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网络中心h3c:江南时报:如何看待中国风水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8:53:18
  江南时报:如何看待中国风水文化

 

 

风水申遗之争   

    2006年6月9日,在南京,中国风水大本营。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徐韶杉和南京几大高校教授、民间学者等首次发起风水文化申遗并进行网络直播;12月15日,上海生活美学学会在《东方早报》提出将“风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纷纷争议。该学会会长张良仁提出,倡导“天人合一”等内容的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当之无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学界意见不一。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是文化还是信仰,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风水,是民间的说法。其学名被称作“堪舆学”。其理论来自于《连山》、《归藏》和《周易》,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探讨的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其手段是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堪舆之学对中国的城市、村镇和民居择地和营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形成到今天一直延续已有6700多年(已确定的考古年限)的历史。




图:中国传统文化如车轮如太阳周而复始运转不息    

    当媒体报道出来“风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后,质疑声、支持声彼此起落。有人都把风水等同于迷信,认为挖掘和宣传风水,无异于宣传迷信。反对者认为,风水最高称之为“文化”,其申遗也缺乏传承的载体。除了习俗相传,更无法界定其地域色彩,如何摆得上被国际知名文化专家拷问和论证的台面?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支持的声音。在支持“风水”的阵营里有两派,一派是将“风水”看成科学,另一派主张定性为文化信仰。 “风水”,毕竟有着数千年流传的东西有待我们进一步认识。但可惜的是,支持阵营自身都对“风水”定性不清且不统一。所以比争论更重要应是如何同一认识,如何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图:中国风水文化申遗发起者徐韶杉

    将风水定性为科学,争议比定性为文化信仰大。风水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至少有6700年,不可能用当今的科学去界定。风水原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包含科学的成分也包含文化的成分。一味用今天的科学去判断,必然导致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风水体现古代的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如“天人合一”这个说法吧,主张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放到风水学中实际应用,就有许多人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多年隔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安徽的古村落成为世界遗产,其中的牛形水村就是“天人合一”的布局:4条小桥是4个牛腿,2颗大树是牛眼,2个池塘是2个牛胃。体现了情趣和教育之外,更体现了中国人聪明才智。

                  


                 图:集中国风水文化之大成者北京故宫    

    在中国信风水的人确实不少,但很少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风水因其专业术语众多,表述晦涩再加上在其发展过程中添加上是似而非的内容,让人难以把握。风水包含建筑和文化两大部分。从建筑角度说无疑是科学的,这部分我们称之为建筑风水;从文化角度说是历史悠久的,它不仅仅是美学、心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它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是载体。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对风水中的科学和文化无法拿捏,北京大学景观设计院院长俞孔坚说,相信没有上帝的人可以是科学家,相信需要上帝的人也同样可以是科学家。但如果用上帝来搞科研,那就不是科学家了。“风水即使有迷信成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从2005年南京风水班至今,不间断的“风水”大辩论、讨论,让人们对“风水”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一方面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建中国风水学,更快更切实际的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人类在综合研究科技、文化方面、循环经济等提供有益的启示,使中国风水文化在新时代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抛弃风水中的糟粕,使风水学沿着正确的、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前。

重建风水 科学优先    

    中国文化包括风水、易经、中医等虽然含有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广泛的内容,但其含有的科学性无疑是最有生命力的。研究中国风水的科学性要注意其特点,否则容易走入误区而不可自拔。这里分科学界与民间的两大误区:    

    其一是风水的科学性是综合的而非具体的,是研究外界自然力或场或能量作用的综合科学而非具体科学,这是与分门别类的具体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区别。也是现代科学界无法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中国风水必须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控制论、建筑学、地理学、天文学、水文学等等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特别的构建能力、思想活力等,才能揭开风水的秘密,否则只能看见风水的外衣。    

    中国风水另外一个就是民间的误区,即中国的各派风水有意或无意抓住了风水的一个侧面,往往就固步自封,不肯轻易外泻,固步自封、私人传授而“非天下为公”,虽然保持了风水学的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限制了风水的交流、科学性发展,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缓慢发展的境地。

            


图:风水文化喜闻乐见,81%(腾讯调查)的人支持风水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风水注入活力,也为中国风水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中国风水的科学化、技术化,当然也因此可以形成风水产业。 利用科学技术重建中国风水,使风水成为具有理论、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也容易为大众接受与理解。

 中国风水应用领域广泛 启示良多    

    中国风水以房屋建筑、园林规划、古都市建设等为基础发展起来,仍然是主要的应用方向。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出风水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像对现代城市规划、经济布局、财经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都有所应用。    

    另外,中国风水学是个系统工程,对现代科学的启示特别是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也要考虑在内。现代自然科学不单要在单一科学的深入发展,更重要的是研究交叉相互作用,建立综合的科学群体。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考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反作用及影响,同时也要对天时有所研究,以适应天时的反常变化等,即如我们现在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一脉相传 轻易否定不可取    

   中国文化几乎一脉相传,包括易经、风水、中医、武术、兵法等,如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明白虽然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揭示事物的规律,但最终的结果都会达到殊途同归,揭示出类似的规律。这说明中国文化从点到面所反映的规律相互印证而基本正确的,这是无庸置疑的;另外也要求对中国文化需要综合研究,从科学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的各种文化进行整合与发展,编辑出现代的“四库全书”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加紧对中国文化从点到面的纵深掠夺。像中国与韩国端午节之争,就以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而告一段落。国内还在对中国的风水在争论是非之时,年初日本就对风水提出申遗,国内一片哗然,而韩国也在对中国的中医又虎视眈眈。     

    所以对待中国基本文化我们更应该加紧保护。所谓保护,不要只停留在呐喊、保护的初级阶段,而应该从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纵深研究与开发,轻易否定,简单的、片面的定为“伪科学”、“迷信”等是不可取。中国文化只有在吸收现代科技文化过程中壮大,抛弃落后与糟粕的东西后再度辉煌。

破除迷信与糟粕,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中国文化经历5000年的历史,自然有糟粕与迷信等成分,这是应该批驳与抛弃的,所以对中国文化的整合,应该区分那些是必然规律应纳入科学的部分,那些是文化、艺术、心理等、那些是民俗的东西、那些是糟粕与迷信的成分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沿着科学的、文化的轨道快速发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挥出应有的活力。