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海南博鳌机票:鸟类的同性之爱 130种鸟类有同性恋行为(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5:16


  信天翁。

  

  Geoff MacFarlane博士

  

  邹发生在野外做鸟类研究。

  “热恋”中的两只信天翁会相互依偎,并且用长长的嘴巴相接在一起,场景甜蜜而温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很有可能不是异性,而是同性。

  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国际性专业学术研究刊物《动物行为》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生物学家Geoff MacFarlane发表了一篇关于鸟类同性恋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93种曾发生同性恋行为的鸟类中,至少有5%的鸟类有着同性交配行为。Geoff MacFarlan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鸟类同性恋并非一定要以成功的繁殖作为代价,那些不用负担大量抚育后代任务的鸟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其他繁殖机会。”

  同性恋不影响

  鸟类繁殖进化

  鸟儿可能为了练习求爱技巧、减轻社交压力、和巩固统治而产生同性恋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他们组成联盟、共同承担照料后代的责任或者获取资源。鸟类同性恋更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不影响繁殖成功的同时又增加了交配的机会。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同性恋行为不以繁殖为直接目的,是否不利于鸟类的繁殖和进化呢?

  “在进化论的文献中,不少生物学家曾认为,同性恋是有害的,因为它影响了动物追求性伴侣及最终繁殖后代的过程。但是同性恋对有很多交配机会的鸟来说代价并不高,因为它们的抚育压力小,雌性或雄性在抚育方面下的工夫越少,他们参与同性恋活动就越多。”Geoff MacFarlane说,“同性恋行为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但是很少人尝试从进化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同性恋行为的发生。经过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抚育后代负担少的父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同性交往,而它们仍能繁殖后代。因此我们认为有同性恋行为的鸟类繁殖后代的成功率看起来与没有同性恋行为的鸟类是一样的。对某些鸟类来说,同性恋关系甚至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因为它有助于鸟类个体保卫领地、提高社会地位和有助于亲子养育。”

  

  黑脚信天翁

  130种鸟类有同性恋行为

  Geoff MacFarlane在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30种鸟类热衷于同性恋,它们中有的在生活的某个时段曾经拥有稳定的同性恋伴侣,甚至一起养育后代,有的是长相厮守的同性鸟“夫妻”。火烈鸟是一个典型,6%的雄火烈鸟会组成同性恋家庭,两只雄火烈鸟会求爱和养育后代。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由雄鸟组成的家庭往往比由异性组成的家庭更成功,它们富有进攻性,能占有更多的地盘和资源。而在燕鸥中,有1/3的家庭由两只雌鸟组成,它们共同孵化鸟蛋,双方都乐意担当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Geoff MacFarlane告诉记者,他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其中93种野外鸟类进行了为期5年的研究,发现在这93种鸟类中至少有5%的鸟类有着同性交配行为。并非只有异性之间才能成功交配繁殖,有一些特殊的鸟类可以在固定的周期内与同性和异性交配。他们分析了93种同性恋的野生鸟类的记录,发现这些鸟类中,同性求偶、同性交配行为很普遍:38%的雌性有同性恋行为,而82%的雄性有同性恋行为。

  Geoff MacFarlane说,无论是以单配偶制为主的鸟类,如环嘴鸥和加利福尼亚鸥,还是多配偶制的鸟类,如流苏鹬,都观察到有同性恋行为。然而,这些鸟类中是单方还是双方都表现同性恋行为,以及同性恋行为的表达方式和发生的频率在不同种类间都很不同。很多欧科鸟类发生雌雌配对结合,例如银鸥,还有黑背信天翁。在特定的地点里,多达31%的成对黑背信天翁是雌雌结合。信天翁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在生产期间,他们一同孵蛋,并且轮流寻找食物。曾有科学家对美国夏威夷瓦胡岛上的莱桑信天翁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些体形硕大、姿态优雅的海鸟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繁殖领地,然而筑巢的伴侣中超过30%是两只雌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许多雌性配对的信天翁历经数年始终忠贞不渝。它们互相梳妆打扮,甚至偶尔也会像异性伴侣那样交配。而灰雁则存在很多“男同性恋”,有的雄灰雁间的同性关系很长,可维系15年,几乎是一生。

  

  美国野牛。

  对后代照顾少的一方易发生同性恋

  Geoff MacFarlane告诉记者:“我们调查了鸟类同性求爱、同性交配行为的现象和发生的频率,以雄性和雌性对抚育雏鸟工作,如建巢、喂养和保护雏鸟的相对贡献作为依据,发现对抚育后代贡献相对较低的某一性别容易发生同性恋行为。”

  对此,Geoff MacFarlane解释,抚育责任的解放能够给个体更多的机会,给它们与多个伴侣进行性交往,包括那些同性的伴侣。一方通过将抚育后代的责任转移到对方,把自己从抚育后代的一切投入(包括时间和精力)中释放出来,并把剩下来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额外的交配机会中。因此,抚育后代投入较少,与多配偶的性行为的增加密切相关。

  Geoff MacFarlane认为,在抚育责任明显按性别进行划分和性互动只限于发生在有限的伴侣中的情况下,同性恋行为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相反,在抚育责任并不明显以性别划分和发生多配偶的性行为的潜力更大时,同性恋行为会更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与多个伴侣的多重性交机会对一种性别来说是可能的。

  

  波诺波黑猩猩。

  多种多样的“婚配形式”

  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邹发生研究员对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报告非常感兴趣,他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鸟类同性恋的研究,因此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国内的鸟类爱好者了解鸟类的生活状况。邹发生说,目前全球已发现10000多种鸟类,其中我国有1300多种,在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报告中列举的93种出现同性恋行为的鸟类中,中国大约存在24种,在广东地区比较常见的有喜鹊、白鹭、绿头鸭、灰雁、黑天鹅等。

  邹发生介绍道,鸟类在繁殖期间会抢占地盘,所占的地盘称为“领域”。占领食物丰富的“领域”有利于亲鸟就地取食,也便于育雏时满足雏鸟的求食需要,也可减少其他同类的干扰。鸟类的婚配制度与人类一样,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占了80%~90%。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鸟类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婚配制度:

  最简单的单配制,也就是“一夫一妻”制。这种方式有的仅限一个繁殖季节,有的可维持几年;也有的一旦结为夫妻,就终生相守。雌雄双方都参与繁殖过程, 双亲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都担负职责。

  多配制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雄鸟为重的“一夫多妻” 制。每只雄鸟可以与两只以上的雌鸟交配,但是每只雌鸟都只能与某一特定的雄鸟交配。交配后,雌鸟完成全部的繁殖活动,雄性不参与对后代的抚育。只有2% 的鸟类属于“一夫多妻”制。

  另一种是以雌鸟为中心的“一妻多夫”制。一只雌鸟可以和几只雄鸟共同生活,雌鸟只管产卵,孵卵、育雏等任务则完全由雄鸟来承担。鸟类中采取“一妻多夫”制的只占0.4%。

  最后一种是混配制,这种婚配制度实际上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的混合。鸟类中有6%属于混配制,杜鹃等鸟类的婚配方式属于混配制,它们没有固定的配偶,每只鸟都可以杂乱交配。

  但对于同一种鸟来说,婚配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栖息地环境、食物丰盛程度、天气状况、季节变化和鸟的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婚配方式。

  

  黑背信天翁。

  同性恋行为

  利于鸟类家族和谐

  对于同性恋行为对鸟类繁殖和进化的影响,邹发生与Geoff MacFarlane的观点一致,认为同性恋的鸟类虽然繁殖不了后代,但是毕竟目前被发现的同性恋鸟类才130多种,相对于全球被发现的10000多种鸟类来说,比例还是很低的,而且这130多种鸟类中发生同性恋行为的也很少,所以鸟类的同性恋行为对繁殖进化影响不大。而且,从鸟类稳定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同性恋行为甚至还有促进作用。据邹发生介绍,在鸟类的家族里也有等级之分,如果一只雄鸟与多只雌鸟在一起组成家族的话,与雄鸟最早交配的“大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会最高,越迟交配的“小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就越低。“小老婆”地位低下,它们空闲时就会在家族的领地周边“寻花问柳”,寻找其他的雄性或者雌性来进行接触、交配。

  “一夫多妻”制通常又分成四种类型:资源保卫型、雌鸟保卫型、雄性优势型和高速多窝型。资源保卫型中雄鸟通过保卫雌鸟繁殖所需的各种资源来间接地控制雌鸟,比如保护它的食物和水源地等;雌鸟保卫型中雌鸟常以群体的方式生活,这时雄鸟可以占有一群雌鸟使它们全部成为自己的配偶,占有雌性配偶群后,雄鸟就像保镖一样不断地对它们进行看护和保卫,以防它们离开自己的领域或与其他入侵的雄鸟交配。

  在鸟类繁殖期整个季节中,“一夫多妻”制的家族里,“丈夫”需要对整个家族和家族中的多个“妻子”负责任,尽量维持家族的和谐。所以当“丈夫”发现“妻子”出现了“外遇”,“丈夫”首先会分析事件对整个家族来说是利还是弊,如果不利,“丈夫”就会“翻脸”,会跟“妻子”的“情夫”或“情妇”打起来,甚至杀死对方;但是如果“丈夫”经过判断觉得“妻子”的行为对稳定家族架构和扩充家族的地盘是有利的,就会默许“妻子”的“外遇”,哪怕“妻子”的外遇对象也是雌鸟。这样它既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管理家族各个成员,也可以维持家族的和谐稳定。

  两只鸟类同性间互相摩擦生殖器,它们以这种行为来示好、平息争斗,以减少家族和自己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为有着维持动物种群稳定的作用。

  

  秘鲁岩鸟。

  诱因:

  先天因素+后天环境

  在动物界中,从鸟类到哺乳类都有同性恋行为的发生,被称之为“同性接触”或者是“同性爬跨”。动物的这种“同性爬跨”行为,有的是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动物一般都有季节性发情期,这个时候动物个体已经发育成熟,能量的积蓄过程已经完成,受到体内性激素的刺激,会产生冲动,表现出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雌性动物选择了那些优秀的雄性个体与之交配,剩余的“单身汉”找不到配偶,没有资格参与到繁殖群体中去,只能是发生同性爬跨行为,来释放体内积累的能量。

  鸟类同性恋配对的时间有的是“一夜情”,只偶然地交配一次;有的是“一季情”,即一个繁殖期都腻在一起;有的甚至会“长相厮守”一生一世。

  “同性爬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只要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往往就可以诱导同性恋行为发生。去年,媒体曾经报道在哈尔滨极地馆里,两只雄性的企鹅常常腻在一起,互相吹气、抓痒、睡觉,“行为相当像情侣”,两只雄企鹅还抢了其他企鹅的蛋试图孵出企鹅宝宝。后来极地馆的工作人员估计可能是馆里企鹅“雌雄比例失调”造成了它们被同性吸引。

  

  黑天鹅。

  500种动物

  有同性之爱

  美国一家科学网站曾经评出了10大同性恋动物。该网站报道说,近500种动物存在同性恋行为,而且此种性癖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几年前,Geoff MacFarlane也曾对全球现存的动物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灵长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最多,其次是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文献中描述最多的是哺乳动物的同性恋行为。科学家发现,雄性长颈鹿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同性群体中,只有在需要繁殖时,才同异性待在一起,而在同性群体中,它们中的80%,其交往行为都被认定与性有关。在灵长类动物中,超过30%的种类被认定具有同性恋行为。倭黑猩猩用性行为维持集团的稳定和谐,它们中的50%是同性恋。

  Geoff MacFarlane告诉记者,他们暂时还不清楚对鸟类的研究结果可否推及到其他物种中,譬如鱼和哺乳类动物。但是他们在灵长类动物中已发现相同的结论:有多个伴侣的灵长类动物会有更多的同性恋活动,这验证了他的结论:多配偶制的动物允许同性恋的发生,同时也不会影响繁殖。“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去看看其他的脊椎动物中是否有相似的现象。”他说。

  链接:十大同性恋动物

  波诺波黑猩猩:几乎所有喜好和平生活的黑猩猩都具有双重“性”格,它们解决争端时采用的常常是“做爱而非战争”的方式,即便同性之间亦乐此不疲,而且发生过同性恋行为的大约2/3为雌性黑猩猩。

  

  日本猕猴。

  日本猕猴:雌性猕猴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除了发情期,它们的感情比较专一,不会轻易抛弃现有的伙伴,而且它们似乎很满意它们之间的同性夫妻关系。相比之下,雄性猕猴之间较少发生同性恋行为,经常“一夜情”过后不久就将对方甩掉。

  美国野牛:美国野牛中的雄同性恋者更为普遍。因为雌性野牛和雄性野牛一年只有一次交配,雌性野牛发生同性恋的机会就更少了。每当发情期,雄性野牛一天会和同性发生几次性关系。超过55%的年轻公牛的性生活是在同性之间展开的。

  瓶鼻海豚:雄性瓶鼻海豚差不多都具有双重“性”格,而且它们和同性对象之间的感情相当牢靠,一般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长颈鹿:雄性长颈鹿之间的性活动比较频繁。雄性长颈鹿发生性关系之前常会搂着对方的脖子亲吻长达1个小时。

  非洲羚羊:雌性羚羊在发情期和同性伙伴之间的性行为平均每小时会出现几次,同性恋行为约占羚羊所有性行为的9%。

  黑天鹅:黑天鹅之间的性行为多达20%的发生在同性之间,而且差不多1/4的“同居者”是同性。

  海象:雄海象到4岁时性才会发育成熟。此前的性青涩期,它们最有可能和同性之间发生性抚慰。年龄大一点的雄海象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发情期会和雌象交配,剩下的时间则会和同性发生性行为。

  灰鲸:它们的同性恋行为更像一次狂欢舞会,5头灰鲸向四周滚动,同时向周围不断喷水,它们的肚子相互顶着,以便互相抚慰。

  秘鲁岩鸟:大约40%的雄鸟曾有过某种形式的同性恋行为,另有一小部分根本就不曾和异性“同床共枕”过。

  策划:赵 洁

  撰文:许俏文 实习生 黄嘉玲

  图片整理:许俏文(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