介石邀请他回台到底有何目的。有关蒋介石意欲再次利用宋子文的观点倒是与他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做好了应对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宋子文最终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蒋介石的表现再说。

    十几年的光阴不仅催老了宋子文和蒋介石的容貌,也似乎大大改变了两个人的脾气。蒋介石清瘦的身材一如既往,显然宋子文的归来让他很是兴奋,但是却掩饰不住古稀老人的倦容,眼神也不似从前那样灵动、犀利了。而宋子文则依旧圆圆的脸上带着一贯的微笑,俨然是一位邻家和蔼的胖爷爷。只有宋美龄还保持着她高贵、雅致的气质,看得出她一直在精心地保养自己,尽管她也无法阻挡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蒋介石和宋美龄罕见地显示出主人的热情,他们邀请宋子文夫妇在自己的家中小住。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常常见面,聊聊家常。

    两位几乎毕生命运都紧密相连的老人终于又坐到了一起。共进晚餐时,大家谈谈天气,说说多年的趣事,不时地哈哈一笑。蒋氏夫妇极尽地主之谊,宋子文也笑容满面,不再咄咄逼人。双方气氛融洽,都在极力避免谈及以往不愉快的经历。旅美生活中的见闻,周游世界所遇的异国风情,多年来亲人的近况,台湾的巨大变化等都成为他们感兴趣的谈资。而美国时尚的流行趋势和国际品牌则成为张乐怡和宋美龄兴奋的焦点。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其他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兄弟姐妹之间一团和气,其乐融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温馨。

    但是,蒋介石突然的邀请显然不单纯是为了叙旧,政治家的行为总是高深莫测。在蒋介石和宋子文的对话中,他几次不经意地提起有关政治的边缘话题,如台湾所处的尴尬地位,大陆目前的形势,美国对华和对台的不同态度等。可是这种明显的擦边球每次都被精明的宋子文立即识破,他总是故作无意地对蒋的试探轻描淡写,然后不留痕迹地将话题引开,从不表露自己的观点,也不给蒋介石就此继续探讨下去的机会。每次宋子文将蒋传来的球轻松地踢开,蒋介石都觉得十分尴尬,虽然表面上仍然笑容可掬,不露声色,可是心里却暗暗恼怒这个大舅子真是狡猾,明知道自己对国家的发展有新的想法,可是就是不肯接招。

    

不谈政治

    宋子文的“谈天气不谈政治”还真是让蒋介石无计可施,他对此心急如焚。要知道,蒋此次邀请宋子文回台还真是大有所图。此时的台湾,在国民党十几年的经营下,已经与五十年代初不可同日而语了。

    1950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初,台湾经济混乱不堪,工业生产几乎瘫痪,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和日用品紧缺,通货膨胀严重,当年台湾财政赤字达5亿多美元。为了迅速摆脱困境,稳定社会发展,国民党成立台湾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工农业生产,进行币制改革,推行黄金政策与高利率政策,实行开源节流的财政政策,使台湾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本着“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台湾当局实行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从1953年至1960年,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9%(按不变价格计算)。生产总值由44.72亿元新台币增至711.77亿元新台币。在台湾经济的初步发展过程中,蒋介石的老朋友美国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50年到1965年,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总额为14.8亿多美元,平均年援助额一亿多美元。

    经过十几年的着力经营,蒋介石不仅使台湾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且在政治上也加强了蒋家的专制统治。

    此时的国际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中苏关系发生戏剧性变化。至1961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苏联中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无私援助,撤回派驻中国的大量专家。而中国也开始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中苏联合对美的局势被打破。肯尼迪政府在此重大变化之际也作出积极反应,启用“遏制政策之父”乔治·柯南,重新修改对华政策。新中国在外交陷入严峻境地的同时,国内又面临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困难,可谓内外交困。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开始蠢蠢欲动,多方筹划。1961年“双十节”,蒋介石在台湾讲话时又提起“光复大陆失土”的打算。1962年3月,他又公开宣称“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国之钥,进而要打开铁幕之门的时刻到了”。但是,他的积极动作并没有引起美国的兴趣。6月23日,美国驻波兰大使卡伯特在与王炳南接触时表示美国并不支持台湾在此时对大陆进攻,从而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对王承诺“如果蒋介石要行动,我们两家就联合起来制止他”。6月27日,肯尼迪总统公开表明了美国的态度。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国民党在未获得美国同意前,不得采取“反攻大陆”的行动。

    蒋介石深信此时正是“反攻大陆”的绝好时机,但是,他也明白单凭自己在台湾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新中国抗衡,要想实现他的宏伟计划必须依靠美国的支持。但是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正在日益减少,从1960年起美援由赠款转为贷款,且数额不断减少。1961年美国又通知台湾当局预定1965年停止对台贷款。显然美国当时的态度是并不想介入蒋介石和大陆的争斗。要改变美国的态度就必须派人到美国去做近距离的工作。而最有可能成功地争取到美援的人物就是宋子文了。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曾经在美援方面作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绩,在美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和庞杂有效的人际关系网,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在美国定居十余年,对于美国的情况有着更深刻、更直接的了解。因此,尽管自己对于十几年前宋子文拒不回台的做法颇为不满,而且已经亲自决定开除了他的党籍,但是蒋介石还是撇下这些恩恩怨怨,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诚挚”地邀请宋子文回台,试图弥补两人之间的裂缝。当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吃吃饭、聊聊天都只是第一步,是进入正题前的铺垫。

    宋子文谈及政治话题时的有意躲闪,让蒋介石十分恼火,可是又无可奈何,总不能干干脆脆地直接向宋子文提出要求、再次向美国屈膝求援吧!要知道,宋子文早已经不是国民党党员了。

    宋美龄当然明白蒋介石的用意,也理解他的苦衷。看到丈夫被哥哥气得无计可施,她心中也十分焦急。想通过张乐怡试探哥哥的态度,可偏偏张乐怡又是个不问政事的贤内助,对于这些国家大事是一问三不知,也不知道是真的不关心,还是同宋子文一样装疯卖傻。眼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宋子文返程的日子日益临近,蒋介石夫妇越来越焦急。而宋子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是不露声色,依旧优哉游哉地逛风景、买特产,仿佛这真是一趟毫无牵挂的旅行一般。终于,蒋介石在这场拉锯战中首先败下阵来,他决定向宋子文摊牌。

    这天晚上,几个人又围坐在餐厅里一起度过看似温馨热闹的晚餐时光。席间,蒋介石频频提到台湾的大好形势和美国对台的态度,可是宋子文仍然每次都把话题岔开。说到台湾的复兴,他就称赞台湾的空气清新、天空明媚,问他美国当前的情况,他就大谈股票和石油。宋美龄眼看蒋介石的引导总是不见反应,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宋子文说,中共目前正面临危机,这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绝佳机会。本以为这下把话挑明了,宋子文也不好再顾左右而言他,接下来蒋介石就可以和盘托出他的宏伟计划,并提出请宋帮忙了。谁知宋子文依然气定神闲,竟然还故作惊讶地反问宋美龄,中共最近出了什么新变故,而且还遗憾地表示自己远在美国,消息闭塞,很久都不关心政治了。这样的反应实在令蒋介石和宋美龄很有挫败感,他们甚至都有些恼火了。可是,面对这位财神爷和美国通,蒋介石又不好发作,毕竟现在是自己有求于人。下面的谈话看来有些不好进行了。可是,宋美龄已经把话说到了这步田地,索性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不管宋子文是否愿意帮忙,这个最后的努力是一定要做到的。何况他还是宋美龄的亲哥哥,总不至于对妹妹袖手旁观吧!

    宋美龄明确表示了希望宋子文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帮助蒋介石的愿望,宋子文能做的首先是回到美国争取美国政府继续对台湾的支援,尤其是在蒋介石开始“反攻大陆”后。其次是在经济上对台湾给予扶持,当然,这一点并不勉强宋子文必须做到,这只是个建议而已。同时,宋美龄也分析了宋子文采纳他们建议的诸多好处,这样做有助于宋子文重新树立在岛内和党内的威信,以便他能够重返政坛,回到台湾继续和蒋介石一起干一番惊天事业,毕竟叶落是要归根的。

    宋美龄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演说似乎对宋子文有所触动,他一直默不作声,也许是在认真地倾听妹妹的每一点理由。等到宋美龄结束了演讲,宋子文似乎仍在回味,好半天没有说话。蒋介石和宋美龄见状都充满期待地看着宋子文,等待着他给出一个令他们满意的答复。的确,宋子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无法再对两人的要求明确拒绝。尽管他从内心里不想再蹚蒋介石的浑水,但是妹妹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可以考虑宋美龄的建议。

    这次回台,宋子文和蒋介石之间一团和气。但是,敏感的媒体还是觉得宋子文的小住似乎时间短了一些,而且并未宣布什么明确的决定,例如他们所希望的宋子文复出的消息,或者宋子文离台回美所携带的明确任务等。因此,媒体对于宋子文的归台也充满了诸多猜测。而宋子文回到美国后似乎把这次返台的内容忘得干干净净,丝毫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这让对他充满希望的蒋氏夫妇非常恼火,从而更加引起了台湾岛内舆论的不满。

    

最后时光

    1971年,寓居美国的宋子文已经77岁。经过1963年回台的经历,他已经彻底脱离了国民党的政治漩涡,同时也向人们表明了他退隐江湖的毅然决心。

    八年间,他只是安心地享受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偶尔过问一下自己旗下公司的经营状况。现在,再也没有那些可疑的人来探头探脑,打扰他的生活了,这令他十分满意。他可以随意地去各地探望朋友,参加各种聚会,而不必再为安全问题大费脑筋,兴师动众了。人到晚年,通常不愿意冷冷清清地度日,喜欢热闹一些。宋子文也不例外,从未感到的轻松和自由让他感觉充满了活力。他热衷于邀请老朋友们到家里做客,也喜欢应邀拜访他们。张乐怡一直精心地照顾着他的身体,陪伴在他身边。宋子文虽然早就年过古稀,可是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有力,而且食欲旺盛。张乐怡常常开玩笑说他还是一副年轻小伙子的模样。

    4月下旬,宋子文夫妇到旧金山拜访故交亲友,在那里,他们有很多朋友。他们在旧金山是忙碌而备受欢迎的。每天,都有朋友们的邀请,不是游玩就是盛宴。他们很乐于享受这种其乐融融的融洽气氛,因为这是完全没有掺杂政治目的的交往。24日,广东银行的董事长爱德华·尤(余经铠)邀请宋氏夫妇到他的府邸参加晚宴,宋子文欣然前往。

    在旧金山琼斯大道1250号公寓1601室,爱德华的家中,宋子文夫妇受到欢迎。

    老友相伴,美食当前。宋子文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出奇的好,胃口也大开。他一边大口地享受美味,一边和爱德华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股票,美国的经济、石油等。而张乐怡则跟爱德华的夫人也早就熟识,她们的共同话题更为广泛,从丈夫的脾气到儿女情况,从流行的服饰到明星的传闻,两个人早就交流得热火朝天。晚餐的气氛非常好,宋子文不时地哈哈大笑。

    突然,谈兴正浓的宋子文倏地站了起来,刚刚说了一半的话也就此没有了下文。他的举动让大家吓了一跳,几个人都愣愣地望着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宋子文伸手抓住自己的喉咙,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扭曲着,眼睛里发出惊恐的目光,他望着张乐怡,似乎要说些什么,可是还没等张乐怡反应过来,他就砰地倒在了地上。这意想不到的一幕吓坏了所有人,他们手忙脚乱地跑过来,将宋子文扶起来,试图叫醒他,可是他已经毫无知觉。几个人赶紧将宋子文送到医院急救,在急救室外等候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张乐怡感觉似乎过了几个世纪。不久,医生正式宣布,宋子文在送到医院前已经去世了,也就是说在几分钟之内他就失去了生命。而夺走他生命的只是一大块食物,这块食物进入了他的气管堵住了呼吸,当他想把食物咳出时,剧烈的刺激使他的心脏不堪重负,引起了心脏衰竭。这位曾经叱咤风云、蜚声国际的著名人物就这样以如此简单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而宋子文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离世竟是这样的突然。而在他离世的同时,国际上又发生了一系列轰动一时的大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朋友美国和敌人中共将握手言和。如果宋子文生前知道了这样的消息,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或许会感叹世事难料,或许会为美国的背叛和抛弃而气恼,或许依然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或许更添一份失落和灰心。总之,他的离去使他永远摆脱了世俗的困扰,也结束了许多的纷争和矛盾,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葬礼风波

    宋子文去世之时正值中美外交开始解冻,“乒乓外交”正在中美两国热烈地进行。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宋子文这位宋氏家族中最为矛盾人物的去世,恰好可以提供一个将美国的宋霭龄、大陆的宋庆龄和台湾的宋美龄齐聚美国的机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尼克松可以大大促进中美两国建交的进程。因此,他立即邀请宋家三姐妹来美参加葬礼。

    当时的三姐妹由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处境各异。

    大姐宋霭龄1947年最后拜访了留在南京的小妹美龄后就来到美国定居。从此告别了祖国,再也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在美国,霭龄依旧习惯于隐居起来,做一个幕后女王。她和孔祥熙先是住在偏僻的里弗代尔独立大道4904号,那里的楼房林立、树木茂盛,显得十分幽静。后来,他们又选中了纽约长岛蝗虫谷的菲斯克巷。这里地处郊区,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相当偏僻、安静。可以说是一个世外桃源。当然,这样优美的环境、优越的条件,地价也非常昂贵,可是这对宋霭龄来说显然不成问题。她和妹妹美龄合资在这里一下子购买了37英亩土地,并兴建了一组庄园式的豪华建筑。这里从此成为霭龄享受余生的安乐窝。她延续了自己深居简出的一贯作风,除了至亲好友很少跟外界来往。1967年,孔祥熙去世后,霭龄更加不问世事,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之中了。多年以来,霭龄和宋子文虽然同在美国,但是由于宋子文和孔祥熙的矛盾,两家互不往来。就连孔祥熙的葬礼,宋子文也没有参加,更没有安慰和陪伴过霭龄。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多年的恩怨,霭龄对宋子文也始终难以释怀。

    宋庆龄与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持有不同的政见,因而在国民政府时期就与他们来往不多。那时,她的处境颇为艰难。但是,当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宋家那些曾经得意风光的人物都离开了大陆,开始了寄居他乡的生活。只有庆龄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共产党和人民对这位忠实的朋友相当尊重,给予了她极高的荣誉和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国家副主席。1971年,宋子文逝世时,庆龄正在北京。当时席卷全国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正在走向尾声,庆龄并没有为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的宋美龄依然稳坐着“第一夫人”的宝座。虽然蒋介石一直在培养长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蒋经国也已于1969年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开始掌握实权,但是宋美龄的影响力仍然不减。无论是蒋介石还是蒋经国都对她的建言献策青睐有加。尽管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每况愈下,连美国这个最牢固的靠山也开始松动,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美龄在台湾的舒适生活。她和美国的大姐霭龄常有联系,她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得到宋子文去世的消息,三姐妹反应不一,各怀心事。宋庆龄立即回复接受邀请。但由于中美没有正式建交,无法直接由北京飞赴美国,只能想办法租包机前往。宋美龄也同意来美,并很快飞到了夏威夷,稍事修整后,计划4月27日飞抵纽约。而就在美国的宋霭龄也表示要参加葬礼。

    但随即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蒋介石在得知宋庆龄将赴美后立即给已经抵达夏威夷的宋美龄拍发急电,指示“勿入中共统战圈套,停止飞赴美国参加葬礼”。宋美龄进退两难,一边是骨肉相连的亲情,一边是丈夫的政治利益,实在不好取舍。无奈,她只好先在夏威夷滞留几日,以观形势。同时,宋霭龄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够妥当,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通知宋子文家属,决定不来参加葬礼。就在葬礼前一天,中国政府来电,由于租不到包机,宋庆龄无法飞赴美国参加宋子文的葬礼了。得到这个消息,尼克松赶紧通知宋霭龄和宋美龄,希望她们能够来纽约参加葬礼,毕竟这是他们姐弟、兄妹见面的最后机会了。但是,滞留夏威夷的宋美龄在与蒋介石商议后,还是觉得此事有政治圈套的可能,最终决定宋美龄不予出席。宋美龄再次牺牲了亲情,放弃与哥哥的最后一面,匆忙返回台湾。而美国的宋霭龄这时也对此事发生了怀疑,她对是否参加葬礼一直犹豫不决,直到举行葬礼的当天上午还没有决定。为了等候宋家最后一位可能前来的亲属,宋子文的葬礼改在下午举行。可是宋霭龄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出现。就这样,宋家的最后一次聚会以失败而告终。政治意见的分歧和经济利益的纠葛使这个昔日无比辉煌的家族最终分崩离析。甚至至死,他们也没有找回儿时浓浓的骨肉亲情。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连尼克松都感慨地说:“我真不理解你们中国人!”

    最终,除了张乐怡和他们的子女,参加宋子文葬礼的只有弟弟宋子良和其他一些朋友。

    宋子文的灵柩曾停放于纽约州北部的佛恩崖公墓的地下室,当时的考虑是“以备将来安葬”。因为宋子文生前一直希望能够叶落归根,他对祖国还是充满了感情。据他的外孙冯英祥说,他曾经多次找到许多美国政要,与他的老朋友们商议他回国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成行。这可能也是他的一大遗憾。在亲人稀少的葬礼后,宋子文最后被安葬在纽约北部的芬可利夫墓园。在那里,他终于抛开了一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