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推文化:保险VS储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1:46:01
保险VS储蓄发表时间:2010-04-18 15:47

当你有了一点钱以后应该怎么做?把钱全部花掉?把钱留在身边?把钱存进银行?把钱投入股市?把钱用来买房子?把钱用来买保险?如果你选了上述任何一项,那么你都答错了,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把自己的钱做合理的配置。我们面对财富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我们会有消费的需要,我们会有保值的需要,我们会有增值的需要等等,上述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因其各自不同的特性满足着我们各种不同的需要,那么接下来就引出我的核心论点:在个人理财中,保险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同时,保险发挥着其他金融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有三个我们最关心的因素,“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类似蒙代尔三角的三元悖论,即任何一种金融工具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在这三个因素中必然都是各有长短,不存在哪种金融工具在这三者上都优于另一种金融工具,例如储蓄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流动性,但在收益性上就比较弱;而股票在收益性上很好,流动性也不错,但在安全性上就比较弱,保险的安全性同样很好,但相比储蓄流动性就欠佳,但收益性就高于储蓄,而和股票相比,安全性远优于股票,但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上就不如股票,所以,各种理财渠道之间并不存在哪种优于另一种的说法,只是不同类型的理财渠道适合不同类型的需求罢了,因此科学的理财规划就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和经济收入水平,具体就不同的需求,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使得自己的资产得到最优的配置。

 

接下来我就以保险为切入口具体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们选择保险最根本的理由是我们对未来风险的预估,有的人说,他根本不在乎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相信,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乎未来的风险,那么他应该把每天赚到的钱一分不剩全部花完,这样才能把他的钱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然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恐怕很少会有这样的人,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做或多或少的储蓄,我们储蓄的动机其实也很简单,叫做以防不时之需。既然我们选择储蓄和选择保险有类似的动机,那么我们就不妨先来就保险和储蓄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上文中已经粗略分析过保险和储蓄之间的短长,接下来我们就“以防不时之需”这样一个具体的需求来比较一下保险和储蓄。在这一方面,储蓄的流动性优势也可以说成是灵活性优势,一方面我们可以更灵活的领取资金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的资金可以用来面对更多类型的风险,而保险的话,养老保险只能应对养老方面的风险,重大疾病保险只能应对重大疾病的风险,意外险只能应对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当然,平安公司也推出了万能险,但这个险种远非名字听上去那么神奇,关于万能险的问题以后另外专门写文章再来分析。

 

正是因为储蓄有上述优势,所以保险不能取代储蓄的功能,但反过来讲,保险也具有储蓄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就是强制储蓄专款专用,流动性弱本身是保险的劣势,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一点反而转化成优势,因为生活中充满了诱惑,非理性的冲动消费往往会打乱我们的储蓄计划,要十年如一日,每年存一笔固定的款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而保险因为每年都要交保费,所以就起到了强制储蓄功能,在针对某个非常重要的资金准备,比如养老金的准备上,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电梯效应,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需要为以后可能遇到的重大疾病准备一笔钱,比如说是30万,假如选择国寿康宁系列,每年交保费6000元,交10年,如果采用传统的资金累积方式,即便有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同样每年投入6000元,十年积累到了30万元,那么保险依然有其优势,因为从第一年交了6000元保费以后,就已经拥有了30万的保障,而传统的资金积累方式则要十年后才积累到这30万的金额,如果这十年间都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或许我们还感受不出这其中的差异,但如果是在第五年发生了重大疾病,那么前者就有30万的保障,而后者则还没有累积到30万的资金,另外根据保费豁免原则,一旦发生了重大疾病,之后的保费也不需要再交,发生重大疾病,这当然没有所谓划算之说,但至少是有了更稳妥的保障。再次就是收益性的优势,现在的银行储蓄利率大约是2%左右,而国寿平均红利水平是6%左右,这也是保险和储蓄最根本的区别,保险相当于是牺牲了流动性,换取了收益性。

 

综上,我们需要通过储蓄来解决一些不可预见的未来支出,但同时,在针对一些比较明确的需求进行的资金积累(比如养老金、子女教育金、重大疾病储备金等)方面,采用商业保险则更加稳妥,更有效率。具体的比例分配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区分对待,以后的日志会对这一点进行具体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