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租房过冬攻略:高薪不能帮你提前退休 三步攒够100万品质养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19:40

高薪不能帮你提前退休 三步攒够100万品质养老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18日 11:27钱经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夏威夷出生的第四代日裔美国人,《富爸爸,穷爸爸》作者,“财商”概念的创始人,47岁实现“财务自由”后致力于财商教育,被誉为“百万富翁教父”、“金钱教练”。

 

  ◎ “富爸爸”系列图书畅销全球,已发行109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由清崎发明的财商教育游戏“现金流”也一并风靡世界。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目前与妻子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

 

  罗伯特·清崎的名字你如果不熟悉,“富爸爸”的名号则想必是如雷贯耳吧。12年前,披着紫色外衣的《富爸爸,穷爸爸》一经出版便席卷全球大小书店,曾连续18个月蝉联全中国图书销售排行榜第1名。作为“富爸爸”系列图书的主要作者,清崎通过书籍、课程甚至游戏,将其提出的“财商”、“财务自由”、“老鼠赛跑圈”和“快车道”等概念传递给大众。

 

  随着第一本自传的面世,清崎又一次回到中国读者的视线里。面对中国当下通胀预期强烈的“负利时代”和全社会对财富与价值观的探讨,这位投资教育家对财富人生的阐释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和思考?

 

  “不务正业”实现财务自由

 

  国人了解清崎是从他的“两个爸爸”开始的:“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怎样才能提前退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清崎认为,他在迈向财务自由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提高“被动收入”,越早越好。我们每天上班努力打拼,即便最后熬得高位高薪,但忙于工作无暇他顾的主动收入带来的却是被动的人生,一旦失业或退休便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就会陷入困顿;相反,被动收入是指不必自己每天花费时间就可以赚到的金钱,它可以让你同时享有时间和金钱,带来的将是主动的人生,“当它足以支付你的总支出时便达到财务自由了”。

 

  清崎将其对待财富的理念巧妙地移植入了“现金流”游戏中,“老鼠赛跑圈”和“快车道”形象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快车道”,但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都知道麦当劳是全球连锁的快餐巨头,但其实它是依靠房地产盈利的——麦当劳已经拥有世界上很多最值钱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也许你会说这是“不务正业”,但这种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正是富者更富的关键所在。

 

  慈善是财富的信仰

 

  今天中国很多人对富人大张旗鼓的慷慨慈善之举颇为看低,都暗想“如果我有钱,只会比他更大方。”而在清崎看来,拥有一颗慈善之心是获得财富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我有许多宗教界的朋友,他们都很富有,同时因为信仰的缘故他们也很慷慨。”他认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财富与信仰相互依存,只是角色不同。厌恶金钱则无力在现实中帮助任何人,没有道德的话会为心所困感到迷茫。

 

  清崎的新书《富爸爸财务自由心灵富足》由他与妹妹艾米·清崎合著。两人用自身的真实经历,诠释了财富和信仰密不可分的真理。罗伯特相信金钱能带来快乐,但是却陷入了对人生和未来的迷茫;埃米坚信修行能得成正果,却因贫穷而不断被疾病折磨。人生中的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罗伯特给了埃米金钱的资助,而埃米则帮罗伯特走出迷茫,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这对兄妹的殊途同归,也是财富与信仰的一次深刻对话。正如埃米在书中引用佛经的话:“年轻时没能过得圣洁、没有财富的人,会像没有鱼的水塘里的老鹤那样枯萎。”书中二人曾经面对的关于财富与信仰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人面临的问题,而兄妹俩对于人生的反思,也给了我们关于人生和未来的新的启示。

 

  Dialogue

 

  对话罗伯特·清崎

 

  M:  R:

  罗伯特·清崎

 

  《钱经》

 

  M:你在新书《富爸爸财务自由心灵富足》里深刻探讨了财富和信仰,那么在这本自传里,你对财富之于人生的意义有何思考?

 

  R:财富和信仰同样重要,只是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信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赋予生活和社交以道德准则。财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帮你爱你所爱,如家庭、朋友甚至是你的信仰。我有许多宗教界的朋友,他们都很富有,同时因为信仰的缘故他们也很慷慨。

 

  我认为,富有信仰而憎恶金钱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话,你帮不了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有钱却没有正确的道德准则也不对,那样只会使人变得贪婪、吝啬和不快乐。

 

  M:“有钱后应该怎么办”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慈善家”,在当今中国是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请你根据自身的经验谈谈对此的看法。

 

  R:我一直认为,慷慨慈善是变得富有的必要因素。许多人说,“当我有钱的时候就会变得慷慨。”但问题是,他们永远不会有钱,因为他们没有慷慨之心相随。在我还没什么钱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立下了用钱的原则——时刻不忘慷慨行善。有时,我们会觉得这很难做到,最终却真的做到了。我如今有钱了,能够变得更加慷慨,不过这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习惯了。

 

  M:在玩现金流游戏时,扮演卡车司机的我却是第一个达到财务自由并进入快车道的人。而有着更受人尊敬职业的人虽然挣得更多,却很难实现财务目标——他们越是赚钱,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现金流就越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吗?

 

  R:对于许多人来说,一项高薪工作会因由其产生的安全感误导而成为“负债”。不仅如此,很多人承受着蚕食收入和限制投资的坏账。他们挣钱越多,生活方式就越是奢侈无度。

 

  当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老鼠赛跑”圈后,他们会努力工作偿还债务。而当打算创业或投资时,因为坏账太多和过度依赖高收入,他们就会处于劣势地位。

 

  M:房地产投资在你的财富积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你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也强调了不动产的重要性。此外,你和房地产大亨唐纳德·川普还共同写了一本书。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不动产特别在哪儿?在我们迈向财务自由的过程中,它有怎样的重要性?

 

  R:我是房地产投资的忠实拥护者,因为可以借助银行的贷款杠杆撬动自己的私产增值。这样做,意味着用别人的钱获得回报。而且,很少有投资工具有同房地产一样的税收优惠。最重要的是,不动产的租售价通常会随着通货膨胀的走势而动。因此,当不急于获得资本收益时,这种可以长期抵御通胀的资产会很受欢迎。

 

  M:从你出的第一版《富爸爸,穷爸爸》开始,财务自由的观念便深入人心,你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来实现这个目标吗?

 

  R:首先,你要通过参加理财教育活动提高财商。在了解各种投资知识后,你应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投资课程重点学习。这时,可以尝试做一些小的投资,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开始提高投资额。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优秀的人生导师,他可以帮助你设立并完成目标。

 

  M:财务自由和民族文化、经济环境或资产价格水平有关系吗?这个关系如何运作?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哪个领域发现财富?

 

  R:我是个资本主义者。我相信,开放和鼓励个人从商的经济形态可以促进有利于更多人的经济繁荣。我同时相信,自由市场对价格的设定优于中央集权体系,人们对所需产品价格的自发决定也胜过政府或管理部门的越位行为。

 

  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操纵的后果。美联储强制将利率长期维持在低点最终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美国至今仍未走出泡沫破裂的影响。美联储实施的宽松信贷政策,造就了泡沫下的繁荣和随后的萧条,使得美国经济变得极不稳定。

 

中国人寿保险专家:想过品质晚年至少500万

 

  想要过一个舒心的晚年要花多少钱?5万?10万?还是100万?许多老人勤俭节约,他们认为只要三五万,自己的晚年也能很好。然而,中国人寿的客服总监、保险专家李晓佳昨天出语惊人:想要享受品质晚年生活,请准备500万元。其中老两口200万元要花在住宿和吃饭上,再加上医疗、穿着、交友、旅行等费用……

 

  老两口500万过得不错

 

  李晓佳在昨天举行的中国人寿“福禄满堂”养老险发布会上表示,每个人的晚年生活都不相同,有的生活品质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温饱型,注重吃好吃饱;第二,优质型,在温饱的基础上能偶尔旅行,有相对宽裕的生活;第三,品质型。”李晓佳表示,所谓品质型就是有朋友、有房子,可以不为生活发愁的晚年生活。

 

  李晓佳在发布会上表示,如今南京有一半以上的老人是自我养老,并不依靠子女,而是靠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社保。“现在许多老人还不希望进敬老院,但是未来独身子女的压力越来越大,会有更多老人进入敬老院养老。”李晓佳在经过对敬老院的一番调研后表示:“如果想拥有一个品质晚年,那么在养老院住一个单间,每月要花4800元,吃一顿自助餐要10元。”如果按照一个人55岁退休,活到80岁计算,一共是25年,光25年的住宿费用就是144万元。

 

  如果算一下吃饭的费用就更令人咋舌,10元一顿餐不算贵,但如果一天三餐,吃25年的话,一个人退休后花在吃饭上的钱就是27万元左右。这两项相加已经逼近180万元,如果是老两口的话,那么这一项花费又要增加。如果老两口同住一个单间,那么也要增加用餐的费用。这么一来,花费就变为200万元左右。

 

  李晓佳表示,除此之外,再加上医疗、穿着、交友、旅行等费用,500万这个费用并不夸张。其中,又以医疗开销最大,也最为不确定。所以说,如果老两口准备了500万养老,那么晚年的日子应该还是不错的。因此,他认为,应该要关注养老保险,提前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

 

  和钟伟的数据不谋而合

 

  今年初,北师大教授钟伟就曾撰文“到2027年一千万养老都不够”。他在文章中提到,如果我国还继续无度发钞,一个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而类似京沪穗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他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币值不稳定。文章中提到,从1987-2007年间,M2(广义货币)和M1(狭义货币)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9.8%和17%。1990年,M2、M1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

 

  文中提到:这么一来,2027年退休的职工,极有可能会认为,他需要一笔约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300万~500万元这一标准似乎和李晓佳的观点不谋而合。不过,他们一个是从消费的量来计算,一个则认为货币贬值增加了养老成本。

 

  李晓佳表示,自己这个500万的数字也相对保守,不过相信用500万在南京就能过上不错的晚年生活了。

 

  20年后500万养老够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还不健全,社保基金存量严重不足。据社会学家测算,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十几年后就会消失,“421”结构将成家庭主体结构,如果老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家庭的负担可想而知。这也是不断有声音计算养老成本的原因之一。

 

  对于上述两位计算的养老成本,南京的普通市民觉得不可思议。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普通的文秘,每月收入2000多元。她认为:“看上去算得都很合理,但是每个人的养老方式不同,不是人人都会住敬老院,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旅行的。”她表示,每个月都缴保险,未来可以领取养老金,此外,还会购买一些保险产品,希望老了能够有保障。

 

  另一位市民则认为,未来养老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消费在升级,用的吃的穿的都在涨价,别说20年以后,就是今年和去年的价格都大不相同,过20年肯定不会是这个价格。”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消费多样化、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这位市民笑称:“还真说不好20年后,这500万还够不够养老了。”(现代快报张波)

 

  石述思:有多少中国人能攒够500万养老

 

  科恩兄弟曾拍过一部很著名的电影《老无所依》。

 

  他们以惯常的黑色幽默,讲述了一个德州西部牛仔意外获得黑帮200万元的意外之财,然后陷入漫长而绝望的被追杀苦旅,逃亡竟成为唯一的生存方式。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将上演真实版的《老无所依》。他们不可能获得意外横财,但却难逃被孤独、贫困、疾病袭扰的厄运。

 

  除非你在60岁攒够500万元——按现在物价涨幅3%计算,到时可以过上富足老年生活。最不济你也需要在退休时拥有170多万元,这样可以过上优质老年生活。

 

  这不是危言耸听。

 

  媒体报道,在第八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中国发展中心秘书长郑森源语出惊人:中青年人应该做好“空巢养老”的准备,必须从现在起留出自己“过冬的粮食”。

 

  但要获得富足老年的经济基础,你需要从30岁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6万多元用于投资。而要达到优质老年的标准,则需要从30岁开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2万多元用于投资。

 

  尽管郑秘书长疑似在为各保险理财机构当托,也姑且不论目前投资渠道多么狭窄,但其揭示的问题还是一针见血。

 

  按照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看,每年能拿出数万元进行投资的一定是少数先富群体。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麻烦的是,现在多数中国老人忧患了一生也难翻身——年轻时叫穷人,死时竟可能成穷鬼。

 

  古时的解决方案是养儿防老——但现在独生子女一代的标志80后都三十而立了,都开始有新的独生子女了,有出息的都在奋斗,不少还在为美国奋斗,不可能照顾老人;没出息的根本养不起老人,八成还得啃老——“养老防儿”的趋势日益加剧。

 

  子女靠不住,还得靠自己。没有收入,何来投资,即使投资,股市又像赌场,没内部消息只能当分母;楼市——现在又在宏观调控,且门槛高得连收入高出国人十倍以上的欧洲人投机炒作都吃力。

 

  在“空巢养老”、“未富先老”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只能靠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但现实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相当薄弱。

 

  据统计,2008年国家投入社会福利事业103.1亿元,仅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0.16%,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0.034%。这意味着在世界上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祖国,每个老人获得的国家福利只有45元。

 

  电影《老无所依》中,代表公平正义的老警长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一面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我不希望这是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宿命。(广州日报)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够养老 养老规划宜尽早开始

 

  没有任何一种养老规划的方式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资者能更早的考虑养老规划、更早的采取行动,养老问题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决。

 

  笔者所在的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针对国内养老市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希望在60岁之前退休,但69%的受访者进行养老资产的储备不超过5年,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开始,仅有15%的人制订了详细全面的养老规划。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人生理财规划中,许多人重视子女的教育规划、3-5年内的短期理财目标规划,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养老规划,这个现象值得警惕。其实,及早进行养老规划,补充和建立私人养老机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行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视为该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有媒体报道披露:“中国60岁以上人群比例已达到11.12%,2001年65岁以上人群比例就已达到7%,中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达1.32亿,占实际老龄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龄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事实上,迈入老龄化的国家就意味着老人整体数量在不停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而且覆盖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仅靠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很难满足国民越来越多的养老需求,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专业数据统计显示,30年后,社会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收入)将达到30%-40%,而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因此,除了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养老金以外,还存在至少40%的养老金缺口,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迫在眉睫。在此,我们不对到底需要多少钱完成养老需求进行探讨,因为养老的方式因人而异,我们只是希望讨论一下有哪些养老方式值得去准备,比如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投资金融资产还是投资固定资产等等。

 

  投资者该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养老机制?笔者认为除了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和购买一些商业保险以外,下述两种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投资者可以建立稳健型投资组合,将资产的一部分投入到养老规划中,比如采取组合式基金定投计划。投资者可以用10-30年的时间定期将资金投入到基金中,通过长期投资,分享资本市场和时间复利的收益。而在退休后30年左右的养老生活中,可以定期定额提取资金作为养老金,这种蓄水池的投资方式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资产配置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不动产和黄金实物的投入等,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二是可以建立保守型投资组合——储蓄。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的储蓄高峰在30-50岁之间,投资者如果在这段时间具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那么最保险的储蓄方式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养老目标,完成养老规划。但是,由于储蓄利率很难战胜通货膨胀率,所以储蓄也面临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老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准备缺乏信心和了解,对此的建议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和自我的理财知识,同时针对养老问题需设立一个长期的理财投资规划,并坚持执行。诚然:没有任何一种养老规划的方式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资者能更早的考虑养老规划、更早的采取行动,养老问题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决。(作者为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市场部市场策划副总监)

 

 

未雨绸缪先打算 算一算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养老金

 

  特约专家北京元泰保险经济公司(筹)总经理吴少春

 

  在上一期的理财周报,养老退休规划专家帮王思窈计算出了她退休后可以领取到的养老金。

 

  她的养老金替代率在12.5%—46.9%之间,而理想的养老金替代率是80%,离优质的养老生活还相差甚远。王思窈觉得,单单靠社保,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理想的养老生活不过是海市蜃楼,自己应该未雨绸缪为以后做打算了。

 

  大量实践和研究成果表明,养老金替代率保持在70%至80%之间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可以保证退休前富足的生活质量,退休后还能维持不变,乃至要求更高标准的生活,一定是离不开足够多的养老金了!

 

  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吧,看看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普通白领:养老金缺口最高可达218万

 

  王思窈2003年开始工作,当时25岁,月工资2000元,社会平均工资1727元,按照8%每年递增,而社会平均工资按5%递增,并且它们每年增速减缓。按照这样的模型,假设预期寿命80岁,目标养老替代率70%,下面从不同的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年限,来看看思窈到底需要多大比例的工资收入来进行投资理财,才能满足养老金的缺口。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串惊人的数据,不同情况下,思窈的养老金总额缺口竟然从75万到218万之多。如果活得更久或者提前退休,那么需要的养老金恐怕会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

 

  从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定期投资额度的工资占比从3.7%到56.5%,差别竟然是如此之多!

 

  若思窈在60岁退休,同样筹备150万的养老金,8%的年化收益率。25岁就开始投资理财的话,只需提拨工资收入的11.1%;等到45岁才开始准备的话,则需要提拨33.9%,而且投入本金相比多达195.1%,几乎多了一倍!同时,年纪越大,投资组合越趋于保守,要达成8%年收益都恐怕成为问题了。

 

  具体计算方法

 

  职工退休养老金领取公式为

 

  (以制度规定的新人为例):

 

  社保退休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高薪白领:养老金缺口超350万

 

  对于思窈这样的普通白领,情况这么不妙,那么,高薪的白领是否就会好点呢?我们来看看,相当于思窈两倍工资的白领,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从表中可以发现,恰恰相反,收入起点高的人的退休金缺口反而上升,两倍工资收入4000元/月,起点30年缴费60岁退休的养老金缺口竟然超过310万;若缴费25年,则缺口高达358.7万元以上。同样的5%平均收益率,投入额的工资占比反而上升2.2%或者3%,投入的本金比高达2.25倍多!

 

  女性补充养老压力更大

 

  其实,女性的退休压力更大,形势更加严峻。女性的退休年龄普遍提早,养老储备期一般比男性少5年以上,但预期寿命却要比男性平均高出3岁左右,也就是说,女性的平均退休岁月要比男性多出8年以上。我们以预期寿命85岁计算,像王思窈,社保缴费15年,55岁退休,要实现富足养老,至少需要补充养老金261万多元!而男性60岁退休,寿命80岁,则只需要181万多元,少将近1/3之多。(理财周报林虹)

 

 

无准备却想提前退休 如何为自己的养老钱买单

 

  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能比较早的退休,他们也知道该为此早作准备。但是在本属于为将来养老囤积“储备”的“黄金时间段”里,他们却漫无目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和之前几年相比,人们对自己养老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开始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5%,其比重将超过14岁以下少儿人口的比重。 中国正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为了解目前人们对待自身养老问题的最新看法,以及对于保险年金产品的认识程度,通过大范围的认真调研,信诚人寿联合《第一财经日报》于近日发布了《2009年国内居民养老计划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以《第一财经日报》读者反馈、信诚人寿公司网站在线问卷填写,及信诚人寿营销员向现有客户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因而受访者在接受调查时,已表明对养老和退休问题感兴趣的意愿。

 

  整个调查活动持续进行了1个多月,共收回有效问卷1.6万份。从被调查人所处地域来看,已经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主要经济区,以及华中、西南、东北等几大主要大中型城市。发起该调查的机构双方表示,这次活动旨在了解国内居民在养老理财规划上的真实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针对人们目前普遍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缺少打算这一客观实际,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专业意见。

 

  “退休”不再是老年人专属话题

 

  海外权威机构此前曾预计在2050年,中国的老年赡养比率(退休人口与每100名劳动人口的比率)将由2005年的11上升至39。尽管数值仍低于西欧国家(比率为53),但是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却是史无前例。也就是说,中国在经历一代人后,便会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

 

  在这次调查中,多数受访者对“老龄化社会”这一名词已经不再陌生。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对“退休养老”这一话题的关注,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临近退休或者已退休的人士:在此次调查中,对“养老退休”话题有兴趣的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比例占到了65%;其中,在31~40岁、41~50岁、51~60岁及61岁以上这几个年龄段中,20~30岁和31~40岁的被调查人群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31.44%和33.51%,结果出乎意料。

 

  由此可以看出,事实上,对未来“退休养老”的担忧已经趋于年轻化。我们认为,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30岁左右的人士,开始要承受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即使了解老龄社会的种种隐忧,却往往无暇为自己规划养老。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对退休问题产生焦虑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受访者中,有超过51%的人是三口之家中的成员,由此也印证了,作为“三口之家”成员之一,受访者可能正处于“421”的家庭模式,将来更可能成为空巢家庭,因此他们会更加担心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即女性的受访者与男性对退休话题的关注程度相仿,女性占比为44%,男性为56%。这也说明了,随着当今女性的独立思想和能力不断加强,以及社会角色不断改变,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危机意识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无准备却想提前退休

 

  虽然,按照我国目前实行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在企业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0岁。而且大多数人也默认了这一退休的年龄。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也发现,有近23%的受访者希望能在50岁之前退休,只有少于1%的受访者希望在65岁时还在工作。这反映出“提前退休,享受养老生活”,是许多人目前辛勤工作的终极目标。

 

  同时,也有27%的人认为“应该在31~40岁之前”开始为退休生活作准备,因为他们明白,要早退休的话,就自然要早作准备。可惜尽管如此,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67%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过,但还没有作准备”和“完全没有考虑过作什么准备”。更有超过43%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目前的准备是否可以解决退休生活的需要”。有26%左右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所准备的只够将来退休生活需要的20%。另外,有超过6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购买过任何可以为退休生活作准备的保险产品。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能比较早的退休,他们也知道该为此早作准备。但是在本属于为将来养老囤积“储备”的“黄金时间段”里,他们却漫无目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较低收入者更关心退休问题

 

  由于该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因而被调查人的月家庭收入情况差别较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了57%;家庭月收入在6001~15000元的受访者占比为24%;而家庭月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只占到了1.5%,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东部沿海城市。

 

  由此,我们认为,相对收入偏低的人群更关心自己的养老和退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目前对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比较大的依赖性,在受访者当中,有超过75%的人认为自己的养老和退休将会依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储蓄和个人投资积累这三项来完成。但正是因为对社会保障体系过于依赖,对于社会基础保障与实际所需之间的缺口缺少了解,也不清楚弥补的方法,因而使得这部分群体对退休后的生活更加缺乏自信。

 

  希望小投入能换取大回报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诸多改变,也造成了各类重大疾病的高发生率,由此相关的公众关注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通货膨胀率的高涨,使得钱开始变得不值钱了,原本为退休所准备的,那笔不算太多的资金安全性也让不少人会感到比较担忧。在调查中,有47%的受访者就表达了上述观点,他们认为退休后的生活面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日常生活开销或者是投资失败,而是医疗费用的开支和通货膨胀。

 

  在此基础上,有44%的受访者认为,“每个月家庭需要获得4001~8000元的退休金”,才能保证目前的生活水平。但是被问到“如果可以,您愿意每个月花费多少用于购买您和您配偶(若有)的退休养老保险和健康医疗保险”时,有超过50%的受访者选择的数字是500元以下。浅而易见,这样的投入远远不足以达到他们之前所希望的那种生活水平。

 

  不过与此同时,有超过7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仔细了解后,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来规划自己退休后的财务生活。但是也有将近48%的受访者表示,会将“产品的回报表现情况放在购买产品理由的第一位”,这比“将保障范围的覆盖面放在第一位”的比例高出了25%以上。

 

  多对矛盾制约养老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言,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居民对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也已经意识到需要为自己的养老规划作更多的准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仅有少数人真正着手准备。从结果来看,多数国内居民在养老方面过多地依赖政府的保障基础,对养老问题的准备比较被动和消极。不少受访者会在临近退休前才开始落实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准备资金。

 

  另外,在这次调查中,调查还发现了国内居民在对待养老问题上存在多组矛盾。首先,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多数受访者一方面表示,应当选择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但是在另一方面又看重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就也是说,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以通过购买低风险产品,来实现高收益;其次,不少受访者愿意从现在开始就为养老作准备,但是他们每个月只愿意支出很少的钱,即使有比较长时间的积累,也没办法达到他们所预期的那种舒适、安逸的退休后的生活。这些持续的矛盾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国内居民提前进行养老准备的时间。

 

  因此,信诚人寿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养老生活需要早期和妥善、周全的规划。即使不少人以为已经拥有了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依据实际现状和调查的经验来看,这些计划往往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会直接对养老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产生决定作用。调查认为,规划退休生活,需要尽早进行,并且坚持理性和长期的投资理念,同时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中寻找到切实的帮助。”(中国新闻网)

 

 

没有100万养老免谈! 三步攒够100万品质养老

 

  第一步:准备养老,心中有数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不管退休年龄是否推迟至65岁,个人都必须为养老未雨绸缪,毕竟,作为个人养老的三大支柱之一(社保、企业年金、个人储蓄),社保仅仅够维持温饱而已,要想实现安逸养老的梦想,最主要的还是个人的积蓄。换句话说,虽然法定规定的退休年龄有可能延迟至65岁,但真正决定我们什么时候退休的钥匙却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中!

 

  没有100万养老免谈!

 

  你究竟需要多少钱养老?很多人在做养老计划的时候会假定退休后自己的财务支出大幅减少,因为房贷、子女教育不用再支付了,交通费、通讯费、交际应酬费也明显减少。

 

  可是,养老绝对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省钱!理财实践中,退休后的生活必须开支一般是退休前的60%~70%。除此外,很多意想不到的开支会接踵而至,比如旅游、医疗费、人情费……尤其是现在很多白领一族想提前退休,并且还要生活得有质量。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钱才“退”得起“休”?

 

  我们暂不考虑通货膨胀:假如你准备60岁退休,退休后每月需花1000块钱,我们按平均寿命80岁来计算,你将需要:1000×12×20=24万元的养老金,假如每月2000元,你将需要:2000×12×20=48万元养老金。

 

  事实上,几十年间不可能不发生通货膨胀,假如我们以3%的通胀计算,如果每月支出1000元,而你的寿命是80岁,那么,你将需要花58万元;如果按每月支出2000元计算,则为116万元。

 

  有人统计过这样一个数据,假设我们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更好些,比如今后每月开支相当于现在的5000元,你现在30岁,想在60岁退休,如果活到85岁,到60岁时至少要为此准备364万元!

 

  60岁时需要准备多少钱才能潇洒养老

 

  现在年龄需要的养老金

 

  30岁 364万元

 

  35岁 314万元

 

  40岁 271万元

 

  45岁 234万元

 

  50岁 202万元

 

  注:1。假设每年通胀率为3%;2。退休后夫妇两人合计每月开支5000元(现值);3。预计寿命85岁。

 

  社保提供的只是基本养老

 

  对于现在收入比较高的白领阶层而言,要想退休后保持较高的生活品质,光靠社保是远远不够的。

 

  理财师告诉记者,社保的缴纳比例是按照职工工资来计算的,而且缴纳基数有上限,不超过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因此对于工资外收入较高、个人养老金缴纳比例相对较低的一些白领来说,退休金与目前收入的反差会更大,生活质量的折扣比例会更高。

 

  有人曾做过粗略的计算:假设你的个人月工资一直是1500元不变,全市平均工资也是1500元不变,那么你可以领到的退休养老金大约为每月1100元左右;如果你月薪是5000元,最后的退休金大概是2000元。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的是社会公平,不论现在工资多少,最后的差别并不大。

 

  因此,对于收入比较高的白领阶层而言,如果光靠社保体系的退休金,就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退休前后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二步

 

  立即行动,未老先富

 

  理财专家表示,养老理财早一天比晚一天好。如果每月投资500元,同样按照10%的年收益,以月复利计算,晚7年开始投资,几乎要花一辈子才能赶上!

 

  关键的7年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养老?法国最大保险商———安盛集团发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角度调查”报告曾建议,所有人都应尽早为退休做准备,而30岁就是不错的年龄。这样的建议似乎不错,因为到了30岁左右,事业开始小有成就,收入来源开始稳定,但有个问题是:我们的财务负担也加重,例如购车,购房,结婚生子等……养老计划一拖再拖,却不知推迟的越久,将来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理财专家表示,养老理财其实越早越好。如果每月投资500元,同样按照10%的年收益,以月复利计算,晚7年开始投资,几乎要花一辈子才能赶上!

 

  举例来讲,吴先生20岁起每月定投500元,假设年平均收益为10%,他投资7年就不再投入,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养老时,本利和已经达到141万元;张先生则27岁才开始投资,每月同样定投500元,10%的年收益率,但他整整花了32年持续投入,到59岁才累积到140万元!相比之下,吴先生的日子过得舒服的多,这就好比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而后出发的人只能辛苦追赶。所以,准备养老计划,任何时候都不嫌早。

 

  两种养老时间的比较

 

  吴先生张先生

 

  开始年龄 20岁 27岁

 

  每月扣款 500元 500元

 

  扣款年限 7年 32年

 

  60岁总回报 141.6万元 140.4万元

 

  注:假设年回报率为10%

 

  第三步

 

  找对门路,一劳永逸

 

  基金定投

 

  买保险买房子

 

  要过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究竟该怎么做?理财师表示,一是首先要保障资金安全,其次再兼顾收益;第二是从小钱开始,通过时间积累收获大钱。基金定投、买保险、买房子都是养老理财的好方法。

 

  基金定投

 

  每月投千元累积百万养老钱

 

  理财师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从30岁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选择稳健型基金,假设年化收益率平均为6%,在60岁退休的时候,就能累积超过100万元的养老基金。基金定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平均投资成本,自动逢高减筹、逢低加码。长期下来,复利效果凸显,让平时不在意的小钱在长期积累之后变成“大钱”,充分保障养老金的需求。

 

  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基金在熊市中亏得一塌糊涂,但从历史来看,股票基金平均年收益率超过6%还是很容易的,拿一些成立时间快10年的封闭式基金来说,有5只封闭基金的累计净值超过了4元,如果换算成平均年收益率,大概是15%左右,远远超过6%。

 

  买保险

 

  养老险提供全方位保障

 

  某合资寿险公司理财师推荐了一款养老保险:建议用年收入的15%进行养老保险投资。如果从30岁开始,每年缴费8760元,60岁退休后,可选择一次性领取现金441316元,也可选择每月从领取1763元,一直领取到88周岁,能部分弥补退休后的养老金缺口。

 

  她强调,商业养老保险的好处是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不仅回报以养老金,还能让投保者获得意外、疾病、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买房子

 

  靠租金来养老

 

  “我们几个朋友经常一起开玩笑说,一个人退休生活的质量高低,在于他手里有几套已经付完贷款的房子!”独立理财师王维建议说,对于那些和他一样已经40多岁,有家庭、有孩子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房子更保险。“再过一阵等房价跌下来的时候,买一套房子,退休了之后,靠这套房子的租金就可以养老了,而且很多家庭也是这么做的。”

 

  王维表示,相比其他投资,房产是较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同时还有使用价值,另外,对于一些手比较松的投资者来说,贷款买房是一种强制储蓄的好方法,虽然你可能要为此付出一大笔利息,但却可以帮我们把钱攒起来,而你的养老金也不会因为自己手太松而偷偷溜掉!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养老理财案例:怎样搭建储蓄保险投资的“黄金三角”

 

  →案例回顾

 

  黄女士2007年从某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每月1200元。

 

  丈夫王先生是某国企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被一民企聘用,从事技术顾问工作,月收入约3000元。儿子已经长大成家,经济独立、衣食无忧,且老两口还有一套房屋。但令黄女士心焦的是,一笔约5万元的国债刚刚到期,加上手头现有的闲钱,共计约8万元。放银行吧,利率很低,怕吃亏;继续买国债吧,也得等有好的国债发放出来,所以总觉得理财很单一。

 

  理财目标:

 

  1。能保证老夫妇俩安享晚年,包括能应对重大疾病的风险。

 

  2。还是希望将来能给孩子留下一笔钱,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专家理财方案

 

  提供者: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中国金融理财师付彦

 

  当人们结束繁忙的工作生涯步入美好的夕阳生活时,都希望拥有健康、无忧、富足的晚年,是否能从容应对疾病的发生,是否能给子女留下一份财产……要实现这些目标,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实现一生的收支平衡,搭建一个储蓄、保险、稳定的投资收益所组成的“黄金三角”,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收入:

 

  黄女士每月收入1200元,丈夫每月收入3000元,年收入共计50400元。

 

  支出分析:

 

  先来看看黄女士夫妇退休后生活的支出方面:1、日常生活费的支出。两人每月使用2000元支付各项生活费用。2、医疗费用支出。暂不考虑住院的大笔开销,仅是平常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的费用,保守估计每年花费约在2000元左右。3、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比如旅游、休闲活动等,假设每年约花费在6000元左右。

 

  除去以上支出后,黄女士夫妇每年约可节余20000元左右。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黄女士夫妇还有一笔支出虽不确定但很可能是占家庭支出最大比例——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能分担部分成本,但如果事先购买针对性强的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险等,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收入分析:

 

  1、退休后,收入来源单一,退休工资的增长不像年轻时事业上升期有很大的涨幅,工资收入基本固定。2、退休后将公积金账户剩余资金一次性领取出来,做为养老金规划的一部分。3、那还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呢?如果在工作期间单位或个人购买了分红型、养老型等商业保险,将能取得年金收入,做为收入的补充来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退休前就开始着手养老金的储备,在疾病保险、养老保险方面提前投资,那么老年生活的收入来源就不会仅仅靠工资收入,而是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这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投资风格:要稳健保守

 

  影响投资方案的因素主要有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和时间期限;制约投资组合目标实现的因素主要是流动性,投资期限和家庭特殊需求等。从人生不同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来看,步入老龄化阶段后经历一项失败的投资后获得弥补损失的时间远远少于年轻人,所以这阶段整体投资规划上要以稳健保守为主。

 

  配置方法:

 

  对于黄女士的80000元流动资金和每年工资收入结余来设计投资方案,建议的配置方法可以由优选基金组合、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和保险相结合,它们风险较小,收益稳定,适合退休后的老年朋友理财。其中,优选基金组合可以考虑债券型基金,占总投资资金约15%—25%的比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考虑民生尊享系列产品等短期理财产品,它们流动性较强、收益较稳定,家庭备用金的储备可选择这类产品,而家庭备用金的储备金额约为家庭3—6个月支出,这部分占总投资资金比例约为40%—50%;国债占比约20%—25%;在保险产品选择上,可重点考虑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的保障程度,总保费的支出以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0%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养老保险产品的选择上,社保是基础,商业保险是补充,两者结合增强保障能力。有些险种的投保年限能长至65周岁,保费的领取方式也非常灵活,累积未领取完的保险年金或是生故保险金,可做为留给子女的一笔遗产。总之,养老已不是家庭独自承担的责任,老龄化是社会问题,也要由社会共同承担。除了寄希望于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越早规划退休后的生活,退休后就越从容。(中国新闻网)

 

 

养老理财案例:中年夫妻养老不愁 “简单”投资年收益8%

 

  凌小青,女37岁,大学本科,福建省酒店管理,身体健康。

 

  老公,企业管理人员,44岁,本科学历,身体健康,夫妻二人有一个两岁的儿子。现金及存款150万,投资类金融资产总额10万,没有负债。有两套住房,一套价值150万元,自住;一套价值18万元,出租。有一辆价值20万元使用三年的家用汽车,凌女士年收入25万元/年,老公年收入15万元,房屋租金收入1万元,日常生活支出10万元,每年的旅游费用1万元。08年前我和老公都是自行缴纳社保、医保。08年之后我还是自行缴纳社保、医保,老公的由企业按每月工资1万元缴纳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现在我每月缴纳的金额是700元。儿子出生后为儿子办理了一个平安保险,年缴纳8000元,缴纳20年,每三年可领取红利,但我们不准备领取出来,还是放在里头儿子可以终身享受。>>>进答疑专区让专家为您解答吧!

 

  凌女士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68岁自己有较高的退休金,医保,不需要负担。老公的父亲70岁是退休工人,有自住房,每月的退休金够自己开支,有医保,大项支出需要我负担。婆婆67岁与公公同住,无退休金,无医保,需要全部负责。现有住房是楼中楼但位置离好学校较远,为了儿子的就学,准备近一两年购买一套两房一厅的住房,估计要70万左右,儿子上学后搬到那里去,上学方便,等儿子上中学后再出租或卖出。

 

  现有的存款中90万年收益为8%以上(主要是朋友的集资理财和购买理财产品),10万三年期定期存款,10万货币基金,另有40万准备从朋友公司的入股中取出,希望能够找到有8%的年收益的理财方法。现有10万的金融产品主要是7万上投成长先锋基金,2万兴业社会责任,还有2.5万嘉实海外(已经亏损到只剩下1万多了).

 

  理财目标:

 

  希望能够调整更合适的资金组合,使所有资产的收益能够达到8%。为自己和老公的养老存够不降低生活水平的现金。还有想为自己和老公购买保险,但金融危机的暴发让我对保险公司都产生的质疑,觉得是不是一定要买保险,如果自己能够更好理财是不是比放在保险公司更保险?

 

  聚富理财团队答复如下:

 

  财务分析:目前凌女士的家庭年收入是41万元,年支出10万元,每年的结余是30万元,由于凌女士准备在今年6月份后退休,到时候家庭收入将会锐减,每年的结余就会变成5万元。从凌女士现在的资产结构看,主要是集中在房产和现金资产两个方面,两者相占的比例大约同等,现在的主要目标是能够找到年收益在8%以上的理财方法。我们建议应该继续凌女士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兼顾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安全性,实现保值增值的预期目标。

 

  通过我们的梳理,以及结合凌女士的实际情况,根据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理财目标先后顺序为:保险规划,养老规划,购房规划,特殊目标管理,资产增值规划。凌女士对于保险的认识比较到位,08年前自己和老公的社保医保都是自己缴纳,08年后老公的上述保险由老公所在的企业按照工资比例缴纳,现在主要是凌女士自己的保险自行缴纳。考虑到凌女士将要退休,收益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老公身上,如果需要买保险的话,应该按照收入比例来分配,也就是说今后家庭保险的主要支出点是老公,这个必须要明确。凌女士打算还想为自己和老公购买保险,这个想法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社保和医疗保险主要是基本保险,并不能够对以家庭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覆盖,也就是说总有通过购买适当的商业保险来增加保障,才能做好家庭风险管理。金融危机对以经济的冲击非常巨大,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保险也以及银行业的运转质量还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独特的国情说决定的。今年以来,我国保费收入是呈现增长态势的,这就是我国保险业的现状,所以应该对于保险业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保险只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工具,并不能够保证风险不会发生,所以购买保险需要适当,过多的保费支出只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对于整个家庭的财务安全也是不理的影响。推荐凌女士为老公和自己购买必要的意外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也可以适当的购买养老年金保险,这个需要结合养老规划来确定。整个家庭的年保费支出控制在1.6万元左右。

 

  凌女士决定提前退休,并且将来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现在,这个目标短时间内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家庭的收支相抵后还是有结余的,只是结余的数额减少。但是从将来看,这个家庭的不可预期的支出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公公的大项支出,婆婆无退休金,无医保,需要全部负责,孩子的教育金的准备,老公的失业风险以及收入减少的风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凌女士和老公认真仔细思考的潜在不利因素。凌女士退职后,家庭支出收入比例从以前的27%骤然下降到69%,我们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凌女士可以适当的推迟退休的年龄,可以重现在开始系统的规划家庭理财目标,采取稳健理财的总体方针合理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等到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之后在考虑提前退休。毕竟凌女士只有37岁,况且整个家庭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为了老人和孩子还要继续奋斗,这个一种神圣的责任。

 

  购房规划主要是为了儿子将来上学方便,按照凌女士的设想,大约最少使用6年左右。购房毕竟是一件大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建议如果凌女士决定将来卖出的话,可以考虑租房住,这样购房的钱投资收益应该只要超过租金支出即可。如果买房将来出租用,就属于是投资的范畴了,这样要考虑房产占到整个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问题,过高则影响到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率,更应该慎重。

 

  特殊目标管理就是对于老人的疾病以及养老支出,这个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主要是可以通过建立家庭准备金的方式来完成,每个夹心族家庭都应该有这样的准备。具体数额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以及年龄来确定,凌女士家庭的准备金大约在10万元左右即可,可以通过从现金资产中划转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立启动资金,然后分月累积的方式来完成。

 

投资规划主要是在完成以上目标之后再考虑,这样符合稳健性的原则。建议资产可以配置在基金,债券等稳健工具中,可以适量参与收益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和收益稳健的债券型基金,整体收益大约可实现8%的年收益率。建议考虑混合型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原先持有的投资性金融资产仍建议继续持有,根据市场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即可。

 

养老理财案例:成长型家庭刚刚买房定投25年攒200万养老金

 

  今年刚刚买房,如何规划理财

 

  吴先生今年30岁,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妻子和他同岁,经营一家店铺,孩子今年5岁,还在读幼儿园。今年年初刚刚买了一套房子,贷了一大笔款。一直忙于工作的吴先生突然感觉到身上多了一份压力,于是希望通过理财给家庭提供一份保障,并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夫妻的养老费用做一个规划。

 

  日常生活中类似吴先生这样的中产家庭还有不少,虽然收入不少,但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没能够做理财规划,在面对房贷等新增压力前就有了理财的需求。本期我们邀请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理财经理、国际金融理财师吴泽波来为这样的家庭提供一个理财规划。

 

  家庭情况:

 

  吴先生年收入9万元左右,妻子年收入12万元左右。今年年初刚刚买了一套房子,贷款65万元。夫妻两人开支每个月大约5000元左右,其中孩子开支占四分之一。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其他投资理财。目前,家庭拥有一套房产,市值在100万元左右,贷款还有65万元,30年还清。此外,他们有买房剩下的活期存款12万元左右。

 

  理财目标

 

  1、虽然夫妻双方都有社保,但考虑到房贷压力,想购买一些商业保险。

 

  2、现在居住面积较小,想在孩子读完小学后换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3、孩子的教育金,按中等水平即可。

 

  4、退休后的养老金,希望能够有200万元左右。

 

  财务分析

 

  从吴先生家庭是典型的“一户双薪三口”的成长型家庭。虽然目前有房贷,但是财务基本健康。从家庭收支情况表看,每年有53%左右的自由储蓄盈余,并且有12万元的存款;从家庭资产负债表来看,房贷占总资产的58%,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同时也有不利的情况存在,从家庭收支情况表看,目前3人的钱还够用,但是随着小孩的继续成长和教育费用的不断提高,在子女教育上的花费将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很有可能会在将来面临着盈余缩小甚至支大于收的困境,需要想办法提高收入,未雨绸缪;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主要资产为年初购买的房产,可以运用的金融资产相对比较少。

 

  从吴先生的家庭生命周期来看,正处在家庭成长期,这一时期是以小孩出生开始,一直到小孩工作为止,可以说是时间最长的时期,同时也是负担最重的时期。今后吴先生不仅要面对房贷,更多的要承担起小孩养育和适当的退休规划压力。

 

  家庭理财建议

 

  1、家庭保障

 

  吴先生夫妻都有社保,在基本保障方面没有问题,但需要通过商业保险来完善整个家庭的保障。吴先生为家庭的稳定收入来源,建议从定期寿险、定期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保险等三个方面,配置大约150万元的人身保障。吴太太因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工作环境风险相对较低,建议从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保险两个方面,配置大约50万元的人身保障。

 

  在小孩子方面,首现充分享受杭州市少儿医保以及其他相关的政府保障政策。除此之外,购买一份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鉴于未成年人有理赔的限额,可等小孩子长大后逐渐增加保额。

 

  2、子女教育

 

  目前,吴先生小孩已5岁,以子女教育时间的不可变性和需求的迫切性,我们测算了小朋友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18年的教育需求。按照基金定投投资报酬率7%,学费成长率5%计算,建议可以从目前每年的收支结余中拿出1000元做基金定投,这样应该能帮助解决今后的高等教育问题。

 

  3、换房买车

 

  按照目前的房产政策和杭州房产市场的发展,如果购买市中心的房产或是完全利用每年资金结余支付首付,都是吴先生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建议您出售现有住房,出售现有住房后先归还该套住房的银行贷款,并从中预留日后的装修款。考虑到住在杭州副中心地区可能交通不便,还可留一部分资金作为购车款。到2016年小孩10岁,家庭可结余资金累计83.5万元,按照还贷后剩余资金76.5万元计算,扣除装修款、购车款、购房税费,可以购买一套220万元的住宅,首付110万元。贷款25年,按照当前利率上浮10%计算,每月还款7450元。

 

  4、退休规划

 

  按照我们以上的规划,结合吴先生家庭现有的情况,养老金的储备吴先生可以在换房一年后通过基金定投的形式进行来积累退休金。每月2000元的定投金额,年化收益仍然为7%,定投25年到吴先生退休时,可以获得200万元的资金用于养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70岁以后人衰老速度加快,尽量减少外出旅游的支出,而70岁后支出会有一定的减少,但是医疗保健支出会增加。养老金、公积金大约可作为退休后预备金,用于家庭的紧急支出。

 

  5、投资建议

 

  通过整体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看,目前家庭金融投资资产都在银行存款上收益低。由于5年后家庭有购买住房的需求,资金支出较大。建议吴先生在保留3-6月的家庭支出所需资金投资于现金及银行存款外,剩余资金可以购买一定量的股票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其中由于封闭式基金存在折价的现象,既可以享受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同时较高的折价率作为一个安全垫,可以缓冲市场的波动对资产价格影响。特别是在2014年-2015年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因其与购房首付支出时间相接近的,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